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似乎还沉浸在憧憬的笑意之中, 这时随口说了一句:〃是吗?他们早该离开北京了。〃说罢, 她从憧憬的笑意中漾出一个极为舒展快乐的表情,扶了一下眼镜,一下站起身说道:〃咱们接着训练游泳, 我一定要突破这一关,能够去大海里游泳。〃
赵康挺着一身壮实的肌肉忠实地站了起来,跟随江青朝游泳池下水扶梯走去。 当他照顾着江青一同下到齐胸的水中之后,江青看着他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赵康想了想,意识到外面寒冷的黑夜,回答道:〃冬季。〃江青说:〃对。 雪莱有一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赵康一时不知江青指的是什么,不解地说:〃不明白。〃江青说:〃那你慢慢想吧。 〃她接着又说了一句:〃看护好我。〃便两臂一伸,奋然向前扑到水中。
第65章
听说卢小龙今天就要离开北京去陕西延安农村插队【1】,沈丽震惊了。消息是沈丽在北清中学上学的表弟告诉她的。让她震惊的不是卢小龙去农村, 这是她早就听卢小龙说到过的,而是卢小龙几个月来几乎没有和自己有过什么来往, 却突然这样不辞而别了。
看着外面寒风呼啸的天气,沈丽稍稍犹豫了一下, 便戴上了那顶额头镶着绒帽檐的灰蓝色的棉帽,系上内里同样镶绒的帽耳扣,顶风出了家门, 登上公共汽车赶往北京火车站。穿过大半个灰暗寒冷的北京城,她来到火车站, 发现这里一派红旗挥舞、人山人海,一个往常不让旅客进出的大门宽宽敞敞地开放着, 潮水般的人流从这个大门直接拥向一号站台,沈丽跟着密集的人群涌了进去, 前后左右都是送行的中学生与家长。到了一号站台,一列满载着中学生的专列披红挂彩地停在那里, 离开车时间已经不多了,所有的车窗都打开着,里面探出一张张男女学生的面孔与挥动的手臂, 站台上人群汹涌,中学生们与为子女送行的父母们、 还有爷爷奶奶们都在千叮咛万嘱咐地挥泪与车上的人告别。
沈丽一边奋不顾身地往里挤着,一边打听着:〃北清中学在哪个车厢? 〃开车的铃响了,站台上欢送的人群挥着手,响起一片最后的祝福与呼喊, 一车窗一车窗的男女学生也都挥着手,很多人泪流满面。沈丽终于挤到了北清中学所在的车厢, 她匆匆地一个车窗一个车窗寻视着,没有看到卢小龙的面孔,情急之中, 她询问站台上送行的北清中学学生:〃卢小龙在哪里?〃在火车徐徐启动、喊声哭声响成一片时, 一个圆圆脸的女学生告诉她:〃卢小龙根本没乘这列火车走。 〃沈丽着急地问:〃他乘的是哪一列?〃女学生瞟了她一眼,回答道:〃他们要步行去延安,今天在天安门整队,宣誓后才出发。〃沈丽一听,立刻从人群中往外走, 她左冲右撞地挤开密集的人流,出了车站。
当她乘车来到天安门广场时,在她面前展开的是寒风凛冽、空旷人稀的画面。 公共汽车站在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她戴着棉帽和大口罩、 顶着西北风走到天安门前时,天安门城楼前空空如也, 几座汉白玉的金水桥在一片风沙中寂寞地跨在金水河上,这里除了三两个腰挎手枪的执勤军人外,几乎没有一个行人。 她站在金水桥旁东张西望,只看见东西长安街上稀稀寥寥的车辆在天安门前交叉通过, 金水桥下窄窄的河水已经结冰,寒风吹着沙土与碎纸片在冰上掠过。往南望去, 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孤单地矗立在那里,周围空空旷旷,也没有什么人。再放眼望去, 隔着纪念碑远远的就是前门箭楼,左边是历史博物馆,右边是人民大会堂, 阴霾的天气下,整个广场显得广大而又荒凉。 一个身材挺拔的军人表情严肃地走到她面前站住,伸手对她摆了摆,示意此处不可停留, 沈丽便把几乎遮住眼睛的口罩稍微往下压了一下,有些茫然地朝天安门广场中心走去,呼啸的西北风卷着沙土从右后方吹来, 催得她往前快走。稍微向右后方靠去,似乎风能够托住她的体重,风沙贴地而过时, 能够觉出脚脖处的生冷与疼痛。
她来到纪念碑旁,四望广场,更显得寂寥无人。卢小龙他们已经走了吗? 沈丽若有所失地黯然登上纪念碑的汉白玉台阶。 当她在高台上围绕着纪念碑心不在焉地慢慢行走时,发现纪念碑南边立着一群人,二三十个中学生背着背包列队站在那里, 为首的一个打着一面红旗,周围还围着几十个学生。 沈丽一下想到这就是卢小龙的队伍,接着也便看到卢小龙正在队列前和大家说着什么话。这样居高临下地看过去, 一群中学生在空旷的广场中显得人单势薄,十分可怜。 从侧后方可以看见卢小龙不时转动的面孔和眼睛,他的额头还是微微凸起着,在阴霾的寒风中显得十分认真, 也可能是背着背包的缘故,卢小龙站在那里尤其显得矮小。当他仰着脸认真地对他的队伍讲话时,更像一个小学生,他不时抬手指着队伍中的某一个人, 那样子很像是小孩头领着他的一群小伙伴玩打仗游戏。沈丽靠在汉白玉栏柱上, 用黯然而又有些湿润的目光看着下面的景像:背背包的大约有三十来人,排成三个横列,他们听着卢小龙讲话, 不时透过围送的人群向广场四面张望着,似乎在等什么人。
她想了想,决定走近些。她尽量不惹人注意地沿着台阶慢慢走下来, 队列里的人和围在队列周围的人有人注意地看了看这个戴着帽子、蒙着口罩的陌生人, 卢小龙也随着他们的目光回过头来, 沈丽在离地面还有两三级台阶的高度上和卢小龙的目光相遇了,卢小龙一眼认出了她。让沈丽感到欣慰的是,卢小龙毫不矜持地、 甚至有些友好地露出一丝微笑,目光与她对视了一下,又回过头去领导他的队伍, 沈丽便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围送的人群中。她注意到身旁站着一个身着新军装、 领章帽徽红艳艳的女兵,及至扭头相视时,沈丽觉得面熟。 那是一张皮肤通红而又多皱的老太太模样的面孔,沈丽想起这就是卢小龙的同班同学华军,也是北清中学红卫兵的发起人之一, 显然已经参军了,她站在送行的人群中,还流露着对卢小龙的一份情意。
华军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沈丽,终于将她辨认了出来, 她掠了一下从军帽下露出的头发,又几次扭过头瞟着沈丽,神情十分复杂。有一会儿, 华军眼睛直愣愣地凝视着眼前,陷入朦胧的思想,而后又醒悟过来,止不住又扭头看一下沈丽, 然后转回头去看着卢小龙的队伍。看了一会儿,她很关心地走上前去对卢小龙说:〃他们还不来,就别等了,要不今天你们就走不完第一天的路程了。〃卢小龙抬头看了看阴霾的天空:〃不等哪行啊?人不齐,当然不能出发。〃华军说:〃你们先出发, 我们留几个人帮你们等,他们到了,我们骑车驮着他们追你们去。〃卢小龙站在队列前面, 神情认真地说:〃再等等吧。〃然后仰起下巴, 对显出一些松懈的队伍说道:〃现在就是鲁继敏和鲁敏敏两个人还没到,大家再等一等,人一齐,咱们就去天安门宣誓, 宣完誓就出发。这会儿耽误一点时间,行军时加快一点速度就赶出来了。〃正在这时, 有人喊道:〃那是不是她们来了?〃
沈丽随着众人的目光望去,远远地有两个女孩朝这边急急走来,近了, 便看出她们背着背包,无疑就是了,队伍活跃起来,再近了, 鲁敏敏和她的姐姐鲁继敏便出现在沈丽的视野中。奇 …書∧ 網鲁敏敏与一年多前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那时是窈窕淑女, 现在粗壮笨拙,戴着棉帽,帽耳没有放下来,一身蓝棉衣,显出一种魁梧相来。近看了, 脸还秀气,因为目光端正表情憨厚,又戴着帽子,倒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 看她转头和姐姐说话的样子,显然比过去的痴呆样有了进步。 鲁敏敏的姐姐差不多矮半头地立在妹妹旁边,挺黑的圆脸,黑得深沉的眼睛,两个人赶路走得很急, 额头在寒风中散发着白色的汗气。卢小龙很快把姐妹俩安排到队列里, 鲁继敏非常敏捷地到了她的位置上,鲁敏敏站到自己的位置后,卢小龙走上去, 像安排小孩一样双手扶住她的胳膊,和善地调整着她前后的位置,使她在队列中站妥贴。 沈丽看到卢小龙微笑着对鲁敏敏说着什么话,鲁敏敏憨厚的面孔上露出一丝挺动人的腼腆的微笑,随着这微笑, 鲁敏敏的脸颊红了。这时,沈丽多少觉出了卢小龙正在扮演的角色。 卢小龙还是不屈不挠的,卢小龙又是善良的,当他认认真真地摆弄他的队伍时, 让你再一次想到小男孩领着他的小伙伴做游戏。不知为什么, 沈丽今天对卢小龙生出一丝与以前很不一样的感情,似乎她从小看着这个男孩长大,对这个男孩的故事有着深切的关注与同情。 沈丽觉出因为自己的到来,卢小龙更加精神抖擞了,然而,在这空旷的天安门广场上, 这一小群人委实太冷清和渺小了。
卢小龙将队伍的高低顺序又做了一番调整,就准备带着队伍去天安门城楼前宣誓。这时,两辆自行车在寒风中像两只鹞子一样顺风骑了过来,到了眼前, 车一支跳下来两个人,都是沈丽认识的,一个是宋发,一个是王小武, 都穿着一身蓝帆布工作服,他们在两年前抄过自己的家,后来,沈丽也不断听卢小龙讲过他们的事。 宋发和王小武走到卢小龙面前,说道:〃听说你们走,我们特意向厂里请了假,送送你们。 〃沈丽也便明白,这两位已然是分配在北京工厂了。卢小龙和宋发平平和和地说着话, 宋发垂着目光很认真地听着,还不断点着头, 似乎是在极力表示对卢小龙所做所为的理解,他有几次点头点得非常有力, 那一定是表明对卢小龙所做之事的重大意义的深刻领会。
也正在这时,又有几辆自行车从广场西北角的长安街方向飞驰而来, 有人翘首望了一下,说道:〃黄海和田小黎他们来了。〃关于黄海、田小黎的故事, 沈丽早已听卢小龙讲过,那几辆车很狂荡、很桀骜不驯地在广场上画了一个弧形, 然后以很高的速度骑到纪念碑前,在卢小龙身后刹住。为首的那个瘦脸戴着眼镜的想必就是黄海了,他屁股没有离车座,一脚支着地,有点大大咧咧地问了一句:〃你们这就出发呀? 〃卢小龙点头说:〃是。〃黄海瞟了一眼站在卢小龙身旁的宋发, 宋发原本黑红的脸涨得更红了一些,这时显得很不自然地说:〃黄海,你也来了。 〃黄海不屑地瞟了他一眼,说:〃什么叫我也来了?我送卢小龙来了,你干吗来了? 〃宋发息事宁人地嘿嘿笑了笑,卢小龙伸手拍了拍黄海支着车把的手臂,笑着说道:〃你们给我送行, 我图个吉利话。〃黄海扫视了一下站成三排的队伍,又抬头看了看周围的人群,说了一句:〃来送的人不多嘛。〃卢小龙说:〃要那么多人干什么?弟兄们来了就行了。 〃黄海依然是大大咧咧地坐在车上说道:〃你好赖也是咱们北京市的一个人物哇, 还是市革委会委员呢,你带头下乡,还不惊动一下?〃说着,他又往广场四面看看。沈丽知道,他看到的是一个灰天暗地的空旷广场,麇集在这里的一群人确实显得太稀少了。
黄海身后的几个人都像黄海一样一脚支地双手扶把坐在车上, 其中一个很秀气的女孩,沈丽知道就是田小黎了。两年多前, 在北清大学召开万人大会批判卢小龙时,这个女孩曾经是冲击纠察线的干将之一,沈丽那时见过她, 她现在显得比那时高了,大了,大概是因为她和这三十个背着背包的学生不十分熟悉, 所以她跟在黄海身后左右看着,还有些漫不经心地轻轻摁着哑了的车铃,然后,将车向前滑行几步, 到了卢小龙身边,仰着脸说道:〃卢小龙,我还真想跟你们一起走一段呢。〃卢小龙笑着说:〃那你可就给我增加压力了。〃田小黎说:〃怎么会给你增加压力? 我们肯定是给你们壮大声势了呀。〃卢小龙说:〃你们开头跟我们走一段,走两天都撤了, 那不更把我晾在那儿了。人越走越多感觉好,人越走越少,那不是虎头蛇尾吗? 〃田小黎挠挠后脖颈,笑了,黄海挥了一下手说:〃天也不早了,不耽误你们了, 你们该玩什么程序就玩什么程序吧,我们送你们一程就得。〃卢小龙说:〃和你们说话, 不能算耽误时间。〃他转过头,照顾地对宋发说道:〃我都没敢通知你们,你们刚到工厂, 怕影响你们上班。〃宋发说:〃我是刚听说就赶来了。〃卢小龙笑着用手一指围送的人群:〃他们我都没通知,都是听说了自己赶来的。〃说着,他让一个高个子男生整队。 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右转,齐步走。
一面红旗引着三十来人的队伍朝天安门城楼走去,围送的人群也尾随而去。 沈丽跟在队伍中,用与寒冷阴暗的天气相一致的心情看着眼前的故事。 卢小龙永远在认真地做他的事,他能到了这种时候又将黄海、 宋发这些曾经叛离他的战友团聚到身旁,还非常周到地调解彼此的关系,这不能不让你为他的精神所慨叹。 队伍来到天安门城楼下的金水桥前,横向列队站好,又是那个高高的、 略有些驼背的男生掏出了毛主席语录本,所有的人都跟着掏出了红红的语录本, 高个的男生领着大家〃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又按照当时的必然程序〃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然后, 卢小龙站到队列前,神情认真地对大家讲话。
沈丽站在人群的后面,在呼啸的寒风中没有完全听清楚卢小龙在讲什么, 她只是觉得卢小龙在做一件慷慨悲歌的事情,却依然保持了平静。 他的讲话由于声音不够高昂,甚至使得要宣誓的挺拔队伍松懈下来,然而,他显然很严肃地把该讲的话都讲了。接着,他转过身来,面对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巨幅毛泽东像举起了右拳, 三十来个人背着背包都举起了右拳,卢小龙每念一句话,全体就共同振臂高呼:〃我们宣誓。 〃有了十几次振臂高呼后, 卢小龙转过脸来对大家说:〃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辜负自己的誓言,好,出发。〃又是那个高个男生喊队: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右转,齐步走。一面红旗迎着西北风领着队伍向着西长安街方向出发了, 围送的人群有骑车的,有徒步的,都在队伍两侧和后面跟随着。卢小龙走在队列外面, 黄海慢慢地骑着车与他并行着说着话,宋发推着车走在卢小龙的另一侧一言不发。 沈丽不时加快一点步子,在送行的人群中走着,她要得到和卢小龙说话的机会, 她知道卢小龙会给她这个机会。
寒冷的冬日,长安街上车辆稀疏,一派冷清, 偶尔有些骑自行车的顶着西风经过这支背着背包行进的队伍,也只是稍稍好奇地扭头看一看, 便俯身一下一下蹬着车过去了。经过两年多的文化大革命,人们对于这样的街头小景早就失去了兴趣。 长安街两边的新华门、红围墙、人大会堂无声无息地经过了,更多更平常的楼房、 平房及店铺在寒风中寂寞地守卫着笔直的街道。这个世界没有多少人会注意这支队伍, 只是这支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还走得十分认真。
风渐渐小了,天上的阴云却更暗了,不知不觉中有零零星星的雪花飘落下来, 行进的队伍有些惊喜地抬起脸,有的人还试图伸手抓住那些在眼前飞落的寥寥雪花。 送行的人在逐渐离去,走过较长的一段路后,已经所剩无几。 黄海还是慢慢骑着车在卢小龙的外侧走着,宋发还是推着车在卢小龙的内侧走着, 黄海的身后还是跟着那几辆慢慢骑行的自行车,宋发的身后还是跟着推着自行车的王小武,最后, 黄海终于熬不过宋发,他拍了拍卢小龙的肩膀,说道:〃啥事别太认真了。〃然后蹬上车, 挥着手先走了,田小黎等人也都骑上车,跟着挥手告别了。 宋发这才和卢小龙又亲热地说了一段话,然后再三挥手,也翻身上车走了。两边送行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这支队伍便走得更显冷清。刚才,是为送行的人走,现在,则完全是为自己走了。 卢小龙这时笑着招呼道:〃大个子,你领着大家唱个歌。〃高个子男生走到队列外,起了个头, 大家便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
卢小龙放慢脚步,与沈丽并肩行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来了? 我没想让你送。〃沈丽摘下口罩,露出了被蒸气哈湿的面孔,风吹在上面一片寒意, 她用手背轻轻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湿气,说道:〃我今天早晨刚听说的, 你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一下?〃卢小龙笑了笑,说:〃我一直忙着准备呢, 我只想到了农村以后再给你写信,要不,也没有什么新话题,又让你小看。〃沈丽笑了,看了一眼卢小龙, 说:〃你倒还是老样子。〃卢小龙说:〃什么老样子?〃沈丽说:〃还是挺实在的嘛。 〃卢小龙说:〃我能有什么不实在?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