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农业霸主-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公司的老人还会告诫新人,不要去管村里人都生活方式。要是路上遇到了喝醉闹事的,走远点儿就好别傻乎乎的凑上去。更告诫他们,不要招惹村里的女孩子。
    “三平啊,不是我们不相管。为了这个,我们好几次都差点儿跟村里的人打起来了。”一位老干部站起来,愁眉苦脸的对着梁三平便道:“也是因为发生了这些事情,我们才不敢再对村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说三道四。不然,人家不乐意啊……”
    “这次情况不一样了,这次县里面会首先出动解决这个问题。”却见梁三平笑着道:“我们只需从旁协助就好,但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看着。”(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宣讲,远客来
    轰轰烈烈的宝亭法律文化宣传周展开了,却见各个宣讲队、宣传队开始集结并向着下面的乡镇赶去。一路这敲锣打鼓的,倒是弄的热热闹闹。
    江海农场这边也在这个时候组织人手,将一大堆的文体用品拆卸下来送到了各个附近的乡村去。这倒是让村里的老百姓们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他们一直都很羡慕着农场的这些器材。很多时候他们只能是到农场去玩,因为村里没有任何的器械啊。
    一阵的敲锣打鼓,各地的法律宣讲开始了。县里的公安部门和检察部门准备工作做的很足,从相片再到报道。再到审判和执行,给村里的老百姓们解释的一清二楚。
    为了达到遏制他们喝酒闹事的效果,他们还专门的找来那些喝酒闹事、结果打死人然后被判刑的案例。听到只是因为一顿酒,脑子一下子糊涂结果导致的是同村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血溅五步。清醒后追悔莫及,看着好朋友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而自己面对的,将是数十年的牢狱之灾。甚至死刑,这些人都流下了悔恨的泪。而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村里的老人们心惊胆战。他们可比别人都清楚,这喝酒闹事儿。
    村里的年轻人们最爱啊,没事儿在外面喝个酒就能够打起来。好几次还跟附近的乡镇打的乱七八糟的,别人还来堵过村口。甚至一个乡跟一个镇打,都是有过的。
    “乡亲们啊!现在不是从前那个混乱的年代了,现在是要将法律、讲道理的年代了。”站在讲台上的兰斌对着下面的老百姓们一字一句的道:“一着不慎,后悔终身啊!”
    “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大家都还不引以为戒?!难道真的是要打出人命来了,被关进去了、被送上刑场了才懂得后悔么?!”
    却见梁三平看着村里的老百姓们。一字一句的道:“我们才过上多少天的好日子啊?!才挣了这么点钱,大家都熬不住了?!就想着要到处花销玩了?!”
    “山外面的世界,大家去过吗?!大家想去吗?!帝都是什么样子?!羊城,说是个大城市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满地都是摩托车。大家难道就不想去看看吗?!”
    却见兰斌深深的吸了口气,看着大家诚恳无比的道:“我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到监狱里面参观过。说实话,那里不是什么好地方啊!大家不要踏进去了,才知道悔恨啊!”
    这样的宣传兰斌不辞辛苦的在几个乡镇里面轮回讲演着,晚上则是文化部门前来放电影。在这个电视剧还不普及的年代里面,电影成为了大家最好的娱乐项目。
    县里此时也拿出来了水泥、砖头,村里出劳力修建了文化室。村里啥都不多,就是劳动力不缺。嘿嘿哈哈的半个月下来,村里的文化室也就建好了。
    外带着,乡里还建了两个大篮球场。文化室有篮球。村里的年轻人们被组织起来。没事儿就一起打打球、读读书。老人们则是下一下象棋,开了广播听听新闻、琼剧。
    很快的,宣讲的一周就结束了。后续的工作却还在继续,包括文化建设、村民习惯的养成。村里的组织和镇里的支持,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第三批的瓜菜也开始进入采收期了,一群人轰轰烈烈的再次忙碌了起来。这时候兰斌他们总算是看到了自己宣讲的效果,宝亭地区的治安明显好转。
    村里喝酒打架的事情少了,反倒是年轻人们开始喜欢打球了。多余的精力都发泄在篮球场上了。为这个兰斌还决定要举办一次县的篮球赛。
    第一名的,给村里奖励一台电视机。这叫所有的村镇都欢呼雀跃摩拳擦掌。这个时候电视机可是奢侈品啊,结婚的三大件也顶多是有个收音机。有个电视机那算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虽然说这不是奖励给私人的,但村里摆上这样一台电视还是自己亲自打球赢回来的。那倍儿有面子啊,小年轻们这下更努力了。都想着在篮球赛上露把脸。
    而此时,陈家也因为宝亭地区大批量的瓜菜出产而笑的见牙不见眼。今年宝亭地区在梁三平等人的组织之下全面开始种植冬季瓜菜,目前已经有了两万多吨的产量。
    这些瓜菜都通过宝亭到鹿城的公路运了出去。连着两万多吨的运输量啊!陈家自然收钱不少,虽然运输成本增加了但运输效率加快了、且产品增加后成本反而下降了许多。
    这带来的是今年无论是县里的财政收入,还是安天民公司的收入又或是老百姓的收入都有着显著的增加。现在的局面可谓是多赢。
    “两万多吨,这才到哪儿啊!”梁三平对于陈家这位负责人的眼光颇为不屑,今年干到最后瓜菜产量可能最多也就是三万多吨。这和梁三平的预想差了不少。
    他来的时候。宝亭地区的瓜菜产量可是高达五万七千多吨啊。现在不过是达到了前世一半的多点儿,这有什么好骄傲的?!应该羞愧才是,应该增产才是!
    “梁先生,你别不满意啊!今年刚刚进行全面的整合就有这个效果,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完全可以预期啊!这还仅仅是冬季瓜菜的产量,还有大量的稻田鳖及南药……”
    看着这位负责人两眼放光,梁三平不由得苦笑。好家伙,这是把宝亭地区看成是大金矿了。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瓜菜的产量已经够惊人的了,还有南药及稻田鳖。
    尤其是南药和稻田鳖,这可谓是长期的生产项目啊。现在宝亭地区的老百姓们已经养成习惯了,山上是必须要保护起来的。那些可都是他们的饭碗啊。
    而他们的房前屋后、稻田边上、村子的空地上,都种满了槟榔。所有的槟榔都是大家一起种的,槟榔不用怎么管安天民的人到时间会过来收购。
    卖了钱,村里会按户给分钱。大家也都乐呵呵的,村里的老药夫们带着大家成群结队的定时上山采药,年轻人在林业部门的组织下形成护林队。
    保护的就是村里赖以生存的老林子,老林子里的药材只有村里能采摘。依然是安天民统一采购,村里不时的还得往山里撒些种子保持药物的生长。
    一切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着,大家也都盼着日子越来越好卖力的干活儿。便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日子里,帝都前来的工作组抵达了琼岛。他们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向着宝亭杀去。
    “老郭,你说说这次上面让我们来调研这个安天民你是个什么想法。”在车上,这次调研组的副组长周方然便对着工作组的组长郭启问道。
    郭启,年纪并不大。今年不过是四十出头,但却为人沉稳冷静,这也是这次他被选中派来琼岛的原因,帝都的高层们希望有一个足够冷静的人给他们汇报宝亭的真实情况。
    说实话,不过短短的数年之间梁三平的安天民竟然发展的有模有样了。甚至他还真真切切的带着宝亭地区实实在在的发展起来了。这叫很多人目瞪口呆。
    这在他们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竟然真叫他给完成了。而最厉害的是,梁三平不仅仅是把宝亭地区发展起来了。还顺带着将万城、文长两地也带起来了。
    同时还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浙省,还让浙省在美国成功的举办了一次茶艺展示会。不仅仅将浙省的茶艺、茶叶推广到了美国,更是吸引到了大量的美国人前来中国。
    大佬们很想知道,这个梁三平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能够在短短的数年之间完成这些。
    “我们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安天民更是梁三平这个人。”却见郭启对着身边的周方然微笑着道:“说实话,我在看到他的履历的时候也很惊讶啊……”
    “不过是短短的数年,他从一个支前民工。甚至是犯过战场纪律的民工,一下子成长成了参天大树。甚至把影响力都扩大到了国外了,这叫我很是好奇……”
    却见郭启稍有兴致的对着自己的副组长道:“我很想见见他,听听他的想法。这次我们来的主要任务,其实是了解他。如果他真的能够将琼岛发展起来,那么……”
    剩下的话郭启没有多说,周方然却很明白。这次他前来,部门的领导也找他谈过话。这次事情看起来简单,可实际上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梁三平这个人的脉,这次他们是一定要号准的。如果他们提交的报告,梁三平不适合继续担任安天民的职务,那么上面自然会派人前来接手。
    可如果被他们判断为不适合的梁三平在离开安天民后,做出成绩。他们可就要倒霉了,看好梁三平的人绝对会让他们和他们背后的人,好好的喝上一壶。
    但如果他们判断梁三平适合担任安天民的职务,而梁三平却没做起来。那他们同样倒霉,上面可不会给他们讲什么道理。他们全都要担负上责任。(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工地,紧逼问
    “咱们这次啊……麻烦的很,要是这梁三平能办事还好……”郭启叹了口气,只把自己嘴里的话说出了前半截后半截却没有说。
    但周方然却知道,梁三平在帝都有着自己的一大批支持者。甚至现在帝都的改革派,都很支持梁三平的这种改革,他们都很想看看梁三平的改革能够带来什么。
    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成果。显然梁三平现在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而他的名字因为接二连三的出现在南巡老人的案头,也叫南巡老人惦记了好长一段。
    从琼州口到宝亭,在这个公路并没有修好的年代无疑是很要命的。但越是颠簸,郭启等人就越是奇怪,这梁三平究竟是怎么干的?!他是怎么在这个深山老林里面创造出奇迹的?!
    便在他们颠簸了半天,终于抵达宝亭的时候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郭启自问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但眼前的情况却让他有些恍惚。
    很简单,摆在啊面前的是一片片成片的挂架子。上面结出条条亮晶晶的黄瓜,田里的老百姓们都在唱着山歌小调,又或是流行歌曲忙碌的劳作着。
    一辆辆的大车就停在路边,一筐筐的瓜当场就被打包好。然后一群的小年轻们把瓜过磅、抬上车。满了一车后,却见有人吆喝一声那车子便轰鸣发动顺着水泥路开出去。
    郭启知道,那是陈家在琼岛投资的公路。之前在报告上他就看到了介绍,这是一条收费公路。在年限期满后,这条公路将会交还给宝亭地区。
    车子一路向前开,而一路上见到的都是这样的境况。郭启还注意到,这里的房子和琼岛其他地方似乎不一样。他们是从中线过来的。一路上看到的几乎都是低矮的茅草房。
    只有少数的区域有平房甚至楼房,更多的地方真的满地都是茅草房。外面抹着一层黄泥,让人看了心酸无比。但在这宝亭地区,他们眼中所见的。
    最差的,都是瓦房。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房子,都是平房。仅仅是这点就足以说明了这里乡村的富足。没有钱。哪里能盖上这样的房子住?!
    而当他们匆匆的赶到了宝亭的时候,却发现接待他们的并非兰斌。也不是梁三平。而是在县里值班的一个科室主任,却见这位主任很是抱歉的对着郭启道。
    “真是抱歉,兰县长现在真的没有时间。今天是我们第四批瓜菜采收的日子,兰县长带着大家都下去村里了,我这是不得不值班才留下来。不然我都去了……”
    看着这位叫罗会的主任,郭启极为眼尖的观察到他双手上厚厚的老茧还有一身黝黑的皮肤。这明显是常年在地里干活儿的人,如果不是他说话还得体郭启简直都要以为宝亭的兰斌故意怠慢自己,找个农民来充数连个干部都不愿意放在县里。
    “既然你说你们县长现在在村里。他在哪里你带我去!”周方然脸上很不好看,好歹我们是帝都下来的工作组不是?!竟然想就这么打发了我们,你还真做得出来。
    罗会倒是没有说什么,笑呵呵的便领着郭启他们向兰斌所在的村镇开去。车上的郭启和周方然两人的脸色,却都不一样。郭启依然是保持的淡然,而周方然脸色却很难看。
    他决定,如果真的是梁三平怠慢自己那么肯定要给他个教训的。但抵达了罗会所说的那个村子后,周方然就知道。他并没有瞎说。虽然一路上他都看到人人在忙碌着采摘。
    当时他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答案,但真正看到的时候他还是无比吃惊。梁三平和兰斌的履历相片他们是看到过的。但和现在正在忙碌的梁三平、兰斌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
    相片上的梁三平和兰斌,至少看起来白净了不少。穿着一身短衬衫,人看着就精神。可现在在他们面前忙碌着的兰斌和梁三平,则是和相片上的完全不一样啊。
    现在在工地上的他们黝黑无比,剃着短发穿着有些和破旧的蓝色工装。嘿哟嘿哟的跟着那些个小年轻们在抬着瓜筐,不时的大声说笑着引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三平同志、兰斌同志。你们好!我们是帝都来的调研组,我是组长郭启、这位是副组长周方然。这是我们的组员……”看着梁三平他们在干活儿,郭启很是感慨。
    随即走上前去向梁三平他们介绍起了自己,还把副组长周方然和下面的组员们都介绍了一遍。梁三平笑呵呵的跟他们打招呼:“诸位,怠慢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我们得抢时间。”
    “现在已经是第四批了,春天越来越近。我们需要尽快的把这些农产品都采摘下来,送出去。不然的话,春天到了各地也能再种蔬菜这些可就不值钱喽!”
    梁三平的这个解释,勉强让周方然等人的脸色好看了些。但也就好看了些而已,在他们看来梁三平这么办事儿明显是对他们的不够尊重是不能接受的。
    其实,梁三平也很无奈。他不是不想拿时间来接待这些人,实在是时间太紧了。今年的收成不多,但订单也很是紧俏。此时已经进入二月份,都快过年了。
    整个亚洲地区,几乎都有过年的习惯。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香江等地。是以,人们杜宇蔬菜的需求也就在不断的增加。且这些区域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种植蔬菜的。
    大棚菜一个是味道相较琼岛的天然蔬菜,有着一定的差距。第二个则是成本较高。哪怕是琼岛的蔬菜有着巨大的运输成本,但总体算下来依然比他们本地出产的蔬菜便宜。
    “来来来……大家都尝尝这琼岛本地的白纱绿茶,这可是亿万年前陨石坑里种出来的茶叶啊。味道很是不一般呢!”却见梁三平笑呵呵的给这一行人说着,随即便让人冲泡茶水。
    干体力活儿自然是茶水是少不了的,工地上大多数时候都是拿着大锅直接烧一大锅水。然后茶叶放进去,再把茶水打到桶里送到工地来。大家喝水,都是拿碗来打。
    但人家毕竟是调研组么,所以村里的干部们也就跑回到村办公室去拿来了办公室的茶壶和茶叶。老老实实的给泡了壶茶,用开水洗好被子给倒上。
    “三平同志太客气了,其实不用专门为我们泡茶的。”却见郭启笑呵呵的感慨道:“我当时在滇省做知情的时候,也这么热火朝天的干过活儿。那时候还没茶喝呢……”
    郭启确实是去过滇省,那时候他还年轻不过是二十余岁。现在都四十开外的老人了,却见他感慨的看着梁三平道:“三平同志,你觉得你们的冬季瓜菜能够在滇省推广开吗?!”
    梁三平闻言一愣,随即笑了:“郭启同志,我们国家的每个省份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环境。很多东西,是不能照搬的。南橘北枳的故事,我们都听过。照搬的结果就是如此……”
    说着,梁三平放下了茶杯轻声道:“这样的亏,我们不是也吃过么?!‘农业学大寨’,一部分干部走形式只是去学梯田。但不看看自己所在的区域是否适合做梯田。”
    “这种形式主义是要不得的。诚然,大寨精神我们都需要去学习。但也要灵活的学习。不能什么都照搬。我们需要分辨出哪些适合我们,那些需要因地制宜。”
    梁三平的话,叫郭启不断的点头。当年他也是这些事情的亲历者,所以对于梁三平所说的情况很是了解。不得不承认,梁三平所说的是事实。
    当时一部分的干部所谓的“学大寨”就是学了个形式主义,核心的大寨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