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紫-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母架着眼镜,细细地看着那三个人的履历。

    不是将门就是勋贵,不用问,肯定是侄女婿帮的忙。

    舅母很是感激,握了窦昭的手:“替我谢谢侄女婿,赵家到底是读书人,还是找个读书人家的子弟入赘为好。”

    窦昭傻了眼。

    舅母心中过意不去。

    能找到这样的三个人,宋砚堂和寿姑只怕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她愧疚地道:“都怪舅母事先没有跟你们说清楚,让你们跑了弯路,你和侄女婿的好,我都记下了,以后有机会,让你璋如表姐报答你们。”

    窦昭不知道有多沮丧,可她看着舅母满是歉意的目光,不想让舅母心中不安,忙做出副生气的样子在舅母身上打着滚:“您也不早说。”

    舅母呵呵地笑,宠溺地揽着窦昭的肩膀。

    窦昭将三人的履历折成小方块藏在了衣袖里,出来见到赵璋如,只说是和舅母商量着十月初十去开元寺的事。

    这几年只要是有人避着她和母亲说话,多半是为了她的婚事。

    赵璋如已经习惯了,倒也不追问,嘻嘻哈哈地和窦昭说着闲话。

    窦昭想着在花厅的宋墨,要是知道这样的结果,他还不知道有多失望。

    而且她答应了他好多“丧权辱国”的条件,回去之后只怕还要多答应几件才能安抚他的心。

    窦昭长长地叹了口气,悻悻然出了客房,先去了宋墨落脚的花厅。

    宋墨正和窦政昌、窦德昌两兄弟说着话,一看窦昭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砸了。

    这可是窦昭头一次求他给娘家的人办事!

    他顾不得窦政昌和窦德昌,起身就迎了上去。低声道:“舅母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这是想瞒也瞒不住的。

    “都是我不好!”窦昭歉疚地道,“没有打听清楚就让你做这件事……舅母想给表妹找个读书人家出身的女婿。”

    到底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宋墨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只在心中淡淡地一闪而逝,不像窦昭那么的失落。

    他沉吟道:“如果是这样,也不是不行,就是要多花些功夫和时间……你跟舅母说一声,我们回去再帮表姐找一找,总会找到合适表姐的人。”又道,“舅母还提了其他的条件没有?”

    窦昭摇了摇头。手搭在了宋墨的胳膊上:“舅母恐怕还是想赵家能出读书人!”

    宋墨笑着安慰她:“没事。看我的!”

    两人正说着话,身后传来一阵干咳。

    窦昭和宋墨回头,看见窦德昌朝着他们挤眉弄眼:“四妹妹,这可是在娘家。你们有什么悄悄话。回家去再说。”

    窦政昌觉得这话说得有点过份。警告地喊了声“德昌”。

    窦昭却瞪了窦德昌一眼。

    这个十二哥,自己的事还一塌糊涂,倒管起她的事来!

    内敛的窦政昌看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四妹妹素来端穆。想不到也有这样娇俏的时候。

    他打着圆场:“也没有外人,快进来坐。我听砚堂说,他在西山的别院养了十几匹好马,哪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宋墨也不客气,和窦昭大大方方地进了花厅,笑道:“十一舅兄若是喜欢,我让人送你两匹温驯的母马就是了。”

    “不用,不用。”窦政昌连连摇手,“这马生来就是要在外面跑的,家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你送给我也不过是让它们受罪,还不如想骑马的时候就去你的别院里看看。”见宋墨还要劝他,他又道,“我总不能看见什么喜欢的就全都搬回家吧?有时候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宋墨笑着应“是”,心中却对窦政昌非常的欣赏。

    几个人聊着天,舅母那边已经收拾停当,叫了高升家的进来,递了她张五十两的银票:“今天我做东,请四姑爷和四姑奶奶在家里用膳。”

    “哪能让您出银子!”高升家的不敢要,舅母执意让她拿着,她只好去禀了窦昭:“舅太太让、让我们留四姑爷和您在家里用膳。”

    窦昭正心疼宋墨白忙一场,笑道:“跟舅母说,我们要吃八珍八宝。”

    高升家的见窦昭如此的好兴致,还和舅太太开着玩笑,也跟着高兴起来,笑着曲膝应喏,去了厨房。

    窦德昌就拐了拐宋墨,用大家都听得到的声音悄悄地道:“看见没有?是个皮里阳秋,只进不出的。你以后可有福了,把静安寺胡同全扒拉到你们家去了。”

    宋墨哈哈地笑。

    觉得窦德昌也是个妙人。

    屋里的气氛就更好了。

    有小厮进来禀道:“宋先生和宋公子过来了,说是明天就要起程回老家,来给老爷辞行的。”

    窦政昌忙道:“快快有请!”

    窦德昌就向宋墨解释:“宋先生是七叔为四妹妹请的西席。四妹妹嫁了人,宋先生就辞了馆,原本准备吃了四妹妹的喜酒就回老家的,遇到了在京都的同窗,就在京都游玩了些日子。宋公子是宋先生的族侄,父母双亡,一直照顾着宋先生的起居。”

    说话间,宋墨就看见窦政昌陪着一老一少两个青衫文士从抄手游廊走了过来。

    宋墨不由问道:“宋家是读书人家吧?”

    窦德昌“嗯”了一声,道:“祖上也曾有人出宦,虽然不怎么显贵,在他们老家也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宋墨眼睛一亮,朝窦昭望去。

    而窦昭在宋墨问出那句“宋家是读书人家”的时候已是心神一震。

    这可真是典型的灯下黑啊!

    自己怎么从来就没有想到呢?

    夫妻俩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个浅浅的笑容。

    窦德昌看着却是心里一兀。

    自己的这个四妹夫和四妹妹笑得怎么看上去让人觉得有点诡异啊!

    他的念头刚刚闪过,窦昭已经站了起来,笑道:“我去找舅母说话去。”然后笑盈盈地出了花厅。

    姐妹兄弟们,今天的更新。

    o(n_n)o~

    ps:求粉红票哦!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考校

    “宋炎?”舅母错愕地望着窦昭,非常的意外。

    “是啊!”窦昭却表现的兴味盎然,“他父母双亡,家里没有旁的人了,跟着宋先生在真定过那些年,您也见过,性格最是敦厚不过,如果能招他入赘,再好不过了!”

    舅母回过神来。看见窦昭认真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道:“你不会是临时决定的吧?”

    如果自己说是临时决定的,以舅母行事之谨慎,肯定会一口回绝。

    窦昭矢口否认:“当然不是。我原来就有这打算,不过宋家底子太薄,是您说要找个读书人家出身的,就只有宋炎最适合了。”她说着,逼舅母拿主意,“您就说可行不可行吧?若是瞧得中,趁着宋先生和宋炎还没有返乡,我让砚堂出面帮着做这个大媒。若是您不满意,我们再想办法。”说着,她小声嘀咕道,“这入赘,不是家里的三姑六舅越少越好吗?而且宋炎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哪有比这适合的人选?”

    既然要招婿,家里肯定是子嗣单薄,虽说入赘之前都会定下财产继承、赡养之类的契书,可随着父亲年老体衰,入赘的女婿精明能干,渐渐势大,最后谋了女方的钱财然后另行娶妻生子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也为是什么女主对招上门女婿很慎重,非常看重男主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点上说,宋炎的品行还真的让人没话说。

    只是由女方提出来。显然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嫌弃。

    舅母有些犹豫。

    窦昭自己则是越想越觉得宋炎合适——不仅相貌清秀,而且性格温和,手脚勤快,为人忠厚,舅舅、舅母以后老了,有宋炎照顾,日子肯定会过得不错。

    她见状忙道:“成不成,我们总得试试吧?表姐都二十岁了,您还能把留几年啊?”

    舅母想了想,还是走了手稳招。道:“你探探口风。如果宋家有这意思,我们到时候再去提亲也不迟。”

    窦昭“嗯”了一声,高高兴兴地去了前面的花厅。

    宋墨正和宋炎说话:“……没想到我们还是本家?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今年几岁?你父亲是做什么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可读过书没有?”

    宋先生只当宋墨是遇到了同姓的人好奇,并没有怀疑。那宋炎就更不会怀疑了。他恭敬地一一作答:“我是衢州人。今年刚刚及冠。父亲原是个秀才,靠坐馆为生,我三岁里病逝了。七岁时,母亲也病逝了,家里没什么人了。跟着伯父跟了几年书,认得几个字。”

    他谦逊有礼,宋墨不由暗暗点头,又问:“既然已经及冠,可取了别字没有?”

    “取了!”宋炎道,“伯父赠我别字‘千里’。”

    宋墨听着,笑容更是亲切了,道:“那你平时都读了些什么书?有没有下过场?”

    “平时不过跟着伯父读些四书五经的,伯父说我水平有限,让我再多读几年书再下场不迟。”

    宋墨即知道江南文风鼎盛,寻常一个秀才都比北方要难考得多,而且宋炎父母双亡,宋与民又在真定坐馆,真定到江南行程万里,花费不少,怕也是没回乡科考的原因之一。

    “既然准备下场,想来制艺上彼有些心得啰?”他笑道。

    宋炎照例谦虚一番:“不过刚刚学着写,只能算是没有走样罢了。”

    宋墨笑道:“上次在岳父屋里看见一题,‘知所以修身,合下节’,这‘知所以修身’我倒知道,是‘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只是不知道这‘合下节’是什么?”

    原来笑吟吟地望着他们的宋与民和窦政昌、窦德昌不由敛了笑容。

    这是一道“截搭题”,需要艺制人熟读四书五经,是艺制中最难作的题目。

    宋墨说自己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宋与民和窦政昌、窦德昌自然不相信。可宋炎和宋墨无冤无愁的,他这样为难宋炎,是什么意思呢?

    宋与民不由坐直了身子。

    窦政昌和窦德昌兄弟则诧异地交换了一个目光。

    宋炎已笑道,“是中庸中的‘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他也听出点音来了,这位窦家的四姑爷——英国公府的世子爷这是要出题考他呢!

    可为什么啊!

    相比宋墨,他出身卑微,又功名,和这位贵胄怎么也扯不上关系,他怎么会盯着自己不放呢?

    宋炎满心困惑。

    就见宋墨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笑道:“《中庸》修身之理,于政之施者无不该。”

    宋炎一时间没明白宋墨是什么意思,好一会,他才认识到宋墨这是在《知所以修身,合下节》为题,做起了艺制文章。

    可他看着自己干什么啊?

    宋炎在心里小声嘀咕着。

    宋墨却望着他但笑不语。

    宋炎这才恍然大悟。

    宋墨,这是要他接着往下做文章!

    他不由得目瞪口呆。

    宋墨慢慢地端起了茶盅,轻轻地呷了一口,还赞道:“银毫披露,果真是好茶!”

    窦家今天招待他们的是江西双井绿茶。

    宋炎不由额头冒汗,求助似地朝宋与民望去。

    窦氏兄弟和宋与民醒悟过来,窦德昌正准备救场,谁知道宋墨已笑着问宋与民:“宋先生这是在哪里落脚?”

    宋与民摸不清楚宋墨的意图,含含糊糊道:“在一个朋友家?”

    宋墨却追问:“在城东。还是城西?哪个坊?”

    宋与民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

    这样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他在京都的这些日子没少听人提起,出身显赫不说,手段谋略也不可小视,他不过是个小小的读书人,自然是能避则避,能忍则忍。

    “在城西崇安坊的四条胡同。”宋与民道,“借居在朋友家!”

    宋墨笑着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在了宋炎的身上,好像在催他快点承题。

    好还宋炎的功底不不错。原本准备随伯父回乡就下场的。这两年一直专注艺制,深深地吸了口气,平静下来,思忖了大约半柱香功夫。道:“举为政之经。自自而推者有其序。甚矣身之不可不修也。《中庸》于此。举政以该于身,而自身以推于政也。”语气虽然有些犹豫,文章却流畅自然。前后连贯。

    这截题文最要紧的就是把前后的文句能连到一块了。何况是宋墨破题,宋炎承题。

    屋里的人都眼睛一亮。

    宋炎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多了几分底气,继续道:“独无意乎?子思述孔子答哀公问政之言及此,谓夫为政固在于修身。吾身之理,即在人之理也,诚知所以修身,则德立道行……一人之理,即万人之理也……然天下国家不可以不治,其政之经常者有九焉……”

    花厅外突然有人击掌:“好一个‘一人之理,即万人之理也’!”

    众人循声望去,就看见穿着朝服的窦世英笑眯眯地走了进来。

    “千里,没想到你的学问如此的扎实!”

    大家起身和窦世英见礼,又重新分宾主坐下。

    窦世英笑道:“你们怎么做起制艺来了?”

    宋与民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宋墨的身上。

    宋墨却毫无异然,笑道:“闲着无事,就聊了几句。”

    窦世英做为读书人,自然希望宋墨也有一身好学问,闻言立刻来了兴趣,追问是怎么一回事。

    窦政昌忙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惹得窦世英心痒痒的,和宋与民讨论起制艺文章来。

    宋墨却寻了个借口,找到了窦昭:“舅母怎么说?”

    “成了!”窦昭露出个胜利的表情,“只要宋家也有这个意思,就可以把亲事定下来了。”

    “宋家那边只怕还有些麻烦。”宋墨把自己考校宋炎的事告诉了窦昭,“他既然有这样好的学问,肯定是要科举入仕的,只怕不会答应入赘。”

    窦昭张大了嘴,讪讪道:“难怪舅舅和舅母忙了这些年都没有给表妹找个合适的夫婿。”

    “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宋墨做了决定,可比窦昭坚韧得多,他沉吟道,“我已打听出宋与民的住处了,等会我就亲自拜访宋与民,势必让他答应这门亲事不可——宋千里既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又受过宋与民的恩惠,若是宋与民答应了,他还能不答应不成?”

    “那你准备怎么让宋先生答应?”在窦昭的印象里,宋先生这人虽然温和,却不是那没有主见的老好人。

    “是人就有弱点。”宋墨道,“时间有些来不及,我先和他接触接触再说。”

    也只能如此了。

    窦昭有点丧气。

    连着两次做媒都不顺利,她果然没有当媒人的潜质,给璋如表姐找了个如意郎君之后,她再也不会管这种事了。

    两人一个回了后院,一个回了花厅。

    用过午膳,宋与民和宋炎告辞。

    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宋墨和窦昭也离开了静安寺胡同。

    窦德昌缠着窦世英:“七叔父,‘知所以修身,合下节’,是您给四妹夫出的题吧?”

    “我没有啊!”窦世英奇道,“难道不是宋先生出的题?”

    他怎么敢给宋墨出这么难的题,要是宋墨答不出来,岂不是破坏他们翁婿的感情?

    窦政昌和窦德昌不由面面相觑。

    窦世英急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快给我说说!”

    补7月10日的更新!

    迟来的补更,还好在预期的时间之内……⊙﹏⊙b汗……

    ps:今天晚上更新推迟到晚上12点左右,时间有点晚,大家明天早上起来看也是一样的。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亲临

    窦德昌急急地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窦世英顿时目瞪口呆。

    “难道是砚堂从哪里看到的?”他皱着眉头喃喃地道,“不对啊!就算是从哪里看到的,他也不必做篇制艺出来啊!而且,他考宋千里做什么啊?”

    窦政昌和窦德昌也想不明白。

    窦世英道:“我明天把砚堂叫来问问!”

    也只能如此了。

    窦政昌和窦德昌无奈地互视一眼。

    窦世英打发了高升媳妇去问舅母:“寿姑回来做什么?”

    八字还没有一撇,舅母自然不好说什么,拿和窦昭商量了的话搪塞窦世英:“商量着十月初十去开元寺的事。”

    窦世英点头,寻思着明天见到了女婿该怎么开口。

    宋墨把窦昭送回了英国公府,就去了宋与为临时落脚的地方。

    宋与民才刚到屋,还没来得及更衣,穿着刚才出门做客的衣裳出门迎客。

    见宋墨也穿着刚才在静安寺胡同穿的衣裳,他疑心重重之余生出几分不安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