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粮草足以支撑一个月,而刘辩只有用十天,十天一过,我军粮草依然充足,但刘辩大军粮草已经用完,怎么还有能力去截断我军粮道,而不来救荡阴呢?”

    陈宫冷笑道:“你只看到片面,却没看到深处,如今刘辩占据冀南五郡之地,又获得百姓的支持,已经相当于本土作战,试问还缺少粮草吗?”

    “不缺粮草,他刘辩为何又要用杨延嗣这员大将在后方运送粮草?”宋江此刻也帮着吴用,在一边说道。

    “刘辩那是打造仁义之名,不用冀州的粮草,以保存冀州的民力,不想消耗冀州元气。他如今占据以前袁绍的屯田之地,麦子不久前又刚刚熟过一季,他刘辩还缺这点粮草吗?”陈宫将其中的道理款款道来。

    吴用一时间无法反驳,便说道:“既然你认为刘辩有可能截我粮道,那便留下一路兵马在此镇守就是,他便无法对我军粮草下手,必会来救荡阴!”

    赵光义则点了点头说道:“军师啊,吴用说的不错,反正我军粮草还有一个月的用度,便先攻荡阴。杨延嗣只有几千骑兵,我军数万人马,虽然不是精锐,想来也不会不敌!总之刘辩不会坐视荡阴被围必定来救,若是拖延下去我军粮草不足,派一支兵马守住粮道不就行了嘛!”

    陈宫拱手进谏:“二将军,我对刘辩有过研究,此人不可与之交战,若战他便会见缝插针,寻找机会破之。我军绝对不能主动出击,只需要前往邺城与主公汇合,互为掎角之势,刘辩便无可奈何!想必如今主公也是观望凉州那边的局势,若胜反扑刘辩,若败则退出冀州!”

    “俗话说久守必失,被动迎敌岂为上策?只有主动出击,方能大胜。这冀州乃大汉第一大州,岂能不战而拱手送人?没人击败过刘辩,那就从我赵光义开始!”赵光义心中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手握五万兵马,当能做出什么名堂来。

    而赵光义内心,也是迫切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提升自己的威信。因此赵光义果断采纳吴用的计策,而拒绝了陈宫较为保守的建议。大军开往荡阴,准备来个围点打援。

    两日之后,赵匡胤大军来到荡阴,五万大军驻扎于荡阴城下,旌旗遮天蔽日浩浩荡荡,好不壮观。

    杨延嗣立于城头观望,对左右将校说道:“这两个月听闻兖州方面准备出兵,如今赵匡胤据守邺城,这城外的莫不是他的援兵?看这阵势足有五万有余啊,赵匡胤带了八万精锐,他兖州哪里还有这么多兵马?徐州的要防备我青州兵马,豫州要防备我南阳兵马,怎么拿出来的,怪哉怪哉!”

    一个校尉轻笑道:“当年赵匡胤得了青州黄巾,得青壮十几万,学着陛下屯田练兵,倒也算精锐,不过城下的五万兵马却虚得很,精锐肯定不过万,其他的多半是屯田兵,以及梁山兵!”

    “梁山兵?”杨延嗣胡疑道。

    “嗯!”校尉点了点头:“梁山是兖州那边的一伙巨寇,占据大野泽,因此难以对付,不过几个月前面对赵军的封锁,他们已经投降赵匡胤了。”

    杨延嗣抬眼望去,却发现城下兵马虽多,但大多阵型不齐,一看就是乌合之众。正好城下史万岁向赵光义请战:“久闻杨延嗣凶猛,末将不才,愿去挑战!”

    赵光义对史万岁的实力却是非常自信,点了点头说道:“诺!”

    史万岁便催马来到城下,大喝道:“兖州史万岁再此,杨延嗣可敢与我一战?”

    杨延嗣环视左右道:“区区无名小卒,我去会他一会,城下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我出城后,你们率领两千骑兵杀向其大军!让他知道我大汉骑兵的厉害!”

    一众汉军自恃敌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纷纷点头答应下来,杨延嗣来到城下,催马出城,手持虎头湛金枪,胯下一匹赤龙马直取史万岁而去。

    史万岁手持砍刀也冲向杨延嗣,杨延嗣没听过史万岁的名头,一枪下来,却是留有余力。却不想史万岁想要杀敌扬威,因此一刀却是用尽全力。

    “系统检测到史万岁与杨延嗣相斗,杨延嗣当即基础武力99,赤龙马加一,虎头湛金枪加一,当前武力101,史万岁基础武力100,单挑时武力加三,当前武力103!”

    两把兵器相交,由于杨延嗣大意轻敌却是吃了个暗亏,手指微微发麻心下大惊道:“陛下常叫我不要轻敌,没想到今日果然吃了大亏!这贼将武艺不凡,却需用尽全力才行!”

    思念至此杨延嗣打算用家传绝学回马枪扳回一局,双腿一夹马腹,那赤龙马通灵,连忙马蹄一起做惊慌状。杨延嗣也在马上表现出一番猝不及防之下要落下马背的焦急。

    狼狈的虚晃一枪逼退史万岁,便回马而逃,史万岁大喜道:“纵使闻名天下又如何?遇着我今日算你倒霉!”

    说罢纵马去追,杨延嗣伏在马背上,速度放慢,金枪攥在手中,枪头慢慢倾斜向后。史万岁催马跟上,手中长刀往杨延嗣后背砍去,陡然杨延嗣长枪一转,一招漂亮的回马枪直刺史万岁胸口。

    史万岁连忙变招,巴掌宽的长刀挡在胸口,叮的一声,正刺中长刀。适时荡阴城中冲出两千骑兵,直往赵军中军冲杀过去。

    史万岁刚刚躲过一枪,心中正慌,杨延嗣凭借一招回马枪虽然没刺死史万岁,但也化被动为主动。趁着史万岁心神不定时,长枪一抖,一连几个狠辣招式,对着史万岁使来。

    史万岁应付几招,连忙催马后撤,杨延嗣催马来战,史万岁好整以暇,这才慢慢扳回局势,凭借自己高强的武艺,慢慢占据上风。

    不过二人差距不大,起码也得斗个大半天才能分出胜负。

    那两千骑兵,冲入赵军之中,虽无人带头冲锋,却也骁勇无比,杀得梁山一众乌合之众阵势大乱。好在赵军之中还有杜这员猛将,带领一支兵马与骑兵交战,厮杀一阵骑兵死伤数十,遂退兵回城。

    杨延嗣与史万岁恶斗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也拔马回城。

    事后赵光义派人清点一番伤亡士兵死伤近八百人,而只留下不过四五十骑兵,这多半还是杜杀的。

    赵光义脸色一阵难看,陈宫数次说梁山兵马实力不行,如今一看,果然不堪一击,跟汉军骑兵冲杀,在杜的带领下,居然达到了二十比一,若没有杜,岂不是数十比一,百比一的战损比?

    陈宫建议继续赵光义放弃攻打荡阴,但吴用却道:“汉军多是骑兵,我梁山兵马又没有骑兵,自然不敌。我们的目的是围城打援,刘辩派出援兵救援荡阴时,我军便埋伏攻打其援兵,必能大胜,何须撤退呢?”

    吴用虽然战略上不行,但察言观色的本领却还是有的,他看出来赵光义急于立功,因此便利用这一点使赵光义不去邺城。

    对于成败,吴用却不担心,因为他根本就没想替赵家效力。他倒是看出来了,刘辩一统之势在所难免,刘辩下一个打的就是赵家,因此他如今心存投刘之心。

    败了又如何?到时候投靠刘辩不就行了,当初虽然害过林冲,但青州之战时,徐庶不还是请他们攻打赵匡胤的后方吗?如此看来,林冲只怕是放下当初那段仇恨,更何况刘辩向来贤明,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倒戈想来刘辩应该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不过吴用还要观望一阵,若自己的计策有用,便不投降不倒戈,如果没有用,便趁机倒戈相向。

    赵光义果然听从吴用的建议,坚决不去邺城与赵匡胤汇合。

    却说刘辩处,得知兖州会派来援兵,便一直派人打探,当赵光义前往荡阴时,刘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邺城城下的汉军大营之中,当真是热闹无比汇聚了数员历史,演义中的名将,猛将。

    下方济济一堂,站成四排,首先是刘伯温,郭嘉等军中的军师,以及文官,在然后是禁军统帅杨再兴,杨妙真,典韦,等人。

    另一排则以岳飞为首,后方站着张宪,岳云,程咬金。而最后一排,则是从青州赶来助阵的陈庆之,后方站着秦琼,罗士信等白袍军将校。

    看着下方如此阵容,刘辩心中欣慰不已,沉声说道:“朕刚刚收到消息,兖州赵光义起五万大军,兵马往冀州而来,不过中途却变道前往荡阴!”

    “荡阴?荡阴只有小七率领的五千人马,他们负责运送粮草,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派我五千骑兵,往救荡阴!”杨再兴当即拱手说道。

    文官一列刘伯温笑道:“杨将军莫急,若是你真率领骑兵去救,那可就中了他们的计了!”

    杨再兴疑惑道:“计?什么计?”

    “围城打援之计,赵军前往荡阴,麾下尽是由屯田兵以及梁山草寇组成的。这些兵马攻城略地不行,他们还有实力打到洛阳不成?所以他们的目的应该是围困荡阴,引我军去救,打荡阴是假,打援兵是真!”刘伯温抚须解释道。

    秦琼眉头紧皱道:“这梁山人马投靠了赵匡胤?几年前那吴用便暗害林冲将军妻子,还是我路过相救。去年青州之危,徐庶军师建议利用梁山人马攻打赵匡胤老巢,他们还依计行事。没想到转眼便投靠了赵匡胤这反贼,果然是死性不改!”

第664章一统冀州

    显然秦琼对于吴用所代表的梁山势力并没有好感,将他们朝秦暮楚,以及陷害林冲妻子的事都抖了出来。

    典韦大怒道:“他投降赵匡胤倒是好了,他们若是投降咱们,我还不好对自己人怎么样,如今他们投降赵匡胤。吴用那小人的人头,我典韦定要砍下来当酒壶。”

    其余将校也是义愤填膺,骂骂咧咧说着要梁山好看。

    刘辩摆了摆手道:“好了好了,既然梁山是墙头草,两边倒的朝秦暮楚之辈,朕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如今当务之急是荡阴,不知军师可有计策破之?”

    “破敌?为何要破?陛下不去理会就行!”郭嘉轻笑道。

    “敌军虽弱不为战兵,但也有五万之众,不去理会,那荡阴势必陷入不利的局面,这怎么能行?”杨再兴眼睛一瞪道。

    郭嘉笑道:“杨将军不必担心,不说荡阴有杨延嗣将军数千骑兵,河内各个城池之中,也有青壮守城,凭借他们一群乌合之众,能有什么作为?”

    “话虽如此,但不得不防啊!”杨再兴摇了摇头道。

    “军师怎么看?”刘辩看向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沉吟一番说道:“赵光义的目的是围城打援,他肯定在我军前往荡阴之地,占据险要等着我军,我军前往救援,正中其下怀,根据斥候来报,他随军携带粮草足以支撑一个月有余,我军若是分兵去救,那这边赵匡胤肯定会寻找机会,这样一来咱们势必陷入被动局面,不如化被动为主动!”

    刘辩听了连连点头:“军师说的不错,敌军兵马虽然大半由草寇组成,但却有陈宫,史万岁,杜等人,攻城略地虽然不是强项,但设置陷阱占据主动以逸待劳等我军进入埋伏,却不会出什么差错。去救荡阴,肯定是陷入被动,只是不知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呢?”

    刘伯温看了看郭嘉说道:“我有上下两策,奉孝说的不去理会兖州援兵,其实是上策,但却没有说全面,奉孝你说是不是?”

    郭嘉这个人浪荡浮夸,刘辩手下谋士众多,因此他经常不出力,偶尔说几个建议,也是直接说该怎么干,晦涩难懂虎头蛇尾,不分析理由,因此众将难以听懂。

    郭嘉打了个哈哈笑道:“既然你心知肚明,那你就都说了吧!”

    刘伯温莞尔一笑道:“其下策,便是断兖州援兵粮道,不过他们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要等待一个月时间后他们粮草不足,才能往黄河边截断兖州兵马粮道,如此一来,时间拖得太久,非为上策!”

    “的确,一个月时间,足以发生太多的事情了,陇西那边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若是我军继续在冀州战场拖延,只怕更加被动!那上策呢?可否化解我军被动局面?”刘辩点了点头问道。

    “上策,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了,陛下不管兖州援兵,可以派出一支兵马悄悄北上冀州,协同薛仁贵都督包夹颜良大军。如今袁绍身死,冀北兵马人心惶惶,只要两路兵马包夹,一战可定,到时候汇合薛仁贵将军的四万兵马,我军便有十一万精锐,在兵力上面对兖州也是丝毫不落下风,可完全占据主动!”

    刘辩听罢大喜道:“军师此计甚秒!赵光义的援兵是群弱兵,攻城略地不是强项,我军便不必理会,可派遣一支精锐先定冀北在说!”

    众将一看刘辩答应刘伯温的计策,准备发兵冀北,一个个站了出来请战,主要是以岳飞和陈庆之二人为首。

    刘辩沉吟一番,还是决定亲自出马,主要是这两个月待在邺城大营,着实有些烦闷。如今冀北只有颜良这一员猛将,谋士不过审配,逢纪等人,有何惧之?

    “朕决定亲自北上,由陈庆之的白袍军加一万精锐步卒同行,另外郭嘉,程咬金,杨妙真同行。其余人就留守冀南,朕走之后,军中事务由军师与岳飞共同决断!”刘辩高声说道。

    众将一听都没有劝阻,因为颜良大军如今已经是一盘散沙,刘辩率领大军北上,他们逃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有能力攻打刘辩呢?

    众将纷纷领命,第二天,刘辩便北上前往冀北,准备汇合薛仁贵大军扫平冀北,彻底一统冀州。

    冀州号称大汉第一州,地处平原,无险峻之地,百姓,城池众多。因此郡也划分的非常多。

    冀南有魏郡,广平,阳平,清河,冀中有巨鹿,平原,赵国,安平,而冀北则有河间,渤海,中山等。

    如今颜良率领大军,因为袁绍的死讯传来,军心不稳连战连败,已经退守至巨鹿县下曲阳。下曲阳同样也是一座坚城,几个月前刘辩派岳飞攻下了巨鹿城,颜良就派兵将各个郡县的物资搬往下曲阳,准备在这儿抵挡薛仁贵。

    没有险峻,无法构造防线只能驻守城池,如此虽然可以长时间抵御,但这个坏处就是容易被蚕食,因此薛仁贵也跟刘辩一样,派出各路兵马拿下渤海,河间,安平等冀州东部郡县。

    如今颜良手中,只有冀州西北的巨鹿,常山,中山等三郡之地,其中巨鹿的治所还被刘辩拿了下来。

    颜良退兵至此,其实别有深意,因为这三郡不仅可以南下直达邺城,并且距离太行山也非常近,下曲阳往西百里便可逃去太行山。

    而且张燕又驻扎太行山,这其实就是颜良的一条后路,上策可南下汇合赵匡胤,若是无法逃脱便可进入太行山落草为寇,纵横千里的太行山,还不是天高任鸟飞?

    刘辩率兵北上,便是直奔下曲阳!

    而邺城这边,由于邺城被围,汉军又派出骑兵阻拦邺城派出的斥候,因此赵光义已经出兵的消息迟迟无法传达到邺城。

    赵匡胤每日在城头上期盼赵光义领军来援,却不想左等右等也等不来援兵汇合。当发现刘辩派兵北上时,赵匡胤更是焦急不已,若是刘辩平了冀北,汇合薛仁贵大军南下,那他们可就危险了。

    可赵匡胤不知,他的好弟弟为了建立功勋,跑去攻打荡阴,以至于被刘辩又一次钻了空子。

    五日之后,刘辩派遣大军抵达下曲阳城下。北边薛仁贵大军得到消息,一南一北两路大军将下曲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南边城外大营,刘辩对众将道:“先前薛仁贵派人前来汇报,经过数次大战,颜良手下原本七万大军只剩下五万人马,并且军心涣散,人人自危。尔等有什么计策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下曲阳?”

    陈庆之沉吟道:“陛下可以前去诈他一诈,就说如今赵匡胤已经兵败退兵,冀州只有他们抵抗,让他们放下兵器投降,保证既往不咎。”

    “若是投降,只怕他们此袁绍死的时候就投降了,袁绍虽然无能,但却也有人效忠,或为其守节。想要诈降他们,只怕不易!”郭嘉摇了摇头说道。

    “就算颜良,审配等人不打算投降,但士兵呢?他们可不想死,陛下依法行之,就算不能兵不血刃拿下邺城,也能让他们军心涣散!”

    刘辩赞同道:“子云说的不错,拿不下下曲阳,使他们军心涣散也是好的!众将随朕出城试上一试!”

    众人拥簇着刘辩来到城下,刘辩催马上前高声说道:“颜良何在,快快出来相见!”

    颜良得到消息,率领着韩猛,审配,逢纪,郭图,辛评等人来到城头上。

    “颜良再此,下曲阳坚不可摧,有能耐便打上城来!我颜良绝不束手就擒!”颜良一口把话说死,满脸决绝之色。

    刘辩高声说道:“颜良,朕念你是员猛将,心存收服之心,你不要不识抬举。如今赵匡胤兵马已经败退回了兖州,整个冀州只有你在抵挡,袁氏已经覆灭,你自己想守节,你手下的士兵可不想!难道你就为了一个袁绍,而断送跟随自己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