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倚天抽剑-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说着转向伙计,喝道:「还不把那百年佳酿取来。」

良久,那伙计抱来一酒坛。坛上贴有封条,但封条已发黄,其上所写之字也看不清了,显然是一坛陈年佳酿。

老者将坛上的灰尘擦掉,然后将酒坛递给洪清。

「多少钱?」洪清问道。

「货赠内行人。这酒就算老朽送给少爷的。」

洪清将酒坛递给洪福,说道:「谢了。告辞。」说着在柜台上放了十两银子,然后与洪福出了酒店。

老者看着二人的背影,怔忡良久,喟然说道:「「八年又三个月」,毫厘不爽,小小年纪竟如此精研酒道,实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不错!酒味甘醇,一百三十年了。」张成义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赞道。

洪清端起酒杯,说道:「张伯,请!」言罢,一饮而尽。

斗转星移,四时无常。

冬去春来,夏离秋至,花开花谢,花谢花开。

七载,整整七年时光。饶是洪清资质超人,悟性无俦,待实现自内而外的脱胎换骨,依然用了七年时光。

但,张成义说道:「奇才,世间罕见的奇才。想不到你仅用了七年时间,就达到了我数十年的修为,真是不可思议。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京都陆师学堂。

建筑宏伟,极为气派。红油漆的大门上,每颗铆钉都有茶杯口大小,金光闪闪,耀人二目。门两侧是两米多高的石狮子,皆在千斤以上,凛凛生威,更增添了京都陆师学堂的磅礴气势。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陆军学堂,创始人乃被称为「曾剃头」的曾国藩。该校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时乃光绪元年,也就是公元1875年,后由李鸿章接管。

如今,李鸿章已去拜见姓孔和姓孟的那两个老头子了,此时,由其侄子李师贤任校长,接管负责它的各项事务。

李师贤,武将出身,身材魁梧高大,五十多岁,但双目炯炯,依然精力充沛。此人当年曾统率清军镇压捻军,与「五虎上将」关系挚厚。平壤一战,左宝贵、洪毅壮烈殉国,当得知此消息,李师贤连声痛呼:「老天又夺我两名知己!」

此日,李师贤正在书房研读《孙子兵法》,家人来报:「老爷,有一封信,来自保定。」

李师贤接过信,只见上面写有三个字「师贤启」。按书法标准来说,这四个字写得并不好,但每个字都透溢着无限刚毅之气,使人看着那么提神。

李师贤只觉这字体十分眼熟,但思想良久,并未忆起出自何人之手。打开信,他首先看下方署名,三个令他为之一震的字「张成义」。

看到这三个字,李师贤思绪万千,又回到了那段戎马倥偬的时光;同时,心中升起了无限感激之情。

青州府。

李师贤与洪毅统率2000清军镇压捻军叛乱。

二人统领清军,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直杀得捻军望风即靡。

但,二人中了捻军的诱敌之计,率领200 多名清军入绝地,被捻军重兵加以包围。

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与孝庄皇后是同族;同时,此人还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

僧格林沁官至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此人作战勇猛凶悍,乃晚清罕见的骁将,太平军北伐将士即是折损他手。

捻军首领任柱,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此人曾率捻军骑兵四处游击,最后拖垮了僧格林沁所率领的蒙古骑兵。高楼寨一战,僧格林沁连同其部下7000余人全被捻军废了。

捻军与天地会关系密切,任柱本身即是天地会的一名堂主,他深知擒贼擒王之理,为了对付李师贤和洪毅,他亲自拜见总舵主单天雄,向单天雄借用了大批天地会的武林好手。

任柱巧设诱敌之计,令捻军接连诈败,最后李、洪二人求胜心切,率1000多轻骑追击捻军,被捻军故技重施,拖得人困马乏,并时时遭到捻军伏击,伤亡惨重,以至最后的200 人也被困与绝地。

虽有大批天地会好手围困,但洪毅若仗剑独闯,依然可以突破重围,然而洪毅顾念义气,不愿丢下李师贤。李师贤也是一员猛将,但后来身受重伤,不但无法帮助洪毅,反而成了洪毅的累赘。

「洪兄,你走吧!」李师贤说道,「到此绝境,你已对得起兄弟之情,不用再管我了。」

洪毅喝道:「闭上你的鸟嘴。」

李师贤知洪毅不肯丢下自己独闯重围,于是伏在他的背上不再言语了。

这些天地会好手大多是各堂的堂主、副堂主,全是高手中的高手,洪毅连毙十几名好手,但内力耗尽,已是强弩之末,始终无法突出重围。

二人为了免为俘虏,准备拔剑自刎,但忽闻左侧山头一人喝道:「师弟,且慢,愚兄来也。」

洪毅一见师兄到来,精神大震,宝剑连刺,又有几名天地会好手被废了。

洪毅与张成义虽是一师之徒,但二人功力差距甚大。洪毅只学到了枯松道人六成功夫,而张成义却学到了其师九成功夫。

张成义的现身使洪毅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张成义一出剑,天地会立时又有十几名好手折损了,不过,这十几人并无性命之忧。

师兄弟二人连手,挫败了天地会众多好手,终于冲出了包围圈。

三人回到清军大本营,洪、张二人发现李师贤已不醒人事。原来,李师贤不但外伤极重,而且还中了毒。

张成义见此,恨恨道:「我与天地会总舵主单天雄相识,知他是一条光明磊落的汉子,认为天地会都是豪杰人士,所以出手留有分寸,但想不到天地会中竟有在兵刃上涂毒的无耻人士。」

洪毅说道:「师兄,可有解毒之法。」

张成义说道:「还好,并非奇门怪毒,有解毒之法。」

枯松道人不但武学造诣极高,而且精通行医解毒之法。他知洪毅杀气太重,所以劝他多研习一些行医救人之法,但洪毅偏爱武术,一心钻研之;然而,正因为洪毅过度沉溺武学,反倒欲速不达,只学到了师父的六成功夫。

张成义,以平常心对待习武之事,既研习武术,又学习行医治病之法,反而两者皆成,不但深得医学精髓,而且武学也达到了师父的九成造诣。

张成义先为李师贤解了毒,而后为他包扎了伤口,说道:「性命无碍了。」

洪毅与李师贤虽然最后保全了性命,但二人对此次败仗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为了给二人报仇,同时也为镇压捻军,聂士成设巧计,出奇兵,活捉了任柱。

聂士成爱惜任柱是个人才,曾多次劝他投降,但任柱相当硬气,清廷的威逼利诱始终未能使其变节,最后,洪毅亲自执刑,任柱受了项上一刀,就此了却了光辉壮烈的一生。

李师贤心想:「若无洪毅师兄弟,我早已命丧多年了,时至今日,我依然欠二人一命,不知这份恩情何时能够报答。」

又想到与洪毅已是两世为人,心中伤痛,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

李师贤打开书信,上面写道:

「师贤:

如今,洪毅之子已然长大成人。洪毅遗志,令其沙场报国。敝人虽不通晓行军用兵之道,但深知为将者须文武双全。余闻说京都陆师学堂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欲将洪毅之子托付于君。

望君念及故人之情,予以怜惜照顾。

张成义」

信很短,李师贤反复读了数遍,想到洪毅后继有人,心下激动,眼眶不由地微微发红。

李府。

琼浆玉液,珍馐美味。

酒席虽然丰盛,但只有四人在座:洪清、李师贤夫妇以及李勐。

李勐,李师贤之子,十五六岁年纪,身材魁伟高大,看起来比洪清还要健壮。

此次丰盛的宴席乃李师贤精心布置,特为洪清洗尘而设。酒宴开始,几人边吃边聊,李师贤道:

「洪贤侄,我与你父乃生死之交,你到了这里,就是到了自己家,不必拘束,无论有什么事,还是有什么要求,只管说出来。」

李勐说道:「正是。洪兄弟,从今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有什么觉得不方便的地方,只管讲出来。男子汉嘛,做事说话,就应当爽快利落。风风火火,那才是男儿本性。」

顿了一顿,李勐续道:「听说张大伯教了你七年功夫,有机会咱们可要过过招。」

洪清具有超人的洞察力,仅从这几句言语,他已判明李勐的性格,不过他十分喜欢李勐的这种直爽大气,胸无城府的性格,说道:「好。」

李师贤说道:「洪家侄子的功夫得自你张大伯真传,你怎能是他的对手?」

李勐不甚高兴,说道:「老爹,你怎么知道我不及洪兄弟?我们还未交过手;况且,洪兄弟比我小两岁,再看我的体格……」

说着,他用力拍了拍左胸,掌落处,传出健壮肌肉的反弹声,只听他继续道:「洪兄弟恐怕不及我。」

李师贤说道:「你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人。兵家讲究斗智不斗力,你以后行事要多向洪家侄子学习。」

李师贤发现,洪清双目虽没有逼人的精光,但光华内敛,英气含蓄,显是深藏若虚,大智若愚之人。

李勐说道:「什么狗屁兵家讲究,当初楚霸王多厉害,那八千子弟兵,九战九捷,大破秦军十万人,那还不是靠的勇冠三军之力,靠计谋他胜得了秦军?」

李师贤说道:「项羽虽然厉害,但垓下之战,还不是被韩信的十面埋伏阵杀了个丢盔弃甲,最后不得不自刎乌江。所以说,仅靠勇力是远远不够的。」

李勐虽觉得父亲说得有理,但心下总不甚服气,却又不知如何反驳,猛然夹起一根鸡腿,递向洪清,说道:

「洪兄弟,吃鸡腿。」

李勐暗暗将内劲传到筷子上,心想:「煞一煞洪清的威风,也让老爹知道,我这些年的工夫没有白费。」

洪清道声多谢,右手筷子已探出。李勐见洪清伸筷子来夹鸡腿,又暗暗加力,做好了与洪清拼力相抗的准备。

李师贤见儿子手臂肌肉暴起,知他已用上内劲,心想:「看一看洪家侄子的功夫如何。」

李师贤冷眼旁观,就见洪清的筷子刚夹到鸡腿,手臂即开始回收,而鸡腿也随之过来了。情况好像是,洪清夹到鸡腿后,李勐便收力了,二人并未争夺拼力。

李师贤知儿子十分要强,做事从不会半途而废,见此情况,心下不解,只听李勐说道:「老爹,你说得很对,我不及洪兄弟。」

原来,洪清的筷子刚接触鸡腿,李勐就觉右臂好像触电了,鸡腿上传过一股力道,不但将他的力道消于无形,而且震地他手中筷子再也夹不住鸡腿了。当然,鸡腿就这样极其自然地被洪清夹了过来。

李师贤说道:「勐儿,这次你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李勐说道:「是的。我确实没料到洪兄弟有这等功夫,虽然我仅用了六成功力,但他竟能如此轻易地就将我六成功力消于无形,这份功力确实比我强很多。」

李勐的功夫既有其父真传,又有名师相授,这六成内劲少说也有四百斤的力道,自是非同小可。

第 08 章陆师学堂(二)

李夫人问了洪清几句家里的情况,然后退进了内室,三人又闲谈了几句,李师贤忽然正色道:「洪贤侄,在陆师学堂咱爷们这一亩三分地,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人敢管。不过,到了外边,千万别招惹水师学堂的那帮人。」

洪清应道:「是!」

他心下虽不知何故,但平素不喜提问,并未询问原因,他知李师贤既出此言,必有其道理。

只听李勐说道:「爹,水师的那帮小子太狂妄了,若非你多次告戒我们不可招惹他们,双方碰面时,我早擂他们了。那些小子太可气了。」

李师贤说道:「洪贤侄,你也许对京都水师学堂不是很了解,对它与陆师学堂的瓜葛也不是很清楚。我这就将两家的纠葛讲述一遍,让你们做到心中有数。」

原来,19世纪60年代,清廷内部的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大厦将倾的危势,掀起了救亡图存,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当时,洋务人士兴实业,办兵工,着实给国家带来了些振兴富强的希望。那些朝廷的洋务大员为了培养军事人才,纷纷兴建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军事人才。

京都陆师学堂就是洋务时期兴建的,其成立时间是公元1868年,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始在同一时间,它由恭亲王奕䜣创办。

本来,陆、水师学堂,分别培养陆、海军人才,互不抵触,虽然创立时分属满汉,有些矛盾,但也不足为虑;然而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部覆灭,就连铁甲巨舰「镇远」号也成了东洋人的俘虏,就此,当时排名世界海军前八名的中国海军不复存在。

当然,京都水师学堂当初创建时,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并不能因此而解散;所以,水师学堂也改为培养陆军人才,只是仍然保留原来的名称而已。

由于双方都培养陆军人才,双方的矛盾逐渐加深。正如俗语所说,同行是冤家,双方都想争这「京都第一学堂」的称号。

一旦争得这一称号,不但可以在气势上处于优势,而且,每年还可以多得近一百万两白银的经费。

陆师学堂创建虽晚于水师学堂,但其培养陆军人才的历史却长于水师学堂,在双方争名夺利中,本应处于优势地位;然而,李鸿章死后,李师贤在朝廷中失去了一强有力的靠山,而水师学堂方面,如今由倭宗负责全部事务。

倭宗,满族人,出身贵族,乃大学士倭仁之子。倭仁虽属清廷的顽固派,盲目排斥外洋事物,但其子倭宗十分开明,很有时代眼光。不过,此人出身武将,极为争胜好强,所以,自从接管京都水师学堂后,与陆师学堂一直明里口舌争,暗中刀枪斗,双方矛盾不断加深。

陆师学堂由于失去了李鸿章这棵大树,所以在与水师学堂的争斗中逐渐居于劣势。

黄昏。

操练场。

洪清刚入学,第一周时间内,并未参加课业训练。

这几日,李勐一直在陪着他认识学堂的地理环境。

京都陆师学堂,占地五百余亩,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全,完全是参照西方的军事院校建造的,勘称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军事院校。

李勐说道:「陆师学堂有一规矩,比较有趣。」

洪清并未询问,只听李勐续道:「新生到来,必须拜见老生。不过,这拜见的方式就比较特别了。」

洪清并为言语,静等李勐的下文,只见李勐指向迎面而来的人群,说道:「拜见的方式来了。」

言谈间,人群已到了二人面前,领队的是四个人。其中三个人高马大,魁梧健壮,与李勐在伯仲之间;而另外一人则比较瘦小,显得枯干轻浮。四人身后还有十几个人。

四人中的一人前行几步,对洪清说道:「小子,你叫洪清?」

洪清面色平静,并未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李勐说道:「洪兄弟,他叫赵雄。」

赵雄,十七岁左右,皮肤黝黑,身材魁梧,并未因洪清没有回答他的问话而恼怒,继续道:「小子,陆师学堂的规矩,想必阿勐已告诉你了。不过,我还要再重述一遍:新生到来,必须与老生过过招,这是对胆量的考验,陆师学堂从不收孬种。

「只要他和老生过完招,无论胜负,大家都敬重他是一条汉子。若是他无胆量与老生过招,人人都会鄙视他,瞧不起他的。当然,他也不会在陆师学堂继续混下去的。

「听阿勐说,你功夫极为了得,本来我们应挑选人员与你较量;但又听说你与李家关系非比寻常,这样:我们四人中,你任意挑选一人与你过招。过完招,你就是陆师学堂的正式成员了。」

洪清依然静静地看着四人,毫无表情。李勐心想,难道洪清未听明白?于是用手指捅了他一下,说道:「洪兄弟,四人中,你任意挑选一人与你较量。」

洪清仍旧面无表情。四人中的甲,手拎一块儿青砖,只见他左手捏住青砖下部,右拳击青砖上部。拳落出,青砖并未分为两部分,但,青砖的上半部分被击碎成七八个小部分,可见此人拳上功夫之强。

李勐对洪清说道:「他叫形功,以硬功见长。」

操练场的一角埋有用于训练使用的木桩,每根木桩的长度都在两米以上,其中一半埋在土里,另一半露在外面。

这些木桩,每根的直径都超过10公分,且都截自关外运来的红松树,质地极为坚硬。四人中的乙来到木桩前,右腿陡然横扫。腿落处,木桩如朽木般,受力而断。

李勐对洪清说道:「此人名叫周磊,其父乃少林俗家弟子,以少林派的金刚腿名震武林。周磊的功夫得自其父真传,已颇有功力。」

第三人,那瘦小枯干者,他始终一副笑脸模样,将要介绍他了,主动自我介绍,笑道:「我叫仁浩,我所修习的功夫讲究轻捷灵动。」

只见他「动」字刚出口,身形一闪,来到了洪清的面前,速度果然极快,然而来时快,去时更快,众人几乎尚未看清楚,他已回到了原地。众人见他摊开右掌,掌中现出一块玉佩。这正是洪清腰间所佩带的饰品。

仁浩笑嘻嘻地看着洪清,神情颇为得意;但,瞬间,他的笑容僵住了,因为他看到洪清手中有一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