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戈壁水世界-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教授答道:“万事万物都有他的生存之道。刘大恒做起这么大的养殖场,怎么可能没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呢?”

“哦??”大家听了这话,都来了兴趣。

黄教授见大家的兴趣都上来了,也不卖关子了:“你们想想,他一个政府官员,即便是懂得养殖技术,但是没有钱,怕是什么也干不成!”

“黄爷爷,你是说,贷款?!”李春花对钱最敏感,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还是春花最聪明!”黄教授马上表扬道。

“我也明白了!”李大山和李贺同时想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黄教授顺势给他们讲解:“明白就好。这刘大恒以前不过一个副科级领导干部,不可能有多少私人资产。要在八年时间里办起这么大的养殖场,只有kao贷款!贷款到位后,依据他已有的养殖经验,他的养殖规模一下子就上去了。效益也就在这样的规模中得到了有效放大,而且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其实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有比较好的养殖技术,但是没有资金支持,只能养个几十几百头牲口,勉强糊口而已。等到十几年他的规模大点后,人家依kao资金优势早就占领市场了。”

顿了顿,黄教授接着说道:“你们好好想想,这刘大恒待人多么客气,我们不过是一面之缘,都留下来好酒好菜的招待,要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来了,他还不得拿出高档几倍十几倍的菜肴来招待?!他的各种人际关系应该就是在这种刻意培育下建立起来的。你们以后自己办事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贷款给那些牧民吗?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呀!”李春花听了,急着问道。

“日新村的自然条件不行,就是贷款也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具体该怎么办,我们还要多听多问,说不定办法就出来了。”黄教授心里也没有准谱。!

第051章 困惑与考察(中)

(庆祝上了首页新人作者新书榜,多更一章,谢谢大家了!鞠躬!)

大家又驱车到刘福、刘善成的养殖场继续考察。他们的养殖场也在罗平区的阳平镇上,二人也算远房亲戚,只是难以算清的那种罢了。两人都是养羊大户,不过养的不是滩羊,而是小尾寒羊。目前该镇正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养殖,不过由于饲草、饲料的限制,目前规模一直在五万只左右徘徊。除了刘福、刘善成各养殖五千多只以外,其他养殖上千头的还有二三十家,另外随家散养的农户也有不少。

由于早就联系好了,刘福、刘善成很快就和李大山等人会合。通过他们边走边谈的介绍,李大山大致明白了≮更多好书请访问。 ≯该镇小尾寒羊养殖业兴起的全过程。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

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毛皮和鲜肉,送给养殖户的是真金白银。由于养殖小尾寒羊效益可观,草原市早在五年前就从外省大量引进小尾寒羊种羊,但是大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发展起来,只有罗平区阳平镇在刘福的带领下搞出了规模,搞出了效益。

这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当时刘福还在外地一家大型养殖场里从事管理工作,每年也能挣不少钱,但是家里人口多,最后落下的也只有几个小钱。那段时间,刘福正在家里休假,阳平镇政府按照草原市及罗平区的工作安排,刚好在他们村里推广小尾寒羊。政府给出的政策非常优惠,种羊价格低不说,政府还根据购买量提供低息贷款,没有养殖技术的,镇上农技站还派人进行培训。但就是这样好的条件,习惯了家里老三样的农民没有几个人敢下手。就是买了的,也只是买个十几头,贪图政府的优惠而已。

只有刘福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和希望。他在养殖场就专门负责管理黑山羊养殖工作,对小尾寒羊并不陌生,而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繁育、医疗知识。他拒绝了家里人的劝阻,辞去了养殖场的工作,利用自己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六万元,以及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二十万元,一次性购进种羊八百只,并建起了标准化羊圈,开始了规模化养殖之路。一段时间,村里人都认为他最终要失败,风言风言让他的老婆心惊胆战,只有他坚定不移。加之家里所有的钱都投进了养殖当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搞得他老婆里里外外不知骂了他多少回。

但是一年下来,由于刘福掌握着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加之管理科学,饲养精心,八百只种羊健康的存活了下来,而且前前后后繁殖了一千二百只小羊羔。而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80—90天,体重就能达到50公斤。上半年生下的六百只羊羔到了下半年就出栏上市了,光是卖羊一项,刘福就进账十万元。另外还卖了几千元的羊毛。而一年的养殖和医疗成本,刘福只花了三万八千元,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下来,刘福账面净收入七万元,而且羊圈里面还有八百只种羊,六百只小羊。

卖羊之后,刘福的手边再也不缺现金了,老婆也喜笑颜开,周围村民的心情也从质疑、幸灾乐祸变成了极度后悔,大家开始有事没事到刘福的羊圈边去转转,想学点经验和技术。刘福读过书、打过工,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对乡亲们的行为能够理解,他也没有藏私,反而认真指导那些家里买了小尾寒羊的村民,就是家里养殖其他羊的农户,刘福也经常给予技术和医疗指导。

慢慢的,村里的人越来越信服刘福的本事,想养羊的村民都在他这里买种羊。刘福也没有坑大家,每次都是选最好的大羊给村民,而且他卖出的小尾寒羊还承诺负责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治疗羊病,让买羊的人安了心。从他这里买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刘福干脆放弃了肉羊养殖,专门搞起了小尾寒羊种羊选育工作。

几年时间下来,刘福的养殖场形成了五千头的小尾寒羊存栏量,肉羊养殖、种羊繁育并存的局面。而期间他卖出的种羊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整个阳平镇的小尾寒羊基本上都是刘福养殖场种羊培育出来的后代。这无数的羊儿也为刘福赚到了近千万的财富。现在,刘福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养羊,规模大点的就有十几二十家。全村的人都kao小尾寒羊致了富,村里子到处都是小洋楼。只是因为没有规划,看上去有些凌乱。

而刘善成养羊其实只有二三年时间。之所以短时间发展到几千头的存栏量,全是因为他变卖了家里的毛皮加工厂。刘善成父子两代人kao着祖传技术,都是加工牛皮、羊皮的高手。家里搞毛皮加工厂已经十多年时间,请的工人也有二十多个。由于技术好,出的皮子质量好,生意一直十分兴旺,家里积累的财富也不少。

在生意往来之中,刘善成发现养殖小尾寒羊的利润相当不错,而且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再则由于这些年南方的毛皮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规模巨大,抢走了很多北方小厂的生意,刘善成家里的加工厂由于技术好,还能维持,但是利润已经非常薄了。

活人哪能被尿憋死,困境造就变革。刘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特别是刘福毫不藏私的帮助和指点,他说服自己的父亲,果断的卖掉了皮毛加工厂,辞退了工人,只是在家里还保留着一个小作坊,由他们父子和他父亲的二个徒弟加工一些高档皮制品。卖掉加工厂,加上家里的积蓄,刘善成一次性拿出伍佰万元,建起了大型标准化养殖场,从刘福和其他种羊繁育场引进了三千头小尾寒羊,并且通过刘福的推荐,从他那里雇请了几个技术人员,另外从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了一批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

刘善成有管理工厂的经验,加上刘福及其他专业人员的指导,他的养殖场发展起来也算顺风顺水,目前养殖场规模控制在五千头左右,同样是肉羊和种羊并存的模式。通过刘善成的介绍,盈利相当可观,比原来办加工厂好多了。

李大山几人听了情况介绍,对刘福的看法大不一样了。一个个仔细打量起他来,搞得刘福连连摆手,退后一步,谦虚的说道:“求您了,可别这样看我。其实大家都养羊,我更赚钱。”

黄教授笑着说道:“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敬佩你的为人。自己富不算富,家家富才是真的富。刘福同志,你很不简单啊!”

刘福知道黄教授的身份,听了这话,更是不好意思了,连忙答道:“黄教授,你可别寒碜我。我也就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养殖要形成规模和地区优势,才能在市场谈判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这些年我们阳平镇的发展来看,我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你老师是谁?”黄教授自己也是搞农业研究的,对此很感兴趣。

“哦,我老师就是现在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的罗校长。”刘福说起自己的老师,非常自豪。

“呵呵呵,原来都是自家人。我和罗校长是老朋友了,就是李大山去年也在草原市见过他的。他现在日子难过,遇到我们一个劲儿的推销自己的学生。你这些年没少接收你们母校的学生吧?”发现大家有这样的渊源,黄教授说话也轻松了不少。

“嘿嘿。也不算多,我们镇里的养殖大户,前前后后经我安排的毕业生可能有三四百人吧。”刘福老实的答道。

“三四百人!这还不算多?!”大家听了,都是大吃一惊。

“哦!怪不得你小子给我推荐了二十几个学生,说是素质高,技术好,原来是给自己的母校忙私活!”刘善成和刘福年龄相近,相处得也非常熟悉了,顺势开起了玩笑。

“难道那些学生业务能力不好吗?”刘福反问道。

“能力是不错,但是我那里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人呀。早前我不知道,你小子一齐给我介绍过来,我懵懵懂懂的都接收了。现在看来,我那里最多需要十五个技术人员就可以了。”刘善成在商言商,对成本控制非常在行。

刘福一听这话,急了:“你可千万别。你养殖场一年挣一二百万,还在乎几个人的工资??那些小子要是没有辞职自己单干,你就好好养着吧。要不你去我的养殖场看看,配备的管理人员比你那里还多!”

“嘿嘿,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人多好办事,现在养殖场基本上不需要我动手,清闲又自在。少几个人,我可得自己上场做事。”刘善成见自己的玩笑达到了目的,非常高兴。

听了这席话,李大山等人对刘福和刘善成的为人更加看好了。李大山也坚定了接受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决心,而且量还要大一些,这也算是积善吧。

(有人在质疑“雷锋行为”,在此郑重声明:情节设计完全不是以帮助他人为主线,而是李大山自己的发展。但是这样写乃是为了后面情节的需要,请大家耐心观看。谢谢!)!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052章 困惑与考察(下)

听了他们两人的介绍,又实地查看了养殖场,李大山等人对养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q b5 、 cOm 以前李大山养殖的滩羊只是很小的规模,对分场饲养管理并不熟悉,现在见了实景,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见到刘福培育的种羊品质不错,黄教授就建议李大山引进部分母羊与滩羊杂交,实现种群改良。以前李大山并不知道这些种群还可以杂交,都是黄教授来了以后慢慢教会的。

听了这个建议,李大山非常在意,他早就计划给家里的一百多只公滩羊找老婆了,只是牧草一直没有长起来,他才没有下手。现在有上好的小尾寒羊可以引进,李大山立刻投入到引种谈判之中。刘春和刘善成也想交李大山这个朋友,毕竟他的农场规模巨大,以后合作的潜力惊人。在这样的基础上,最后达成的引种价格非常便宜,李大山一共购买二千只,每只母羊价格三百二十元,共六十四万元,基本上就是成本价。

约定了送货的时间,李大山等人就准备告辞了。哪知道刘福根本不让他们走,说黄教授是自己老师的朋友,自己没有请吃饭就让人走了,以后老师知道了还不得骂人。对他这样的借口,大家很难拒绝。尊师重教是国人的传统,大家只好顺从的留下来,吃了一顿晚饭。等到酒宴散席,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李大山倒是和没有喝酒一样,大家也知道他酒量惊人,都同意连夜回家。在刘春等人惊奇的目光中,李大山开着车回家了。

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半,大家也都累了一天了,于是都回家睡觉。

只有李大山精力好,一个人躺在床上,对一天的所见所闻想来想去,直到凌晨三点钟才睡了过去。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山就起来了。按照往常的惯例,李大山先跑步到八鲤湖喂鱼。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越长越大,李大山心里开心不已,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不畏惧了。

等喂完鱼,回到家中,大家也就陆陆续续起来了。以前一直是姜棠负责做饭,但是现在她怀孕了,就改为李春花做饭,姜棠只是帮着照看而已。大家坐在一起吃了早饭,就开始总结考察收获。

李大山第一个开口:“这次考察,确实收获很大。就目前来看,资金扶助和技术培训是帮助村民的首要条件。技术培训,我们的养殖规模还很小,其实并没有优势;而资金扶助,由于我们前一段时间开支很大,现在剩余的资金也就差不多一千万。下一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帮助村民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黄教授听了李大山的发言,点点头,说道:“确实,别人成功的经验能给自己很多启示。这次考察,不仅印证了养殖大户的带头作用是多么重要,而且养殖大户的性格和品质也是决定附近村民能否跟着致富的关键所在。就拿刘福的例子来说,如果他倚kao小尾寒羊繁育市场的垄断地位,把村里人都发展成自己的养殖下线,任意盘剥,最后村民能够得到的不过是一份温饱而已,要想致富那是难上加难。而且我们转换一个思路来看,刘福帮助村里人养羊,其实也为自己的产业发展找到了合作伙伴。他能在短短五年时间,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他不遗余力的带领全村乡亲养殖小尾寒羊,形成了规模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看了一眼其他人,黄教授接着说道:“在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刘福他们的发展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你们想想,我们进到他们村子的时候,那气味多么难闻。散户小规模养殖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一些人为了贪图便宜,牲口排泄物到处堆放,病死牲口都是草草浅埋了事。一旦发生大的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昨天我也给刘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对此也非常头痛。村民有的素质高,还听他的意见,有些素质低的,照样到处乱堆乱扔,结果搞得大家都不遵守规矩了。刘福也是因此才把自己的养殖场搬到了村外空旷的戈壁滩边上,不过这样他的成本开支大了不少。如果我们走刘福的老路,最后可能造成好心办了坏事的结局。”

大家听了这话,都是猛然惊醒!确实,刘福他们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看来都是排泄物和病死羊发出来的。大家开始觉得,这帮日新村的村民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啊,涉及到贷款、种畜、养殖、管理、环保、销售等各个方面,凭李大山现在的能力确实不可能全部解决。

不过难归难,大家还是在继续思考,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帮助他人,还和李大山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最后在思想的火花碰撞中,李贺这个平时只知闷头做事的能干人说出了一个大家都认为不错的点子。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建议下,这个主意很快被完善了。其实他的主意并不复杂,说起来和“公司+农户”的模式有些类似,但是完全避免了农户小规模养殖造成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李大山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拥有市场主导地位。只是李大山的利润率会降低一点点而已,虽然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不愿意这么做,但是李大山以后将有八鲤湖和发电站造就的现金流垫底,对这种发展模式还是很有信心。

李贺的主意是这样的。等以后发展步入正轨以后,李大山把日新村的劳动力都招聘为农场的职工,争取草原市的政策支持,在最kao近八鲤农场的北面属于日新村的荒滩戈壁上面建立一个新村。搞好风沙防护,修好住房、牲口圈子和沼气池以后,把日新村的村民全部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