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世-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舅官开始为她着迷,原因是她特别大方。因她先过去打工的,手里多少有些资本,而他舅官却算是白手起家,到了南方,如同苍蝇进了玻璃里面,看得见繁华,就是得不到。
    她给了他很多的帮助,安排他做轻省的活儿,请他吃饭,给他买衣服,在外面照相,到公园玩耍,都是她主动埋单。
    他舅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受到别人的一点点恩惠,就要想方设法以十倍的恩惠来报答,这是优点,也是弱点,她的钓鱼起了作用,很快,不懂爱情的他就落入情网,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双双回到他舅官家乡,办理了结婚证,并举行了当地民间传统的结婚仪式,算是正式成为一家人。
    结婚不久,二人开始在家里过着田园的生活。男的耕田,女的照管家庭,很快,双方就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二人世界很好,添了人丁,有了千金,就会大不一样呢。
    以前的花前月下,恩恩爱爱被晚上把尿,白天洗尿布和娃娃的苦闹缠累,成为不完全的幸福家庭。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面临着经济的压力和难题。二人都没有了经济收入,靠农业完全不行。于是,因着孩子的缘故,他舅官就再次出山,离开了村庄,到了城镇,寻找出路。
    选来选去,最后决定开饭店。这个生意好,如果经营得好,赚三分之二都有可能。
    说干就干,但是缺少资金,于是他舅官就想起了儿时的伙伴,请他加盟。那小子倒也爽快,愿意合伙经营。
    但是,心善的人做不得生意。他舅官的饭店没开多久就关门了。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是赊欠的太多,占用了大量资金。
    来吃的人大多是乡里应酬的人,他们往往吃饭不给现金,而是记账。到年终结账时,总是吃闭门羹,拿出很多理由来推脱,反正没钱,要等有了再说。他舅官就只好回去,不好死皮赖脸地等在办公室要钱。好像是他吃了人家的似的。
    小本生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生意伙伴一见大事不妙,赶紧采取措施,要拿走东西,他舅官也就无话可说,毕竟人家也投了钱在里面,抽回自己的投资也算合理,但不是合法的。既然是合伙,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墙倒众人推。
    但没办法,这是个功利的社会,软弱者注定要被强壮者吞噬,他们的生意就这样垮了。
    他舅官不甘于失败,一家都去湘州沙仓,在那里考察做什么才好。想来想去,看了又看,觉得做蔬菜生意还比较合适,因为没人可以离开菜。每天都要吃菜,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样,在超市卖菜,需要吃很多苦。
    凌晨二三点要起床,到郊区去进菜,把菜摆上货架后,已经八点,刚好遇到超市开门。早起的人们进到超市买菜。
    菜卖得差不多了,就要赶紧上新的菜。
    然后,给顾客称重,打票,粘贴,和超市结账。
    就这样,每天都重复这样的工作。有时候,他舅官在上厕所的时候曾睡着过。太忙了,没办法,他只好找他妹妹来帮忙。他妹妹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
    后来,又和另一家超市合作,忙不过来,又请他父亲来帮忙。他舅官的奶奶去世,他舅官没回去,他父亲回去奔丧,等回去的时候,他奶奶已经入殓了。
    他舅官的妻子却成了甩手掌柜的,成天打麻将,俨然是一位大老板娘了。
    手里有了钱,开始挥霍浪费,以前的老毛病通通地出来。
    赚得钱多,花得也如春水流,流啊流啊,就没多少了。眼看着辛辛苦苦赚的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该勤快的勤快,该偷懒的偷懒,勤快的不奖励,懒惰的不惩罚。
    人手不够,又增加。用的是他舅官的舅官,谁知家风不良,培养出来的净是一些好吃懒做的货,只拿钱,不做事,做事的永远是那些人。
    但是,钱拿得都差不多。
    做着做着,大家心都冷了。
    他舅官的妻子做蔬菜生意,本来挺好的,却听信了开网吧赚钱,就毅然决然地将家当变卖一空,包括那辆货车,买菜送菜靠那辆车。仅有的家财,还有一些现金,拿到深圳开了网吧。
    那网吧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经常受到各项的检查,还有同行的举报,罚款,送礼,索回被收的电脑,再检查,再送礼,再索回被扣押的电脑,每天如临大敌,每天都要防着文化稽查部门等单位的检查,还得防着同行冤家的举报或者陷害,每天他舅官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他舅官有时很后悔听了他妻子的话,做蔬菜生意是旱涝保收的,不贪大,也许就是做生意做人的根本。他听了妻子的话,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结果却总是不太顺利。
    女人有时候可以信,有时候却不可以。
    这是他舅官对女人的总结。
    事实上他舅官说的有理。
    网吧赚钱,赚了不少,也送了不少礼,赔了礼道了歉,结果钱不知道哪里去了。
    最要命的问题是孩子。开始在深圳,不适应,学习不咋的。想到家乡继续学。家长不在身边,他舅官给孩子找了个私立学校。那学校不怎么好,是他舅官在街边收到宣传纸后,按图索骥,找到这学校,没有多想就把孩子送进去了。
    上了半年,孩子在学校跟别的女同学打架,学校要请家长。他舅官只有从深圳回来,算是老实了一段时间。
    然后,又请家长,这次他舅官不愿意回来,也遭到他妻子的反对,就由孩子的妈来管,干脆住在学校附近,随时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中间突然分开,很不适应,但想补救已经太迟。孩子的妈妈也不善于管教孩子,结果,孩子最终被学校开除。
    没办法,他舅官又通过德志找关系,转学到公办学校。
    上了半学期,还是不行,不是要打人家,就是要被别人打。女孩子比男孩子还难养。公办学校也不想要这个孩子,请家长。他舅官只好从深圳返回家乡。专门来管教孩子。孩子的妈妈在深圳料理网吧。
    网吧离不开他舅官,三天两头网吧就有事,孩子的妈妈无法应付,就频频打电话让他舅官过去。但是,这边是孩子,不愿意去深圳,那边是生意,也不能少了他舅官,他这样两边跑,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最终,孩子是主要的,那边的生意渐渐就露出下半生的光景来,最终把电脑变卖,网吧转让出去,钱悉数被孩子的妈妈控制了。
    现在,孩子的妈妈也回到了他舅官的身边,没有了生意,两人加上一个孩子,该上班的没上班,该上学的没上学,一家三口竟然你看我,我看你,平时忙,大家还没什么事,一旦闲下来,问题都出来了,最终孩子的父母离了婚,孩子归他舅官,钱全归了孩子的妈妈。
    孩子的妈妈再哭再求,仍无法打动他舅官的心,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孩子的妈妈去了豫州打工,他舅官留在他自己的家乡,给人开车,养着一个不上学不上班天天上网的女儿。至于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谁都不知道。
    以上就是他舅官的故事。
    !

第073章 娘家婆家
 
    在妻子的娘家,住一段时间,只要能和妻子相守,在乡村里生活也是很惬意的。德志心里想,随遇而安,生活就是这样。在城市里住久了,就产生厌烦心,不想呆在城里,许多人抢着呼吸并不新鲜的空气,享受乡下静谧的时光,是很好的。
    妻子到了娘家才开心,在娘家挺着大肚子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炫耀,德志弄不懂妻子的想法,有时候还感觉到有些过分,三天两头往娘家跑,老是给交通部门做贡献。
    德志的丈母娘爱做饭,一般做饭洗碗都由她亲自来做。老丈人爱吃饺子,也就亲自做,当然先亲自吃。在讲卫生方面,岳父大人很注意细节,一般自己用自己的碗筷,不和大家混着用。其他人自便。
    媳妇的娘家是移民村。以前村前有一条大河,河水从丹江水引下来,形成一条长长的水洼。有一条古驿道,连接大西北。从南郡到光华,这里是必经之路。
    二战的时候,这里是过日军的地方。
    自不必说当时战争的惨烈,单单是屠城,就够受的了。除了屠城,再就是对村庄的毁灭。村庄消失了,人被蹂躏了,仅剩下这条河水,静静地流淌。鲜血染红了河水,有名的黑水河变成了红色的河。
    大兴水利建设的时候,这里兴建了水坝,将河水拦截,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灌溉。水患成了水利,人们自然高兴。
    后来,这里的村庄又恢复了生机,留存下来的人又繁衍生息,生生不息,人丁兴旺。村里的人留在村里,不能到城里。到城里的惟一途径就是当兵或者读书。没有捷径可走。
    当兵也要会当,会弄关系,将来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希望留在城里。
    年少时期,很重要的时期,在村里宁静地度过,倒也很惬意。毕竟,这里的水,这里的短松冈,这里的高地和低沟,都是美丽的风景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工潮来了,年轻人纷纷外出,经过几年的打拼,有的在外头买了房子,不再回到安静的村庄。有的在外谋生,租房过日子,倒也平安无事。
    总之,村里的人渐渐减少,城市的人逐步扩张。村落显得冷清寂寥,城市变得浮躁繁华。德志渴慕能在乡村居住,享受那份宁静,可以修身养性,成为与世无争的人。
    在城市的教堂里认识妻子的姐姐,然后才认识妻子,和妻子见面,就在黑水河的下游。当时的妻子从水里上来,她刚参加完她女同学孩子的周岁庆典,她和德志约会在河边,刚好,那庆典饭店在船上,吃饭在船上,德志去的时候,她才吃完,接到电话,就从船上下来。德志在岸上,看着拖着长辫子的女子从河里上来,一眼就看中了。
    以后的约会频繁。不久二人就同居了。后来,结婚,再后来,妻子就怀孕了,二人还算恩爱。两人双双回到妻子的娘家,怎么说,也算让村里的留守人士知道一下,能让岳父岳母开心好一阵儿。
    岳父岳母身体康健,这一点让德志很是开心,因为这省却了一大笔的医药费。二老身体健康,跟人交往就恨开朗,左邻右舍的有了烦恼事,都喜欢找岳母评评理。
    都是岳母,却有很大的不同。
    白泉村的王全是的岳母,那剁菜的眼神低迷和游移,带着呆滞的表情,根本不会说话,也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衣衫褴褛的样子,胆怯的表情,给德志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的岳母和德志的岳母,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除了命运的安排之外,还有什么?
    岳父当过十年兵,行动快,和同龄的老人想比,根本不像他那年龄。这就是人的差别。
    在外见过世面的德志,比起四门不出的同龄人,还是要强许多。德志的同学,高中毕业无事可做,在家玩,天天下棋,悠闲度日倒还可以,只是他的眼界不宽,和他对话,竟然没有共鸣。他同学的姐姐,曾是一名业余作者,喜欢写剧本,主要写电视剧,可是没有听说成功,但她仍然在写,不知道现在成功没有。
    德志认为他们姐弟俩,都很聪明,毕竟是将门之后,他们的老子在同时代里是佼佼者,偏偏到他俩这一代,竟然无什么建树。时势造英雄,不是一句空话。
    德志的同学下象棋,和老人们打成一片,竟然很合得来,那些老人多少都对他有些影响。老人的故事可谓丰富,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小说,作者是他们自己,执笔者却无从寻觅。
    德志的同学如果通过下棋,来了解哪些老人背后的故事,肯定也会长不少见识,可惜他同学仅仅专注于下棋,其他的事情忽略不计了。
    德志的同学高中毕业之后,渐渐失去了联系。即便知道他在哪里住,他也不想来往,这个自闭的性格,可能要伴随他一生的时光。
    话说回来,他妻子娘家的儿时的伙伴,和德志的儿时伙伴也差不多,总有些人要成功,要失败,要幸福,要痛苦。这些东西,是和人的命运紧密相关的。
    村落还是那村落,土地还是那土地,高岗还是那高岗,松林还是那松林,不变的天地,变了的人心。
    德志在岳父母那里过了几天,天气逐渐有些凉意了,中秋已过,就感觉到夜晚的凉风特别地来劲儿。
    德志跟妻子说:“要回家了。马上要上班了。”
    妻子说:“好的。我跟我爸妈说一声。”
    德志的岳父母当然有些伤感。总有些舍不得,总想要女儿多陪两天。但还是识大体,知道这里不是他们的家,城市才是他们的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德志更希望在乡里有个家,他并不留恋城市的繁华。
    早班车要起早。在鸡再次鸣叫的时候,岳母来喊德志他们起床了。村里仍然静悄悄的,太阳还没升起,空中的星星还没退去,星光渐渐地黯淡,东方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
    岳母准备早餐,岳父也早早起了床,到牛屋里看看黄牛和牛犊,填一些草料以及一些饲料,
    最近农村的牛丢失得较多,在主人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牛贼将牛牵走,弄上大车,把牛拉走。
    这些窃贼很有偷牛的经验,令人防不胜防,没办法,有些耕牛被盗,村民顿时就没有了耕地的帮手,陷入困境。村民对盗牛贼的行为深恶痛绝。
    德志跟岳父说:“要提高警惕,小心窃贼。检查牛屋,看看是否有漏洞,或者墙体是否需要加固。”
    他岳父说:“这里还好。交通不便,窃贼来我们村,很难,交通条件差,没有人愿意来。包括窃贼。”
    德志说:“即便是这样,也要小心谨慎为好。”
    他岳父说:“那是,我们的母牛才生了小牛犊,更要小心。一个都不能少。你哥哥不在家,我更要保护好这头牛。”
    德志说:“这就好。只要不给窃贼留地步和机会,让窃贼无计可施无机可乘,就是好的。”
    吃完早饭,德志带着媳妇和二位老人告辞,向靳港走去。靳港是个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荒地,早班车要从这里经过,德志他俩就不必再去车站上车,少走一段路。
    路上仍有稀泥,走了几步后,脚上就黏上了一些泥巴,德志将脚在路旁的青草地上蹭了蹭,不带走一点泥土,让脚的重量减轻,轻装上阵,走路的时候才轻快。
    德志看到前面有个女孩在急匆匆地赶路,他妻子也看见了,就问她:“晓娟,你去哪里?”
    晓娟回头一看,说:“哦哦,是二姨啊。我去上学啊。”
    德志的妻子问:“怎么这时候才去上学呢?”
    晓娟说:“刚过了中秋节,学校开学了,我不能迟到,否则,会影响学习的。”
    德志说:“你们中秋放几天假?”
    晓娟说:“放三天。”
    德志的妻子问:“在哪里上学?”
    晓娟说:“在县一中。”
    三人在靳港等车。没过一会儿,车就来了。德志妻子招了招手,车就停下来,他们上了车。
    车要到起点站去,让在站里等车的人上车。
    德志不解的是,车没有到站,在中间上了车,再到起点站去,干嘛不等车从起点站出发后,到了靳港再上车不迟呢?
    带着这个疑问,德志问了问妻子。没想到晓娟说:“在这里上车,还有座位坐,等车到了起点站,那里基本上都没座位了,只好站着进城。”
    德志的妻子说:“没错,要在这里上车。跟着车去载人,先下手为强,可以减少旅途的辛苦。加上,中秋节过后,返校的学生特别多,如果不在中间上车,等车再返回的时候,已经没有座位了。”
    德志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算是弄明白了中途上车的意思。
    果然,车到了起点站,那里确实有不少学生在等着呢。太阳已经升起来,金光四射,到处都亮堂堂的。
    秋雨过后,是难得的好天气,秋高气爽,看什么都比较舒服。
    德志稳坐钓鱼台,有些学生已经没了座位,站在走廊里。
    她们说的没错,的确在中途上车比较有保障。
    车到了乡镇上,突然不走了,一个脖子上戴着一条黄金粗项链的男青年站在车前,司机下了车,在和那“粗项链”说着什么。
    !

第074章 离家出门
 
    拦住客车的男人,戴着黄金粗链子。跟随“粗链子”男子的,还有十几个看起来像打手的混混儿们,在旁边抽烟,形状各异,穿着奇装异服,纹身,头发染色,站不是站,立不是立的,歪歪斜斜的一帮人。“粗链子”和司机说着什么,一车人都在那里等。看看司机很可怜地求人,但车上的人还是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司机回到车上,拿起手机和他母亲打电话,让送钱来。
    大家明白了,原来是索债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债主偏偏利用这次机会来要钱。车上有人说:“前不久,这车发生了一起车祸,本车受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