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创业基金他会划给婉君的……
孟小君在最后不忘调侃吴韧。
“老兄啊,都说女心外向,我这回算是彻底相信了。二十几年的兄妹之情还抵不上一个外人,你的事我迟半拍,她就跟我急得不行,还天天吴哥长吴哥短地,也不知道害臊,当心把心丢了。”孟小奇指着婉君哈哈大笑,婉君的脸蓦地红了,灿若朝霞。孟小奇这个玩笑开得有点玄,吴韧的脸红了一下,旋即恢复了正常。
生意人的时间仿佛永远是不够的,和吴韧喝酒的档儿,孟小奇总不断有电话打进来,他冲吴韧歉意地笑笑,耸耸肩,学着洋人的样子,摊开双手,表示没有办法。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吴韧忙说既然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他此行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又没有外人,接风宴就权当栈行酒吧,他马上就回去组织“□□”入珠。
孟小奇连说NO,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就不怕迟那么几天,煮熟的□□不会飞,既来之,则安之,他是有点忙,以妹代兄,让婉君陪他到处转转,珠海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他还说吴镇你现在千万不要小瞧婉君了,人家不大不小也是个老总了,按你们的话说也是有了一定级别的人了。说完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在笑声在吴韧听起来意义就不同了,孟小奇越笑得开心、舒心,说明他的生意也就做得越顺心、畅心,在小浪镇劳动力转移的第二战线上,他们兄妹的支持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第一百二十五章 慧敏
送走孟小奇,婉君说有个生要而神秘的人物想见见他。临街而立的“罗曼蒂克”咖啡馆里,灯光柔和,气氛温馨。
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
忍不住慢下了脚步
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
揭开了相悦的序幕
今天你不再是座上客
我也就恢复了孤独
不知什么缘故使我俩
由情侣变成了陌路
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
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
日本女星千百慧的《走过咖啡房》轻轻地回荡,走进去的人,心中都泛起一种说不出的柔软感受,时光这里变得或浪漫缠绵或暧昧迷情。
“这位是我的老师,XX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童慧敏女士,国内知名的女经济学专家,她对县乡区域经济发展颇有研究。”婉君给吴韧介绍,一脸的灿烂。
“幸会幸会,童教授才貌双全,实乃人中凤凰。”吴韧伸出手来。
“慧姐,这是我跟你说过的吴韧,吴副镇长。”看来婉君和她的关系已经超出了师生的范围,情同姐妹了。
“镇长!?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官僚,而官僚就意味着□□。”慧敏的语气明显带着揶喻,眼角似笑非笑。
吴韧紧收了一下握住她手掌的那只手,就在她即将花容失色时,吴韧的手见好就收,继而就哈哈大笑,权当给她小小的“惩罚”。
慧敏的脸蓦地红了一下,她忙用手指拂了拂前额的刘海,借以掩饰她的心情。
“吴镇长,你今晚准备带我们怎样□□?”这个童慧敏还不依不挠了。
“为人莫做官,做官是一般。至少今晚,此时此刻这里没有官僚,谁再说官僚二字,我就跟她急。”
慧敏“扑嗤”一声笑了。如果说婉君是热情的爱情红玫瑰,那么慧敏则是绽放在晚风中的百合,素雅大方,淡淡地一抹嫣红浮在脸上,眼镜后一双睿智的眼睛后面闪烁着清亮的光泽。
音乐换成了流行网络歌曲《网上一个你》:
网上一个你
网上一个我
网上你的温柔我就犯了错
网上的情缘
也轻轻的问我
爱一场梦一场
谁能躲得过……
空气中游离飘荡着空调送来的丝丝凉爽,气味芬芳的咖啡被精致的小银匙轻轻旋转着,似乎不经意地一,满嘴的芳香、淡淡的苦涩和着绵绵的乐曲,让人回味无穷。
这绝对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与吴韧先前的基层生活迥然不同。因为有了先前网络交流的铺垫,三个人随意地说着他们各自的生活故事,理想追求,人生感悟……
在这里吴韧似乎是主角,他结合他的生活体验,侃侃而谈,从一个大学高才生到一个纯粹的农村基层干部本身就是不平凡的经历,更何况像吴韧这般善于生活、追求梦想的人。他说他工作中的奇闻逸事,听到的陈年典故,笑话趣谈;他说基层休闲之金风送爽钓鱼趣,说冬日里雪花飞舞时他所去的山区小村,那里有着童话般的世界,有着引人入胜的优美传说;他说他的318,他改造农村的宏伟计划……
婉君“傻乎乎”地问这问那,一脸地“身不对至,心向往之”,其形态天真烂漫。慧敏却始终浅浅地笑着,优雅地品味着咖啡,似乎也在品味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故事。淡淡寂寞浅浅笑,这是吴韧对慧敏的第一直观印像,看来网络和现实生活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或许还有其它的原因。
珠海之夜,流光溢彩,拉开临街的窗帘,城市在吴韧眼里明艳不可方物。
吴韧提议出去走走,却正合了婉君的心意。慧敏意欲告辞,婉君说老师既然来了珠海,也就不要急着回广州,玩几天再走吧,吴韧盯了慧敏一眼,她也只好作罢。
深夜1:30,婉君驱车送吴韧和慧敏去“罗马假日”酒店,她将车径直开到了地下停车场,开了三间标准间,就“赖”着不走了。801、802、803三间彼此相隔的房间住着彼此相识的三个人,在互道晚安后,各自隐入了各自的那扇门。
“叮当、叮当——”门铃响起,这么晚了还有谁会来打挠吴韧?是婉君,还是慧敏?吴韧有点紧张,尤其是他实在无法面对率真纯真的婉君,上次可以说是无心之失,重蹈覆辙,罪莫大焉。“叮当、叮当——”门铃再次响起,吴韧蹑手蹑脚地通过猫眼往外看,是已经换上睡衣的婉君,一头披散的长发显然她刚沐浴过。
门铃固执地响着,也许隔边的慧敏也能听到他这边的铃声,开还是不开,吴韧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犹豫了一会,他还是开了门。
“吴大哥,我太想你了。”婉君一头扎进了吴韧的怀里,紧紧地搂着他,再也不愿意松开,仿佛害怕一放手,吴韧就会消失一样。
对于吴韧来说一切都又晚了,如果没有慧敏在,她根本是没打算另外开房间的
☆、第一百二十七章 必成气候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听了吴副镇长的一席话,各位村支部书记心中都有数。会议是会议,落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吴韧照样是老办法,搞试点,以点带面。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吴韧选定四个村李刚、老蒋头那个村、镇中心经济开发区的周边二个村,他决定对他们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凡事不可简单划一。
听说吴副镇长有请,毛庆明的老师邓老农技专家,带着二个年轻技术员和一些必要的设备一头就扎进了小浪镇,吴韧亲自陪同前往四个村调研。老蒋头以很高的礼遇接待了邓老一行,通过几天的实地察看及必要的技术手段,邓老关于四个村的计划方案出来了,他建议老蒋他们地处高位,单纯靠粮食生产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可以大胆尝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处于高位且缺水的土地可以改种药材,还可以开辟一个高山草莓育苗和种植基地,至于选种和技术的问题,他们可以全程提供帮助,那个老蒋头就是精明,连忙表态说绝对没问题,他马上着手进行。对于小牛村,邓老的意见是一些单季高位田一律改种良种玉米和花生等经济作物,优质田实行双季优质水稻+优质油菜,村集体的那片荒山“黄土坡”开发种植优质油茶林。其它二个地势平坦村吴韧意在培植种粮大户,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推广农业机械化操作。
老蒋头就是老蒋头,凡是他认准了的事,从来不肯落后的,李刚自然更不用说,其它两个村也在加紧进行,各村的互助协会也相应建立起来,吴韧的目的只有一个人尽其材,地尽其力,绝对不允许在他的农业副镇长期内小浪镇荒废一分土、一丘田,办法只有一个增加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农民兄弟只要有钱赚,尝到甜头,吴韧的模式自然就会得到推广。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韧的“大胆构想”在收获的季节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高山草莓在县城各大超巿和水果商店卖得火热,高山云雾之中的纯绿色食品大受欢迎,还有慕名而来采摘的小青年、年轻的姑娘,周边乡镇开始跟老蒋联系种苗的事,早就盯上老蒋的药商,一到开挖的时候,就将收购的小货车早早地停在了那里,将地里所产的换成了手里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纯朴的山民们脸上溢满了笑容,大家互相问候着,畅谈来年的种植计划;随着花生和油菜、油茶林的大面积推广,小浪镇一下子出现了二家榨油坊,整个小浪镇都让他们给炒得香香的,一桶桶植物油刚盛装好,就有人问津,供不应求,最擅长算经济帐的农民掐指一算,比他们以往的劳作第亩一下子就多出800近1000元的收入,他们岂能不高兴,怎么还会去荒废田土;小浪镇出现了专业的种田大户,犁田机、收割机相续出现在原野上,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有些在外面打工的壮年劳力开始回流……
自从冯梦兰走后那一年,黄姜公司秋后挖出几株来一看,块茎发育不全,产量不足正常预计重量的三分之二,于是公司决定第一年不挖(黄姜可以是一年生也可以是多年生),第二年因为市场迅速饱和,黄姜收购价格降到4——5元每公斤,与预想值的10元每公斤相差甚远,第二年又没挖,第三年就是跳楼价2。5——3元每公斤还得送到收购地点,这价格还不足以支付挖黄姜送货的开支费用,黄姜公司严重亏损,实在敷衍不下去了。与农户的用地合同是五年,尚有三年,再也没有领导同志前往参观考察了,公司每年还要投入一定的维护经费,拖实在不是办法。一边是老蒋他们大刀阔斧地搞中药材种植,一边黄姜公司的萧条现状,两个不同地处境,吴韧看中的就是原来镇属的那200亩茶场,如果能转换经营权,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吴韧反复思考后,觉得条件已经成熟,他想王中意现在就黄姜公司也需要给大家一个交待了,他需要一个台阶,吴韧就是看上了这点。吴韧找王中意商讨黄姜公司的事,他说与其拖到最后被动,党委政府不如主动“出击”,原来承包农户五年的地就退还给他们算了,黄姜也不用挖了,镇茶场的那200亩地就改弦易辙,如果有人愿意发展种殖业,可以廉价出租给他,这样既保住了面子,也算扶持了民营经济。王中意正愁公司的事,吴韧主动一提出来,加上他是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反正黄姜公司已经榨不出任何“油水”,王中意就乐得顺水推舟,送吴韧个人情,也给自己个台阶,说这事就由吴韧具体去操作,至于租金的事,象征性的收点就行了。
讨了王中意的尚方宝剑,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事先邓老跟他说起过一个事儿,说是他有个弟子在某林苗研究所,新引进了一种水果品种突尼斯软籽石榴,市场畅销,供不应求,价格稳定在40——50元每公斤,都是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邓老说仔细研究了品种,并到他们的实验地里实在考察了,他认为它很适合在小浪镇种植。邓老是专家,吴韧当然深信他的分析,他当时慨叹的是这事不能由政府来做,政府来做准砸,就像毛庆明的羊、小浪镇的黄姜公司,二来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也不能东一株西一株,一定也要有基地,要规模经营。既然邓老提到了黄姜公司就不能不引起吴韧的思考了,政府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事上,往往喜欢主观主义,甚至还有些人抱有另外的目的,但纯粹由农民自己来搞,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从场地、资金、技术、抗风险方面都有欠缺,但这事如果由政府搭建平台,专家来指导,培养专业人士来做,结果又会怎样呢?随着思考的深入,吴韧心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所以就有了上面他跟王中意的交流。
项目有了,基地是现成的,就只缺专业人士和资金了。吴韧装作不经意地跟五星村支部书记老蒋头一提起这事,那个精明的“官商”两眼就开始放光。他说吴镇啊,不如让他来做这项目。这个老蒋头,好事都想往自己头上揽,吴韧当场就打断了他的“美梦”,对于基地,冯梦兰已走,他不想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他暂时不需要那种撑六面的“政绩”,他要的是实效。老蒋说那好吧,吴镇我给你推荐个人准成,吴韧说那好吧,说说你的理由。老蒋推荐的人叫皮小二,一说到皮小二吴韧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是那个为了要取得蜗牛村200亩林地承包权不惜率领他的残疾人部队骑代步车围着村支部书记家转的家伙,甚至还要胁党委政府,看上去三大五粗,却手段卑鄙近乎下流。且还拖泥带水跟邓志明有点关系,这就让吴韧心中更不爽了,他将头摇头像泼浪鼓。吴韧说这个人他认识,不太合适。老蒋头大概也想起了什么,说吴镇,看人可不能凭一次、二次啊,表面现象下面一定要分析其真实动机。吴韧表示愿闻其详,老蒋说你别看那个皮小二牛高马大,心思也挺缜密的,自己办了个福利厂子,硬是解决了二十多个残疾人的吃饭就业问题,也实在不简单,就比方说上次蜗牛村的事,他也只不过想为他的残疾朋友们增加些收入和福利,当然他的那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吃老蒋头这一“唠叨”,吴韧的气就消了一半,原来他有隐衷,难怪上次在蜗牛村那些残疾人一冲上来,就大有“拼命”之意,吴韧开始还以为他们是凭借他们特殊的身体原因耍无赖,行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之实,当初给他们的定论就是这群家伙简直就是一群“黑社会”……老蒋看吴韧的脸色缓和了,似有松动之意,就接着询询善诱,他说正因为他们是残疾人,可以得到各级政府和残联的关照和支持,解决一部份创业资金,二来他们是特殊群体,有些事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牵牵扯扯,办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没有人敢跟残疾人“争食”,同时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打理他们的事业;三来不仅皮小二身强体壮,也很有经营头脑,只要引导得当,必成气候;四来也算是为社会减轻一些负担,关心残疾人事业。至于资金的事,老蒋说他可以出面斡旋,也可以他私人借些给他们……
老蒋头说得头头是道,看来皮小二人缘不错,如果真如老蒋所说,倒是可以考虑考虑。老蒋马上就要打电话给皮小二,让吴韧给拦住了,他说等等吧,让他考虑考虑,再说也还得跟邓老通通气。老蒋说那好吧,吴镇我等你的消息啊。
从老蒋那里出来,吴韧就给凌子刚打了电话,让他亲自调查皮小二。
☆、第一百二十八章 又是他
凌子刚反馈回来的信息基本上跟老蒋头所说相差无几,只是他所说的更客观,不带个人感情色彩。二天后一上班,皮小二就找到吴韧办公室说是要向他汇报思想,说到汇报思想,吴韧不由乐了,这个老蒋头,为达目的,赶□□上架。听了皮小二的“汇报”,吴韧对他还是有了新的认识,一个能设身处地替他的残疾朋友着想的人也实属不易,再听他一说他的创业经历也觉得挺不简单的,有一定的经商头脑,人与人之间并不是缺少认同,而是心与心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吴韧说那好吧,他可以考虑由皮小二来做这个项目,但最后还得征得邓老的同意和支持,这才是最关健的。皮小二走后,又有二个残疾人来机关找到吴韧,这回他们是来给皮小二求情的,说他都是为了他们的生活和福利,以前有些事是做得过份了,请吴韧不要计旧嫌,看在大伙的面上一定要帮他一把,同时要吴韧不要告诉皮小二说他们来找过他,因为皮小二在“家”里要求过他们,再也不准他们以任何借口以集体或个人的方式找吴韧说事,说一切有他。有了这些铺垫,吴韧的思考日渐成熟,他觉得项目交给皮小二来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说服邓老从感情上接受他们。
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听完皮小二的可行性报告和策划方案,吴韧将事情的起由也说了个大致,他深思了片刻,站起来握着吴韧的手说,他很感动,感动于吴韧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情怀,感动于皮小二处处为残疾人着想的精神世界,他说事情就这样定了,技术层面上的事就由他来负责。接下来三个人仔细进行了预算,开发镇茶场200亩黄姜基地为名优水果基地(主要是突尼斯软籽石榴),需要资金28万元投入,皮小二说他手头有10万元的积蓄,原本给他儿子办婚事的,就先压压,他已经找过市残联,人家说只要项目上马了,他们愿意协调资助3——5万元,他的残疾兄弟们听说此事后,自愿每人筹资1000元入股,25人就是25000元,五星村的老蒋书记先前就跟他表过态说愿意借他3——5万元也可以当作入股,剩下的他会找亲戚朋友想办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