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紫-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着窦明委顿在地,拽着魏廷瑜的衣角嘤嘤地哭了起来。觉得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

    ※※※※※

    宋宜春的心情却非常的糟糕。

    昨天东平伯周少川家娶媳妇,会昌伯沈大贵笑嘻嘻地恭喜他:“你们家砚堂可真能干,在避暑行宫天天被皇上召见,据说阁老们集议的时候,你们家砚堂就坐在丽正殿继续给皇上抄录《域州形式叙》,砚堂的学业精进如斯,可喜可贺啊!”又羡慕道,“如此殊荣,也只有你们府上了!”

    英国公府是好是坏,关他沈大贵什么事?!

    宋宜春有些气闷。

    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年,他只怕是再也没办法压制宋墨了。

    他吩咐小厮:“请陶先生过来叙话。”

    小厮应声而去。

    他坐在临窗的大炕上望着窗外油绿色的叶子间缀着点点繁星般嫩黄色小花的桂花树,有些心不在焉。

    自从和宋墨反目之后,宋宜春就将英国公府东路的樨香院修整一新,搬了过去,和颐志堂一东一西,成对峙之势。

    陶器重却觉得这样不好。

    宋宜春是堂堂正正的英国公,是英国公府的主人,这样让出上院,给人一种示弱于宋墨之感。劝了几次,宋宜春却铁了心非要在樨香院住下。

    陶器重暗暗摇头,却也知道不能再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了。

    樨香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院子里种满了桂花树。

    中秋节临近,樨香院中桂花盛开,远远地就能闻到馥郁的桂花香,待走近了,香味变得更浓烈,反而让人有种气闷之感。

    陶器重走进书房的时候,看见宋宜春正在检查宋翰的功课。

    宋宜春很喜欢读书,年轻的时候曾参加科举,还中了秀才,于制艺上颇有造诣,后来被老英国公训斥,让他不要与士子争名,免得引来是非,这才没有继续科考,但却请了大儒在家里教自己读书,学问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指点宋翰的课业绰绰有余。

    看见陶器重,他丢下了次子的功课,感叹道:“毕竟是……没有什么天赋,不如宋墨良多!”

    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和长子闹成今日的局面呢?

    陶器重在心里嘀咕着,却依旧恭谨地行礼,遵守着幕僚应有的分寸。

    好在宋宜春也没有让他评判的意思,像是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不妥当,他很快转移了话题,对陶器重道:“我看延安侯府那边,我们得积极点——明天你就去趟延安侯府,打探一下汪家的意思。”说着,叹了口气。

    这就是家里没有个主持中馈之人的坏处。

    女人之间好说话,说错了也有个转圜的余地。

    让幕僚过去,生硬刻板不说,话一旦被拒绝就不好再提起,他自己续弦之事一直不顺,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o(n_n)o~

    姊妹们,兄弟们,先贴个草稿。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惊蛇

    陶器重笑着应喏,和宋宜春提起聘礼的事来:“……汪家这些年来多行商贾之事,国公爷拿定了主意,我也好和延安侯府的人说话。”

    宋宜春略有些不悦地道:“这关系到英国公府的体面,我难道还会亏待自己的儿媳妇不成?”

    陶器重要的就是这句话,连声告罪,和宋宜春商量了个大致的数目,正要退下,常护卫求见。

    宋宜春示意他暂时不要走,让小厮领了常护卫进来。

    常护卫给宋宜春和陶器重恭谨地行了礼,低声道:“颐志堂的严朝卿带着一大堆礼品去了宁德长公主府上。”

    宋宜春目光一凝。

    他和三驸马石祟兰私交很好,而宋墨因为他的母亲——英国公府老夫人陆氏的缘故,甚得陆家上上下下的喜欢。听说宋墨和他有了罅隙,陆复礼和陆知礼还曾专程到家里来问究竟。他虽然搪塞了过去,却不好当着陆家的人再说宋墨的不是,宋墨也心知肚明,有什么事要求太后娘娘或是皇后娘娘,就会请嫁到陆家的宁德长公主帮着递话。

    这次宋墨又有什么事求宁德长公主呢?

    宋宜春思忖着。

    陶器重站了起来,恭身向他行礼,道:“国公爷,我去查查严朝卿到长公主府上有何用意!”

    宋宜春颔首,陶器重和常护卫退了下去。

    屋子恢复了静谧。

    宋宜春的目光重新落在了宋翰的课业本上。

    他不由眉头紧锁,把课业本狠狠地丢在了炕角。

    ※※※※※

    顾玉则拉了汪清淮喝酒,要支取一部分修缮黄河故道的款项。

    没人比汪清淮更清楚勋贵之家那种看似鲜花着锦,实则捉襟见肘的窘迫,这也是他为什么咬着牙和六部官员打交道的原因,何况顾玉手面向来很大,曾经有一夜赌输半条街的事。

    “行啊!”他没有片刻的犹豫,立刻道,“一万两银子够不够?”

    在汪清淮看来,现在已是秋季。再过两个月就要立冬了。各府的庄头、大掌柜就要回府拢账了,一万两银子,给顾玉支撑到立冬,绰绰有余。

    谁知道顾玉却摇了摇头,道:“有没有办法调五万两银?”

    汪清淮大吃一惊。

    顾玉不是用商量的口吻问他“能不能调五万两银子”,而是用一种势在必得的口气要他想办法调五万两银子。

    汪清淮第一个念头就是万皇后要银子使。

    可他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盐课提举司提举解锦城是万皇后的人,万皇后缺银子。自有解锦城帮着操心,怎么会找顾玉?

    但也有可能是顾玉主动帮忙。

    他脑子飞快地转着。

    如果他能通过顾玉搭上万皇后这条线……

    汪清淮笑道:“整个黄河故道的修缮也不过压了九万两银子,你有什么急事,要这么多银子?那边恐怕是抽调不出来,可我手里还有些体己银子,家父那里。也能凑一些,就是得想个好理由才是,不然家父还以为我要忽悠他呢!”

    顾玉何尝不知,想了想,道:“要不,我和天赐哥都退出吧!但当着外面的人还是说我们在合伙,工部和户部那边,我也像从前一样帮着催款。

    汪清淮骇然。

    明年五月。黄河旧道的修缮就完成了。最少也有十二万两银子的进账,之前顾玉和宋墨共投了六万两银子。五万两银子,连本钱都没有收回来,而且之后的收益也都归他一人所有……这好比是毒蛇啮指,壮士断腕。

    顾玉和宋墨到底遇到了什么事,竟然被逼到如此的境地?

    他之所以能在文、武官员面前都吃得开,就是深谙凡事留一线的道理。不要说英国公有意和汪家结成亲家,宋墨有可能会成为他的妹夫,而顾玉是万皇后的嫡亲外甥,就算是一般的官员,他也不能就这样拆了伙。如果他真这么做了,虽然在理,却少了些人情味,对方不免会心生不虞,甚至有可能再也不和他打交道,也就更谈不上日后什么好事的时候顺便提携他一把了。

    只是不知道这次是顾玉的事还是宋墨的事?

    若是顾玉的事,以宋墨的精明厉害都能毫不犹豫地帮着顾玉,他还有什么好犹豫?若是宋墨的事,恐怕十之八、九和英国公有关系……那就要仔细地打听一番。

    “这怎么能行!”汪清淮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不过就是五万两子,哪就为难至此?我在保大坊那边还有幢宅子,怎么也值个一、两万两银子,”说到这时,他故作尴尬地笑了笑,道,“不过,大家都知道我在做生意,如果知道我要卖私宅,恐怕会怀疑我囊中羞涩,我还压着几笔款子没给人结算呢!最好是找个牙人悄悄地卖了,只是那样可能最多就只能卖个万把两银子了……”

    顾玉明明知道他这么说是在卖自己人情,但还是觉得汪清淮这人挺仗义的。他想了想,道:“世子,我跟你说件事,可你谁也不能告诉。”

    终于说到了正事上!

    汪清淮心中一喜,却不动声色地端容道:“我们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

    顾玉笑道:“我自然信得过世子,只是这件事还没有定下来,万一走漏了风声,却会惹来麻烦,最好还是慎重点。”然后压低了声音道:“宁妃看上了天赐哥,皇上也有这个意思,还找了天赐哥去问话,估计这两天就会有旨意下来。因为不知道会把婚期定在哪一天,天赐哥怕到时候手忙脚乱的,想事先多准备些银子……”

    仿佛一声惊雷在汪清淮的耳边炸响,让他的声音都变了:“你说的可是真的?砚堂要尚主?”

    “嗯!”顾玉笑道,“英国公府声名煊赫,景宜公主也到了适婚的年纪,我姨母根本就没往这上面想,听说是宁妃娘娘求了皇上,后悔不已,不过最后天赐哥是尚景宜公主还是尚景福公主现在还说不好,反正尚主是肯定的了。”又揶揄道。“现在天赐哥烦得不得了——我姨母这个人最护短了。他怕会尚了景宜公主,还让我进宫去在姨母面前帮他嘀咕几声,还许了事成之后在什刹海给我买幢宅子……”

    汪清淮哪里还坐得住!

    “既然如此,那我就快点帮砚堂把银子凑齐了。”

    他草草地和顾玉吃了顿饭就赶回了家,拉着个小厮就问:“侯爷呢?”

    小厮忙道:“侯爷正和英国公府的陶先生说话呢!”

    汪清淮听了急得满头是汗,匆匆去了延安侯会客的书房,叫了在书房外面服侍的小厮:“快进去通禀一声。说我有急事,请侯爷无论如何也要出来见我一面,我就在后面的小书房等他老人家。”

    小厮应声而去。

    汪清淮在小书房里焦急地等着父亲。

    不一会,延安侯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

    “大海,什么事这么急?”他很是满意地道,“英国公府再来我们家提亲了。许了两万两银子的聘礼,足见对你妹妹的重视了,我寻思着,我们也不能让你妹妹被宋家的人小看,准备给你妹妹准备四万两银子的陪嫁,正想找你商量这件事呢……”

    “爹爹,”汪清淮焦急地打断了父亲的话,把屋里服侍的小厮全都打发了出去。甚至吩咐他们“等会再上茶”。低声把刚才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延安侯,“您和英国公府谈得怎样了?有没有答应?”

    “不会吧!”延安侯听得两眼发呆。半晌才道,“宋砚堂可是英国公府的世子,怎么可能会去尚公主?早年间还有可能,这几年谁家愿意去尚公主啊?”

    “您可别忘了,宋氏父子之间,可是不怎么和睦的!”汪清淮提醒父亲。

    延安侯恍然大悟。

    汪清淮忙道:“你答应宋家了吗?”

    延安侯窘然。

    汪清淮思索片刻,道:“前两天五军都督府右军都督戴天仪家不是差了媒人来向小妹提亲吗?您回书房后就说您不知道娘亲已经答应了戴家的媒人,这件事就此作罢,等过几天,圣旨下来,宋家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则赶在圣旨下来之前和戴家把亲事定下来,如果再有什么流言蜚语,也能把自己给摘出来。”

    如果不是因为英国公突然向汪家提亲,汪家和戴家早就把婚事定下来了。

    延安侯点头,去了会客的书房。

    ※※※※※

    “你说,延安侯原本都答应了,结果世子一回来,这件事就变了卦?”宋宜春睁大了眼睛瞪着陶器重,满脸的不敢置信。

    “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没有办成,陶器重颇有些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羞愧,低声道,“我已经派人去打听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两天就应该有消息回来。”

    “要快!”宋宜春脸色阴沉,“只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陶器重心情复杂地低头应“是”。

    ※※※※※

    在避暑行宫宋墨分配到的庑房里,顾玉正躺在临窗的大炕上一边啃着苹果,一边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啧啧道:“看样子皇上是真的打算招你做女婿了,你看你这厢房,坐南朝北,宽敞明亮,只怕姚时中也没你住得好。”

    皇上在避暑行宫,首辅梁继芳奉命辅佐太子监国,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姚时中陪皇上在避暑行宫处理政事。

    坐在书案前练字的宋墨就笑了笑。

    他的字与那些两榜进士出身的内阁学士们相比,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可胜在布局磊落,气势俊伟,皇上非常的喜欢,这些日子常常把他叫去抄录佛经或是游记,他闲暇的时候就在屋里练字。

    姊妹们,兄弟们,求粉红票!

    o(n_n)o~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三天

    “天赐哥,你真的不想娶汪大海的妹妹?”顾玉嘴里含着苹果,口齿不清地道,“汪家的人都长得不错,那汪大海的妹妹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你可别弄巧成拙,到时候真的尚了景宜!景宜漂亮归漂亮,可那脾气,好像天下的人都得围着她转似的。景福虽然好一些,可不管是模样还是性情,都平常得很。”说着,他扑到了宋墨的书案前,暧昧地朝他眨着眼睛,“要不要我帮你想想办法,让你尚了淑妃娘娘的景泰或是辰妃娘娘的福圆?景泰长得多漂亮啊,景宜和她一比,那就是金银和美玉,可若是景福和她一比,那简直就是木头和宝石!福圆虽然没有景泰和景宜漂亮,可她的脾气好啊!她很小的时候辰妃娘娘就亲自告诉她读《女诫》,你若是尚了她,说不定以后也会有永承伯冯健的福气。你怎么就看中了景福?难怪宁妃娘娘这次宁愿得罪我姨母也要让景福嫁给你……”

    永承伯冯健尚了太宗皇帝的姐姐永平公主,永平公主贤惠大度,与冯健成亲之后,不仅孝顺公婆,和睦妯娌,而且对冯健所纳的妾室也照顾有加,冯健仅庶出的子女就有二十几个,永平公主因此曾被太宗皇帝嘉赏,成为皇家典范,被传为一时佳话。

    宋墨听着有些恍惚。

    是啊,自己怎么就瞧中了景福公主?

    窦昭也曾说过,让他或是尚福圆公主或是尚景泰公主。

    可当他知道景福公主比自己小两岁的时候,突然就决定了尚景福公主。

    或者在自己的心里,景福公主比自己小,他们不会那么快就成亲。至少,自己不会在窦昭出嫁之前娶妻……

    窦昭,不知道在干什么?

    今天,是窦明三朝回门的日子。

    ※※※※※

    窦昭正和舅母、璋如表姐一起听素兰说着济宁侯府里发生的事。

    “……大爷可真厉害,一见济宁侯认下了五小姐,立刻就向魏家索要婚书。”素兰喝了一口茶,继续道。“景国公世子夫人还不答应。结果被景公国世子爷给拦住了,大爷、景国公世子爷,纪大人,还有延安侯、景国公府的二爷一起去了济宁侯的书房,商量着重立婚书的事,把景国公世子夫人丢在了厅堂。景国公世子夫人当时就发作了,寻了个鸡毛掸子。劈头盖脸地朝济宁侯就是一通乱抽乱打,把五小姐都看懵了。济宁侯却是哼也不敢哼一声,抱着头任由景国公世子夫人抽打。五小姐想上前劝阻,也挨了好几下。后来认亲的时候,五小姐手背上的红印子还没有消呢!”说到这里,她抿着嘴笑了笑。“我瞧着景国公世子夫人的样子不像是失手才打在了五小姐的身上,倒像是成心的。”

    那语气,怎么听都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赵璋如咯咯直笑。

    给窦昭续茶的素心就瞪了素兰一眼。

    素兰忙正襟危坐。

    窦昭和舅母看着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舅母更是柔声地道:“难得素兰一片赤子之心,不必过于苛求。

    素心只好恭声应是。

    素兰就朝姐姐使了个得意的眼神,然后肃然道:“我原本准备昨天晚上就回来给您报个信的,可魏府的那些粗使婆子却奉了景国公世子夫人之命把我们都给看管了起来,我怕魏家的人起了疑心。牵扯到小姐身上。就和那些陪嫁的丫鬟们一起在魏家歇了,今天一早随五小姐回来的。甘露怕我们都回来了。小姐的陪嫁有个闪失,就和流云她们留在了济宁侯府,到时候再随着小姐的陪嫁一起回来。”

    窦昭微微点头。

    虽然发生了姐妹易嫁的事,但魏窦两家该有的礼数却是一样不缺。

    天刚亮就派了窦文昌去接了窦明回门。

    五太太怕舅母尴尬,请了舅母去槐树胡同小住,却被舅母拒绝了:“我们家寿姑又没有做错什么,凭什么要给明姐儿让地方?她都不觉得害臊,我有什么可脸红的!”

    一句话把五太太给顶了回去。

    五太太不免有些窘然。

    六太太却不想让窦昭为难,出来打圆场:“既然如此,那就请舅太太去陪陪寿姑吧?她身边有个陪着说体己话的人,心里也好过些。”

    赵太太就领着女儿来了窦昭屋里。

    五太太、六太太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