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在大连生活时写下的日记就足以证明,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对她意义重大:

今天,我特别激动,因为11岁的我,离开了爸爸、妈妈,一个人跟着一位女大学生乘火车,向遥远而神秘的大连驶去。

4个月前,妈妈去日本学习了。爸爸最近也要去日本访问,但不能带我一同去看妈妈。爸爸很为难,和我商量,是去北京的姥姥家、青岛的奶奶家,还是去他在大连的学生家呢?我决定去大连,因为我没去过。爸爸表扬了我,说我敢独自去陌生的地方,很有勇气!

第27节:研究型学习之路

恰好,有位姓富的大学生要回大连,爸爸请她带我一起走。于是,昨天夜里,我拎着妈妈留下的小皮箱,跟着小富阿姨上了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漫长旅行,当我还在梦中的时候,被小富阿姨叫醒了。原来,我该下车了。

隔着车窗,就看见一个阿姨微笑的脸。原来,她就是爸爸的学生孙阿姨,她来车站接我了。我才知道,这一站叫瓦房店,是大连的一个小城市。

此时,天空漆黑一片,只有火车站是明亮的,但人也很少。孙阿姨叫了辆出租车,我们直奔她家去了。到家里,已经凌晨4点时,天快亮了,但是,我还是困极了,又香香地睡了一大觉,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时间:1992年8月8日)

今天,孙叔叔带我到沙河去玩。沙河不属于瓦房店,它在普兰店。所以,我们得倒两次车才能到。

到了沙河,我一看它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大。不过,在那玩的人很多,有的人钓鱼、有的人洗衣服、还有的在河里游泳。我和孙叔叔找了个又凉快、人又少的地方坐了下来。我把脚放在水里,真舒服呀!身上的炎热顿时消失了。这时,只听“哞”、“哞”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黄牛在吃草呢。它一边吃草,一边摇晃尾巴,赶走身上的苍蝇,一副悠闲样。我刚想走过去,它就朝我“哞哞”直叫,吓得我直往后退。

不知不觉,已经到中午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虽然沙河不大,但我觉得它比我见过的河都好玩。

(时间:1992年8月11日)

我来到瓦房店,能吃到金黄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苹果、光亮透明的葡萄、绿莹莹的梨,可我在北京却吃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瓦房店是水果之乡,这里的水果还出口外国。大连市的水果也没有这儿多。在北京买不到黄金桃,瓦房店的桃子有馒头那么大呢!

我想:你要来,也一定会吃到这么好的水果的

(时间:1992年8月14日)

我以前从没有坐过有轨电车。这次到大连来就可以坐了,因为有轨电车只有大连和哈尔滨才有。北京虽然有无轨电车,但没有铁轨,地铁有铁轨可又是在地下跑,跟有轨电车不一样。

这时,一辆有轨电车到站了。远远地看去,像一列小火车。上了车,两边是一排沙发座,坐上去很舒服呢!孙阿姨告诉我:“原来俄国人在大连时,建了这些车,一直使用到现在。”

(时间:1992年8月18日)

我在大连的瓦房店生活了半个多月,今天就要回北京了。说真的,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最舍不得的是姥姥。又黑又瘦的姥姥对我像亲姥姥一样。她要照顾患脑血栓的姥爷,又要照料全家的生活,还处处想着我,真是太辛苦了!刚来的第二天,姥姥说给我做格子吃,我不知是什么东西。做好了一看,原来就是金黄金黄的玉米碴子粥。就着榨菜吃格子,那个香呀怎么也忘不了,一提起来又想喝。

这个家虽然不富有,也不宽敞,却是一个温暖的、勤俭的、向上的家。孙阿姨已经在北京读完了一个大学,又考上了一个新大学,正学习新闻专业。孙叔叔也毫不示弱,上个月刚刚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姥爷姥姥非常自豪,说起来总是喜滋滋的。我要向他俩学习,将来也上大学!

本来,我也特别舍不得孙叔叔,因为他陪我玩的时间最多,又那么风趣和聪明,像个博士。凑巧的是,孙叔叔和孙阿姨都要提前到学校,就与我一同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再见了,瓦房店!再见了姥爷姥姥!

(时间:1992年8月24日)

这一经历对于女儿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她头一回离家远行,又是头一回住进陌生人家里,这种体验是终生难忘的。古人讲,易子而教,是说给孩子换一个生活环境,对其成长益处很多。可以说,这是一种民宿生活,犹如一个多维面包,给人以丰富的营养。

后来,女儿进入了中学,我们又支持她两次赴日民宿,在普通的日本人家里先后生活两个月,这种体验教育远远胜过书本教育。

引导女儿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

2000年9月,孙冉升入高三年级了。

谁都知道,升入高三意味着什么。用女儿的话来说,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为了迎接“黑色的七月”,只能放弃一切自由和快乐。

做父母的谁不是为了子女好。于是,许多父母严加管教孩子,不得有一点点分心,全力以赴拼功课。至于什么课外书、电视剧,全都拜拜了,一年之后再见吧。

第28节:机会来了

女儿的时间表排得紧紧的,早出晚归不必说了,每周六上课是铁定的,作业是超负荷的,天天熬到深夜。我从来不劝孩子学习,而是劝她早些睡觉,却收效甚微。

我感到心疼,继而不安。

也许我太迂腐了,我不明白,这样过度的学习怎么能使人热爱学习呢?而人一旦厌学,岂不像得了癌症一样难以治愈吗?为高考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值吗?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时代……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四大知识支柱。其中,关于“学会求知”提出了学习新概念,即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倡导研究型学习。

作为一个挚爱女儿的父亲,我怎能让她一年后再考虑研究型的学习呢?因此,早在高二暑假期间,我开始帮助女儿尝试新的路子。

机会来了

7月中旬,刚放假的女儿随我去了四川。我讲课,女儿旅游,各有收获。

在返京的飞机上,我与清华大学附中的特级教师韩军聊天,偶尔谈到了云舟网,即清华人为中学生办的研究型学习网。

我顿时兴奋起来,如果女儿参加云舟网活动,融入一个新的学习团体,不就进入现代频道了吗?再说,女儿是网络高手,还有自己的网页呢。回家与女儿一说,她果然心动,妻更是支持,因为她们娘俩都是“清华迷”。

在韩军老师的推荐下,孙冉成了清华云舟网的学员,并经常上网与师生们讨论问题。这一新的领域,让女儿感到了天外有天。有的中学生用亦真亦幻之笔,写出午夜邂逅钱钟书的绝妙对话;有的谈古论今,颇有学术之风;还有的潜心钻研科学技术,异想天开的念头惊世骇俗……孙冉在讨论中相继发表了一些评论。她在《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而不是工具》一文中发出这样的肺腑之音:

12年语文学下来,无论是小本的统编教材还是大本的实验教材,我都领略过其风采了,可以说已经大体了解中国语文教育的主线,真是感慨万千啊。对于十分热爱语文的我来说,每天置身于模式化教学的语文课堂中,真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摧残。如果说语文教学改革,我将举双手赞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听到我发自内心的呼声!

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怎么能是一本几百页的书就能概括得了的呢。而抛开简陋的课本,将最大范围内的文学佳作引进课堂,这样一来广泛的阅读面效果就会好多了吧。而且在阅读的当中也培养了我们对语文的兴趣。因为我见过太多不喜欢语文的同学,只是死抠教材上那几篇文章,脱离了教材就什么也不懂了,真正的悲哀。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就只读不学知识了,这样的语文教学并不意味着脱离教学大纲,教学主线并不变,只是摒弃了一本教材的局限。况且高考也并不只考书本内的知识啊,既然是考能力,多接触一些效果是否会好一些呢。确实,我的这种主张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有一些难度,可能比较适合大学生吧,但我衷心地希望将来的语文教育改革能向这方面发展。

总而言之,我觉得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而不是普通的工具。学语文怎能机械地分割开来学呢?表面看起来很细,一点一点的分析,其实已经把它肢解了,血肉分离了。看一篇文章需要激情,往往一口气看下来,能有触动心灵深处的感觉。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就变味了,纵使再精彩的文章也没有意思了。如果说文学是一只美丽的天鹅,那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只是一片羽毛。我们光靠一本书是无法感受其丰富的内涵的,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理解这种浓厚的文学底蕴,真正体会文学的魅力,这才是学语文啊!

女儿深爱文学,她在讨论中还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是我们飞翔的翅膀》的评论:

我们为什么会接近文学呢?我想,应该很少有人会刻意去“接近”吧。如果真这么做,那要不就是附庸风雅之徒,要不就是莫名其妙之辈。我觉得但凡热爱文学的人都应是被其巨大的魅力所吸引,而拥抱文学这片浩瀚的海洋的。

但我们为什么会被吸引呢?无论是当代的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

我深深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读完一本书的感觉。那是怎样一种震撼啊,是从未有过的共鸣、充实与兴奋。我的世界从此不再是眼前的这一片小天地,它拓展到无比辽阔的天际。是色彩斑斓的,是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我似乎朦朦胧胧地懂得了自己渴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长大一些,我才明白这就是梦想。是文学赋予了我几乎是全部的对人生对世界的感受。它还在不断的给我展现着一个又一个我未知的世界,吸引着我的理智与情感,也许它可以说是我的精神寄托吧,不,应该说它是我梦想的源泉,或许又是因为人生有着太多不如意与遗憾,在文学里却给予我满足吧。文学是人们那脆弱的心灵的一个强有力的怀抱,是召唤暴风雨中一叶小舟的静静港湾。我们可以从这里汲取力量,重新振作,扬帆起航,为人生的希望去奋斗。我们不能想像没有文学的日子,那样我们将成为精神荒漠的流浪儿,灵魂无处安放。

第29节:挑战自己

我想这就是我们接近文学的原因吧。文学是梦想,文学是生命,文学是我们飞翔的翅膀!

女儿的一系列评论受到了北京大学著名文学教授曹文轩先生的好评,尽管如此,女儿仍感到落伍于同龄人,总想突破自己。

挑战自己

女儿上小学时,一向以爸爸为骄傲。爸爸是作家,写的书《英雄少年赖宁》,全国少年儿童都在学习,没人不知道。女儿小学快毕业时,爸爸又写了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又是全国性大讨论,成为教育热点。然而,这一次女儿有些困惑和沉默,因为爸爸说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吃苦,她不太同意,可又说不太清楚。

起初,我对女儿的反应并不在意,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幼稚的委屈感而已。直到2000年夏天赴日之前,女儿决定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我这才认真思考她的观点。

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女儿对父亲的挑战,并且是采用社会调查式的重型武器,有可能动摇八年来已经因《较量》讨论而形成的共识。显然,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了。

尽管,我早已意识到,《较量》大讨论留下许多未解之题,即使较为核心的中日学生素质对比问题,也缺乏足以支持论点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未必完全有利于我的观点。如今,女儿冲杀进来,会不会将我推至被动的境地?可是,女儿有这等敏锐的眼光和勇气,我怎能阻止她?我不是一向鼓励她相信自己的眼睛,鼓励她崇尚科学精神吗?再说,《较量》既然触及教育的本质,就必定经得起事实的检验,而越争论会越清楚。

于是,我表示支持女儿的研究,并主动亮出问题当靶子,希望女儿下功夫研究突破。同时,我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把当年争论双方的观点告诉女儿,建议她避开误区,直取要害。

为了女儿,我愿化作一根枕木。我说:

“老爸支持你!反驳是可以的,关键在于科学。我给你引荐一位高水平的学者,你拜她为师吧。”

我给女儿请的高师是卜卫,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大众传播与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她做过大量研究,并以立论严谨方法科学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卜卫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她首先肯定了孙冉的构想有独特的价值,又手把手教给孙冉怎样设计问卷、怎样抽样、怎样访谈等具体方法,却又不包办代替,一切让她自己做起。

我一直在为孙冉担心。如此复杂的社会调查技术,一个高二学生能够掌握得了吗?又是这么短促的时间,又是到外国去发放问卷,会不会乱了套?

其实,今天的青少年远比成年人灵。孙冉接受了卜卫老师的指导之后,充满自信,甚至还轻松愉快。大约也就不到一个晚上,她已经将问卷设计出来了。

我看了一下女儿的问卷,居然像模像样的,还有几分专业的味道。她将勤苦状况分为四大指标,一是学习状况;二是家务劳动状况;三是社会劳动状况;四是体育锻炼状况。各指标下的问题设计,也符合计算机统计的要求。

坦白地说,我做了多年的研究,主要是做策划、分析和写作、审稿,很少具体设计问卷。所以,不能不对女儿刮目相看。

更让我欣慰的是女儿的感慨。当我赞扬她走上了研究型学习之路时,她说:

“这就叫研究型学习呀?太有意思啦!如果天天这样学习,我们学生谁都不会厌学!”

在日本做调查

在赴日的前一天,孙冉将译成日文的问卷复印了100份。

女儿毕竟是个学生,既无科研经费,又没有系统支持,不可能从全日本国抽样调查。在卜卫老师的指导下,她采取随机发放的简易方式,对部分日本青少年做调查。

此次赴日我与女儿同行,她兼任我的日语翻译。从天津乘“燕京号”客轮启航不久,已是天水之间茫苍苍,什么也看不见了。

在两天的航海生活中,我与女儿共同采访了两个大学生和一个中学生,请他们谈参加中日民宿交流的感觉。我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教给女儿怎样做访谈。

抵达日本神户港时,孙冉得意地告诉我,问卷已经发出去20多份。原来,中国学生将分赴日本各地,女儿委托他们代为发放问卷。我又一次向女儿翘起了大拇指。

踏上日本国土,孙冉的日语优势一下子发挥出来。她利用各种机会与日本青少年交谈,并请他们填写问卷。

去黑姬山营地参加夏令营时,750名日本青少年来自15个都、道、府、县,大约可以代表日本三分之一的地区。应当说,对于社会调查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第30节:在日本做调查

三天半的夏令营日程十分紧张,仅爬黑姬山就用了14个小时,占去了整整一天,并且累得让人第二天都行动艰难。

不过,孙冉已经有了内动力,她不会放弃良机。尽管浑身酸痛难忍,她还是带上问卷和礼品,走进一个又一个宿舍,与各地的日本营员交谈。到夏令营结束时,孙冉已经回收59份问卷,并交了不少朋友。

夏令营结束后,孙冉先后到横滨和川崎两个日本人家里民宿。她加印了30份问卷,陆续在各处发放。

一天傍晚,日本女大学生扶美子一家请孙冉外出吃饭。

在孙冉关于日本的系列文章中,长冈扶美子是名字出现最多的日本人,原因在于她俩缘份太深。

1999年春天,扶美子来中国民宿时,就住在我的家里,而且是孙冉把她“挑”来的。当时,孙冉协助老师安排民宿,见扶美子自述材料中讲的兴趣爱好与自己一致,便起了私心,“挑”走了扶美子。

同一年暑假,孙冉赴日民宿,又住进了扶美子家。这一次来日本,想不到扶美子一家再次发出热情邀请,继续接待孙冉。

我和女儿都深深地感动了。扶美子一家生活并不宽裕,一家五口住三居室非常拥挤,1999年接待孙冉一个月,该有多麻烦呀!2000年却再次申请接待。试想,如果没有十二分的爱心,怎么可能做这般“傻事”!

孙冉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日本家庭。她有了日本的父母,有了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而且交流起来几乎没有语言障碍。

当晚饭吃到尾声时,孙冉掏出了早拟好的访谈提纲,开始像记者一样逐个提问起来。这一举动让扶美子一家吃了一惊,仿佛突然发现孙冉是个外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