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玉,那价值,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佟一琮一听这话心里又开始憋气了,岫玉咋了?他看世界上顶数岫玉好呢。他就想用自己的作品证明,岫玉是个好东西。另外,他心里有个小算盘,同样一件作品,获奖后和之前的价值天壤之别。佟一琮不是商人,但跟钱没仇,再说了,经济社会,经济价值也是个人能力和作品价值的直接体现,佟一琮又不是吃了这顿没下顿,干嘛急着出手呢?因为有了这些的念头,他笃定一个原则,这些作品现在绝对不能出手,真要出手了,也要交给一个懂玉爱玉的藏家,不过,那需要缘分,玉缘人缘同理。好姑娘应该嫁个好男人,好玉件也应该找个好东家。
佟一琮琢出的岫玉作品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就招人惦记,有些人,听了佟一琮的话,便放手了,理由很简单,买卖也得讲个你情我愿,一个愿意买,一个得愿意卖,那才是买卖,总不能硬抢硬买吧。
可有人不,“我看上了,就得卖给我!”说这话的,是岫岩县的黑道大哥小马哥。不要以为黑道大哥就是粗人,小马哥不是,他年纪和佟一琮差不多,国家公务员,正规大学硕士生,看上去温文尔雅,说话慢条丝理,语气却是强硬,不容允别人的反驳。走上所谓的黑道,被人尊为大哥也是有着诸多的机缘巧合,或者说,是骨子里的血性决定了一个人要走的人生路。
对于所谓的黑道人物,佟一琮并不反感,甚至觉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讲义气重情义,可交可处。比如那位一直倡导台湾回归的台湾竹联帮大佬——白狼张安乐,出身军公教家庭(军人公务员教师),做过七年好学生,每年都是第一名,吴伯雄的父亲(桃园县县长吴鸿麟)为他颁发毕业证。他改变了蒋氏王朝在台湾统治的命运。张安乐天资聪慧,饱读诗书,拥有5个学士学位,2个硕士学位。这样的黑道大佬是让人敬佩的风云人物,这或者还是英雄情结吧。
关于和小马哥这间的冲突,说起来很容易解决,要么佟一琮把岫玉作品卖给小马哥,要么小马哥让人劝服了。结果是谁也不让谁,俩人在佟一琮的屋里僵上了,穆明赶过去,好话讲了一萝筐,小马哥、佟一琮,谁都没给他面子。
穆明所以赶来劝,因为里面参和着穆小让。小马哥是穆明全羊馆的常客,还是小店时就时常的光顾。去的时候多了,偶尔能见着穆小让。小马哥有过一次婚姻,一来二去,对这个冷冰冰的丫头有了点儿好感,不远不近,不深不浅的和穆小让相处着。他看出小让的性格,来硬的不行,寻思小火慢炖,煲出一锅好汤。后来听说穆小让要嫁给佟一琮,心里窝了股火,实际上,他过来买佟一琮玉雕作品只是一个借口,说穿了还是大男子的自尊心在作怪,要跟佟一琮见个面,结果见了面就起争端。
人都是当局者迷。在别人看来,小马哥做事做人利落,不管是工作上还是所谓的黑道上,都是人人敬重的角色,重义气有品行,而且从不会口出脏话恶言,如果不知道他的背景,甚至会认为他是个学者,各种典籍娓娓道来,同时家境殷实,可以说是富甲一方,要说真有什么不足,就是那个表面柔和实际火爆的脾气了,但他的脾气也是因事而发,绝对不会凭空无端的乱发。赶着撵着想和他好的女人排成了队,比穆小让年轻的漂亮的优秀的大有人在。可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对他好的他冷着冰着,对他若即若离爱理不理的,他反而当成了宝。在小马哥理解,穆小让真要嫁一个事业有成样样都好的也就算了,偏偏要嫁给一个琢玉匠,不,现在应该尊称为玉雕师,她喜欢他啥呢?小马哥想不通。
穆小让当着佟一琮和穆明的面回答了小马哥,“小马哥,你人特好,我当你是我亲哥,和穆明一样的亲哥。我是在小哥身边长大的,从小我就把嫁给他当成了我的终极幸福。”
“终极幸福”这话佟一琮听着感动,也明白了小马哥不依不饶的原因所在。心里倒是多了感慨,岫岩有几个人不知道小马哥,那么要面子的大哥大,有几个人敢和小马哥这样说话,虽说这话是真话实话,可实在是刺耳,而且凭着良心说,佟一琮觉得小马哥除了脾气不如他,哪方面都要胜于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马哥会不会翻脸?
小马哥比佟一琮想像得有胸襟,脸色还和进来时一样,不温不火。跟他一起过来的几个人却脸色全变了,眼见着就要动手。穆明狠歹歹地瞪了穆小让一眼,里面的意思穆小让没明白,佟一琮明白了。那是在骂,“你当这是琼瑶阿姨的电视剧,非要来个情深深雾朦朦的告白?傻丫头,你这是引火烧身呢!”
火没烧成,索秀珏、安玉尘和另外一个同龄女人同时站到了几个人面前。佟一琮叫了声妈,小马哥也叫了声妈。佟一琮冲的是安玉尘,小马哥冲的是另外一个女人。俩个妈在,俩儿子又能起多大的事,事情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马哥的妈不但化了事,还叮嘱小马哥,“安姨对你有救命之恩,以后佟一琮有事就是你的事。”
小马哥答应了,他是岫岩出了名的孝子,老娘发话,他肯定答应。眼神里却写着惊诧,这都是哪跟哪儿?救命之恩咋来的?以前不知道还有这一节事,再说了,如果是救命恩人,为啥马家和佟家从来没有走动呢?
佟一琮也纳闷,他纳闷的可不仅仅是这一件事。比如关于索秀珏和老娘的交情,他同样只知道老娘对索秀珏有救命之恩,但这恩咋来的,具体又是怎么回事,老娘没说过,索秀珏没说过,认识的人好像都对这件事很回避。这里面都藏着啥秘密呢?
这一次,佟一琮没顾及太多,当天晚上,便问了安玉尘,“妈,你对小马哥有啥救命之恩,给我讲讲呗。”
安玉尘轻描淡写,“那有哪么多的救命之恩,他妈那是怕他惹事,往重了说。”
“那你帮过他家啥事?”
“没啥,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的,谁记着?”
“受人帮了就应该记着,他家可够不讲究的,帮了跟没帮似的。这么多年,咱家门都没登过一次。”
安玉尘声音提高了,“帮人不是为了让人家记着,是为了让自己心安。做能力之内的事,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
“妈,你有事瞒着我。”
“我一个农村老太太有啥事,忙一天,我累了。”
老娘不再出声,佟一琮自言自语一会儿,觉得没意思,蔫头耷脑回了自己屋。心里却还是不安生,不是为了白天小马哥的插曲,而是他突然记忆起,自他从上海回到岫岩,老娘就变了,变得比以前更寡言了,除了忙家里的活,就是直勾勾地盯着他琢玉,或者看可心写作业,再不就是翻弄他和佟一琪小时候的衣裳。
有一次,佟一琮回头看到老娘盯着他掉眼泪,吓得不知所以。追问半天,老娘却一个字也不肯说,只是叹着气,拍了拍他的肩,眼泪还是成串的掉。
第3节
还有一次,安玉尘翻出佟一琮小时候的衣裳对穆小让说,“将来你们的儿子出生了,先穿一琮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孩子好养活,不生病,不招脏东西。这些小衣服、小枕头、小被子,我全留着呢。”
穆小让脸红了,婚礼还没办,洞房也是私下入的。婆婆说这些,是不是早了点儿?
佟一琮说,“婚还没结呢,着急说这个?”
安玉尘说:“领证就是结婚了。小让是我闺女也是我儿媳妇。”
这些情节,一股脑儿钻了出来。老娘神秘,佟一琮从小就知道,但现在老娘不单是神秘,简直神秘得成了精。老爹也变得怪里怪气的,话越来越少,本来老爹最喜欢看人画活儿,看人琢玉,可轮到他这儿,爱理不理,爱瞧不瞧,好像他不是老爹的儿子。难道自己琢玉真的让老爹老妈这样不痛快?可不至于呀,明明是已经同意了,可为啥还这么怪呢?
他试图问个究竟,问了两次都跟没问一样,索性不再问了,都不想说的事,还问个啥?不过,小马哥事件倒让佟一琮成了岫岩的名人。
原因简单,小马哥都不碰的人,谁敢碰?何况小马哥对岫岩某些人发话,“佟一琮是我哥们儿,如果谁有事找他,先过来找我吧。”找他?谁敢?这样一来,佟一琮自然可以安心静心地琢玉,而不要去想其他,或者担心其他的事。
对佟一琮来说,还有一个好处,而且对他来说更实在更有利,他能够以正常或者偏低的价格购买到理想的岫玉原料了。这件事无论对他还是对岫岩或者其他地区的玉雕师来说,都是一件大事。谁都想用最好的料,设计最好的作品,琢出最好的玉件,可好的玉料价格上升的简直让人吃惊。
比如品质稍好些的岫岩河磨玉的价格是2万元每市斤,最好的十几万元每市斤,但比新疆和田玉还有很大上涨空间。一是河磨玉产量只有和田玉百分之一,翡翠的万分之一,且现在原料地河床已翻了几遍,原生料几乎没有,个人手里即使有也不愿出手加工;二是河磨玉玉质黄白、黄绿,很独特,很多人喜欢;三是玉质很硬,宝石鉴定书给出的是和田玉,品质完全可以同和田玉相媲美;四是我国古老的红山文化玉石基料,很有文化性,通达远古祖先,天地时空,具有唯一性,喜欢红山文化的国内外朋友都很喜欢、崇拜,升值空间巨大。
但河磨玉同和田玉的价格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曾有新疆、扬州等地的玉雕大师到岫岩专门求购河磨玉。原因很简单,和田玉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玉雕大师的购买力,精品羊脂玉的价格基本都是稳定在1万元一克左右,根据玉质、皮色、雕工上下左右浮动。用那些玉雕大师的话来讲,“河磨玉的品质上乘,价钱便宜。”
翡翠原料的价格则是和田玉的若干倍,用上涨已经无法解释,飙升才贴切。翡翠的价格年年涨,年均涨幅30%左右。以翡翠为例,便不难理解玉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全世界只有缅甸的帕敢地区和乌露河一带有宝石级的翡翠,矿源唯一,不像黄金分布广泛。由于开始采用机械化的开采方式,使得缅甸过去20多年来的翡翠开采量相当于此前300年开采量总和的10倍。业内普遍估计,以现在的开采速度,缅甸的翡翠只能再开采10—20年。正是看到了翡翠资源的将近枯竭,最近两年缅甸政府严格限制翡翠的开采量,海关也开始控制高端翡翠的出口,只有通过政府举行的“公盘”拍卖才可交易出境,更加推高了翡翠的价格。
除了稀缺性,还有几个原因在助推玉石价格的飞涨。大批藏家涌入玉石市场,将玉石作为投资的手段,目的在于保值、增值。藏家看中玉石的关键因素是因资源性材质的日渐稀缺以及不可再生,需求量大增,推动玉石的基本价格一再上扬且难以下调。再加上股市、楼市投资渠道赚钱效应弱化,使得热钱在调控的压力下不断寻找新的出口,玉石成为炒作的替代品之一,这也是玉石价格涨幅惊人的重要原因。
各种玉石的价格上涨,让业内人士套用了一句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玉石一半深”。关于岫玉,佟一琮有时会想,为什么岫玉不能仿效和田玉的经营之路呢。说直白了就是炒作之路,市场经济情况下,这种炒作无可厚非,而且非常必要。在北上广深苏大规模举办和田玉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定级专家学者,国内外政府大员和各大媒体参加,重新制定和田玉国际标准,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滚动播出系列大型人文记录片《和田玉之上下五千年》,在北京香港数十笔拍卖会上拍出和田玉大把件10个亿的天价,在各大主要城市的玉石原料集散地雇造成轰抢的局面,剩下的就是各个玉石专卖店高位大量出货。
玉石价格的飙升喜忧参半,玉石的价值得到认可和肯定,佟一琮开心,可是看中的玉石原料又因为囊中羞涩望而兴叹。但总体来说,他还是希望岫玉的价格真正实现物有所值。佟一琮最心疼别人把好玉雕得没了灵性,好好的一块玉硬给琢得生硬呆板。说好听是浪费料子,说难听是糟塌料子。要知道,玉文化诞生于贵族文化,代表着社会群体中的精英们对世间最早的感悟。玉文化的核心是启迪心境,升华人格,提升思想,直至开悟。关于这一点,佟一琮一直觉得,不论玉雕大师还是玉雕从业者,都应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把传统玉雕工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雕琢出的作品更有思想,更有时代特征,更具个性,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世界各地方都有华人,华商是文化传播的有力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可以让更多华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这些,都只是佟一琮的想法,正因为玉石的稀缺性,他在琢玉的时候,遵循的是展现大自然赋予原料的魅力,适材而用。原料好的地方,他会以印象和抽象风格来表现,以保持玉料的珍贵。不好的地方,他会选择用写实的手法来做,放开手脚做工艺,在经过仔细的斟酌和雕刻后,显现玉石的天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人是感情动物,有事有话得有人交流,佟一琮的交流对象是穆小让,他习惯跟她讲心里话,跟她讲他的想法,他知道,她或许不能全理解,但她疼他爱他心里装着他。
每每听到佟一琮提起这些,穆小让就劝他,“我们做好自己的,别想其他。”
想了又能如何?佟一琮只能不想,不过,有一件事,他必须想,便是他和穆小让的婚事。按理儿说,这事不应该再推,已经水到渠成,可他说,如果不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他没资格迎娶穆小让。
穆小让说,“不急,反正也领完证了,二十多年都等了,不差这一时。”她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这点佟一琮心里清楚,安玉尘心里也清楚。[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安玉尘便把这事说给了索秀珏。索秀珏说,“是得想个法子,不光为了俩孩子的婚事,还有一个原因,和这事一样急迫。一琮无门无派,可是创作出的作品全是精品,风头太劲了,太招风。光是咱们自己说好不成,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镇镇场。”
要参加,自然得参加最权威的。一年一度的“天工奖”已经成为中国玉器产业重要的风向标,无论是玉器的款式风格还是增值潜力,每一届天工奖的揭晓都代表着全国玉雕行业质量和工艺的最高水平。天工奖评选活动为玉石雕刻人才开辟了一个交流技艺的平台,为优秀玉石雕刻作品打开了一扇展示的窗口,为玉石文化的普及建立了一个高起点的课堂,也为玉石雕刻艺术品走向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
“天工奖”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办,作品初选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广东、阜新、南阳、岫岩、浙江、新疆的作品由各地宝玉石协会在当地集中组织报名和接收参评作品,并以实物进行初评。二是未在列明地区范围内的其他地区,将照片、文字说明和报名表直接寄或送到中宝协进行初评。相关事项请留意各地相关机构及中宝协网站信息公告。
作品要求并不复杂,一是近年来完工的,并且未参加过国家级评比的完整作品。二是报名作品的材质限定为软玉、翡翠、玛瑙、岫玉、独山玉、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珊瑚、象牙、煤晶、水晶、黄龙玉及各类宝石、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等。三是参赛作品产权归属无争议,作品创作署名权无争议。四是参赛作品涉及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表现内容健康向上,不触犯民族和宗教禁忌。在材质、体量、创意、做工等方面有独特之处,能体现中国当代玉雕、石雕艺术的发展水平。五是同意主办单位对作品进行展出、拍照、宣传、出版并享有出版物的著作权。
“天工奖”奖项设立金奖、银奖、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优秀作品。在佟一琮参加比赛之前,岫岩玉雕师获得天工奖不在少数,对于是否参加比赛,佟一琮既充满斗志,又忐忑不安。那种心情其实和小学生参加比赛的心情差不多,以前都是看人家比赛,如今自己个的作品拿出来亮相,会取得怎么样的成绩?只要是参加比赛,都是奔了第一名去的,奔了得奖去的,可那有那么容易得奖呢?奖项不是自家菜园的黄瓜萝卜,想吃就摘。
佟一琮给自己鼓着劲儿,可他心里没底,这不是不自信,而是一个自警。参加天工奖的是全国的玉雕精英,能在其中显露一角吗?他患得患失,想要参加,却担心承受失败后的打击,他为这些作品付出的太多了,他怕失败,太需要用成功来证明自己了。
玉雕是个苦活计。琢玉离不开水,水凳一侧连着水箱,不断通过细管向磨具上流水,整个生产车间里水花、石粉四溅。脏不算个事,刺耳的燥音也不算个事,让人最难忍受的是要穿着水衣水裤工作。胶皮做的水衣、水裤在炎热的夏天捂得人象放在热锅里蒸焖一样。冬天水衣水裤贴在人的身上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