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大明-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行器?就是张大人所说的那个飞机吧,技术相当复杂,而且零件数量众多,制作起来也十分困难,现在正在加紧研究动力的问题,要想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如果不解决好燃料的问题的话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借鉴的,我们只能自己去摸索,所以要真的说什么进度的话那并没有很快的速度,要想出成品的话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是两年的时间。”仇崖老实地说道。对于飞机那精妙绝伦的构造,除了赞叹之外他已经找不到自己还能够怎么样来形容,接到制作飞机的任务的时候,他更加感觉到这一件工作绝对不会很轻松,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对于飞机张雷虽然是迫切需要,但是技术水平摆在那里,很多关键的问题不解决的话,着急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于是也就随便问了问就不再深究了,过了几天的时间,等所有的战船上面都装满了战神一号,张雷准备马上启程前往北方寻找李自成的踪迹。临走的时候,仇崖却突然之间跑到张雷的住处来说道:“长大人,外面有一个姓曾的人找您。”

张雷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谁知道本官就在应天府?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不知道,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也不说自己的什么人,只说了有一本书张大人若是看了肯定会十分欢喜,下官找他要他又不给,还非得自己亲自交给张大人,您看是不是……”仇崖一边说话一边皱眉头,显然对这个人印象也不怎么好。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书呢?张雷的脑海里面盘旋着这两个问题,心中的好奇心却是被勾引起来了,于是对仇崖说道:“好的,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让他到我的书房里面去吧,我倒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真的没说他是什么人?”

“他只说过他父亲曾经当过巡抚,是真是假的没办法判断,我看还是直接打发他走了吧,来历不明的人,恐怕图谋不轨。”仇崖面有难色地说道。

张雷笑着说道:“没关系没关系,让他到书房里面去吧,既然来的是一个人就不怕,其实我是很想看看他给我带来了一本什么样的书。去吧。”

既然张雷都已经这么说了,那仇崖也就只好将那人给带到张雷的书房里面去了。

书房里,张雷见到了这个奇怪的人,其实就当当是从样貌上面来说他与别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之所以说他奇怪也是因为仇崖之前的描述而已。他被仇崖领了进来,等仇崖出去的时候,他马上就跪在地上说道:“草民见过张驸马。”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本官在应天府?”张雷坐在书桌后面,乐秋和姜玉阳两个人分别站在他的两侧,心中暗暗警惕这来路不明的人。

那人说道:“草民名字叫做曾元顺,家父乃是直隶总督,草民已经在这附近等待张大人多时,听闻张驸马了便赶紧过来了。若有不妥之处还请驸马见谅。”

“原来是曾公子,来人,看座。”张雷听说这曾元顺还是个有身份的人,心中便放心下来,让人找了凳子来让他坐了。

“听你说是有书要给本官看,还要亲自给到本官的手中,本官十分好奇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现在你见到本官了,拿过来吧。”张雷开门见山地说道。

曾元顺此时却犹豫起来,朝乐秋和姜玉阳两人看去。张雷顺着他的眼光看了看,便笑着说道:“他们两个是我的心腹,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用不着回避他们两个。”

这话说的姜玉阳和了球心中一暖,作为两个打手,最好听的话就是莫过于上司的夸奖和信任了。

既然张雷都已经这么说了,那曾元顺也就不再遮遮掩掩的了,而是将一个制作十分精致的盒子拿了出来,这盒子比一本书略微要大一点厚一点。张雷知道很多人家保存十分贵重的书籍的时候都会采取这样的办法,专门为这本书制作一个书盒。

“张驸马,这就是草民送过来的书,还请过目。”曾元顺说道。乐秋走过去将盒子接过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递给了张雷。

这个盒子上面有一个很是精妙绝伦好像是艺术品一样的小金属锁,钥匙挂在上面,张雷打开盒子,便看到了一本有着传统普通蓝色封面的书,表面用黑色毛笔书写着“四海传”三个字。

这本书是纯手工写的,翻开封面,第一页上面就写着:大明王朝,应雄霸四海,八方来朝,南蛮北夷,归顺教化……

只不过看完一篇前沿,张雷心中就已经澎湃了,难怪要亲自交到自己的手上来,这根本就是一本描写如何侵略的书。

第二百三十六章远征李自成

张雷被前言所吸引,竟然不知不觉往下面翻阅起来。书里面所写与他心中所想简直就是如出一辙,这让他对这本书有着超高的认同度,同时对于曾元顺的父亲居然敢写出这样的书来而感觉到十分惊讶。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既然张雷不说话,谁也不敢打扰他的思路,大约过了两个多时辰,张雷才终于将手中的书放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太阳都已经上升到头顶了。

“这本书写得很好,里面的一些想法,正是本官日思夜想而不得其解的东西,真的是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曾公子,不如你就跟随本官,见证这一切的诞生,你看如何?”张雷坐直了身子,对曾元顺说道。

曾元顺眼睛一亮,如今他父亲已经是垂垂老矣,而他因为年少只是放诞不羁,至今没有功名在身,现在已经是悔之晚矣。眼看着等老父亲驾鹤西去,他便没了依靠,偶然间听父亲说起过四海传的事情,再想到张雷征服虾夷岛的事情,觉得张雷恐怕对这学说也是赞同的,于是便将书拿了来投靠,权当作孤注一掷,如若张雷不是想象之中的那种人,说不定会责备他心术不正,不过现在看来却是正中下怀,张雷将他留在了身边,有驸马做靠山,可比一个巡抚要可靠多了。

“曾元顺见过主公。”曾元顺听了张雷的话之后,马上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张雷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既然话已经说出来了那本官就不会收回,你也不要叫本官主公。听不惯那个东西,跟他们一起就好。”说着他指了指乐秋他们两个,然后又说道:“当然,本官不需要饭桶,也不需要闲人。让你跟着本官只不过是纯粹看在你父亲写的这本书的面子上,如果以后让本官发现你不行,可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的,草民一定尽心竭力,鞍前马后,任由张驸马驱驰。”曾元顺赶紧表态说道。

“话说什么都没用。最主要的是看你做什么,本官做事你以后就会知道了,本官不需要过程,只要结果,结果是本官想要的,过程随便你怎么样。现在话就是这样说。以后你们这么做就行了。还有最主要的一点,绝对服从本官的命令。”张雷告诫说道。

已经攀上了张雷的这一座靠山,自然是他说什么就做什么了,投靠的事情就算是这么定下来了,刚刚谈妥了,罗德曼却走了进来,对张雷说道:“张大人。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启程?”

张雷一见他来,便笑着说道:“你来了正好,过来过来,咱们的团队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我来介绍一下,曾元顺,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这位是罗德曼教官,本官手下所有的陆军军队都是他训练出来的。还有一个叫做秦洛峰的。那是水军军队的总教官,以后你会看到的。”

“曾公子,幸会幸会。”罗德曼客气地说道,他从来都不会怀疑张雷的任何决定,既然现在张雷将曾元顺收入麾下。那就等于是一家人了,于是说话也十分客气。

罗德曼是张雷手下的大将,曾元顺虽然说没什么其他的本事,但是身为官二代,待人接物水准自然是没的说的,见罗德曼主动打招呼,他马上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说道:“见过罗大人。”

张雷拍了拍曾元顺的肩膀说道:“好了好了,就这样吧,你以后就跟在本官的身边,现在咱们要及北上。哦对了,你刚才说你父亲是哪里的官员来着?”

“直隶总督。”曾元顺说。

张雷高兴起来,笑着说道:“哈哈,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啊,本官恰好有一件事情想要你父亲帮忙。”

“能够为驸马效力,是曾家荣幸,不知道驸马爷所说为何事?”曾元顺意识到这是一个增加自己的存在感的一个重要的时刻,便马上说道。

“那好,还请你修书一份,到时候本官把事情给你说一说,先去船上去。”张雷说道。

于是大家带上东西就去天字一号上面去了,在船上张雷才把事情和曾元顺说了,原来是为了在直隶增加一家四海镖局,虽然名义上面是为了能够让北上的物资的安全,但是张雷自己知道,这是为了增加自己在北方的情报收集速度和准确度而建的。

一路北上,张雷在船上一点点地将事情给安排妥当了,然后就静静地等待着与李自成的对决。晚上,张雷躺在天字一号的甲板上面,仰望着天上闪耀的繁星,脑海之中却突然之间出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孩子的影像来,这人便是陈圆圆,他想着若是现在将李自成干掉了,那陈圆圆不就是……不过转念一想,陈圆圆现在貌似还没有多大吧,对了,还有董小宛……

陈圆圆生于公元一六二三年,也就是天启三年,现在是一六三七年,崇祯十年,现在的陈圆圆只有十四岁,估计还在苏州梨园演戏呢。

而董小宛比陈圆圆要小一岁,十三岁的她估计现在已经进了青楼,要说起来她的命运恐怕比陈圆圆还要凄惨一些。

张雷知道秦淮八艳,但是却也知道陈圆圆和董小宛两个妹子而已。

心中想着妹子,张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当白天的太阳再一次照耀下来的时候,他被刺眼的阳光给扰得睡不着觉,爬起身来,船依旧航行在河道里,两边是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镇子,因为河道的存在而形成了繁华的河道街市,恍惚之间让张雷似乎看到了乌镇或者是周庄。

“这样的景色多好啊,你看这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喜欢把美好的东西全部都破坏掉呢?只不过一己私欲罢了,就要让那么多人为止家破人亡,实在是罪大恶极。”张雷不由得感慨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罗德曼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接过他的话说道:“话不是这么说的,张大人,在这个世界上面只有强者说的话才是真理,底层的人民是没有人权的,政治是那些吃穿不愁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玩的东西。而且要想改变现在这样的状况,不管怎么说,除了暴力之外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张大人以后若是能够对百姓好一点,那他们就会很高兴了,百姓们的要求都不高,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也许是吧,算了,现在不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不是我该头疼的,让皇上去想吧,我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了,我们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张雷拍了拍船舷,转过头来问道。

罗德曼说道:“咱们现在已经到了襄阳了。”

“襄阳?”张雷有些惊讶地问道:“我们不是往北边去的吗?怎么往西边来了?”

罗德曼说道:“李自成攻秦州,然后一路南下,咱们现在去的话,可以在半路上拦截住他们,若是朝北去的话,就只能和鞑子打战了,张大人不是要打李自成的吗?”

“那不是还有洪承畴和孙传庭吗?哦算了,来了就来了吧,估计他们两个要想把李自成完全消灭也不可能,还是本官亲自上吧,叫人加快速度,同时沿途四海镖局加强情报收集,确保我们在恰到好处的地点能够给李自成来一次致命的打击。”张雷点点头,恍然大悟,然后说道。

船队加快了速度,但是这里毕竟是内陆地区,到了半道上根本就没办法前进,张雷只能够无奈地下令让人把东西全部搬下来用马车载了,那些船只原路返回。

这里附近的四海镖局的人们全部都行动起来为张雷提供着最准确最有效的情报,张雷就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李自成一样,这就是他要的效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历史上那么多次战争的教训,他实在是太明白情报的重要性了,有的时候准确而且及时的情报比几十万大军更加有用。

官道上面,张雷他们的马车队伍绵延数里,这些装载在箱子里面的武器引来了周围的人的无数猜想,好奇心本是人们的天性,张雷做得越是隐秘,感兴趣的人就会越多。

这一天,张雷他们刚刚翻过一座山头,进入了达州地界,马上就接到了四海镖局传来的消息,说是李自成刚刚通过了汉中,现在正在继续往南前进,方向是西南方的广元,张雷当机立断,加快速度往广元的方向进军。想要在这一段路程上面赶上李自成。

从应天府出来,这一路过来起码千里,到现在大家都有些疲惫了,张雷让罗德曼传令下去,大家再加快脚步,用不了多久就能够遇上李自成的部队了,到时候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地打。

这话和望梅止渴产生了一样的效果,大家都显得亢奋了起来,张雷也松了一口气,经过这么长的远征,终于见到李自成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各怀鬼胎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林中的鸟儿发出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地上斑驳的都是树叶的影子,张雷他们穿行在这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之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他们终于来到一片宽阔的地带的时候,距离李自成的部队已经不到三十里了。

这是一个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的距离,张雷倒是很希望马上就和李自成相遇,但是他们这么多人根本就不可能在前进的过程中做到悄无声息,因此李自成的斥候也已经发现了他们。

在李自成的营帐中,他正在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商量着对策。对于李自成来说,传奇故事颇多,而且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枭雄还在于他能够和部下打成一片。这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面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品质,就好像张雷也是拥有几百年后的意识才会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那样,但是李自成并非一个穿越客,能够做到实属不易,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容易,但凡是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都会被大书特书,比如说刚刚开始创业的刘皇叔,精忠岳飞等等。

“听说他们携带着大量威力巨大的大炮,咱们应该怎么应对?”李自成坐在铺着虎皮的椅子上面,看向下面的一群大臣。自从高迎祥在崇祯八年战死之后,他继任闯王,因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队伍越发壮大,已经成了农民军中的主力。

听了李自成的话,其下首一面容白净的中年儒生开口说道:“大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从咱们提出‘均田免赋’之后,队伍日益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拥兵百万,就算是他有坚船利炮又如何?官逼民反,向来采取蛮横手段征服百姓的统治都不会长久,只要咱们争取到了民心,不说他们的大炮。就算是再厉害的武器,也不可能将我们打败的。”

说话这人名字叫李岩,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他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诸山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起义军,当时记载。李自成看到李岩的时候,用了四个字——相见恨晚。

李岩入伙后,就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舆论宣传的奥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就是在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李自成从此走出隐伏商雒山中时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现出柳暗花明的转机。

现在李自成正是用人之际,也是发展壮大的时候,对于李岩自然是十分依赖,此时听了李岩这么说,便觉得十分有道理,又问道:“虽然咱们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