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如此多骄-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赢稷又是一夜未睡,摆放在案头的是韩国和赵国的议和文书,韩国愿意割让垣雍城,赵国愿意割让八座城池作为议和的条件,一旁还有丞相范雎的简短意见。

赢稷前些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大群雄鸡相斗,乱哄哄的,赢稷刚想看个究竟,雄鸡都不动了,而他也醒了。

赢稷让占梦官来解此梦,占梦官认为,鸡有司鸣职责,可谓武吏,梦见雄鸡是心忧战事的表现,一群公鸡打斗,而且在舍中争啄,是惊兵,这是上苍启示罢兵休战的内容。

赢稷原本还是犹豫不决的,做了这个梦之后,他接连得到消息,魏国和楚国已经决定出兵救赵了,这正暗合梦中的警示,赢稷让文书吏进来,草写了一份给白起的命令,让人用快马送到邯郸前线。

白起得到桓越的报告,心头就是一凉,秦军虽然有数十万军队包围了邯郸,可赵国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尤其是赵国占尽了地利,只要拖下去,也能把数十万秦军拖垮,因为秦军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的补充给养,派到咸阳的稚研也没有消息传回来,现在赵括又回来了,加上邯郸城中的赵军,秦军越发的被动起来。

“让桓越的人马撤回来吧!留在那里只怕还不够赵括一口吃的。”白起非常焦虑,按照秦王赢稷的行事风格,他所要求的那些东西早就应该运到邯郸城外了,如此拖泥带水的办事速度,一点都不像秦王的性子啊!

白起没有下令强攻邯郸,希望军队借此机会得到休整,而且他还要判断齐楚韩魏等国的动向。

白起的营帐在邯郸的西南方,背后不远是滔滔的河水,这条河发源于邯郸西面的锡山,流过城南后汇入漳水。

白起看着那宽荡的河床,河岸的芦苇已经完全枯黄了,寒风把芦苇棒吹的犹如雪花般漫天飞舞,剩下光秃秃的芦苇杆在风吹之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白起多少也能知道秦王赢稷现在的想法,秦军部队刚刚从长平战场下来,衣甲上的霜露还没有干,就又投入到邯郸包围战上面,白起看着秦军将士疲惫不堪的模样,心中也很是不忍。

冬季征伐,军粮和饲料很难在当地征集,只能依靠远途运输,饥寒交迫成为军队现在最大的困难。

白起认为秦王赢稷想到的这些困难都很实在,可是困难是公平的,赵人现在面临困难比秦军还要难挨,而秦军只要得到国内足够的供给,邯郸包围战则是必胜的结果。

一战而下邯郸,赵国的所有疆土将划归秦国版图,而秦国的军威将横扫天下,现在是进攻邯郸的最佳时机,赵人长平新败,举国哀痛,民心沮丧,山东五国看到赵国惨败,即使有心救援,也不会真的拼死作战。

白起正想着的时候,司马梗营中的军官跑来,道:“君上,巡逻的军士抓到了一个企图穿越我军封锁线的可疑男子。”

白起亲自审问这名可疑男子,道:“我这个人不喜欢拐弯抹角,你的说辞我已经听军士们说了,是做生意吗?做布匹生意的魏国人?”

那个男子点头不迭道:“不错,我真的是个生意人,我是做布匹生意的,真的……”

白起怒哼一声,道:“住口,在本君面前还敢耍滑头,你不要在说那些没用的了,本君在楚地作战经年,曾经席卷千里,攻破郢都,对于楚国的风土人情还是知道的,你腰上系的腰带就是楚国寿春地区的特产丝绸,还用本君继续说吗?”

那人见身份被白起说破,也不再掩饰了,道:“不错,我确实是楚国人,负有和赵王联络的使命,赵王将灵丘一地封赏给了我们春申君,春申君已经亲自率领楚军前来救赵了。”

白起听完眉头就是一皱,对黄歇白起并不陌生,现在的楚王熊完和黄歇都在秦国当过人质,黄歇这个人有些才能,听说被熊完任命为令尹后,将楚国的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楚国大有声势复振的局面,黄歇和所有的楚人一样,对秦国充满仇恨,这样一个人率军前来救赵,对秦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将给秦军造成致命的威胁。

白起还听说楚王熊完和庐陵君赵括乃是生死之交,如果熊完出面联络韩王和魏王,那么诸国联合的局面就会促成,对秦军更为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军应该加紧强攻邯郸,在诸国合力之前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以震慑山东五国。

白起为了不耽搁宝贵的时间,马上将命令送达各个军营,让秦军各部做好部署和准备,随时向邯郸发动总攻。

“得得……”十几匹快马踏地形成的声音由远及近,白起抬头看去,看到了那面代表秦王的旗帜,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他相信这是秦王赢稷最新传达的命令,一切就要开始了。

白起亲自搀扶驿卒下马,接过了那个装有秦王旨意的皮囊,当他一层层打开的时候,双手不禁有些颤抖,可当他看完了秦王最新的旨意,他的心也跟着凉快了,彻底的冰凉。

赢稷的旨意是通告白起,秦国已经接受了韩国和赵国的议和请求,韩国割让一城,赵国割让八城,命令白起立刻解除对邯郸的围困,武装接管这九座属于了秦国的城池,作为下一阶段进兵的缓冲期和休整期。

与此同时,驿卒也带来了稚研的死讯,以及魏得传来的关于范雎的种种动作,白起沉默不语,心里既心痛又愤恨,赵国已经是煮熟的鸭子,眼看入嘴却又飞走了,范雎啊范雎,让秦国坐失如此灭赵良机,真是误国第一奸臣。

白起走了,秦军也全面从邯郸撤退,开始接管韩赵两国割让的城池,驿卒在返回咸阳的时候,心灰意冷的白起让驿卒给秦王稍去了一份奏报,他想要回眉县老家养病,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回咸阳了解稚研的真正死因。

第四百二十六章 国号闹出的笑话

邯郸之围就这样被轻松的化解了,但是赵括却知道这不过是刚刚一个开始,秦人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估计跟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有关系,一旦秦国理顺了内部的些许矛盾,邯郸还将被秦军围困,因为秦国的数十万军队并没有回转咸阳,而是驻扎在新近取得的城池内,养精蓄锐等待再一次的征战,不过赵括知道秦人失去了这次机会后,想要再次伐赵取得成功,那已经是秦始皇时候的事情了。

邯郸之围解了,不过赵括的难题也来了,他自立为王的消息通过部队里的士兵传播了出去,赵王赵丹已经派人前来质问这个消息的真假,想必也是走走过场,更凌厉的手段肯定在酝酿之中。

毛遂在邯郸之围过后,第一时间带着一干亲信跑到了赵括身边,他可不想被赵丹拿着他的脑袋撒气。

“陛下,微臣罪该万死,还请陛下责罚。”毛遂非常知趣,见到赵括的时候学着廉颇的手段,玩了一个负荆请罪,“微臣以臣下逼迫陛下……”毛遂说着说着便痛哭流涕,从大义讲到个人的私心,总之把他贬低的一文不值,求请赵括处以重罚。

赵括看着毛遂的表演,心说自己把他从昙花一现的历史中发掘出来,原本是不想让毛遂的一身本事都埋没了,毛遂的本事没有被埋没,被埋的却是他,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理都没处申诉去。

“行啦!即便把你的脑袋砍下来,也改变不了发生的这一切,起来吧!”赵括让毛遂起来,心说即使不能将毛遂治罪,也要让毛遂有个记性,免得他持宠成骄,“你这笔帐我会先记着,如果再犯错误,小心你的脑袋。”赵括说着使劲拍了拍身前的桌案,实木桌案被赵括一巴掌拍的四分五裂,吓的毛遂一哆嗦,知道赵括动了真怒了。

赵括为虑胜先虑败,道:“善后的问题都解决了吗?不要留下首尾,否则我会被人唾骂成忘恩负义,也会让追随者心寒。”

毛遂忙道:“陛下放心,微臣早有计算,一干人等都已经在邯郸被围之前送出城了,马城之内也有十里之长的地道,以备不时之需,不过眼下看来倒是多余了。”

赵括这才放下心来,道:“如此甚好,起码有了退路的保证,眼下要做两件事,第一,我不能让老爹赵奢的名声蒙羞,叛逆之名绝不会属于我,这一点你要好好的运筹一下,就算是骗,也要骗的让天下人相信,第二,我不想欠赵国什么,所以要做好邯郸二次被围的化解工作。”

毛遂想了想道:“第一条好办,我会让财团利用经商网络散布陛下被陷害之后,不得以的所作所为,已经全军将士的苦苦相逼,至于第二条,秦军已经撤退了,难道还会再杀回邯郸吗?”

赵括点点头道:“肯定会的,白起和范雎的矛盾解决掉之后,秦军肯定会再次出兵,这个时间当在一年之内,赢稷聪明一世,在这个问题上却糊涂的很啊!我还以为白起会一鼓作气拿下邯郸呢!秦国这一次失算,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毛遂见赵括如此肯定,道:“化解邯郸二次被围,只能从赵国之外找助力了,田薇的娘家齐国肯定会出兵的,韩魏两国只要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会坐视不理,楚国和秦国乃是世仇,楚王熊完和春申君黄歇有踩秦军一脚的机会,也不会放过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其中穿针引线,如果白起不再挂帅的话,只要秦军敢于进犯邯郸,一定会让秦人吃一次大亏。”

赵括见毛遂能分析出这些来,也算不简单了,毕竟他所知道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毛遂凭借的是自己的分析,高下立判。

赵括长出了一口气,道:“先生处心积虑的谋划了这么久,想必我的退路也在先生的谋划之中吧!不妨说来听听。”

毛遂讪讪一笑道:“陛下言重了,那并不是退路,而是一个新的征程,一个属于陛下新的开始,赵信将军驻守雁门,兼任雁门太守,那里地处楼烦林胡等外族的居住地,我们的退路就在那里,陛下可以以太行山北麓为依托,将九原、云中、雁门三地纳入版图,以此为根据地之后,向东发展,夺取燕国的上谷郡,蚕食燕国的领土,不出几年,整个燕国将为陛下所有,陛下有了一国之力,也就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那个时候,不管是南下赵国还是东向齐国,无人可以阻挡陛下的兵锋……”

赵括不得不承认毛遂给他画了一张很大很大的饼,一块吃完了一辈子都不会饿的饼,只是这块饼并不那么好吃,嘴上说起来容易,真的实施起来,只怕是劳心劳力,这辈子都得绑在这上面了。

赵括听完了毛遂的“演讲”,道:“先生,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不想欠赵国任何东西,就连现在的这支军队我都不会全带走,所以雁门三地的事情以后就不要再提了,我们可以进入林胡之地,比较我有一个老婆是林胡的公主,在威逼利诱之下,再有亲情融合其中,尽取林胡之地应该非常容易,再说他们已经被李牧给打残了,取得林胡之地后,再去想着怎么夺取燕国的领土城池吧!”

毛遂思虑好久了,觉得先将雁门三地拿在自己手里比较可靠,林胡之地怎么能跟赵人经营已久的城池相比呢!可见赵括态度无比坚决,也不敢再说什么了,道:“陛下诸事草创,一切都可徐徐图之,不过国号和人事委任不可拖延,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赵括将李斯之前给他的那份草诏模样的东西拿出来,道:“李斯给我选取的这些国号没一个响亮的,最可笑的是还有一个选择是国号为马,这不是开玩笑吗!我也知道他这是想有所追溯,但是国号怎么也得好听,有气势才行啊!”

赵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的国号,虢国滑国什么的也不怎么好听,但是却没有以马字为国号的,一听这个字,那也是国运必不长久的,至于国号,他倒是想到了一个。

第四百二十七章 气的赵丹想要吐血

国号向来是立国的大事,而国号的由来也有很多途径,比如周朝的国号,因为周王朝兴起于西岐山,西岐山又叫周地,所以国号为周,远一些的如夏朝,大禹的儿子受封于夏城,因此以夏为国号,这都是有所追溯的源头。

李斯的本意是想要用马服君和庐陵君父子的封号和封地来引申国号,不过名字实在太难听了。

说到追溯,赵括想起老爹赵奢曾经讲过赵人的由来,据说赵人的祖先是五帝时期的帝王颛顼的女儿,名叫女修,女修在一天织布的时候看到一只黑色的鸟生了一个蛋,因为经不住诱惑,女修就把鸟蛋吃了,却因此而怀孕,她所生的儿子名叫大业。

大业的儿子,就是曾经和大禹一同平治水患的大费,大费因为帮助舜帝驯养鸟兽有功,而被赐姓为赢,这也是秦赵同源的由来。

大费的玄孙叫费昌,曾经给商朝的开国之王商汤驾车,在击败夏桀的战役中立有大功。

这一部族的名人还有蜚廉和恶来,蜚廉力大无穷,而恶来善于奔跑,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恶来帮助武王伐纣,死在了乱军之中,蜚廉当时替纣王出使北方,得知周武王灭商后,他在霍太山上设立灵坛向纣王讲述出使的经过,霍太山也因此成为秦赵两国人民心中的圣山,蜚廉的后代就是造父,曾经替周穆王驾车远游八方,周穆王将赵城赐给了造父,造父遂以赵为姓,这就是赵国王族的由来。

赵括想到这些,讲了一遍给毛遂听,道:“关于国号,我认为还是以商字为好,周之前为商,夏之后为商,是为中天而立,而且赵氏和商王朝的关系又非常密切,以此为国号也有缘由,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毛遂对这个国号有些不太满意,因为之前已经有商字国号了,不过他不想扫赵括的兴致,道:“如此也好,以商为号,大有推翻大周的意愿,反正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任谁也管不到这些。”

赵括接着又给毛遂讲解了年号的作用,一来是祈祷天地降下福临,二是可以用来纪年,接着就以大业为年号,以明年为大业元年。

谈完了国号事宜,接下来就是人事的安排了,这一点颇让人费脑筋,最后还是赵括拍板,认为后世汉朝所有的行政体系比较简洁高效,照搬过来就可以了,不过在丞相一职上要分为左右,以毛遂为左相,右相的名额先空着,留待有才之士担任。

毛遂心里突兀了一下,赵括将丞相一职分为左右,由两个人担任,可见赵括是不想手下人有太大的权力,这让他有些患得患失,不过站在赵括的角度来考虑,这是十分高明的安排,毛遂也只能接受。

冯亭有过治理地方的经验,除了冯亭华阳君的封号不变之外,还委任冯亭为御史,而国尉之职则先空着,因为赵括自己可以直接指挥军队作战。

李斯为人精明,有才干,被任命为辅佐丞相管理政务的廷尉,其他人的职位则让毛遂斟酌考虑安排。

赵括和毛遂刚刚敲定这些事情,让人前去颁布的时候,冯劫进来道:“陛下,赵王赵丹率领五万大军出邯郸直奔马城而来,看样子是来兴师问罪的。”

赵括苦笑道:“丑媳妇怎么都要见公婆,算起来赵王还是我的大舅哥呢!怎么都要见上一面才行,冯劫去安排阵势吧!”

赵丹得知赵括自立为王后,一方面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庆幸,一方面又为接下来的危机感到忧虑,别人不知道赵括的深浅,赵丹可是知道的很清楚,一旦赵括挥师直迫邯郸,大赵的主人就要换一位了。

赵丹接受了楼缓的建议,主动前来见赵括,一来是要向赵括表达他的愤怒,二来也有揭破赵括险恶用心的目的,让赵括身边的士兵们重新回归大赵的怀抱,让赵括去当光杆王爷。

当两军在马城之外对垒的时候,赵丹这边的士兵不禁大为泄气,秦军围困邯郸,邯郸城内的赵军不但精神很紧张,装备器械也大多残缺不全,反观赵括之军,士气高涨不说,军容也非常整齐,手中的刀枪器械也明晃晃发亮,甲胄反射着阳光直耀人的眼睛,对比起来犹如乞丐和富家公子一般,怎么能不让邯郸军泄气呢!

赵丹倒是没在意这些,在二百军卒的保护下走出己军大阵约百步,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害怕赵括几个健步就会杀过来,隔着数百米的距离喊道:“赵括,你这个无耻小儿,可有脸来见寡人吗?”

赵括骑着闪电从阵内出来,道:“大王,今日赵括还以臣下之礼与您相对,来日我们便是两国之人,想来也是仇敌的,不知赵王有何见教?”

赵丹气的险些吐血,道:“赵括,你们赵家父子世受赵国王恩,今日行叛逆之事,难道就不觉得羞愧吗?你死后可有脸面去见文王?去见武灵王?”

赵括哈哈一笑道:“赵王,别忘了这是谁造成的,如果不是你数次易将,赵军怎么会在长平失利,邯郸又怎么会被秦军围困,你可知道数十万将士的死伤都是你间接造成的吗?当日我还真是太过执着了,如果让长安君接替王位,说不定就没有这些祸事了。”

两军阵前没有什么好话,都是互相揭短的话语,不管有没有,先给对方抹黑再说,倒有些像政治选举的手段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括这边赶制的国号王旗等物都准备妥当了,马上都被竖立起来,赵丹看到赵括连国号都立好了,一口气没上来险些昏倒,对身后的赵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