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经理,我是想你想得好苦呀。准备在‘人民日报’上登寻人启事,在全国范围内找人。”王大海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胡经理不客气地说。听吴兵介绍,就是眼前的吴经理带着这批建筑工人,强行离开,跟王大海告辞的招呼都没有打一个,造成工地上很大的被动,还好得益于部队的鼎力相助,如果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王大海准备组织德豪公司生产工人,下班后加班加点开挖玻璃窑炉基础。
“对不住王总,大人不计小人过,情况王总也清楚,关键是工人们归心似箭,当时的事态,说句老实话,我是不敢阻挡,哪怕这笔工钱打水漂。”胡经理向王大海施礼赔罪,不断地解释着工人们听到家里遭遇冰雪灾害时,焦急和狂躁的情绪。
“不谈过去,只言现在。大家也亲眼看见,王董事长千里迢迢,踏冰而来,如果不是急到没有办法,谁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赶过来找你们回去。”张老大安排秘书给大家泡好茶水,他走到胡经理的身边,接着说,“解释再多也不能给工程添砖加瓦,世上恐怕难找到像王董事长这样的好业主,你们起快下决心,怎样组织力量,趁早赶过去,对后续工程快马加鞭。”
“我是既看僧面,更看佛面。我向两位老总保证,尽快多组织一点力量,节后就赶过去,不然张老大的面子往哪放。”胡经理的脑子转得快,跟在张老大的后面套近乎,他拍着自己的胸脯,响亮地向张老大作出承诺。
“胡经理,我看你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做起来差强人意。既然说我们的老总是多么的好,你为什么对新厂工程一点都不负责任,说走就走。我平时对你们的人员是照顾有加,烧的开水优先送给你们,并且还做到保障供应,工地上有很多的施工队伍,你们也不想一想,我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吴总和张老大的面子大。你却好,什么时候去开工,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你对得起谁。”陶勇看吴兵不好意思重言重语地说他们,陶勇把窝在自己肚子里的火,向胡经理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通。张老大在一旁打短儿,示意他少说两句,可是陶勇装糊涂,似不知道的样子,用鄙视的口吻对胡经理不断地说着。
“我们来不是找茬,而是来解决问题,请胡经理说一说,什么时间动身,带着队伍赶到滨江。”王大海打断陶勇的话,他在想,有的事点到为止,不必深究,只能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今后对这支队伍抓紧一点,把失去的时间再抢回来。
“王总大人有大量,你有诚意,我更实在,有这样的态度就好坐下来,把后面的事情谈好。”胡经理马上接过王大海的话,大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在胡经理的心里,哪想他的工人回来,只是苦不堪言。不但钱赚不到手,还是老鼠钻风厢,两头受气,没有人说他一个好字。
“胡经理,你看一看,什么时候能动身出发,今天给一个准信。”王大海追着胡经理问。
“最快的时间,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周,正月初八从家里动身出发。”胡经理在自己的心里默算了一下,肯定地回答王大海。
“不行,这个时间迟了。”王大海立即否定胡经理的意见。
“王总,在我们这乡村,能在初八出门干事就已经是不简单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玩到春耕时才干事,不像你们城里的工厂,大年除夕还在忙着上班。”胡经理以为王大海能接受这个时间,带村里人正月初八出门,他还是头一次,事前拉拢几个骨干,好不容易做好工作,同意初八出门,这才敢大胆地向王大海说。
“再提前四天,正月初四从家里动身。你讲的那是过去,单一种田,这个季节没事干,才形成此风俗。现在不一样,什么事都可以干,无须在家里闲着。”王大海丝毫没有退步,他坚决地提出初四动身。并说出自己对农村在春节不出门的一些风俗理解。
“我没有本事赚到这个钱,初八喊他们出远门,都已经是雷打头的事情,王总现在还要提前到正月初四,不可能办到。”听到王大海坚持要提前这么长的时间,胡经理只好举手投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能做到这一点,然而,现在要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习俗,他想勉为其难。
“如实相告,请胡经理一定要想想办法,我们产品投放市场的合约都已经签订,如果不能按时投产,到时违约金也要把我们的企业罚倒闭。”看到胡经理无动于衷,他自己都没有这个激情,从何谈起,让他去做一家一户的农民工的工作。王大海只好转变思路,摆出自己公司的难处,以博得胡经理的理解,打动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我也实话实说,正月初四也远门,不可能做得到。”胡经理能理解王大海公司的困难,然而,农村的老黄历,想改变起来,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为什么说得这么的绝对。难道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王大海感到非常的奇怪,反问胡经理。
“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胡经理从当地的风俗习惯讲起,想说服王大海。
“此话怎讲?”王大海进一步询问。
“‘七’犹如一把匕首,在‘匕首日’出门肯定不安全;还有阿拉伯字的‘7’也像是一把刀;此外,‘七’或‘7’都是弯折的,表示外出一路会曲折坎坷。这样看来‘七’确实不适合出门。所以这里的人,初七之前都不出门。”胡经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七不能出门的原因。
“照此看来,‘八’字又怎么去理解呢?”王大海没有放过,深入地追问。
“再来说‘八’字,仔细地看‘八’字是不是‘人’字被分开,如此说法,‘八’象征一个人被分离开来,这样能回家吗?再看看阿拉伯字的‘8’像一个迷魂圈,让人找不着路,这样就不适合回家。”胡经理又把老百姓对八不归家的说法讲给王大海听。
“胡经理,你们这里对‘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理解,与我们那里不太一样。‘七不出门’是指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七样没有充分的储备不要出门。如果家里对这七样储备得绰绰有余,就可以出门。”王大海在极力地做着胡经理的工作,争取他首先不要受这个风俗习惯的影响。
“那么你们那里对‘八’字又是怎么个说法呢?”王大海讲到不一样的风俗,引起胡经理的兴趣,他还想知道下面的答案。
“‘八不归家’是指在外面对人对事的时候,对于‘忠孝仁义礼智信’这八项没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见父老乡亲。”王大海绘声绘色地给胡经理讲解。
“你们都不要在那里钻牛角尖子,对于风俗上的事,我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刚才,我与支书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张老大看王大海与胡经理俩人理论得热火朝天,招呼大家都过来。他与村支书在一旁,小声地商量着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不影响工程进度,也不伤害多数人持有的风俗习惯。
“怎么能做到两全其美?”胡经理疑惑地问。
“这是最佳方案,对建筑工人进行合理分配,优化重组。不过你自己要带头破除旧习俗,我相信,做为一个经理人,应该能接受。”张老大看着胡经理,认真严肃地说道。
“老大的面子大,只要两全齐美,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胡经理对着张老大点头哈腰地表态。
“你老婆可会给老大面子?”张胖子笑着,试探性地问胡经理。
“她敢。”胡经理拍着自己的胸脯响亮地说。继而,他接着问,“张老大,你快说方案,真是急死人。”
“好,我说。”张老大用目光征求村支书的意见后,清清自己的嗓门说道。
第一一五章 老板智慧
刚才还是争论热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静得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人人的目光集中到张老大的身上,大家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着。
“把你建筑队的人分成两个部分,一小部分为先头部队,主要是钢筋工,组织十个人的精干力量,初四动身赶到滨江工地,集中扎好浇筑水泥基础的钢筋笼,等初八大队人马到达以后,即可以进行水泥浇筑。”张老大心定气闲,不紧不慢地对胡经理说。
听完张老大的一番话,场面仍然很安静,胡经理和王大海低头深思,都没有言语。吴兵和陶勇则看着两个低头人,等待他们表态。
陶勇忍不住,打破沉默,他站起来,走到胡经理的身旁,大声地说:“刚才还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现在怎么成哑巴。”
“老大说的是个好办法,举双手赞成,我带头去一个,然而还有九个人不好办。”胡经理抬起头,对陶勇说,他故意加大自己的语气,好让张老大听见。
“你这个经理当得窝囊,难道只能指挥你自己一个人。”听到胡经理这么一说,陶勇感到莫大的失望,用手推了一下胡经理的肩膀,生气地说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凡是初四去的人,每人发一个红包。”王大海从内心里想,张老大的办法好是好,可是再好的办法,没有人去实施,也等于一张空头支票。他用商量的口吻,对胡经理说。
“这里的人不吃这一套,私下里会骂你想钱想疯了,还有胆大的人当面骂你,破掉老祖宗的规矩,是要遭到报应的,对后代不利。”王大海提出给去的人,每人一个红包,这个方法胡经理不是没有想过,然而对于此地,是水土不服,人人嗤之以鼻。他无奈地向王大海进行解释。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人知足常乐,不想拚命地挣钱,你不能硬绑着他们去。”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村支书,突然插话道。
听到村支书这么一说,大家面面相觑。王大海像是被泼了一盆凉水,浑身不自在。胡经理也无精打采,像秋天的茄子——焉了。吴兵和陶勇俩人不知所措。顿时,办公室里鸦雀无声,空气像是凝结了一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张老大集团的秘书,拿着保温瓶,小心地给桌上的杯子里加满开水。胡经理实在憋不住,掏出香烟,给大家分发着,抽将起来。
“胡经理,如果你去一个,还差几人?”张老大心想,都认为办法好,却束手无策。他大声地问胡经理。
“差九人。”胡经理立即回答。
“你带两个铁杆手下,初四跟着一起去,应该没有问题吧。如果这样,还差几人?”张老大接着问。
“肯定行,还差七人。”胡经理很干脆地说道。
“刚才与村支书商量,他儿子与侄子,一共去三人。还差几人?”张老大继续说。
“这样一来,只差四人。”胡经理不好意思地看了村支书一眼,抓头搔耳地回答。
“吴兵,你在老家能叫到几个人,交给胡经理。”张老大转过脸,问吴兵。
“好久没有回过家乡,但是我保证最少交两人给胡经理。”吴兵想都没有想,肯定地回答张老大。
“现在还差不差初四去的人。”张老大看着胡经理,认真地问。
“老大,接下来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办。还差一人,如果我没有本事找到人,就让我老婆去暂时顶一段时间。”胡经理听张老大这么一说,心里豁然开朗,又趾高气扬起来“王董事长,你看看这样安排行不行。”张老大把胡经理的问题解决以后,转移话题,接着问王大海。
此时,王大海心潮澎湃,困扰自己的问题,没有想到被张老大几句问话,就将困难解决掉。王大海从内心里信服张老大的过人智慧。王大海回想起在里面那一次挖沟渠,张老大稍微动几下铁锹,接下来的情况就不一样。江海市场陷入开发的绝境时,张老大引见欧阳傲雪,巧妙打开江海市场的壁垒,使得德豪公司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高端市场。又是张老大大胆地投资德豪,成立中外合次企业,不仅保证充裕的资金,享受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使德豪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进行二次创业,实现做大做强集团化发展的梦想。
张老大的问话,打断王大海的思绪,他对张老大说:“有一点我想不通,不管什么棘手的事,老大都能迎刃而解。”
“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管理思想在突飞猛进。”张老大回答。
“我怎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感觉自己管理水平提不高。”王大海疑惑地问。
“能看到差距,你已经在提高。”张老大笑着说。
“老大,今天给我们大小经理上上课,传道授业解惑。”王大海鼓动着吴兵、胡经理一起,对张老大提出要求。
张老大看着王大海、吴兵热切的目光,心想是可以讲讲当一个企业老板的智慧,避免自己摸索,少走弯路。他若有所思地说:“小老板经营事,大老板经营人。就拿王大海来比喻说,虽然德豪公司在不断地快速发展,然而就王大海本人而言,至少目前属于小老板。”
“德豪公司在滨江可算是不小的企业,老大还说我们董事长是小老板。”陶勇有点不服气地反驳张老大。
“陶勇说得对,德豪不算是小企业。我是说王大海要摆脱小老板的意识,是否具有大老板的智慧呢。王大海对企业有着初恋般的感情,可以为企业付出一切,就像人的初恋一样,无怨无悔无私地付出一切。另外他也具有宗教般的意志,不管企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去奋斗。”张老大如数家珍地说起王大海的优秀品质。他正是因为看重这一点,才敢大胆地对滨江进行战略投资。
“老大这么说还差不多,董事长为公司费尽心血,日理万机。”陶勇自豪地接着张老大的话,又赞叹王大海几句。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学会抓人头,抓住大人头,一级抓一级。有个经典故事,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他是兵之将,然而汉高祖刘邦是将之将,韩信可管十万军队,刘邦管韩信一人。如果放在企业里来比喻,刘邦是大老板的智慧。”张老大旁征博引,他想让王大海自己触类旁通,反省自己管理上的差距。
“老大点到我企业管理上的要害之处,什么事都身先士卒,事必躬亲,面面具到,反而适得其反。像这次用工问题,我就没有抓好吴兵这个将。”王大海意识到自己平时与吴兵沟通得少,使吴兵遇到困难都不敢向王大海汇报。
“公司的第一产品就是老板本人,你能把自己卖给多少人,就能带出多大的团队。为什么有的人创业,他能不断地拉动无数人,越来越壮大。同时,在企业遇到困难时,还不停下来,因为各级将领带着各路人马,跟他一起闯过难关,继续发展。”张老大文思泉涌,越讲脑子越开阔。
“其实,最好的企业,是老板与员工一起完成的事业。”王大海深有感触地说。
“这是大智慧,为什么有的企业长不大,就像树一样,无数老板都一心往上长,投资创新发展,从来不往下长,结果上面无限长,下面没有扎根,如水中浮萍,只有根深蒂固的大树,才会不断地再生长。这也是我经营企业的一点心得,把人经营好,抓住各路将领,稳定员工队伍,人心稳,企业的根基就深,才能枝繁叶茂。”张老大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毫无保留地和盘端出,他是真诚地希望王大海能融会贯通,从中悟出一些道道,用于自己的企业管理。
“建筑队的人,为什么要一个人带几个人,因为他们只跟着他们相信的熟人走。老大的经营人的方法高明,否则,我即使钱罐倒拎,给他们发钱,我看也没有几个人跟着走。这又是老大在关键的时候拉兄弟一把。”王大海理解张老大的良苦用心,他双手作揖,对着张老大毕恭毕敬地说道。
“共同探讨,携手并进。”张老大哈哈一笑,带着抑扬顿挫的语气说道。
“我是紧跟老大,你发财,我发展。”王大海摆正自己的态度,谦虚地回答。
“你先带领客人到餐厅,我跟王董事长私下说一个人的事。”张老大对集团的秘书吩咐道。
张老大要跟王大海说一个人,王大海心里在想,这个人是谁?
第一一六章 神秘信封
王大海想,张老大说的这个人,难道是刘春花,她也到了南湖,向张老大告王大海的状。刘春花知道张老大的集团在南湖,以刘春花刚强的个性,是她到南湖的可能性比较大。
去年,为开拓江海市场的事,欧阳傲雪陪同江海制药厂经营厂长到滨江,刘春花就曾找过张老大了解欧阳傲雪的情况。第二天,王大海给张老大与欧阳傲雪饯行,当张老大得知刘春花因误解王大海与欧阳傲雪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