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沧海-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解员说:“清朝时,这里有个著名的家族,张家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家乡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双方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此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告诉张宰相,打招呼摆平吴家。”

  “这不是典型的法治搞不过人治。”张老大突然打断讲解员的话,讽刺道。

  “那是黑暗的封建专制时代,不要插话,让美女接着讲解。”眼镜劝说张老大保持安静。

  讲解员接着说:“但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

  “张家第三代可能要当宰相。”张老大唱着洋腔,嘲笑道。

  

  第二四三章 水到渠成

  

  离开六尺巷,大家从斑驳的历史里走出来,回到宾馆。

  “老大怎么也关心起官人。”王大海好奇地问。

  “我只知道关心王大海。”张老大哈哈一笑,看着王大海回答。

  有一种温暖一直在王大海的心中荡漾,这种感觉来自于张老大,不论在监狱里与他打斗,还是在一起劳动,再就是出来以后,多少次伸出援助之手,张老大对王大海的眼神里始终有一种信任的目光。王大海问:“我算是老大越来越少的真正兄弟?”

  张老大沉思片刻,动情地说:“你也许不记得了,多年前监狱里的一幕,我们去抗洪抢险,在江堤上,你抱起倒下的朱兆有时,眼中掉下的一串发自内心的真诚泪水。”

  “这么说来,老大支持咸鱼翻生。”王大海抓住机遇,激动地问。

  “资金全部留下,如有困难,再想办法追加。”张老大肯定地回答。

  “水到渠成,项目可以马上动手。”王大海兴奋地说。

  “根据调查与购买力的测算,作为三省交界集散地的滨江,需要一个上档次的商厦,你对教授的设计持什么态度。”张老大抛出一个问题。

  “我看了一下眼镜的图纸,不能全部建成商业地产,将苏跃富的原设计,下面三层保留商厦,在三层以上,设计改成四幢分别为十六层的住宅。”王大海如实回答烂尾楼的重新修改设计方案。

  “我接受你的观点,现实一点好,不能太冒进。”张老大想到前车之鉴,他感叹道。

  “如果全部商业地产,运营起来,不能持续地保持现金流,”王大海补充说。

  王大海想,如果全部商业地产,赚取的利润会更大,但那赚的是镜子里的利润,只存在帐面上。高额的商业门面价格,就滨江目前而言,想全部抛售,散户商人,没有这个购买力。只能采取出租,拥有商业房产,升值空间虽然很大,但凭借张老大与王大海的资产势力,两家公司的资金加在一起也压不起,必须迅速变现。所以在设计理念上,采取二元结构,下三层商业,三层以上住宅。从长远看,可能要遭到淘汰,目前切实可行,赚快钱的有效设计。

  “教授的设计理念不能讲不对,要在滨江实现,恐怕是十年以后,甚至在更远的未来。”张老大客观地分析道。

  “好的设计理念,可以在今后的合作中实施。”王大海没有放弃,留有余地地说。

  “政府那边是否一刀切清楚了。”张老大转变话题问。他对烂尾楼不感兴趣,主要是担心后遗症的问题,过去的历史问题,久拖未决,扯皮起来,既没有精力应对,也没有能力去解决,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正常工期。

  “只承担120户拆迁还房安置,所有债权债务与王大海无关。”王大海简单地介绍接手情况。

  “名利双收,淘到一个宝贝,好好干,烂尾楼打造成黄金屋。”张老大爽朗地说道。

  张老大为了开发的事,与王大海最近的几次交锋中,摸清楚王大海的项目计划切合实际,实实在在,才放心地对王大海作出承诺。之所以把资金交给王大海运作滨江地产,按他的话说,看了六尺巷,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不想再折腾了,从国外走走看看谈谈再想想,更加坚定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退到幕后,只把握大方向,冒大风险的项目不干,或者少干。

  在张老大肯定盘活烂尾楼的项目计划后,王大海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吃了定心丸,有了茁壮的现金流保证,开发项目等于注入血液,才能健康成长。

  王大海、吴兵以及海一公司的项目经理,进到眼镜住的房间,两位教授忙得没有时间招呼他们三人坐,桌上、床上,甚至地面上都是摊开的图纸。

  “不能动。”眼镜看到海一公司项目经理拿起图纸在翻看,他立即制止道。

  “我不会翻乱。”项目经理口中回答,但手仍然在翻看图纸。

  “不翻乱行不行。”眼镜再一次大声地劝说。

  “我不但不翻乱,还帮您整理。”项目经理对眼镜的劝说不理不睬,反而提出他的建议。

  “请你最好站远一点。”眼镜看没有办法阻止,他斥责道。

  “教授放心,我学的这个专业,能帮上忙。”项目经理怕眼镜不知道他懂行,主动地向眼镜介绍自己的专业情况,做一个助手没问题。

  “还没有到时候。”眼镜无动于衷,推开项目经理说。

  “项目马上要开工建设,我现在不介入,还待何时。”项目经理大或不解,大胆地提出他的想法与疑问。

  “找你们老总来。”眼镜不高兴地回答。

  项目经理一头雾水,董事长与总经理都在现场,教授还口口声声叫老总来,究竟是何用意,不能讲专心致志到如此地步,不大的房间里,教授竟然熟视无睹,还是故意而为之。

  “我是老总派过来看图纸的。”项目经理不服气眼镜的态度,他没有退却,也没有将此情况向王大海汇报,而是当面向眼镜提出要求。

  王大海发现眼镜与项目经理发生口角,他走过去,拉开项目经理,客气地说:“教授,给您派来一个免费的帮手。”

  “你不要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眼镜在收起图纸,低着头回答。

  “教授,您这严重地冤枉一个好同志。”王大海正言道。

  “我搞了这么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最难对付的是企业,研究院要好得多。”眼镜没有好脸色地说。

  其实,眼镜在防范王大海派人来偷图纸,他没有明白地说破,过去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有个别企业,为了节省费用,安插技术人员,以协助教授工作为名,浑水摸鱼,窃取所需技术,将教授的图纸或关键技术资料搞到手,反过来压价,以达到减少费用的目的,甚至有不良企业,干脆直接撤出合作项目,按照拿到手的图纸或技术,企业单干,只要不申报专利,谁又能干预得了呢。

  王大海第一次进行产学研合作,不知道这里面的巧门,他的主要目的,让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尽快熟悉图纸,吃透数据,好安排工期,准备材料。被眼镜当头一棒,他不高兴地抓起一张图纸交给项目经理,说:“拿去看,不要听老学究瞎嚷嚷。”

  “先拿钱来。”眼镜认真地跟王大海较起劲,他从项目经理手中又重新拿回图纸。

  “搞了半天,教授还是为了钱。”王大海幡然醒悟,禁不住笑道。

  眼镜从他睡觉的枕头底下,拿出公文包,翻找几遍,没有发现他要的东西,于是,把包里的杂七杂八全部倒在床上,一件件地查找,后来,还是在公文包的夹层里,搜出一张收据,用手摊开,察看清楚,确认准确无误后,递给王大海说:“书记临走时有交待,其他的事都可以缓一缓,必须先把钱拿到手。”

  “做事拿钱,天经天义,教授搞得有点小题大作。”王大海拿过收据,看了一遍,数字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上一致。

  “有人念完了经打和尚——没良心。我们做学问的,斗不过做生意的,以前碰到过,拿到我们的图纸,翻脸不认人。”眼镜义正言辞地指出问题所在。

  “吴总,不能给教授为难。”王大海把一张收据递给吴兵,接着对眼镜说,“现在可以动手了吗?”

  “可以,当然可以,请那位经理随便看,不懂就问。”眼睛热情地劝说项目经理。

  王大海走到项目经理身边,虽然不懂框架结构,但可以看看效果图。人还没有转身,眼镜拉着他,向门外走。

  “书记又有什么交待?”王大海不明就里地问。

  眼镜没有回答王大海的问话,他神秘地拉着王大海走到房间的门外。然而,俩人站在那里,眼镜半天没有说话。

  “书记还有什么交待不好办?”王大海发现眼镜神情不大对,不像平时气定神闲,主动地问。

  “不是书记的事,跟董事长商量一下,想让那位教授先回京都,我留下来,多待几天,烂尾楼已经建成的部分,与上面的沉重,如果基础衔接不处理好,会出现危险。”眼镜认真提议说。

  “教授亲自把关,我得要好好感谢。”王大海高兴地说。

  “不需要感谢,我这里有几张在滨江调查时乘坐的车票,请董事长给予报销。”眼镜把早已经捉在手心的一叠票据,展开在王大海面前。

  王大海心想,费用不是包干的吗?他疑虑地拿起眼镜掌心的票据,上面好像还能感觉到眼镜的体温与细细的汗水。

  

  第二四四章 坐地起价

  

  王大海看着手中的一团票据,似乎一张张在疯狂地嘲笑着,尤其那一张浑身沾满泥土灰尘,皱巴巴的票据,笑得格外幸灾乐祸,高兴的可能,只要王大海一点头,它们都能被德豪公司财务科收留,可以安稳地躺到保险柜里去享福,不要再风吹雨淋地受洋罪,悲剧地吹到垃圾堆,肆意蹂。躏,甚至惨遭焚烧,直至粉身碎骨,化为一缕青烟。

  眼镜调查时乘坐的车票,怎么能一身泥,王大海心中凝云密布,这分明是眼镜不怕脏不累不怕羞,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从哪个旮旯里捡到的一张票据,还以为眼镜在占便宜方面,是鸭背上泼水——一点不沾。

  “我知道怎么做。”王大海无所谓地说。他把一团票扔到宾馆走廊的垃圾桶里。

  “董事长不知道,这可是我深入调查,多跑路的车费。”眼镜慌忙解释。

  眼镜的解释没有王大海的动作快,一团票据已经落入垃圾桶内。眼镜奋不顾身地冲上前,伸手一把抓起票据,并扒到垃圾桶旁,取下眼镜,眯着两眼,搜寻是否有零落的票据。忽然,眼镜眉宇间一道亮光一闪,惊喜地发现那一张浑身沾满泥土的票据,与组织失去联系,孤独地跌在一朵梅花状的口痰上。眼镜不顾一切地救起它,放在桶沿擦了一擦,接着用嘴吹了一会,放到其它票据一起,收入口袋中。

  “把那些票据甩掉。”王大海挑明着说。

  “为什么?”眼镜疑惑地问。他心想,王大海真是一个小气的董事长。

  “到公司报那些票据,容易引起旁人的笑话。”王大海含沙射影地回答。

  “董事长,可不能误解了,那张浑身沾满泥土的票据,是因为有一张售票员给我的票据,一不小心,撕碎了,我好不容易才寻找到一张补上。”眼镜看到王大海严肃的表情,他解释票据的来源。

  “交通费不是在合同中包干使用吗?”王大海不客气地问。

  “不错,但我这种做法,钻一点政策的空子,交通费指长途往返,并没有明指市内公交车。”眼镜断断续续地说。他摘下眼镜,用手帕擦着眼镜片,看起来显得自然些。

  “还是甩掉,我给你送一条香烟。”王大海提议道。他知道这是做男人的悲哀,攒些私房钱,平时手头上要灵活一点。

  “我不想发洋财。如果董事长开恩,送个一两包香烟,放在那里,大家拿着抽。”眼镜坚持需要报销公交费用。

  王大海想,眼镜报销这些公交车票,前提也说了,留下来,再待些时日,对烂尾楼修改部分的基础梁进行跟踪,眼镜想得很周到,王大海顺水推舟,给了眼镜一个人情,准予报销。

  王大海安排好眼镜的事,海一公司的项目经理正式交给眼镜,尽快熟悉图纸,吃透数据,好安排工期,准备材料。王大海带着吴兵,赶往售楼部,那里的情况,比教授这里要热闹得多。

  走进售楼部,王大海没有干预置业顾问的工作,坐在一旁,实地感受,楼盘销售情况。售楼部在烂尾楼的旁边租了门面房改建而成,王大海直接从一线城市照葫芦画瓢,在一楼宽敞的大厅内,一走进门就能看见,中间部分设置的沙盘展示区,两边分别是洽谈区与签约区,既共享又互不干扰。悠扬的音乐,不停地播放着流行经典。

  购房的火热程度超出王大海的想象,房价比计划涨了百分之十,这可是纯的白花花银子,源源不断地流进海一公司,购买势头仍然不减。自己居住购买者,不免要骂上两句难听的话,可是,骂归骂,你不掏票子,有人等着掏。有炒房者,一般砍价少,这些人的观点,水涨船高,等过几年,肯定会赚到不少。老百姓手中的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就能出水,再加上王大海在滨江首开先河,搞了一个洋气的售楼部,想买不买,都来这里逛逛,享受着购买高楼大厦的氛围。

  王大海注意到,门外,一个身上穿着不干净的衣服,骑着自行车的人,来到售楼部,停好车,从自行车后架上,拿下一个油腻腻的编织袋,抱在怀中,在楼前站定,他仔细地对着海一公司售楼部的大牌匾,左瞧瞧,右瞅瞅,可能是文化程度不高,半天没有看出一个名堂。

  一个高高个子,留着齐耳短发,气质高雅的置业顾问,走到骑车人的身旁,双手叠加放在胸前,礼貌地问:“请问,您是不是找错地方?”

  “我找海一公司售楼部。”骑车人面对置业顾问不友好的问话,他勉强地回答。

  “这就是,请问,您是来应聘物业的吗?”置业顾问热情地询问。

  “要是瞧不起大爷,那我大爷就走人。”骑车人愤怒起来,趾高气扬地说。话还没有说完,骑车人返回停车处,把抱在怀中的编织袋,重新放回到自行车后架上,掀起弹簧夹夹住,又从座垫下,抽出塑料绳,将编织袋五花大绑,捆了又捆,像是绑一个强盗似的。

  置业顾问不知道自己哪一方面说漏了嘴,忽然想到,可能是到手的一单生意,被她一句话给撵走。急忙跑上前大声地道歉:“对不起,大爷。”

  骑车人没有理睬置业顾问,推着自行车,摆出一副高傲的表情,准备扬长而去。

  王大海出其不意地站在骑车人的前面,刚才,他坐在大厅里,看见骑车人与置业顾问一番对话后,脸色不悦,置业以相貌取人,社会经验不足,其实油头粉面的人,不一定一次性能拿出大把的钱,王大海一直盯着骑车人的编织袋,里面有货。他笑脸相迎,客气地说:“这位师傅,我是建这幢大楼的董事长,刚才的冒昧,对不起。”

  “你还讲句人话。”骑车人瞅着王大海,用混浊的两眼盯了一会,停住自行车说。

  “既然好不容易来了,就进去坐坐,喝一杯茶。”王大海陪着笑脸,邀请道。

  骑车人听了王大海的劝说,进去坐坐,还没有坐一会,急着把抱在怀中的编织袋,重重地甩在办公桌上,在场的人,所有的眼球一下子吸引过去,油腻腻的编织袋里,装了一小袋的钞票,不过有不少是十元。工作人员马上将穿着不干净的骑车人,引到二楼的贵宾室,好烟好茶招待。

  原来骑车人是一个长江上的渔民,这几年靠倒卖鲜鱼,倒发了。吴兵只收取了编织袋里的三分之一作为订金,剩余部分仍然放进编织袋里装好,让骑车人带回。一年后拿钥匙时,再缴清余款。任凭吴兵费尽口舌,详细地解释几遍,骑车人仍然不相信,预售房协议又看不懂。大家无可奈何,一筹莫展。

  “你说我听。”骑车人拉着王大海说。他有着没有文化人的一种狡黠。不信字不信书,只信一个人,知道找单位最大的头,那就是王大海。

  不容分说,王大海开口一句话,骑车人按照王大海说的数缴上款,与其他人都没有客气一声,一溜烟地走人。王大海看着骑车人的背影,把手中骑车人的购房预售协议交给吴兵保管,对吴兵说,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王大海感觉到房屋销售比工业产品销售的难度要大得多,情况极其复杂,像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坐在售楼部,从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