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刘辩看上了玉米,土豆!

    这两种作物,都是明朝传入中华,其产量之高,远胜于五谷之中的麻,菽,黍等作物。

    玉米自不必说,一根玉米杆上能生长两到三个玉米棒子,一颗玉米便能让一个人饱餐一顿了。玉米可以煮着吃,还可以研磨成粉,制作饼。以汉代的技术,玉米的吃法完全可以承受。

    并且玉米杆更是宝物,它生长周期短,可以用来制作肥料,也可以喂给牲畜食用。刘辩拿下河套准备建立马场养马,正可以用玉米秸秆充当牲畜口粮。

    土豆,与番薯一样产量很高,吃法上可以做菜,可以煮着吃,蒸着吃。并且土豆的藤蔓,也可以给牲畜吃,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炒菜这个说法,不过也不妨碍土豆的种植。

    刘辩思考一番,决定在兑换出大豆来,大豆也就是黄豆,其实大豆在这个时代也有。它就是菽,只是这个时代的大豆颗粒很小产量不高,与后世的大豆不太一样。

    以麦为主食,辅以番薯,玉米,土豆,大豆,这是刘辩决心改变谷物种植,来提高作物产量的办法。

    甚至不需要其他种植技术,培育技术,刘辩只要用这几种作物代替五谷,刘辩手下的粮食产量便能够提高许多许多。

    但刘辩并不满足,这几年他可以一心一意治理国家,既然这几年他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自然要想尽办法提高生产力为上。

    刘辩继续巡视着系统商城中的技术,想办法用于农业之上。同时脑子里,思考着行之有用的办法。(未完待续。。)

第518章召唤人才

    除改变耕种作物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之外,刘辩又思考着其他的办法,尽可能提高大汉的生产力。

    作物的品种是根本,除此之外,便是工作效率。

    何为工作效率?大汉时期百姓耕种靠的是人工种植,土地的开垦以人力挖掘与牛耕为主。牛在古代是宝贝,律法上杀牛是犯法的,有时候饥荒战乱,一个村子都没有一条牛,耕种便靠人力挖掘,可以想象生产力的落后了。

    而在后世,耕种靠的是机器,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打个比方,同样大小的一亩地,用人力挖掘可能需要三到五天,用牛耕需要一天,用机器只需要一个时辰。

    但由于汉代技术的落后,有的家庭不光没有牛,甚至是耕种的锄头,农具都没有,这也就造成了生产的落后。

    比如玉米这种作物,可以春播,可以夏播,生长周期短,一年可以播种两季,一季只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可由于开垦土地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春季播种之后,再到收获,想要夏季在播种,然而时间却不够了,因为土地没有开垦的时间。

    原本一种可以种植两季的作物,却只能种植一季,假如能够提高开垦的速度,将作物两季都种植上,那粮食产量不就呈倍数增长了吗?

    土地的开垦,就只能从农具,耕牛方向入手了,刘辩想到这一方面,便要做出完整的计划。

    “朕既然兑换出这几种作物,农业方面就要搞好!”刘辩沉吟着,很快在宣纸之上写下这当面的计划。

    一,成立农司,统筹管理天下的农具,耕牛。

    农司的职业便是主管提高耕种效率的,农具方面,农司负责打造农具,普及农具,并且百姓的农具需要到农司登记造册,但有损坏,丢失,用钝可以去农司凭借坏的兑换新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天下的农具普及,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农具普及下去,多多少少能够提高耕种效率。

    耕牛方面,农司负责培育耕牛,天下的耕牛需要在农司登记造册,不过牛需要买,农具凭借旧的兑换新的这个没事,但牛可不能凭借死的兑换活的。若是做这种便宜事,百姓不劳而获将牛杀了吃了,再去农司领养,这可就赔了。

    以一里为基准,一里八十户,可以分到一头耕牛,先按这个标准普及下去,随后在培育耕牛,逐渐让更多的人,分到耕牛。百姓可以领养农司培育的耕牛,养死了罚,养好了赏,农司也有义务教导百姓养牛的方法。

    很快一个农司在刘辩陛下形成了,负责管理农具,耕牛的普及。有培育耕牛,打造农具的任务。农具方面,刘辩飞快回忆着后世的农具,这个时代的农具主要为耒耜,刘辩看过,并不好用,农业经过后世几千年的发展,农具早就有了长足的改进,耒耜可以淘汰了!

    刘辩取来宣纸,在纸上画着,很快几种农具出现在纸上。这个不需要兑换技术,几遍前世是农村人,农具接触很多,很容易就画了出来。

    板锄,锄刃比较厚,宽,可用于大面积的挖掘开垦。薅锄,锄刃薄,重量轻,可用于除草,翻土,条锄,锄刃呈条形,锄刃长,可用于小面积深度开垦,对于坚硬的土地很是好用,还可用来挖掘土豆,番薯这些作物。

    这三样锄头若是打造出来,可比耒耜好用多了,刘辩当即差人派工匠打造这三样农具,若是可行,便全面大会耒耜。

    “大汉的耕牛还是太少了,光靠人工培育想要短时间普及,还是太难了。看来只有求救与冉闵了。”刘辩呢喃一声很快又书写了一封信,信是给杨继业的,刘辩让他去河套与冉闵沟通,获得耕牛。

    兵器,战甲,衣服,食盐,粮食,这些东西在落后的河套冉闵都需要。与冉闵合作,换取耕牛刘辩觉得可行。

    写完信,刘辩又思考起来,作物换成高产的,在普及农具,耕牛争取让作物种植两季。随后便是种植技术上面了。

    水利灌溉,施肥,农业人才,这些都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产量。

    水利灌溉,筒车,随便还有曲辕犁,这两件唐代才出现的宝贝,刘辩也一并用兑换出来了图纸。施肥方面,刘辩又凭借后世的记忆,粪便,草木灰,这些东西的利用,刘辩也有写了下来。

    随后便是农业人才!

    刘辩马上沟通系统道:“朕要召唤农业方面的人才!”

    “系统现有积分893点,召唤农业人才,叮,恭喜宿主获得南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贾思勰,武力53,统帅62,智力89,政治83。特殊属性,农术99!现贾思勰植入身份为洛阳人士,为城外农户,着有《齐民要术》一书。”

    系统说完,便不再说话,刘辩知道农业人才很少,就他所知道的也就有贾思勰,徐光启有很大的成就。想要系统给出五个名单召唤恐怕是难为他了。

    刘辩没有深究,贾思勰出世,他很高兴,农司已出,刘辩还要组建农部,农司只是农部的一个小部门。贾思勰来了更好,农学成就极好,在加上贾思勰史上做过太守,有政治,有智力,担任一部之长很合适。

    并且齐民要术一书,乃是农学着作,贾思勰直接带着这本书出世,对于大汉的农业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刘辩继续在宣纸上书写,尽可能将脑海中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搜刮出来,整理润色,作为强国之本。一个晚上,刘辩都在忙碌当中,到了第二天,刘辩便上朝。

    “嗯?怎么不见丁公?”刘辩环视群臣,却发现三公之列少了丁管。

    蔡邕叹了口气上前说道:“适才丁府下人来报,丁公昨晚邪风入体,如今已经瘫痪在床,不能早朝!”

    “什么?竟有此事?”刘辩大惊失色,蔡邕说的轻巧,可刘辩知道这是中风的症状。老年人得这种病很正常,但死亡率很高,后世也有许多人死于中风。丁管待他忠心耿耿,刘辩对丁管也很敬爱,如老师一般,得知丁管病重,刘辩心里一时间堵的慌。

    “去太医院让几位神医给丁公诊治,朕晚些便去看他!”方便当即下令道。

    “诺!”

    这段时间朝堂并无大事,群臣跟刘辩汇报一番工作之后,本就该退朝了,刘辩拍了拍手,却有几个侍卫拿着刘辩昨日画好的图纸来到殿中。

    三把锄头,板锄,薅锄,条锄。刘辩指着锄头道:“诸爱卿可识得此物?”

    群臣看着这三把不一样的锄头,不由得围上前去,把玩观看,这是锄头,谁都看的出来,可是物大汉现在的锄头却一点都不一样。它的作用如何?群臣也不知道,蔡邕当即拱手道:“陛下,它是耒耜?可与耒耜却大不相同,是否有耒耜好用呢?陛下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这几年大汉要休养生息,朕自然要寻求强国之道,在南阳之时,朕微服私访,见田间地头百姓所用耒耜。朕好奇之下也试了试,却发现不太好用,并且耒耜形状单一,挖掘土地的话,坚硬的土质根本无法撼动。所以朕回到回到宫中,便寻思改进耒耜,便有了此物,至于好不好用,试试便知道了!”刘辩回答道。

    群臣听了大感欣慰,刘辩刚纳谢道韫,糜贞入宫,正是新婚燕尔,却没有贪恋美色。反而为国操劳,改进农具,当真是社稷之福,一时间殿内文武皆是称赞。

    刘辩摆了摆手道:“好了,且去看看这些农具管不管用,若是管用,便取代耒耜,若是无用,你们却是白夸了!”

    群臣这才停了下来,刘辩又让群臣先回家换上便服,出宫试试这新造的农具管不管用。要说这最有权威的,还是百姓,所以这农具,还得拿到田间地头,让百姓试过,与耒耜比较才知道行不行得通。

    不过刘辩却很自信,这几种锄头是后世通用,肯定比这两千年前的耒耜好用。

    很快刘辩也换好便服,顺便也喊上了刚刚入宫的糜贞,谢道韫二人,至于蔡琰等三女,都有皇子要带,不便出宫。刘辩带上谢道韫,糜贞二女,在杨妙真,杨再兴等四大护卫的保护下出了宫来到洛阳城外。城外蔡邕卢植等人带着几个大臣也在等待刘辩。

    一行人出了宫,便向着城外的一个村庄走去,刘辩不止要试验新的农具,还要寻找贾思勰。

    很快便来到附近一个村庄,这个季节田间地头,大多种植的是菽,也就是黄豆,大豆。麦子的播种是秋季播种,四五月份收获,现在是七八月份,田间地头的菽长得绿油油的,开着淡黄色的小花,有的菽杆上已经长处豆角,但刘辩一看,却是很少,没有后世那么多。而且豆角也很小,估计颗粒不大。

    刘辩等一行人进入村庄,百姓在田间劳作,见了刘辩等人到来,一个个身着华服,定然非富即贵。好在洛阳是田丰治理,他刚正不阿,洛阳一代很是清平,百姓见刘辩等人到来,也不怕富贵人家来欺负他们。

    有几个人走向刘辩,向着刘辩行礼道:“不知几位大人来我村所为何事?”

    来人是个老者,刘辩对于老人家一向尊重,向着老人还了个礼便询问道:“不知你们村里正何在?我们是朝廷官员,新打造了几件农具,要在你们村试试,看行不行?”

    “原来是上官,我便是里正,大人这边请!”老者说着便将刘辩等人迎到一处没有耕种的土地上来。(未完待续。。)

第519章微服私访

    刘辩说出自己是朝廷官员,要在他们村试验新制造的农具,里正很是兴奋,将刘辩等人迎到一处没有种植作物的空田里。

    村里正也吆喝几个村民过来,一个个拿着耒耜,看着刘辩一行人,想要看看朝廷打造的新农具是什么个模样。

    刘辩看向杨再兴,杨延嗣等人,二人便扛着三把锄头,放到村民的面前。

    村民看着这三把新奇的锄头,争先恐后拿在手里比划着,刘辩看着里正,介绍着三把锄头,解释道:“这一把锄头名叫板锄,用于开垦土地,这一把名叫薅锄,用于除草,这一边锄刃较长的,名叫条锄,用于开垦艰辛的土地。你喊上几个善于劳作的乡亲,用耒耜与这三把锄头比较一下,看看好不好用!”

    “我来,我来!”百姓一个个争先恐后想要试验锄头,这朝廷还将除草,开垦所用的锄头都分开了?他们用的都是耒耜,哪里分得这么明细?初见这三把锄头,个个都很新奇。

    “老李,赵四,还有你,你,你们几个来试试!”里正挑选出几个村里的壮汉来。

    刘辩看着这个百姓,一个个都是皮肤黝黑,身材佝偻,但这是长期弯腰锄地所造成的,但不可否认他们在劳作上,是个好手。

    “先试板锄吧,然后用薅锄除草,随后用条锄垦硬土!”刘辩命令下去。

    刘辩脚下的土地,便是没有种植的,试验的百姓一个拿着板锄,一个拿着耒耜便在田头试验起来,刘辩等人站在两边地沟观看。

    两个百姓卖力的开垦着,初时是用耒耜的百姓开垦的要快一点,而拿板锄的百姓,则是左右都不顺手。不是板锄不好用,而是第一次用不习惯,就好像用惯了筷子,陡然用刀叉吃东西一样,但辛勤的百姓,很快就掌握了板锄的用法,后来居上,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用板锄的百姓已经开垦了五丈左右的土地,而用耒耜的,不过开垦了三丈。

    刘辩身边一众官员一个个满脸喜色,用板锄开垦土地,比之耒耜居然快了这么多,如此一来,农业生产的效率便快了许多,也就意味着能够种植更多的作物,大汉能有更多的粮食!

    刘辩拍了拍手,两个百姓扛着锄头回来,手持板锄的百姓依依不舍的将板锄还给杨再兴,刘辩笑道:“既然板锄好用,不久之后便会普及,你们日后都会用上的!”

    百姓一个个满脸惊喜,刘辩又让百姓去试验薅锄,条锄,果不其然,刚开始百姓第一次用还不习惯,但掌握之后,无论是除草,还是开垦硬土,速度都要快上许多许多。

    三样锄头都试验一番,其效率已经显而易见,眼下群臣见过,想要推广自然是轻而易举。里正邀请刘辩等人去了家中小坐,喝了乡农家中的清水,刘辩便询问道:“里正不知你可知附近村庄有一个叫贾思勰的?”

    “贾思勰?就在我们村啊,不过在住在村尽头,大人啊,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啊,家中种了许多作物,还养了牲畜,比我们种的,养的都好,他还教过咱们,因此我们村的粮食种的比别的村都要好,产量也都要高上许多。”里正笑着说道。

    蔡邕闻言惊讶道:“竟有如此人才,他交给你们的方法居然提高了整个村的产量?这说明他还真有一套啊,若是能够普及下去,我大汉的粮食产量不都提高了吗?”

    刘辩点了点头道:“还请里正带我们去见见着奇才!”

    “好!”里正点了点头,带着刘辩等人向着村尽头而去,山村依靠着一座大山,村尽头便是山脚下,刘辩来到尽头,只见山脚下开垦出许多的田地,山林间一条河流从山上蜿蜒而下,中间有竹筒搭建,灌溉进入一块块田地,上当的田地里,还重着许多果树。

    而田地里,也生长着许多的作物,长得异常茁壮,刘辩看着这景象,不由得回忆起家长,这幅场景已经有后世农村的几分精髓了。

    “乖乖,这里的粮食长得可真好啊!”几个大臣不由得尽管道。山脚下的空地上,落座着一间茅屋,里正带着刘辩等人到来,直接推开了房门,只见内堂一个年级在三十五岁上下的男子,正伏案书写着什么。

    “贾思勰快出来,朝廷有大人要见你,你说你把鸡仔养在屋里作甚,臭哄哄的!”里正捂着鼻子说道。

    “鸡仔怕寒,须得一个多月才能放出去,不放在屋里放在哪里,难怪你们的鸡仔养不活!”贾思勰说着便出了房屋。

    “臭哄哄的,养它作甚?还不如吃蛋呢。”里正不以为然道。

    “养的好了,不止天天有鸡蛋,还有鸡肉吃,这是长远之计,罢了罢了,不跟你说了,谁来找我?”

    里正指着刘辩等人道:“朝廷的几位大人要见你!”

    贾思勰看向刘辩等人,躬身行礼道:“贾思勰见过几位大人,不知大人来找在下,所为何事?”

    “不请我们坐坐?”刘辩笑道。

    贾思勰不好意思道:“寒舍简陋,又养了鸡仔,不便招待几位贵客,还请见谅。”

    “去搬几块石头来!”刘辩对着杨再兴等人说道。

    杨再兴杨延嗣等人便跑去河边搬了几块大石头,卢植,蔡邕等老臣年事已高,刘辩让他们坐下休息。刘辩自与贾思勰说道:“养鸡的话,可以建个竹笼放在家旁,辅以干草便好了,放在家里确实不好。”

    贾思勰眼睛一亮道:“公子有蓄养牲畜的经验?这倒要好好交流了,不过我放在家里事为了观察记录其习性,整理备案成册,以惠后人,并不是生活邋遢。”

    刘辩笑了笑不予置否,心中却惊讶贾思勰的远见,大汉的百姓粮食都不够吃,别说蓄养牲畜了。家养牲畜的普及,也直到后世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才发展起来。而贾思勰现在就意思到蓄养家畜对百姓的好处,不愧是能着作齐民要术的人。

    而群臣初见贾思勰,贾思勰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