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生产。
那么以后世的配方,可以让85%以上的胶林避免白分病爆发的问题。从而达到保证产量,而为国家节约了高达数千万乃至上亿的外汇!在这个时候来说,这个方案简直就是救命的。
梁三平不好意思的笑了,连连说自己也是听人说的。但夏振东却摆手道:“能听人说,自己就记住这也是本事!”
“老周啊!这顿饭吃完了,看来我就不能在你这里呆着了!我得赶快回热作所去,这个情况很重要!我必须要尽快的向院里的领导报告!”
说完,没怎么寒暄便抓起碗来大口吃饭。周建平也感觉到了事情的紧迫性,他不是第一天接触夏振东了。
他知道,夏振东这个人一向沉稳。能够说出这番话来,肯定事情极为紧迫。于是他赶紧喊过一个干事,让他电话给热作所安排车子来接人。
随后三人各怀着心思,这顿简陋无比的饭局匆匆结束。
“小梁啊!你先不要回去了,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很快的,当三人吃完饭以后。热作所的车就抵达了。
夏振东和梁三平上车之后,老夏就直接对着梁三平道:“江海农场那边,我先给你打个招呼。让他们给你安排……”
“这个不用了,老夏!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给我安排。”梁三平笑呵呵的道:“既然我知道的,对你们有用。那我就该帮忙。”
“至于工作安排,真的不用!我过去了,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不要特殊化。”
夏振东心里暗自点头,对于梁三平的这种坚持他是极为欣赏的。据功不自傲者,从来都容易让人赞赏。
车子开的很快,热作所在得到了消息之后随即马上通知了两院。粤东地区有华南两院,这两院主要就是研究热带地区作物的研究院。
它们分别是: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而他们负责的,便是整个华南乃至整个国内热带地区作物的研究。
现在他们主要头疼的,便是农业部和农垦总局对于他们的要求。这便是橡胶大面积白分病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国内多年。
橡胶的固有特性是:高弹性;可获得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再密封性能;低的透气和透水性;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耐灭菌和药品的相容性好。
这使得橡胶不仅仅是一种物资可以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他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每年,国内都需要大量的橡胶制品和储备来应付自身所需的消耗。
医疗用具、用品,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轻重工业和新兴产业,全都无法脱离橡胶。尤其是这种天然橡胶!可以说,橡胶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工业命脉。作为工业四大原材料之一者,如此说并不为过。
到后世的2010年,中国天然橡胶总消耗量高达到230万吨。而同时,仅当年的1~5月中国橡胶制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便高达人民币亿元!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如此巨大的销售额度是让人不得不侧目的。
由于内部对于橡胶极大的渴求,和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使得农业部和农垦总局不断的对两院施压,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研究出对付橡胶白分病的方法。
但这种病症别说是国内了,就是国际上暂时也没有太好的处理方法。如果不是梁三平自己就是后世来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办。
好在上辈子,梁三平就是从基层打滚出身的。每年橡胶白分病的防治,他都亲自带队处理。哪怕是后来调职到了场部,他也没有改掉自己下连队走林段的习惯。
是以,对付白分病的药方早已经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甚至很多一些经济作物的农药组合、肥料种类,也全都烙在了他的脑海里。
没办法,上辈子跟农业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这些想记不住都难,这些已经成为了他血液里的一部分。跟着他一起流淌。
至于夏振东给梁三平说的安排工作什么的,事实上梁三平根本对此就不在意。这不是梁三平假清高,而是作为后世来人他非常的清楚历史的走向。
且,一辈子做农的他所了解的经济作物及其可以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是现在的人们所不了解的。最简单的,现在还不是很多人了解的海南黄花梨。
在这个年月,砍伐不算违法。且琼岛的农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有黄花梨所制作的一些家具、床,甚至房梁、锄头把、锅盖……等等。而黄花梨则一直享有高价格,甚至有着“千金难买黄花梨”之说。
只要梁三平趁着这个时候,囤积下一些黄花梨。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黄花梨的价格将会轻易的让他发家致富。
还有后世已经兴旺发达、形成了品牌的琼岛瓜菜,在未来琼岛的这些瓜菜年产量可达数百万吨。而同时,它们直接被送往全国五十多个城市、地区销售。一部分专门种植的有机蔬菜、水果是直接出口日本、欧美等地为国家赚取外汇的。
甚至国家级大佬来琼岛视察都跟瓜菜代表们说:帝都没了蔬菜,我要找你们呀!而现在根本没有人有这个概念。
其余的水果包括了西瓜、香蕉、菠萝蜜……等等水果,也都被摆上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超市货架上,使得这个不被太多人了解的琼岛事实上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变得密不可分。
此时的梁三平已经摆脱了初来时的慌乱,数十年的人生经验让他很快的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的规划。他没有奢望能够大富大贵,也不求金玉满堂。
数十年的人生,让他早已经看淡了太多东西。他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并在改革的大潮中轻轻的为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赚一笔小钱。
人生风雨数十年,梁三平比谁都明白。做人不可贪,上天给了自己一次重活的机会这是眷顾也是考验。自古以来,死在贪婪之下者不计其数。
而那些倒下了的,都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有事。但最终的事实却告诉他们,有没有事不是他们可以说了算的……
所以,梁三平根本就不在意现在大家看起来铁饭碗的国营农场的工作。对于农场,他也没有任何的要求。
一份普通的工作得以安身便好,他的志向和将来的打算可没放在农垦机构上。农垦的工作,至少在现在梁三平的规划中属于是过渡的一项工作。因此,对于在农垦的工作他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第三章 大奖励
“小夏!你在电话里说的可是真的?!热雾法这方法我倒是知道的,去马来西亚考察的时候我看过他们使用,三唑酮我刚才翻阅了一下是德国人搞出来了……”
热作所会议室的大门吧嗒一下的就被打开了,却见一穿着短袖衬衫、蓝色长裤。脚上套着一双解放鞋鹤发童颜的老人健步如风的走进了会议室。
老人看起来精神爽利,声音洪亮至极:“小夏啊!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这个方案很可能合适……”
这会儿,老人才看到了梁三平。而梁三平在看到老人以后,先是震撼随后便是满心激动!别人他可以不认识,但这位老人他如何能不认识?!
这位老人乃是享受着国家特殊津贴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理事……等等职务,被誉为“胶魂”的著名橡胶育种专家刘松泉老先生!
“刘老?!您好!您好!我是梁三平……”梁三平激动的有些不能自已,老人看着梁三平有些发愣。这时候夏振东赶紧解释道。
“刘老师,这是梁三平。就是他给我说起热雾机和三唑酮的事情的。”夏振东赶紧引荐了梁三平给刘松泉老人。
老人得知是梁三平道出这个方法的,显得极为高兴。一把拉住了梁三平道:“原来是小梁同志贡献的方法啊!你不知道,你这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橡胶白分病的危害,你是不知道啊!那年滇省和琼岛发病,我们对此束手无策。生生的看着国家为此损失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之巨!让人心疼啊……”
刘老说着,眼眶不由得有些泛红:“这,都是我们这些农业人的错!揪心啊……”
梁三平沉默了,在这个工资不过是三四十块的年代里。几百万这是什么概念?!而像刘老这样的科研人员,很是直接的把这个责任毫不退让的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尽管他的主业是橡胶的育种,而非橡胶病虫害防治工作。但老人依然坚定的把这个责任扛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刘老,我记得您老是负责橡胶育种的。怎么也……”梁三平激动了一会儿后,总算是在寒暄中恢复了平静。
“嗨!部里这次真是压力大了,直接让我也加入这个计划来处理白分病的问题。”刘老摆了摆手,道:“我一个育种的,哪里懂什么白分病防治?!这不,好歹我还会点儿英文可以帮忙查阅资料,不然我这老头子还真就成了吃闲饭的了……”
“刘老,您这是谦虚了啊……”夏振东笑着道:“虽然您主修的是育种,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您可是给了我们不少有效的意见啊……”
“哼!不过是个小年轻瞎猫碰到了死耗子而已,刘教授您这太看重他了!”刘老和梁三平等人说着话,却从后边走过来一位领导似的人物。
这人看起来年约四十上下,穿着一条这个时代难得见到的的确良短袖衬衫。手上戴着一块sh表,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倨傲的神情看着梁三平。
明显的,刚才梁三平跟刘老打招呼然后却只顾着跟夏振东说话却没有“尊重”他这位领导,叫他满心不爽利了。
“苟主任,不管小梁的方法是怎么来的。但它有效,是我们院里的几位专家都确认的!这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刘老不悦的望向了这位苟主任,道:“只要方法是有用的,我们就应该奖励不是吗?!”
苟主任闻言,脸色不愉的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了。但看着梁三平的眼神还是很不善。梁三平淡淡一笑,倒是不甚在意。
而夏振东则是沉着脸,走到刘老身边也不管这苟主任的脸色难看而把他和刘老隔开了。看得出来,这位苟主任跟夏振东不是一路的。俩人竟然招呼都没有打一个。
双方摆手寒暄了一会儿,刘松泉便肃然的向梁三平询问起了关于三唑酮和热雾法的情况。梁三平将自己对夏振东说的话,再复述了一遍。
技术这种东西做不得假,尤其是在这些在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面前。他们不会在意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他们在意的是这个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唔……小梁,你说的三唑酮是德国人在前几年研发出来的。它由德国bayer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在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当它被植物体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三唑酮对小麦白分病、锈病、黑穗病及玉米丝黑穗病、圆斑病等的防治效果极佳,但我没有想到它对橡胶白分病也有效果!”
梁三平闻言,笑着对刘老道:“其实,之前马来西亚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不过当时用的是老式的喷雾器,所以对三唑酮消耗很大而且效果不佳……”
刘教授点了点头,两人虽然初见但却感觉极为投缘。没多会儿,夏振东和跟着刘老一起前来的研究员也加入了讨论。
梁三平搜肠刮肚的把自己后世的经验,尽量的翻找些能说的,告诉给了刘老等人听。而夏振东等人不敢怠慢,掏出笔记本来讲梁三平的话一字一句的记录下来。
这倒是显得梁三平像个教授,而夏振东他们却像是学生。两院的这些个学者们多数都是这个习性,大家都是做技术的。
你说的东西有没有用,过过脑子他们就有底了。而梁三平上辈子就是基层实干出身,说的每一个点子都跟夏振东等人的试验效果或预想效果暗合。
所以,他们自然会觉得梁三平说的在理。而苟主任则是在一边脸色难看的看着梁三平在和刘老等人说笑,冷着脸走出了会议室。
“小梁啊!看不出,你年纪轻轻的倒是对橡胶了解的这么深!我听了都以为你这是在橡胶林里打滚了几十年的老胶工喽~”
刘老笑着调侃着梁三平,而后者则是先是一惊随后心里苦笑。可不是么?!自己上辈子不就是和农事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么?!
“刘教授,你这真是抬举他了!”苟主任这时候开口了,却见他乜着眼睛冷哼道:“桂省可没有什么橡胶,他充其量就是道听途说了一些歪理邪说来这里骗人呢!他要真有这本事,也不用来投靠亲戚了!”
“苟居峰同志,这种话怎么能乱说?!”夏振东脸色一沉,冷然的道:“我们都是搞技术的,什么技术是可行的什么技术是乱来难道我们自己不懂吗?!”
“苟主任,小梁说的话在理不在理我这个老头子还是听的出来的!”刘老的脸色也变了,这位老爷子是搞技术的不假但老爷子可不是好糊弄的人。
“难道我这老头子已经老眼昏花到连假话真话都分不出来了么?!”刘老的一句话,让苟居峰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盯着梁三平的眼睛简直要喷出火来!
“其实刘老,我这也确实都是听来的。”梁三平顿了顿,道:“我们村口那里,原来被发配来了个老右派。说是曾经在yn的胶场里呆过的。他懂的比较多,我这都是请教他学来的……”
这倒不是假话,梁三平在桂省的老家村子边上确实曾被发配来一个老右派。这老右派确实对农事极为熟悉,而村里因为他懂农事对他极为尊重。
什么批斗之类的,从来就没有过。反而是不少人请教他一些农事问题。后来这老右派病死了,还是村里给他办的丧事。
关于这点梁三平不怕人查,因为后来那十年的闹腾结束以后。老右派的家人找来了,哭哭啼啼的把老右派接了回去。
当时说起来,还是什么农学院的教授。但具体的情况,梁三平也记不得了。那会儿他都在农场干活儿了,也是偶尔探亲的时候听人说起而已。
梁三平把该说的都说了,直到刘教授和夏振东等人觉得没有什么可问的时候他便提出了告辞。
刘老笑着让跟着自己的一个研究员和夏振东一起把梁三平送了出来,而两人更是执意要送他到县里的车站去搭车。
门外早已经有司机在等着了,那叫小陈的研究员喊了一声。司机便过来开车,载着三人向县城的车站驶去。热作所距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不坐车的话三人得走半个小时才能到。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进入县城以后小陈便叫师傅停车了。然后带着夏振东和梁三平直接去到了供销社。
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苟主任此时正冷笑的看着梁三平等人等车。
“哼!不过是个桂省农村里出来的泥腿子,这就敢跟我装相?!江海农场是吧?!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供销社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这时候买东西多数都得凭票。吃饭得粮票、衣服很少有成衣。都是自己买布做的,于是缝衣车成了结婚三大件之一。
买布得布票,买肉得肉票。而你能够选择的商店,只有供销社。街上根本就没有太多其他的铺子让你去选。
“赵姐,来十尺‘的确良’!”小陈显然是这里的熟客,笑着走进供销社后便见一个笑眯眯有些微胖的女子走了过来。
“哟!小陈哪!你这是大手笔啊,平时可不见你这么大方的哟!”这叫赵姐的女子,笑眯眯的打趣着小陈,但手上的活儿却不慢。
三两下就把卷布拿下来打开,丈量了一下大剪刀下去刺啦一声便将布剪好了。而小陈则是价格都不问,直接拍出两张大团圆和几张布票。
“嗨!赵姐,你就别笑话我了。我哪儿能用上‘的确良’啊?!这是院里的刘老吩咐的,必须要奖励给小梁的。”
这下梁三平愣住了,随后连忙摆手道:“不不不……我怎么能要这个?!无功不受禄啊!”
“嗨!小梁啊,这怪我!你说了这个方案以后,我这一激动忘了给你说了。”边上的夏振东一拍脑袋,懊恼无比的道。
“院里为白分病的事情头疼的紧,去年橡胶因为白分病的问题减产的厉害。部里的领导们大发雷霆。所以,院里当时就定下了规矩,谁要是提出了解决方案。就发一百块钱奖金……”
“可是,我这只是提出方案你们不是还没有验证嘛……”梁三平这就有些说不出话来了,一百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他现在有些恍然为何那苟居峰主任对自己不加以颜色了,一个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就把这一百块钱拿去了。
你如何叫苟居峰服气?!更重要的是,这年轻人竟然不懂做,见到自己还不先打招呼。这就犯了苟居峰主任的忌讳了。
这个时候,哪怕是琼岛工人最高的工资也才三十几块。加上地区补助什么的,顶天了就是四十一二块多几毛。
一百块钱,相当于工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