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沪生:“不想再升学。我想现在就参军。”
金菊:“现在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你不害怕吗?”
施沪生:“家里人害怕,不同意我去。特别是奶奶,更不同意。”
金菊:“你个人什么态度?”
施沪生:“我当然不害怕了!”
金菊:“好孩子!不怕就去报名。妈妈支持你。”
施沪生:“谢谢妈妈,有你的支持,我就下决心了。”
金菊看到儿子如此进步,心情十分愉快。
32。长沙雅礼中学传达室(日/内)
金菊临去邵阳之前,又去雅礼中学看看儿子。
施沪生来到传达室,很兴奋,高兴的对妈妈大声地说:“妈!我已经报上名了。”
金菊:“太好了!我明天就要到邵阳去工作。估计我赶不上送你走了。晚上你到我的住处,我那里有一条公家发的毯子,你带上,留在身边用,就像你和我经常在一起一样。参军后,你我就都是革命队伍里的人了,革命队伍就是我们母子的家。今后要以革命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要加强学习,锻炼好身体。”
施沪生:“妈,我一定记住你的话,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金菊“要多给妈妈写信。”
33。学校至金菊住处的路上(日/外)
金菊回住处的路上,百感交集,掉了泪。
34。湖南省省总工会主席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金菊带领六个同志在邵阳工作了三个月。金菊亲手写了试点工作总结。交到湖南省总工会】。
金菊在湖南省总工会向工会领导同志交待工作。
省工会领导:“金菊同志,你的总结我们几位领导同志认真看了,如何组建地方工会的路子基本清楚了。你们总结的对企业进行分类、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分批进行的做法是可行的。你们的经验和体会我们要认真揣摩,做到不走弯路。”
金菊:“主席,我明天就要回北京了。还有几位同志在湖南多待几天,和你们一起再工作一段时间,请你们多多关照。”
主席:“放心回去吧。”
35。北京,全总托儿所(日/外)
【字幕:北京】,春暖花开。
金菊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九条全总托儿所看小女儿万鹭。
金菊来到全总托儿所,站在正在游戏的孩子们旁边。
万鹭看见金菊,“妈妈!”她飞快地跑到妈妈的怀抱。
金菊:“让我看看!哎呀,又白又胖。”
阿姨:“出疹子之后,越发白胖了。”
金菊担心地说:“出疹子了?”
阿姨:“怕影响你的工作,没有告诉你。再说了,我们这里有大夫、有护理,保证孩子不会出问题的。”
金菊:“太谢谢你们了。”
36。全总办公室(日/内)
金菊和处长向有关领导汇报金菊在湖南的工作情况。
汇报之后,金菊对处长说:“万鹭出疹子,托儿所护理的那么好;自己一点力也没出,真的有些过意不去。”
处长:“革命大家庭嘛!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托儿所把孩子看护好,我们把工会工作做好。”
金菊:“说句心里话,现在我们的物质供应是差一些,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可是非常饱满,舒畅,愉快。”
37。耀祖家小北屋(日/外)
星期日,金菊一家五口正在院子里嬉闹。全总统计处处长突然出现在小院里。
处长笑着:“真是幸福家庭,其乐融融啊!”
金菊:“处长来了。(对万岚说)这是我们的处长;这位是我爱人万岚。”
处长抱起万鹭,说道:“让阿姨看看,真是又白又胖!稀罕死人了。”她在万鹭脸上亲了一口。
金菊:“进屋吧。”
处长从窗户向屋里窥探一下,之后,说道:“哎哟!就这么点儿一个小屋呀!原来只是知道你家屋小,想不到才这么点儿。”
金菊:“这是万岚的一个朋友家的房子,好歹有个安身的地方。”
处长:“这哪行啊!我来看看,就不进屋了。”
38。金菊办公室(日/内)
过了两天。行政处的同志到办公室找金菊。
行政处的同志:“金菊同志,和我一起去看看房子。”
金菊惊奇地问:“给我房子啦?”
行政处的同志:“是,去看看,合适你就搬家。”
金菊:“在哪儿?”
行政处的同志:“机关宿舍,不远,走五分钟就到了。”
39。金菊办公室(日/内)
看完了房子,金菊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给万岚打电话:“万岚吗,……下课快回来,全总给房子了,回来咱俩就搬家。”
40。耀祖家小北屋(日/内)
金菊在家收拾东西。
万岚也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金菊:“嘿,回来得够神速的啦。你去雇一个板车,我看一车就能把东西拉完。”
万岚:“好嘞。”
41。万岚和金菊的新家(日/内)
【画外音:离开了七平方米的小屋,住上了十六平方米的大屋,万岚和金菊的心情都十分愉快。】
星期六,孩子们回来,高兴的欢呼雀跃。
万梅:“这回北京有家了!”
三个孩子在地上扯毛毛狗玩儿,边蹦边喊,万岚也跟着孩子在屋里转圈跑,“有家了!有家了!”笑个不停。
吃饭时,万海说:“这回我们可是北京人了。”
金菊:“对!儿子说得对!你们都要在北京念书、在北京长大,做一个北京人。”
第十六章 聆听教诲见贤思齐
更新时间2007…12…28 14:51:00 字数:6695
1。全国供销总社人事部门(日/内)
万岚在华北革大毕业,回到供销社人事部门报到。
人事部门负责人:“万岚同志,祝贺你在‘革大’学习深造取得了优异成绩。关于你的工作分配问题,考虑到你的专长,经过社里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我们全国供销总社的机关刊物《中央合作通讯》编撰工作就交给你了。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这项工作交给你,说明供销总社党组织对你的充分信任。看看你本人还有什么意见。”
万岚:“感谢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组织上分配的工作。”
2。全国总工会统计处(日/内)
统计处全体同志开座谈会,欢送金菊调转到全国供销总社工作。
处长:“根据工作需要,金菊同志被组织调到全国供销总社工作。金菊同志在我们处里的工作很出色,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全国工业普查工作中,受到财经委员会的表扬,为我们全总统计人员争了光。……今天开欢送会,希望金菊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成绩。”
大家发言。
金菊:“……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关怀和鼓励。到新的工作单位之后,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金菊家(晨/内)
【画外音:1952年,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两个人的收入维持五个人的生活完全够用。万梅、万海已经上了小学。万岚的稿费收入,使家庭生活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吃完早饭。万岚和金菊准备到供销总社上班。
万梅、万海准备上学。
气氛紧张,忙碌。
4。徐特立家(日/内)
【画外音:金菊和万岚经常去徐特立家,聆听徐老的教导,探讨有关道德、教育等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一些问题。万岚和金菊觉得每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徐特立家。徐老与万岚、金菊讨论“五爱”问题。
徐特立:“上次金菊提到‘五爱’问题,你们有什么新的见地。”
金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这五个方面命题准确,容易理解,容易把握,也可以实地去做。”
徐老:“‘五爱’是无产阶级教育的主体思想。它是全体公民的‘公德’。它是我国全体公民的道德标准,道德内容,道德要求。要达到这个标准,还要有一个教育的过程。当前,对全体人民的道德要求不可过高。‘公’必须于个人的‘私’有益,他对‘公’才更关心。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公德’的标准应该更低一点,那就是‘无损于人,有益于己’,大多数人民是可以接受的,能够做到的。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共产党员啊!但是,经过教育,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做到‘五爱’。如果,受了教育,还只能做到‘利己不损人’,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万岚:“做到‘五爱’,还有个‘自觉’的问题。”
徐老:“历朝历代,道德,‘既是绳人,也是律己’,这是道德的基本问题。‘自觉’是教育的最高原则。‘自觉’包括什么?我认为有四个层次,你俩看对不对,它包括:自动,自愿,自觉,自立。本质就是两个字:‘我动’。”
金菊:“‘我动’可不可以理解为发挥每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徐老:“对呀。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觉观察事物,自觉地用头脑想问题。遇事能够动脑筋想一想,说明你动脑了;如果经过你的观察、思考,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找出了规律,你有了悟性,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成功了。为什么要强调‘自觉’呢?因为教育只能奠定基础,不能包你一生;受教育,你要获得什么呢?就是要培养学习的资本、学习的兴趣。有了资本、有了兴趣,你就会自觉学习,不断学习。”
金菊:“我们两个也在学习。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么。”
徐老:“你们学习就不能和学生一样了,你们要有主人头脑,要有主人意识。你们的思想不要受成说限制,要有批判的态度,要独立思考。当然,马列主义对于你们俩是新东西。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我也是1927年以后才比较系统地学习的。边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创造,毛泽东就是榜样!”
5。北京至哈尔滨火车上(日/内)
【画外音:1952年冬天。金菊和处长楚青同志一起到东北农村供销社调查研究。】
北京至哈尔滨的火车,奔驰在东北平原上。金菊眼望车窗外皑皑白雪;火车站、一座座城市接连不断的掠过。
金菊:“若是全国都能这样,该有多好啊!”自言自语。楚青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楚青:“抗美援朝胜利后,‘五年计划’就要开始实施了,全国各地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6。松江省阿城县某区供销社(日/内)
【字幕:松江省阿城县农村某区供销社。】
供销社后屋炕上。省供销社的同志、楚青和金菊与区供销社的同志座谈开会。
散会后,供销社领导对楚青说:“楚处长,咱们社里没有女宿舍,我们只能把二位安排到贫下中农家中住了。”
楚青:“好,我们也需要多接触一些贫下中农,和农民打成一片嘛!”
7。农民家庭(日/外)
供销社领导把楚青和金菊领到一户老百姓家里。
柞木杆院墙;院内东南角用木杆围的牛棚;牛棚边上放一辆花轱辘车。两间泥土墙草房。
主人出屋迎接楚青一行,十分热情。
8。农民家里(夜/内)
外屋,有锅灶、水缸、泔水缸、烧柴……。
临睡前,老大娘在灶坑里又填了几把火。
楚青蹲到灶坑前,和老大娘唠起磕来。金菊站在门旁,听俩人唠嗑。
楚青:“今年收成怎样啊?”
大娘:“好,交了公粮,留下口粮,还卖了余粮,有吃的、有花的。”
楚青:“这房子是……”
大娘:“土改时分地主家的。”
楚青:“小日子过得不错呀!”
大娘:“是,土改以后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拴了一挂牛车;今年攒点儿钱,准备明年给大儿子娶媳妇儿呢!”
9。农民家里(夜/内)
东北农户室内,南北炕。
睡觉时,老大娘把她俩让到南炕炕头。
金菊和楚青钻进热被窝,很快就睡着了。
睡到半夜,金菊浑身发痒难耐,从脖子挠到大腿,也无法止痒。
金菊索性打开电灯。发现了被褥上有虱子在蠕动。金菊动手抓了起来,然后在炕沿上挤死,发出啪啪的响声。
这时楚青也醒了,也是身前身后地挠个不停。楚青发现老大娘在翻身,可能是让金菊开电灯和挤虱子给弄醒了。楚青用手捅了一下金菊,然后用手势和眼神示意金菊:闭灯、躺下、睡觉。
金菊无可奈何,只得钻到被窝里。
后半夜,金菊翻来覆去,没睡着。天刚放亮,就起来了。楚青也一样没睡着,也起来了。
房东老大娘起来,到外屋烧火做饭。
金菊:“可了不得了,这一宿罪……”
楚青用脚踹了她一下、使了个眼神;金菊立刻住声,用手捂住嘴,不好意思地看了楚青一眼。
10。农民家去供销社路上(晨/外)
早晨,楚青和金菊去供销社食堂吃饭。
楚青:“是不是头一回在老百姓家住?”
金菊:“是。”
楚青:“还痒不痒了?”
金菊:“不痒了。”说着,金菊又下意识地用手抓了抓肩头。
楚青笑着说,“漂亮的大姐!是不是把肉皮都挠破了?回去让老万看见,还不得心疼啊!”
金菊:“唉哟!还逗你大姐呀。”
11。供销社食堂(晨/内)
食堂里,弥漫着蒸气。长条桌上摆着盛好了的大米饭、白菜炖豆腐,热气腾腾。大家在吃饭。
吃着吃着金菊看见菜碗里的白菜叶上有一条浅绿色的大虫子。她把伸向菜碗的筷子疾速地缩了回来。这个动作,在座的人都有察觉。
区供销社的一位同志看见虫子后,用筷子夹起来,扔到地上。
大家好像没看见似的,继续边吃边唠。
金菊看看楚青,楚青照旧大口大口地吃菜。金菊也想夹菜吃,不知道为什么,胳膊就是不听使唤,筷子一直伸不出去。她把碗里的饭吃了后,就撂下了筷子。
区供销社的同志察觉到金菊看见虫子,饭没有吃饱,问道:“吃好了吗?金菊同志!”
金菊:“吃好了!”
12。供销社办公室(日/内)
金菊站在供销社的一个上了霜的玻璃窗前,若有所思。
【画外音:几天来,虱子和虫子的事情萦绕在金菊心中。】
她想:“见微知著。可见,我的思想感情和工农的距离太远了。”
13。阿城去哈尔滨的火车上(日/内)
金菊:“楚青处长,在农村供销社我的表现是不是很不好?”
楚青:“你说虱子和虫子的事儿呀,小事,不要挂在心上。能认识到,就说明你已经有了觉悟。阶级感情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革命的路还长着呢!”
听了楚青的话,金菊的心情才算安帖一些。
14。哈尔滨至沈阳的火车上(日/内)
【画外音:松江省的工作结束。她们两个回沈阳。】
金菊:“楚青啊,听说粟裕同志打了两年‘攻坚战’,才把你娶到手?”
楚青:“可不是咋的。那时候我小,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看上了我,就老是盯着我。一天,政治部王主任找我,给他提亲,还拿来一张照片,让我当他的面给撕了。”
金菊:“我的天呐!你的胆儿够大的了。”
楚青:“后来,有一天,粟裕把我找到一个小河边,当面向我提出求婚。我毫不客气地又拒绝了。”
金菊:“生气了吧?”
楚青:“没有。他说,不愿意搞对象,我们可以交朋友嘛!我说,那还将就。”
金菊:“采取了迂回战术。”
楚青:“后来,陈毅同志给他出了个主意。告诉他,下次日本鬼子扫荡时,让粟裕背起我就跑……”
金菊:“背没背?”
楚青:“一个大指挥官,打仗时背一个姑娘,……”两个人憋不住乐,哈哈笑了起来,引起了旅客们的注意;两个人又小声地笑了一阵子。
楚青:“黄桥决战时,粟裕同志表现出的指挥官的英豪气慨,神奇形象,让我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不知道为什么,一有枪炮声,粟裕同志的身影就出现在我面前。战斗一结束,我就急不可耐地跑去看他。”
金菊:“堡垒终于被攻破!”
楚青:“没有。直到1941年,有一天,他又把我叫到小河边。天挺冷。他说,非要娶我不可。他说我不答应,他就等,等一年……等三年……等三个三年……说得我热泪盈眶,怎么止也止不住。粟裕一看懵了,以为我有什么苦处,不知如何是好……我说,别等了,我现在就答应你。”
金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楚青:“1941年12月26日在新四军司令部举行了婚礼。”
15。沈阳,宾馆(日/内)
楚青接到程子华主任的电报,“粟裕同志病发,速回京。”
金菊:“谁的电报?”
楚青:“程子华主任发来的电报,粟裕犯病了。”
金菊:“哎呀,那可咋办!”
楚青十分着急,对金菊说:“金菊大姐,我立即回北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