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单位的信纸信封写私人的信件,都用白纸自制信封。文革以后,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我买了一枚刻有毛主席版画像的橡皮图章,在每只信封的左上角印上毛主席像,下面写上毛主席语录。既然是盖印,就会出现清楚和不清楚的质量问题。我觉得把印得不清楚的信封寄出去即不严肃,也是对主席的不尊重。于是,我把那些印得不清的信封拣出来烧掉,本意是好的,是为了避免流失在外造成不良影响。那天下午,我正好在烧掉这些没印好的次品信封,赵文斌从我的房门口路过。他见我在烧东西便问:‘你在烧什么重要东西?神神秘秘的。’我当时回答:‘没什么神秘的,处理一些没印好的信封。’当时,他顺手从我桌上拿过一只信封看了看,皱着眉头说:‘这信封上印有毛主席像你也敢烧?’我说:‘那你说怎么办?这都是挑出来没有盖印好的信封,总得要处理掉,难道让它散失到社会上去?即使是印刷厂,印坏了的主席像也是要处理掉的。’这时,正在隔离审查的刘沙河来找赵文斌交自己的《认罪书》,也就看到了当时的情况。”说到这里,周星停下话,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一封正待发出的信说:“这是一封我正准备寄回家的信,可以给大家过目。”
工宣队长大老张接过万山红传递过来的信,只见信封的左上角果然盖有鲜红而清晰的毛主席带军帽的版画头像。他向周星点了点头,示意周星继续往下说。这时,周星感到被铁棍击打过的背部疼痛加剧,便咬了咬牙又坚持说:
“我再交代一下偷听敌台的事。大家知道我是个外地人,是一个单身汉。在我的宿舍里连半导体收音机都没有,又何尝来的敌台呢?如果说我偷听敌台,那这件事就得从主管我们单位音响设备的赵文斌说起。这件事已经有些时日了,具体的时间已经记不清,但当时还有刘剑在场,可以作证。那天晚上排练厅有个群众演出的彩排活动。赵文斌下午在作音响设备的调试准备工作,临时叫我和刘剑帮忙。间隙的时间我想听听音乐,在调台时无意中听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流行的革命歌曲《卡秋莎》。这首歌在中国也很流行,我在学生时代就唱过。我一时兴起就听了起来。当时,赵文斌说这是苏修敌台不能听。我说:‘敌台怎么用中文演唱?《卡秋莎》是苏联早期的革命歌曲,和今天的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是有区别的。’赵文斌冲过来将收音机关了,我也就没有坚持再听,这就是事情发生的全部经过。当时,我没有将听歌的事提到反修防修的高度上来认识,会后我将做出进一步地深刻检讨。”
会场上的劣质烟草味几乎令人窒息,周星和许多不吸烟的人咳嗽了起来。工宣队大老张只得打开门窗,让新鲜的空气流进来。万山红给周星递过一杯温热的开水说:
“喝口水,慢慢说,不要着急。要相信党,相信群众。”
她此举让周星信心倍增,十分感激。喝过水周星又说:
“这第三件要说的事是‘总理’和‘部长’之说的由来。其实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如果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句玩笑话也要上纲上线,那我们只得谨小慎微到沉默无语了。我记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而赵文斌所揭发的事,也就是发生在我们市《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展览会》布展的一个晚上。那天晚上全体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版面。我和刘剑,还有几名讲解员赶制的版面上有周总理及许多老革命的照片。因为我们小组的任务重,赵文斌是临时调来支援的。我们一边工作一边看着这些革命前辈的照片,心中感慨万分,不禁赞叹起来。刘剑说:‘这些革命老前辈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真是九死一生的革命英雄,如今幸存的只是少数,许多烈士牺牲了连名字也没留下。’讲解员小陈接过话:‘剩下的这些老革命现在都是共和国的栋梁,都是总理、付总理、元帅和将军了。’我当时也接过话说:‘革命是为了实现祟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救国、救民、为了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会投身革命的。’这时,喜欢开玩笑的刘剑说:‘那你现在也成了老革命,说不定也当了总理或者元帅、将军什么的。’我知道这是一句打趣的玩笑话,也就顺着话托了一句:‘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和福气,说不定就成了无名烈士。’刘剑又逗了一句:‘如果没有死,真当上了总理呢?恐怕你就不认识我老兄了。’我也就接下去说:‘不认识那就没话可说了,只要认识,你工作表现又好,我一定封你个部长或者将军当。’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经过。”
这时会场上的刘剑插话:“这件事我可以做证明,周星说的全是事实。当时我还接着对大家说了一句:‘听到没有,我们大家要努力工作,好好表现表现,将来也好到周星手下讨个一官半职。’这是在特定环境中一句随意的玩笑话,我个人认为不能无限上纲为‘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一句玩笑话扣这么大的帽子,今后谁还敢说话?我记得当时接下去赵文斌不也说了一句:‘法国的拿破仑元帅也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赵文斌,你大概还没有健忘吧?”
通过周星的几段自我证词,会场上的紧张空气虽没有完全缓和,但风向已在转了。周星没有松懈,他忍着不断袭来的伤痛,做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自我辩护:
“关于我在绘制毛主席宝像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我不想重复事件的经过,也不想为自己表功,说自己如何如何忍着伤痛坚持提前完成了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我只想为自己讨个清白和公道。”此时,周星激动了起来,泪水如泉涌出。他用手指着赵文斌愤怒地说:“赵文斌,你想陷害我,置我于死地,没门!现场还有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大爷,还有附近建筑工地上的两名青年工人,还有许多群众,他们都可以为我作证。我只是说了一句:‘不小心摔了下来,差点把命都丢了。’赵文斌,你太毒太狠了!还有一点人味吗?”
周星再也坚持不住,“哇!”地吐了一口鲜血,昏倒在地上。工宣队长大老张宣布暂时休会。对外调查工作和阶级斗争的新步署也随之紧锣密鼓地进行。
两天以后,周星的问题全部弄了个水落石出。外调取证顺利而简单,一切都证明赵文斌把水搅浑是别有用心的。事实最善于雄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赵文斌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深感自己的末日来临。他想逃,但逃不了,工宣队长大老张早已命人牢牢地盯住了他。
又一次深挖一小撮阶级敌人的会议开始了。这次会议扩大了规模和范围,整个文化艺术系统学习班各单位的代表,都来到群艺馆“深挖”大会的会场。仅这种气氛已令赵文斌不寒而栗了。
例行的集体朗读毛主席最高指示和震耳欲聋的口号之后,驻系统的解放军代表宣读了文化艺术系统革命委员会的决定:
“鉴于秀江市群众艺术馆阶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必须加强单位革命领导小组的力量。原单位党支部副书记,副馆长李亚如同志,经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奇+shu网收集整理,经过上级领导和广大革命群众的审查,一致认为李亚如同志是位好同志,好干部。秀江市文化艺术系统革命委员会决定,并经上报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任命李亚如同志为秀江市群众艺术馆革命领导小组第一付组长。系统党委同时决定,李亚如同志担任该单位党支部书记之职。……”
紧接军代表之后,工宣队大老张也宣布了一件事:“在上次单位的深挖,揭批大会上,部分人提出周星同志的问题。我们领导小组本着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经过内查外调的认真核实认定:四个问题有的是误会,有的是无限上纲,有的是别有用心的特意诬陷,也有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问题,放到运动后期进行自我革命‘斗批、批修’。希望周星同志放下包袱,正确对待,积极投入单位和系统的阶级斗争中来,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今天,我们的会议将继续深挖和揭批,进一步揭开群艺馆阶级斗争的盖子。现在,由李亚如同志发言。”
李亚如这位从抗美援朝战火中走过来的三十六、七岁的女战士,经过文化革命的洗礼,变得更冷静成熟了。她今天特意穿了一套旧军装,迈着战士矫健的步伐走了上来,又雄赳赳气昂昂地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在上次的“揭盖子”会上,当周星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是她,用报架上的空木夹挡住了赵文斌无情而致命的偷袭。也正通过这件事,让李亚如更加认清了赵文斌的嘴脸。对一个无辜的年青同志下如此毒手,还有自己那个未出世便流产在批斗台上的孩子,不都是这个姓赵的造的孽吗?这难道是一般的历史问题?这样的人一旦当了领导还得了!想起这些,李亚如便义愤填膺,她激动地说:
“同志们,今天的揭批深挖大会是上次会议的继续,是阶级斗争在我们群艺馆,我们文化艺术系统的继续。任何阶级敌人都有个规律,那就是‘揭乱、失败、再揭乱、再失败,直至灭亡。’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不斗也不行。但不管敌人如何地阴险、狡猾、垂死地挣扎、隐藏得再深,最终,还是逃不脱覆灭的命运。赵文斌,就是这样一种人,是隐藏在秀江市群众艺术馆的阶级敌人!”李亚如用手狠狠地指着赵文斌。
赵文斌不甘心地把头一扬,用他因充血而沙哑的嗓门说:“你血口喷人!李亚如,你必须对你今天的言行负责。”
李亚如坚决地反击道:“是的,革命者的责任是对革命负责;而你,你将对你的反革命罪行负责!同志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要问在上一次的会议中赵文斌为什么要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周星,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把水搅浑,转移目标,逃避正义的惩罚。然而,世界上的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下面,我要讲一段档案的故事:那是武斗刚结束时,造反大军红卫师一支小队刚从我们群艺馆武斗据点撤出,这一带街区成了暂时的无人区。武斗中,我一直在市郊非武斗区的相对安全地带,躲避这场非正义的战争。那时两派都忙于武斗,谁也顾不上管我这个被批斗的当权派。由于担心单位的财产和重要档案会有重大损失,我便冒险独自一人潜回了单位。回到单位,只见到处一片狼籍,有的地方还在冒着战后的余烟。突然,我听到楼上有人的脚步声,顿时警惕起来,便轻轻地跟踪过去。我看到前面一个黑影向档案室溜去,并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就在他回头张望的瞬间,我惊讶地发现这人竟是赵文斌。这个人的底细我是十分清楚的,是个有历史问题并十分狡猾的家伙。他在这个时候回单位要干什么呢?我决心追踪下去弄个明白。……”
李亚如的发言像一发发炮弹击中了赵文斌的要害,令他如坐针毡,上天不成入地无门,头上豆大的汗珠擦得没有冒得快。他的脸色有如变幻的特写灯光,时红、时白、时青、时灰暗。他真想逃跑,但跑不了,一双双眼睛像无形的镇链已将他牢牢地擒获。其实,真正具有威力的还不是这些眼睛,而是这特殊年代,特殊的环境,用特殊的思想织成的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足以覆盖住中国历史中的一段时空隧道。李亚如在发言即将结束时又拿出一张还未燃尽的档案材料说:
“同志们,这就是赵文斌当时烧毁的档案幸存部分。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此人不可重用’几个字居然奇迹般地没有烧掉,被我捡了回来。赵文斌!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文斌终于如烂泥般地瘫软了下来。
主持会议的群艺馆革命领导小组正组长史文豪这时站起来宣布:“现在,革命群众可以采取革命行动,将隐藏极深的坏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赵文斌押上台来。”
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贺军快步向赵文斌走去,经过周星身边时用手捅了他一下。小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今天的确有点晕了。一旁的万山红说:
“你还楞什么,叫你去参加革命行动,将赵文斌抓上来。”
周星如梦初醒,忍住尚未恢复的伤痛,立即和贺军冲过去,把赵文斌架了个“喷气式”押上台。这赵文斌身靶子挺肥大,又死撑着不肯老老实实地跪下,早窝了一肚子火的周星对准他的脚后弯就是一脚。赵文斌“扑嗵!”一声跪了下去,又想挣扎起来,周星立即在他小腿上用力一踩,他终于呲牙咧嘴地老实了许多。会场上轰动了一下,立即又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每个人今天的嗓门都特别大,似乎只有最大的嗓门才能表达自己阶级立场的坚定,和划清界限的决心。口号声刚落下,又出现了一种奇观,站在台上一角陪斗的刘沙河惊恐地用力搧起自己耳光来,口里还不住地咒骂自己:
“我不是人!我该死!我一直受他利用,为这个坏蛋作伪证,把水搅浑……”
在座的群众中一些曾看风使舵跟着赵文斌转的人,纷纷反戈一击或是主动检讨;说自己没有认真学好毛主席著作,没有改造好自己的世界观,所以被赵文斌利用,又一次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站错了队。有的人还诚恳地向周星赔礼道歉。此时的周星已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没有胜利感,有的只是心有余悸和许多想不通想不透的问题。他疲惫万分,脊梁骨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有句心里的话他不敢说出来,那就是希望学习班能快点、早点结束。一闪念间,他突然又发现自己是个很愚蠢的人,一点都不懂得政治投机。自己画毛主席像时从脚手架的工作面摔下来受那么多伤,第二天仍坚持完成了任务,怎么就不会讲一些豪言壮语呢?那些豪言壮语一经炒作,自己不就成了先进典型,甚至可能成为英雄事迹。这次到好,险些成了狗熊!转念又想,自己为什么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不就是因为自己能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还是被人称为“老黄牛”的老爸说得对:“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老实人到头还是不吃亏。”
第17章 欧文涛病逢淫贼 张大山扶危定倾
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是旭日公社赶集的日子,社员们虽然生活清寒贫苦,但祖辈传下的习俗是不会改变的。农民在集日把自产的农副产品带进市场,好歹可以换点零花钱,或是以物易物调剂改善一下生活。集市的所在地是公社拐角的旭日大街,约十米宽的黄土街道有一公里长。街东有座小学校。街西有座七层的古塔。街中段有一座较大的祠堂,在祠堂的院落中还有一座纯木结构的古戏台,祠堂的大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大街上卖的都是农副土特产品,唯有祠堂古戏台四周有些通俗读物、文化用品之类,因而这里也就成了各队知青赶集时的热点。自从知识青年下到了这一地区,集市上便有些戏剧性的变化。刚落户的时日,各点的知青们忙着添置一些无法带来,或是意料之外的基本生活设施,集市上知青成了购买力最强的一族,被牵动的市场顿显生机和红火。赶集的贫穷社员和生意人都笑脸相迎,热情地拉着学生娃做生意,唯恐跑掉了财神。时日不长,知青们的贫穷本质便暴露无遗,他们根本没有底气,用的钱是父母省吃俭用寄来的。生产队要到年终才有分红,知青们不能同工同酬,分红时不倒赔才见鬼呢!这时;知青在社员心中又变成了可怜的一族。集市上的善良者对知青报以同情和叹息,生意不成仁义还在,热情之心仍旧不变;市侩者则对知青报以鄙夷,甚至不屑一顾地说:“走开吧,别问价了,你买不起的!莫担误我做生意。”当知青们前脚离开,这种人便在背后指着背影骂:“真是,没有钱色又重!”但是,读书人总是留恋着文化,没有钱就逛吧,逛也是一种享受,何况在集市还可以会到许多同学呢。于是赶集对知青来说便成了逛集,凑凑热闹,饱饱眼福,会会朋友,获取信息,也算是一种知青文化吧。
前进生产队四位女生因兴趣上的差异便走散了,欧阳文涛和工人女儿曾小芳仍在一块,不知不觉便逛到了古戏台边上。生意人就是精明,自从来了知青后,这个没有新华书店的集市增加了流动书摊。书摊虽小,却是知青获取精神粮食和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这些男生和女生除了部分在红卫兵运动中变野了外,仍有不少人热爱书籍。人就是这么怪,一旦失去了便倍觉珍贵,离开了学校反觉得知识的重要。一些爱学习的娃仔们舍不得打牙祭,却省下钱来买书,在书的王国里他们能找到理想看到希望。遗憾的是在这个红晕浓罩的年代里,可供选择的书实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