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冉闵如此自信,郭卫也不好继续劝阻。

    冉闵再次想看异族骑兵,眼神一冷道:“尔等胡狗肆虐河套数十载,如今到了还债的时候,某家要将天下胡狗杀的一个不剩,只不过你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枪兵,戟兵跟在我后面随我冲锋,持刀者于两翼,噼砍胡狗!”冉闵大喝道。便纵马挺马冲入异族阵型中。

    而身后千余乞活军,虽然武艺不精,但却动作迅速,冉闵一冲,身后持枪用矛的乞活军,迅速形成一条长龙,跟在冉闵身后。

    手里的武器死死的拿住,平端在手,若是交战,便死死刺出。

    而两侧,又分出手持长刀的乞活军,向异族两翼包围,一旦异族阵型被冲乱,便持刀噼砍。

    冉闵一马当先,右手双刃矛化作满天繁星,上下翻飞,将一个个异族骑兵击飞,而左手的勾戟,却是直刺,两种不同得到武器,在冉闵手中,却使得出神入化。

    冉闵一冲,异族骑兵阵型,便已经大乱,身后紧跟着的乞活军,手里的枪矛不断刺出,将一个个惊慌失措的异族骑兵刺落马下。

    而两边持刀的乞活军,一拥而上,拖着长刀向两边混乱的异族骑兵砍去。

    不消半个时辰,几百异族骑兵刘辩乞活军联手消灭了。而乞活军却伤亡不过十数人。

    乞活军能有如此威力,一来是冉闵的无敌气势,先一步便将异族给杀蹦了,而来便是乞活军对异族的一股恨意,与凶性。

    夕阳下,乞活军一个个身染胡狗鲜血,满地的异族尸体,显得极其阴森。

    一支天下无敌的骑兵逐渐成型。(未完待续。。)

第157章科举制度

    像科举盛行之后,还要进行乡试,!会试,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入京考试,经过最高荣誉的殿试,选拔出前三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而刘辩此时治内地区,官员极其紧缺,刘辩也来不及层层筛选,待洛阳周边各地报名人数达到一个饱和状态之后,便下令各地的人才赶赴洛阳参加考试。

    然而科举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政策,却是不得不慎重,于是刘辩与麾下文臣商议之后,定下今后科举的基本制度。

    首先,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当然这是指在京城的。其余州郡县,则是每年一次。

    被各地举荐的人才,统一称为‘荐生’的称号,荐生每年可以参加县内举行的县试。选取其前五十名,授予‘举人’的称号。而举人呢才有资格参与郡举行的郡试,同样也只录取其中的五十人,授予‘茂才’的称号。而茂才则有资格参加州举行的州试,录取一百人,授予‘进士’的称号。

    层层选拔之下,每一个州,只有一百人才有机会参加在京城举行的国试。

    而国试也只录取一百人,称为‘国士’,国士则有资格参加殿试,由刘辩亲自考核,选取前三甲,授予‘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

    而也只有这一百人,才有资格可以以官职任用。

    而剩下没有录取之人,刘辩也考虑到是各个地方的精英,特别建立了翰林院!

    参与国试没有录取之人,则进翰林院进修,由卢植,丁管,蔡邕等大儒亲自授课,三年之后,才有资格去地方任官。

    而考试的内容,刘辩与群臣商议之后,决定分为墨义,帖经,策问,诗赋以及明算等几个科目。

    其中墨义与帖经明算则是考验人才的基本功,围绕经义等提出的基础问答默写等题目,而明算就相当于想在的数学了。不过自从刘辩创立汉数之后,算数等科目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这几个科目是考验基本功。

    而策问则是考验其真才实学了,是议论的题目,针对当今的形式,法律,教育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当初卢植等人认为有这几科就足够了,但刘辩却不以为然,认为墨义帖经等科目不过是读死书,死记硬背便可,甚至作弊都有可能作对。

    刘辩特意加上加上诗赋一科,诗赋乃是自己创作,极其考验真才实学,作弊也不行的,并且若是其他科目做的极好,诗赋却是一团糟,也能看出参考之人是否作弊。

    而后世的的秀才有许多的权力,可以得到国家的津贴甚至是减免税收。这一项政策,可是极大的危害,刘辩大手一挥,决定任何称号都没有特殊的权利,只是荣誉的称号。那啥是状元,也只是最高的荣誉称号,没有任何的特殊权力以及实质性的好处。

    后世的读书人,为何孜孜不倦的参加科举,还不就是为了权力,免税谁不想?以至于史上有许多人耗费光阴,从青年直至老年,都在考试中度过。刘辩自然不想出现这种局面。

    此举,可以说是极大的打击一部分人参加科举的热情。但虽然如此,天下的读书人,仍是以成为举人,茂才,进士国士等为荣。

    这一日,洛阳皇宫,刘辩的书房当中,刘辩盘坐案前,案上摆放着大量的卷宗。乃是各郡县参加科举的名单。

    桌案前方,则是站着荀。

    “参加科举的人居然这么多,一千多人?”刘辩眼中充满了惊喜。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虽然书籍掌控在世家手上,可是寒门子弟却也不少!不过这一千人中,浑水摸鱼的恐怕也不在少数!”荀摇了摇头苦笑道。

    “浑水摸鱼?无事,能让百姓举荐的,多少都有些本事,那啥本事是来阴的,也是一种能力,更何况还有考试,考验其真材实学。”

    “就算有些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科举的资格,将来国试之后,真的锦衣卫也会将其底细调查的清清楚楚,想要浑水摸鱼,根本不可能!”刘辩摇头轻笑道。

    对于科举,刘辩也还防了一手,对于官员,当然要慎之又慎,浑水摸鱼的人当然有,这些就算在怎么防备,也会有人以利益蛊惑百姓获得科举的资格,当然这不要紧,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成为国士,将来有机会为官,刘辩自然会派遣锦衣卫,调查你的底细,到时候你是贤是贪,自然了然。

    而若是没有能力,成为国士,就算你花费心思,获得科举的资格,到头来也只是得到一个荣誉称号而已,没有任何的作用。

    丝毫不会影响大局!

    “陛下英明!”荀拱了拱手笑道。

    “这些读书人可精着呢,若是给了其权力,将来还不是成为世家豪强?不得不防啊?”刘辩叹了口气道。

    “可是陛下为何还给了世家的机会呢,允许世家参与科举,甚至给了官员推荐的机会!”荀疑惑不解道。

    “文若你也出自名门之后,可曾让朕厌恶?朕恨得只不过是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强而已,可天下总有贤才,世家子弟未尝没有贤明之人,这些人会理解朕的!所以朕也给他们机会!”刘辩一笑道。

    刘辩定下的科举,自然不是只针对百姓,才有举荐之人有机会参加科举,而世家子弟自然也有机会参加科举。

    世家是永远除不尽的,刘辩也只能尽量保证制度的正常运转,保证麾下官员的廉洁。

    刘辩摇头一笑,翻看着卷宗,找了一阵,果然见到了虞允文的名字。

    “好家伙,这虞允文居然有三百户人推荐,这可见其德行不错啊!”刘辩故作惊讶道。

    “这虞允文已经进了洛阳,臣也见过,确实是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是个人才!”荀点了点头道。

    此时科举即将开始,洛阳周边郡县的人才蜂拥而至,荀身为考官之一,自然见过这些人才,想必是虞允文的不凡,让荀记下了。

    刘辩点了点头,以虞允文的才华,博得头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刘辩却也不急。

    “对了文若,你说你当初有几个同窗好友,不知可到了洛阳啊!”刘辩看向荀问道。

    “陛下,只有一人来了洛阳,不过他听说陛下举行科举,故而心痒,想要与洛阳才子较量一番,硬是要去了臣的推荐名额!”荀苦笑道。

    “哦?这到有意思了,莫不是郭嘉郭奉孝?”刘辩眼睛一亮道。

    “陛下也听说过奉孝吗?”

    “哦,却是听公达说过!”刘辩含煳道。

    “这么说,郭奉孝要参加科举了?”刘辩微笑道。

    “是的!”荀点了点头。

    “这样也好,参加科举,能考验其真才实学,就让他与其他学子较量一番吧,朕也看看,让文若推荐的人,有何不凡之处!”刘辩正色道。

    “此次科举,鬼才郭奉孝,南宋名相虞允文,不知道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刘辩心中暗道。(未完待续。。)

第158章开考

    洛阳城,周边郡县人才云集洛阳,足有千人之多。各地人才紧缺,急需官员运转,于是刘辩大手一挥,当即下令科举开始。

    此时已经是五月下旬,这一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

    洛阳军营的校场之上,摆放着千余桌案,其上笔墨纸砚放置齐全。

    造纸术,很早便有了,只是纸张粗糙无比,并且造价成本极高,根本不能使用。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等就能制造出纸张,质量上也有了一些改进,但并未太大的普及,但也逐渐开始代替了竹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黑暗,造纸术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真正开始普及之时,还是隋唐时期。

    刘辩考虑到科举之时,若是用竹简考试,则要消耗大量的竹简,阅卷也费时费力。若是使用布帛则又太浪费了。

    可此时的纸张,还不能大规模制造,质量也不好,于是刘辩咬咬牙,于系统商城中花费两百积分,购买了宣纸的制造方法。

    于是刘辩继汉数,陌刀之后,又有了一项伟大的发明,继蔡伦之后,再次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真正大规模的普及。

    于是后世对刘辩的评价,在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之后,又多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家的光荣称号。

    对于刘辩的智慧,一众文武已经见怪不怪,刘辩拿出造纸术之后,蔡邕等文官,连忙召集刚招收的工匠,开始造纸。

    果然,刘辩拿出的造纸术,仅仅用树皮等物,便能制造出精美的宣纸。这宣纸不仅洁白无比,而且薄厚适中,还散发着一股草木的清香气息。

    “若是能用这宣纸制造书籍,该有多好啊?这股清香,品读书籍,当能沁人心脾啊!”蔡邕手持宣纸,一脸兴奋道。

    刘辩神色一动,对啊,如今有了宣纸,到时候在购买印刷术,书籍可就不只是世家所有了,而文化垄断也就终结了。

    “唉,若是抄书,费时费力,恐怕还难以普及啊!”丁管摇了摇头道。

    刘辩莫名一笑道:“两位放心,恐怕不久之后,纸书便能替代简书了,经二位一说,朕心里想到了一个办法能快速的制造书籍了!”

    宣纸一出,刘辩就立即拿来用于科举。

    洛阳军队校场上,千余学子矗立,每个学子手持号牌,其上有些自己的名字和提前分配的号码。用的乃是刘辩创出的汉数。

    一个个学子由军队监督,排好一条长龙。

    荀攸则是相当于监考官,站在长队之前,审核身份。

    “一号张意,一区一号!”

    “多谢荀大人!”队伍第一排,一白衣青年对着荀攸恭敬一礼,走进一号区第一个座位。

    荀攸点了点头,继续道:“二号沈风,一区二号座!”

    “三号吴魏,一区三号座!”

    “……”

    “四百三十二号,郭嘉,四区三十二号座!”荀攸念到名字,眼中眯着一股笑意。

    “多谢荀攸大人!”一声清亮的声音响起,但言语中却无多少的恭敬,其中好似还有几分戏弄的意味。

    郭嘉一身粗布黑衣,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嘴唇上留着淡淡的胡须,衣服十分整洁,可身上却有一股酒气。模样清秀英俊,一双眼睛明亮无比,透着睿智的神采,但脸上的皮肤却稍显苍白。

    “咳咳!”郭嘉轻咳几声。

    “快进去吧!”荀攸眼中透着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郭嘉虽然聪慧无比,但行为却轻佻,体质虚弱,却又好酒色。

    身后的学子以及将士,看着郭嘉酒色过度的样子,眼中都透着一股鄙夷。

    郭嘉不以为意,手里拎着号牌,大步流星进了考场。

    “第五百六十二号,虞允文,五区六十二号座!”

    “多谢荀攸大人!”虞允文是一个二十五左右的青年,身材挺拔,一身青衣,颇为儒雅。对着荀攸恭敬一礼,然后便走进了考场。

    荀攸满意的点了点头,智者之间,自有识人之明,荀攸见虞允文的模样,生态,动作,以及言语是否得体,便知此人才华,绝不在自己之下。

    “看来奉孝是遇着对手了,若是他行为庄重些还好说,行为如此孟浪,恐怕陛下自己蔡公他们不喜啊!”荀攸心中一叹道。

    “第七百另一号,七区一号座!”

    “一千零二十四号,十区一百二十四号座!”

    一千多人才陆续进了考场,荀攸喝了口侍从递来的水,润了润沙哑的嗓子,走进考场之中。

    此次科举,监牢主考官分别为丁管,蔡邕二人,荀攸,荀攸叔侄二人从旁协助。

    蔡邕,丁管二人,别的不说,古板,正直却是让刘辩佩服,用他二人监考,刘辩却是一百个放心。

    一千多学子就坐,一个个汉军将士,将考卷分发到桌案之上,这考卷,是刘辩与蔡邕丁管等人提前所编写,甚至是荀攸等人都不知道内容。

    考试时间,分为两天,第一天乃是墨义,帖经,明算等等基本功,第二天则是考策问,诗赋等真才实学。

    考卷乃是提前编写,由蔡邕丁管编写,考卷发放下来,还有整洁的宣纸作为答题所用。

    另一众学习惊讶的不是考卷,而是宣纸,这洁白的宣纸,以及其上散发的清香,一众学习顿时爱不释手,左看右看。

    “有意思,先是奇思妙想的科举,现在又是这宣纸,看来陛下果然有跟世家作对的底气啊?此行倒是不虚!”郭嘉眼中一亮喃喃道。

    而虞允文见了宣纸,也是眼中透着惊喜,然而他为人稳重,惊讶过后便开始研墨答题。直让一旁化身现代监考老师到处转悠的蔡邕点头赞叹。

    众人一阵赞叹之后,便纷纷提笔答题。

    墨义,帖经等包含极其广泛,其题目出自各个经学,有的是论语,有的是韩非子,有的甚至是孙子兵法。

    世家子弟还好,家中藏书极多,许多题目虽然范围机广,但也能答出来。只不过有的记性,理解能力不行,虽然答出来,但出错的地方不少,以及对意思的理解却不对。

    而寒门子弟,能接触的的书籍不多,而蔡邕家中藏书无数,所出的题目,许多人都是闻所未闻。许多寒门子弟,急得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手。

    而虞允文也是出身寒门,其中有一题目饶是虞允文也没见过。不过虞允文却也不急,先是认真的将其他认真题目写完,在来看这一难题。

    虞允文先是沉思一番,最后将对其的意思写了出来,最后有标注了几个大字“此书学生无缘拜读,所答只是自己的理解。”

    而另一边的郭嘉,将所以考题写完,也是被虞允文同一道题目所难住了。

    “这是哪本书上的,想我郭奉孝读书万卷,居然被一道题目给难住了?”郭嘉摸了摸鼻子,喃喃道。

    不过郭嘉岂是服输之人,仔细品味一番之后,又写下自己的见解。不过他并未像虞允文一般,做出标注。(未完待续。。)

第159章输在细节之上

    第一日的考试终于在日落之时结束,一众考生交了试卷,一众考生在安排下进了驿馆休息,等待第二日的考试。

    而试卷,则是被统一收起,等待刘辩等人的批阅。

    方天晚上,刘辩便汇合蔡邕,丁管,卢植等人批阅卷宗。当然刘辩才学不够,只是在一边看着,批阅的任务,则是由卢植等三人完成。

    蔡邕等人身为天下大儒,批改这些由经义所处的试题,自然是绰绰有余。

    刘辩看着卢植等三人批阅,也拿出一张已经批阅好的考卷看了起来。

    “一号,张意!”刘辩看了一眼名字,在看起其考卷起来,只见那字迹公整,其上也满是对勾。

    至于对勾,也是刘辩采用的后世评卷方式,共计一百题,墨义相当于后世的填空题,而帖经相当于翻译,明算相当于算数题。

    “九十四分,不错嘛?”刘辩看了一眼分值道!至于其内容刘辩却是不怎么懂的,那些经学,刘辩也不太明白,至于明算对刘辩而言又太过简单。

    “哼,有辱斯文!”一旁批阅的蔡邕怒哼一声,刘辩抬眼看去,只见蔡邕眉头紧皱。

    “这****根本没读过书,怎么蒙混过关的?”蔡邕将试卷递给刘辩观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