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杨妙真仍然兴致勃勃,刘辩摇了摇头果然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恐怖的事情还是跟女友逛街啊。刘辩走到杨妙真身边低声道:“朕听得洛阳来了个神医,要去看看,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杨妙真连忙放下手中的物件道:“当然要去了!”

    刘辩又命令侍卫将杨妙真看上的东西都买下来带回去,便拉着杨妙真去找李时珍。

    两人来到一条小巷,只见一处门前,排了一条长龙,大约数十人之多。而这些人也大多面色不怎么好看,想必都是有重病在身。

    “这神医居然如此闻名,在这偏僻的巷子,居然还有许多的人慕名而来,不过您要见他所谓何事呢?”杨妙真轻声问道,未免被别人发现身份,杨妙真也没有称唿刘辩为陛下。

    “此人若是神医,当不能沉寂小巷中,救可数之人,我要让他能够将医术发扬光大,能够救天下无数之人!”刘辩笑着回答道。

    “哦?”听了刘辩的话,杨妙真似懂非懂,乖巧的陪着刘辩等候,两人牵着手,享受着难得的独处时光。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左右,终于轮到刘辩了,只见里面是一个院子,李时珍在屋内诊治,人在院子外排队等候,到了哪个的时候,才能进屋。

    刘辩拉着杨妙真进了屋子,只见屋内,最醒目的是一个大木柜,木柜上大大小小的抽屉,倒跟刘辩电视上见过的差不多,李时珍则坐在木柜前方的一个桌案前,他大约四十来岁年纪,相貌清瘦,鄂下三缕胡须,颇有些道骨仙风的味道。一身灰色的麻衣,袖管则叠了起来,防止袖口过长影响诊治,打扮得十分干练。李时珍一双眼睛看似平凡,却又十分明亮,感觉到李时珍的注视,刘辩感觉身体的秘密,好似逃不过李时珍的注视。

    刘辩与杨妙真二人打量着李时珍,李时珍也大量着刘辩。刘辩二人一身衣着虽然是江湖打扮,却一个高贵,一个肃杀,一看便不是平凡人。

    但李时珍却也不卑不亢,右手深处,指着地上的蒲团道:“公子与姑娘请坐!”

    刘辩见此点了点头拱手道:“多谢先生了!”二人坐下同时,刘辩又命令系统检测李时珍的四维能力。

    “李时珍武力73,统帅35,智力83,政治46!特殊医术,属性点99!”

    “李时珍武力和智力怎么这么高?”刘辩疑惑看着这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李时珍,疑惑道。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走遍大江南北,又是医者,对身体部位了若指掌,却是通晓些武艺的,不然早就被毒虫野兽给吃了。并且能够着书立说,《本草纲目》闻名海内外,智力会低吗?当然其对智力的运用也是偏向于医学方面!”系统解释道。

    “原来如此啊,朕明白了,原来智力也有侧重点,这么一说,也多疑惑便能迎刃而开了。”刘辩听了系统的解释,豁然开朗道。(未完待续。。)

第268章医道大兴之法

    刘辩与杨妙真在李时珍的邀请下坐了下来,三人对坐,李时珍打量着二人,眉头微皱道:“我观二位并无病患,可是想要老夫诊治,开些健体的方子?”

    “先生不把脉便能看出我二人的状况?真乃神医也,我二人无病忧疾,听说城中来了神医,便想让神医瞧瞧!若是无病,开些强身健体的方子也是好的!”刘辩笑着伸出右手,示意李时珍把脉。

    李时珍点了点头,像这种无病却担心自己身体的人也不少,李时珍也诊治过不少。这种情况非常多见,后世也有许多人也经常去医院定期检查身体,这在医学上是提倡的行为。对于来问诊之人,只要对方不是来故意寻麻烦的,李时珍也以礼相待,保持着一个医者的道德操守。

    李时珍手指悬在刘辩脉搏上,不过数息时间便收回,从桌上取过一张宣纸一边书写一边道:“公子您脉搏蓬勃有力,身体强健,看样子又是习武之人,从气色上看饮食方面也是不错,我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便给你一张调节气血的方子吧!”

    “只是这药材有些珍贵,我这里拿不出来,公子自己权衡便是!”李时珍将药方递给刘辩,其上多是些珍贵药材,有增强体魄的功效。

    “多谢先生了!”刘辩接过药方,笑着道谢,李时珍又想看杨妙真道:“姑娘可要在下把脉?”

    杨妙真笑着摇头,显然没有让李时珍把脉的打算。李时珍不以为意道:“既然如此,那两位便走吧,后面还有不少病人需要诊治呢!”

    “如今天色已黑,我等已经是最后一批了,先生诊治都忘了时间啊!”刘辩指着窗外,天色已经昏暗,院外已经没有病人了。

    “哦,倒是忘了时间!让二位见笑了。”李时珍拍了拍额头道。

    “先生治病救人,乃是大德之人,在下岂敢见笑?如果先生不弃,我还有一事请教先生!”刘辩拱手笑道。

    “哦?”李时珍刚欲起身,听了刘辩的话复又坐下道:“公子有何疑问,尽管道来!”

    “先生因何行医啊?”刘辩开门见山道。

    “因何行医?”李时珍听了这话,微微一怔,思忖片刻道:“老夫今年四十有八,幼时贫困,母身染疾病,看不起大夫,我便亲自学医,希望能够救治母亲!”

    “只可惜……”李时珍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丝怀念道:“母亲弃我而去之时,我正是少年,当时医术已经小有所成,我便四处寻访名医,增进自己的医术,几年之后,我又周游各地,效仿神农氏尝百草,编篡出一本《本草纲目》,带到如今,我已经年纪老迈,听闻洛阳安定,天子贤明,我便决定定居洛阳,在此地孤老,治病救人,或找一传人,将我一身医术传承下去!”

    李时珍滔滔不绝,从少年学医开始讲起一直说道日后的规划,听得刘辩与杨妙真如痴如醉。二人更是对李时珍敬佩不已,效仿神农尝百草,编篡出一部记载百草功效的《本草纲目》,这部书籍,若是能够传承下去,作用该有多大啊。

    “先生为医道着书立说,必将名传千古,真是让人敬佩!只是可惜,先生若身处深巷之中。以一身医术救人也不能能帮助千百人,那《本草纲目》或许千百年后也难以发挥作用!又或许,先生百年之后,失传也说不定!”刘辩沉吟道,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绝世孤本失传,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项技艺争相鸣放,到如今却十不存一。

    说到此处,李时珍眼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不甘,旋即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能救一人已经是大功德,以我微薄之力,有生之年,若是能救千百人,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只是《本草纲目》我委实舍不得它失传,将将其副本送给公子!”

    李时珍拿出一本厚约寸许的书籍,乃是宣纸所书,看样子乃是最近才装订成册:“若不是天子改进宣纸,说不定这《本草纲目》还与公子无缘,我自搬到洛阳后,日夜誊抄,也只有写这两本,如今便送一本给公子吧!”

    “此乃先生心血,先生舍得给我?”刘辩并未接过那李时珍半生心血,而是盯着李时珍问道。

    “我看公子并非奸邪之人,举止有礼,又有华贵之气,这本书给了公子,想必以公子的本事,必能帮我将其传承下去。而我本领低微,于此地了此残生后却不想这本书失了传承!”李时珍无比真诚道。

    刘辩摇头轻笑道:“哈哈,先生德行,真是让我佩服,我有一法,可以让此书永久传承,并且先生一身医术也能传承千秋,能救活千千万人!”

    李时珍大喜道:“不知公子有何方法,可以让此书传承下去?”

    “若是当今朝廷肯帮助先生,由先生管理天下医者,每个城市都有朝廷建立的医署,先生传授医者医术,如此不仅能够救治更多百姓,还能让先生医术传承下去,如此《本草纲目》的传承就也必将传承千秋!”刘辩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时珍脸色一沉道:“先不说武皇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医家已经没落,当今天子未必会如此做。更何况医者投身朝廷,那就变了味儿,成了专为皇家诊治的御医了!”

    “先生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医署部门,与九卿等职务相当。管理天下医者,天下医者,需要在医署登记照册考核后才可行医。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诊治,不受官府管辖,另一种则是朝廷出资组建医所,为百姓造福!医署权力很大,有考核医者,作废医者行医之权。并且医署下辖医学院,可教授人才学医,研究病患。并且对国家各地药材的价格方面,也有掌控!”刘辩连忙解释道。

    李时珍惊讶道:“你这方法可是将与医有关的东西都连接在了一起,从医者学医,行医,甚至所用药材都由国家管理?”

    “只可惜你一黄口小儿,所想虽然奇妙,但终究代表不了朝廷,更何况将医道中那些利益都收归国家,掌控药材价格,甚至对私人医者的这些利益都有不小的损失,虽然能够造福千秋万代的百姓,但其阻力也巨大无比,十年数十年,也难以成功!”李时珍嗤笑道。

    “有志者事竟成,不试试怎么知道成不成?”刘辩一本正经的反正道。

    李时珍看向刘辩,眼中满是慎重,问道:“如此大言不惭,不是身处高位便是狂士,我看你不是轻佻之人,你到底是谁?”

    面对李时珍的质问,刘辩坦然一笑指着桌案上的宣纸道:“此物正是出自朕手!”(未完待续。。)

第269章医道大会

    刘辩指着那桌上的宣纸笑道:“此物便是出自朕之手!”

    不说刘辩自称是朕,便是那宣纸,整个洛阳城哪个不知是当今天子刘辩所改进,又大力推广的?而且宣纸物美价廉,只要不是特别贫困的家庭,都能够用上这宣纸。

    刘辩说出此话,其身份已经不言而喻,眼前这位,便是大汉天子刘辩。

    李时珍目瞪口呆,从座位上惊起,大唿道:“你果真就是大汉天子陛下?”

    “不然呢?这洛阳城还有人敢冒充天子不成?”刘辩嘴角上扬,微笑道。

    李时珍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当今天子深受百姓爱戴,莫说不会有人冒充天子,便是有多半是疯子,而这人举止正常,不可能是疯子,那其身份便唿之而出了,李时珍忙起身躬身行礼:“草民不知天子驾临,万望恕罪,万望恕罪!”

    “不必多礼!”刘辩连忙扶起李时珍,对这种仁德高尚之人给予其尊重:“先生治病救人,着书立说如此功德朕哪里受的起你的大礼啊?”

    “陛下勤政爱民,将关中洛阳治理得如此繁华,救的乃是千万百姓,陛下怎么受不起?”李时珍在刘辩的搀扶下又坐了下来,嘴里反问道。

    刘辩摇了摇头也跟着坐下,如今两人却是身份转换,中间隔着莫大的差距了,只见李时珍脸色期盼道:“陛下您先前所说之事,可是戏言?”

    “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岂是戏言?需知君无戏言!”刘辩正色道。

    李时珍眼睛一亮兴奋道:“陛下是打算如先前所言那般作为吗?”

    “先生先前不是怕事情受挫吗?如今怎么如此期待?”刘辩调侃道。

    “若是陛下愿意支持,草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啊,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啊!”李时珍急切道。

    刘辩看着李时珍点了点头道:“朕此番亲自来寻先生,便是为了此事,如今先生让朕很是满意,先生若是愿意,明日朕便派你入宫商议此事!”

    对于特殊人才的运用,刘辩自然是要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像李时珍这种神医,若是只为御医为皇家治诊,却未免有些暴殄天物了。

    刘辩便打算,借助李时珍的医术医德,来打开一个局面。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各类学派的思想逐渐没落,许多技艺也相继失传。就比如华佗的青囊经,便湮灭于史尘埃当中了。

    医家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说医家已经融入百姓之中,与时俱进了,但也因为罢黜百家,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不至于没落,但也难以发展壮大,但刘辩认为这还不够。

    相比于其他诸子百家,医家的兴盛,可以说是最不受人忌讳的一家。因为医家已经融入生活,必不可少,并且医家没有主流思想,不像法家墨家思想那样,对治国有重大的影响。刘辩便打算以医家为突破口,重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文化璀璨的盛世局面。

    “草民自然愿意!”李时珍连忙答应下来。

    “对了先生,若是将来建立医署,医术肯定要相互交流,你这一身医术肯定是要传授出去的,不知你可愿意将医术传给其他人?”

    李时珍不假思索,大义凛然道:“自然愿意,这几百年来,各人自扫门前雪,懂得的知识不愿传授出去。反而家族藏私,几代过后,后辈子孙学得越来越少,以至于医学得不到发展,反而越来越没落!不过当世有二人却与我相同,都是喜欢钻研医术之人,其一为华佗,其二为张仲景!陛下若得此二人相助,所设想的局面肯定更容易打开!”

    “恩,此二人朕也有所耳闻,也曾寻找过,却不得其法,如今遇到先生,朕也深受启发,或有一法子,让他们现身!”刘辩点了点头道。

    “陛下有什么法子?”李时珍惊喜道。

    “这个朕先卖个关子,你明日便知道了,如今天色已晚,朕便告辞了,明日便有人接你入宫!”刘辩起身告辞道。

    “是陛下!”见刘辩不说,李时珍也不敢多问。

    刘辩与杨妙真二人告辞离去,回到皇宫中,第二日,刘辩一大清早便召集三公卢植,蔡邕,丁管,田丰,荀,荀攸等重臣入宫,又差人寻李时珍入宫见驾。

    几个文官重臣到来之后,坐在大殿中等候刘辩的到来,待人通知刘辩李时珍入宫后,刘辩才来到书房。

    “臣等拜见陛下!”群臣向着刘辩行礼过后,几人在大殿中坐了下来,刘辩开口道:“朕此次召集诸位前来,有件事需要你们参谋参谋,来人,宣李时珍进来!”

    不一会,李时珍踏步走进大殿冲着刘辩道:“草民李时珍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来人给李神医赐坐!”刘辩右手虚扶道。

    “敢问陛下召集我等,有何事商议?”丁管见刘辩没有说话,反而是召见了一个民间的医匠,疑惑着问道。

    “朕昨日出宫体察民情,路过一小巷,发现李神医开设诊所为百姓治病,数十人排成长龙,看病者络绎不绝,朕便在想,我大汉又如此多的人身染疾病不成?”

    “陛下,人生老病死,乃是天命轮回,无可奈何之事,我大汉每年因为生病而亡者甚多,甚至婴儿夭折也不在少数!”丁管拱手说道。

    像古代没有后世那么多污染,车祸也不可能在古代,故而古代人死亡多数是因为疾病,夭折和战乱。但古代的疾病,多数是救治不及时或者没有意识的防范,故而导致死亡,有些则是因为医疗手段不行的缘故。

    这些都是可以人为解决的,一旦解决,则百姓的存活率则会大大提高,人口便也会飞速增长了。后世清朝百姓四万万,而如今的大汉,人口不超过五千万,对于人口,刘辩相当重视,努力寻找提升治下人口的办法。

    而发展医疗事业,则是使人口镇定增长的办法。

    “生老病死虽是天数,但自神农氏以来,始有医道,医者治病救人,使人延年益寿,祛病消灾。朕便想若是我大汉百姓人人有病可医,是否能活无数百姓呢?”刘辩顺着丁管的话说,却有伸展他的本意。

    “人人有病可医,这是医道大盛,百姓之福,只是我大汉医者的数量,远远不能达到如此的盛世啊!”蔡邕出列道,看来他也是有此念想,却觉得无能为力。

    “李神医,你说若你教授人医术,几年可以出师呢?”刘辩看向李时珍问道。

    李时珍回答道:“全看各人资质,资质出众者三五年,资质愚钝者**年,甚至十来年!”

    “恩,若是我大汉医者,一人教授十个学生,那最多十年之后,我大汉的医者数量,便会多出十倍!百姓有病可医不就可以实现了吗?”刘辩点头道。

    “陛下,医术乃不传之秘,医者向来是一脉单传,有谁会开馆授学啊?”荀道。

    “李神医会,朕相信,我大汉除了李神医,还有无数医德高尚者,其原则是治病救人,而并非用医术牟利?若是为了治病救人,又何尝会将医术藏私呢?”刘辩指着李时珍,大声质问道。

    群臣看向李时珍,只见李时珍身子挺得笔直,目不斜视,一声粗布麻衣,打扮的极其干练,容貌虽然普通至极,却又让人肃然起敬。

    “若能让医道造福于民,我一身医术便甘愿传授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