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安德烈·莫罗阿
译者:傅雷
…… 1
人生五大问题
安德烈。莫罗阿著
傅 雷译
文化生活译丛
…… 2
在此人事剧变的时代,若将人类的行动加以观察,便可感到一种苦闷与无能的情操。什么事情都好似由于群众犯了一桩巨大的谬误,而这个群众却是大家都参加着的……
…… 3
目 录
译者弁言………………………………………1…
原序……………………………………………3…
论婚姻…………………………………………1…
论父母与子女………………………………3…0论友谊………………………………………5…1论政治机构与经济机构……………………7…3论幸福………………………………………9…4
…… 4
人生五大问题1
译者弁言
本书论题,简单明白,译者毋须更赘一辞。论旨之中正和平,态度之无党无私,与我国固有伦理学说之暗合,洵为晚近欧美出版界中不经见之作。前三讲涵蓄夫妇父子兄弟朋友诸伦之义,第四讲论及政治经济,第五讲泛论人生终极目的,似为结论性质。全书要以明智之说(sagese)为立论中心,故反复以不忘本能不涉空洞为戒。作者更以小说家之丰富的经验,传记家之深沉的观察,①旁征博引,剖析綦详,申述古训,加以复按,尤为本书特色:是盖现世之人本主义论,亦二十世纪之道德论也。丁此风云变幻,举国惶惶之秋,若本书能使颓丧之士萌蘖若干希望,能为战斗英雄添加些少勇气,则译者所费之心力,岂止贩卖智识而已哉?
再本书原名《情操与习尚》(SentimentsetCou-tumes)
,第四讲原题《技艺与都市》(LeMétieretlacité)
,似嫌暗晦,故擅为改译今名,冀以明白晓畅之标题,益能引起读者之注意云耳。
一九三五年七月译者志于上海
①作者所著名人传记久已脍炙人口,《拜仑》一作尤著。
…… 5
人生五大问题
原 序
本书包括五个演讲,愚意保存其演辞性质较更自然。窃欲以最具体最简单的方式,对于若干主要问题有所阐发。人类之于配偶于家庭于国家究竟如何生活,斯为本书所欲探讨之要义。顾在研求索解时,似宜于事实上将人类在种种环境中之生活状况先加推究。孔德(AugusteComte)尝言:“理论上的明智(sagesethé)当与神妙的实际的明智(sagesepratique)融会贯通”
;本书即奉此旨为圭臬。
AndréMaurois
…… 6
人生五大问题1
论 婚 姻
在此人事剧变的时代,若将人类的行动加以观察,便可感到一种苦闷无能的情操。什么事情都好似由于群众犯了一桩巨大的谬误,而这个群众却是大家都参加着的,且大家都想阻止,指引这谬误,而实际上终于莫名其妙地受着谬误的行动的影响。普遍的失业呀,灾荒呀,人权剥夺呀,公开的杀人呀,生长在前几代的人,倒似乎已经从这些古代灾祸中解放出来了。在五十年中,西方民族曾避免掉这种最可悲的灾祸。为何我们这时代又要看到混乱与强暴重新抬头呢?这悲剧的原因之一,我以为是由于近代国家把组成纤维的基本细胞破坏了之故。
在原始的共产时代以后,一切文明社会的母细胞究竟是什么呢?在经济体系中,这母细胞是耕田的人借以糊口度日的小农庄,如果没有了这亲自喂猪养牛饲鸡割麦的农人,一个国家便不能生存。美洲正是一个悲惨的例子。它有最完美的工厂,最新式的机器,结果呢?一千三百万的失业者。为什么?因为这些太复杂的机器变得几乎不可思议了。人的精神追随不上它们的动作了。
并非美国没有农人,但它的巨大无比的农庄不受主人支
…… 7
2人生五大问题
配。堆积如山的麦和棉,教人怎能猜得到这些山会一下子变得太高了呢?在小农家,是有数千年的经验和眼前的需要安排好的,每一群自给自食的农人都确知他们的需要,遇着丰年,出产卖得掉,那么很好,可以买一件新衣,一件外套,一辆自由车。遇着歉收,那么,身外的购买减少些,但至少有得吃,可以活命。
这一切由简单的本能统治着的初级社会,联合起来便形成稳重的机轴,调节着一个国家的行动。经济本体如此,社会本体亦是如此。
一般改革家,往往想建造一种社会,使别种情操来代替家庭情操,例如国家主义,革命情操,行伍或劳工的友谊等。
在或长或短的时间距离中,家庭必改组一次。从柏拉图到奚特(AndréGide)
①,作家尽可诅咒家庭,可不能销毁它。短时期内,主义的攻击把它压倒了。
精神上却接着起了恐慌,和经济恐慌一样不可避免,而人类重复向自然的结合乞取感情,有如向土地乞取粮食一般。
凡是想统治人类的人,无论是谁,必得把简单本能这大概念时时放在心上,它是社会底有力的调节器。
最新的世界,必须建筑于饥饿、愿欲、母爱等等上面,方能期以稳固。思想与行动之间的联合最难确立。
无思想的行动是非人的②。
不担承现实底重量的思想,则常易不顾困难。它在超越一切疆域之外,建立起美妙的但是虚幻的王国。
它可以使钱币解体;可以分散财富;可以改造风化;可以解放爱情。但现实没有
①现代法国名作家。
(本书页末注释,注明“原注”者外,均为译者所加。)
②即无人性的,不近人情的。
…… 8
人生五大问题3
死灭得那么快。不论是政治家或道德家,都不能把国家全部改造,正如外科医生不能重造人身组织一样。
他们的责任,在于澄清现局,创造有利于回复健康的条件;他们都应得顾及自然律,让耐性的、确实的、强有力的生命,把已死的细胞神秘地重行构造。
在此,我们想把几千年来,好歹使人类不至堕入疯狂与混乱状态的几种制度加以研究。我们首先从夫妇说起。
拜仑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过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
从这一句话里他已适当地提出了夫妇问题。男子既不能没有女人而生活,那末什么制度才使他和女人一起生活得很好呢?是一夫一妻制么?有史以来三千年中,人类对于结婚问题不断的提出或拥护或反对的论据。拉勃莱(Rabelais
1483?—153)
①曾把这些意见汇集起来,在巴奴越(Panurge)向邦太葛吕哀(Pantagruel)征询关于结婚的意见的一章中,邦太葛吕哀答道:
“既然你掷了骰子,你已经下了命令,下了坚固的决心,那么,再也不要多说,只去实行便是。”
“是啊,”
巴奴越说,“但没有获得你的忠告和同意之前,我不愿实行。”
“我表示同意,”
邦太葛吕哀答道,“而且我劝你这样做。”
“可是,”
巴奴越说,“如果你知道最好还是保留我的
①法国名作家。
…… 9
4人生五大问题
现状,不要翻什么新花样,我更爱不要结婚。“
“那么,你便不要结婚,”邦太葛吕哀答道。
“是啊,但是,”巴奴越说,“这样你要我终生孤独没有伴侣么?
你知道苏罗门(Solomon)经典上说:孤独的人是不幸的。单身的男子永远没有象结婚的人所享到的那种幸福。“。电子书
“那么天啊!你结婚便是,”邦太葛吕哀答道。
“但,”巴奴越说,“如果病了,不能履行婚姻的义务时,我的妻,不耐烦我的憔悴,看上了别人,不但不来救我的急难,反而嘲笑我遭遇灾祸,(那不是更糟!)窃盗我的东西,好似我常常看到的那样,岂不使我完了么?”
“那么你不要结婚便是,”邦太葛吕哀回答。
“是啊,”巴奴越说,“但我将永没有嫡亲的儿女,为我希望要永远承继我的姓氏和爵位的,为我希望要传给他们遗产和利益的。”
“那么天啊,你结婚便是。”邦太葛吕哀回答。
在雪莱的时代,有如拉勃莱的时代一样,男子极难把愿欲、自由不羁的情操,和那永久的结合——婚姻——融和一起。雪莱曾写过:“法律自命能统御情欲底不规则的动作:它以为能令我们的意志抑制我们天性中不由自主的感情。
然而,爱情必然跟踪着魅惑与美貌的感觉;它受着阻抑时便死灭了;爱情真正的原素只是自由。它与服从、嫉妒、恐惧,都是不两立的。它是最精纯的最完满的。沉浸在爱情中的人,是在互相信赖的而且毫无保留的平等中生活着的。“
…… 10
人生五大问题5
一百年后,萧伯讷重新提起这问题时说,如果结婚是女子所愿欲的,男子却是勉强忍受的。他的《邓。璜》(DonJuan)
①说:“我对女人们倾诉的话,虽然受人一致指责,但却造成了我的妇孺皆知的声名。只是她们永远回答说,如果我进行恋爱的方式是体面的,她们可以接受。我推敲为何要有这种限制,结果我懂得:如果她有财产,我应当接受,如果她没有,应当把我的贡献给她,也应当欢喜她交往的人及其谈吐,直到我老死,而且对于一切别的女人都不得正眼觑视。我始终爽直地回答,说我一些也不希望如此,如果女人的智慧并不和我的相等或不比我的更高,那么她的谈吐会使我厌烦,她交往的人或竟令我不堪忍受,我亦不能预先担保我一星期后的情操,更不必说终生了,我的提议和这些问题毫无关系,只凭着我趋向女性的天然冲动而已。”
由此可见反对结婚的人底中心论据,是因为此种制度之目的,在于把本性易于消灭的情绪加以固定。固然,肉体的爱是和饥渴同样的天然本能,但爱之恒久性并非本能啊。如果,对于某一般人,肉欲必需要变化,那么,为何要有约束终生的誓言呢②?
也有些人说结婚足以减少男子的勇气与道德的力量。吉伯林(Kipling)在《凯芝巴族的历史》中叙述凯芝巴大尉,因为做了好丈夫而变成坏军官。
拿破仑曾言:“多少男子的犯罪,只为他们对于女人示弱之故!”
白里安坚谓政治家永远不应当
①萧氏名作之一。
②指婚姻而言。
…… 11
6人生五大问题
结婚:“看事实罢,”他说,“如何我能在艰难的历程中,长久保持我清明的意志?因为晚上,在奋斗了一天之后,我能忘记;因为在我身旁没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嫉妒的妻子,老是和我提起我的同僚们底成功,或告诉我人家说我的坏话……这是孤独者的力量。”
婚姻把社会的痫狂加厚了一重障蔽,使男子变得更懦怯。
即是教会,虽然一方面赞成结婚比蓄妾好,不亦确言独身之伟大而限令它的传教士们遵守么?伦理家们不是屡言再没有比一个哲学家结婚更可笑的事么?
即令他能摆脱情欲,可不能摆脱他的配偶。人家更谓,即令一对配偶间女子占有较高的灵智价值,上面那种推理亦还是对的,反对结婚的人说:“一对夫妇总依着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底水准而生活的。”
这是对于婚姻的攻击,而且并非无力的;但事实上,数千年来,经过了多少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骚乱剧变,婚姻依旧存在,它演化了,可没有消灭。我们且试了解它所以能久存的缘故①。
生存本能,使一切人类利用他人来保障自己的舒适与安全,故要驯服这天然的自私性格,必得要一种和它相等而相反的力量。在部落或氏族相聚而成的简单社会中,集团生活的色彩还很强烈,游牧飘泊的本能,便是上述的那种力量。
但疆土愈广,国家愈安全,个人的自私性即愈发展。在如此悠
①以下所述,可参看孔德(AugusteComte))著:PolitiquePosi-tive(卷二卷三)
;ThéoriePositivedelaFamile。——原注
…… 12
人生五大问题7
久的历史中,人类之能建造如此广大如此复杂的社会,只靠了和生存本能同等强烈的两种本能,即性的本能与母性的本能。必须一个社会是由小集团组成的,利他主义方易见诸实现,因为在此,利他主义是在欲愿或母性的机会上流露出来的。
“爱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把个人宇宙化。”
①
但在那么容易更换对象的性本能上面,如何能建立一种持久的社会细胞呢?爱,令我们在几天内容受和一个使我们欢喜的男人或女子共同生活,但这共同生活,不将随着它所由产生的愿欲同时消灭么?
可是解决方案的新原素便在于此。
“婚姻是系着于一种本能的制度。”人类的游牧生活,在固定的夫妇生活之前,已具有神妙的直觉,迫使人类在为了愿欲②之故而容易发誓的时候发了誓,而且受此誓言的拘束。我们亦知道在文明之初,所谓婚姻并非我们今日的婚姻,那时有母权中心社会,多妻制及一妻多夫制社会等。
但时间的推移,永远使这些原始的形式,倾向于担保其持久性的契约,倾向于保护女子之受别的男人欺凌;保幼、养老,终于形成这参差的社会组织,而这组织的第一个细胞即是夫妇。
萧伯讷的邓。璜说:“社会组织与我何干?
我所经意的只是我自身的幸福盖于我个人人生之价值,即在永远有‘传奇式的未来’之可能性;这是欲愿和快乐的不息的更新;故毫无束缚可言。“
那么,自由的变换是否为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
凡是享有此种生活的人,比他人更幸福更自由么?
“造成迦撒
①见D。
H。
Lawrence:FantaisiedelInconscient。——原注A②本文所言愿欲大抵皆指性本能。
…… 13
8人生五大问题
诺伐(Casanova
1725—1798)
①与拜仑的,并非本能。而是一种恼怒了的想象,故意去刺激本能。如果邓。璜之辈只依着愿欲行事,他们亦不会有多少结合的了。“
②
邓。璜并非一个不知廉耻的人,而是失望的感伤主义者。
“邓。璜自幼受着诗人画家音乐家的教养,故他心目中的女子亦是艺术家们所感应他的那一种,他在世界上访寻他们所描写的女人,轻盈美妙的身体,晶莹纯洁的皮肤,温柔绮丽,任何举止都是魅人的,任何言辞都是可爱的,任何思想都是细腻入微的。”换一种说法,则假若邓。璜(或说是太爱女人的男子)对于女子不忠实③,那也并非他不希望忠实,而是因为他在此间找不到一个和他心目中的女子相等的女子之故。拜仑亦在世界上寻访一个理想的典型:温柔的女人,有羚羊般的眼睛,又解人又羞怯,天真的,贤淑的,肉感的而又贞洁的;是他说“聪明到能够钦佩我,但不致聪明到希望自己受人钦佩”的女子。当一个女人使他欢喜时,他诚心想她将成为他的爱人,成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女神。等他认识较深时,他发见她和其他的人类一样,受着兽性的支配,她的性情亦随着健康而转移,她也饮食(他最憎厌看一个女人饮食)
,她的羚羊般的眼睛,有时会因了嫉妒而变得十分犷野,于是如邓。璜一般,拜仑逃避了。
但逃避并不曾把问题解决。使婚姻变得难于忍受的许多
①以放浪形骸著名。
②见D。
H。
Lawrence:FemesAmoureuses。——原注③即男子对于女子不贞。
…… 14
人生五大问题9
难题(争执、嫉妒、趣味的歧异)
,在每个结合中老是存在。
自由的婚姻并不自由。
你们记得李兹(Lis-zt)
①和亚果夫人(Mmed‘Agoult)的故事么?你们也可重读一次《安娜小史》②中,安娜偕龙斯基私逃的记述。龙斯基觉得比在蜜月中的丈夫更受束缚,因为他的情人怕要失去他③。
多少的言语行动举止,在一对结了婚的夫妇中间是毫无关系的,在此却使他们骚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