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子青道:“儿子自是用心不过了。娘无需担心。”
陈氏欣慰的点了点头,二儿子聪慧好学,人又老成知事。儿子们都是出类拔萃,倒是女儿。
女儿如今已经十岁有余,海家也不想海阁老在朝上时那般风光,女儿相貌随了她,可是性子却没有随她,倒是跟她祖母九成像。不但眼高于顶,与自己也不亲近,只是一味的知道要用东西打扮自己,却不想多学点当家主母应该学的,说了也不听。要不然就是在她面前撒娇卖痴。几个兄长疼她,自然把她当成心尖尖,可是以后都有嫂嫂了呢?这丫头该如何过活,真真是一篇慈母心。
拜寿1
苏妍指了指面前的两支钗子道:“这两支找个盒子分别包起来,再把这两幅珊瑚耳坠也装着。”麝月应了,拿着小钥匙去苏妍的库里找盒子。
这时胡妈妈进来了,看了看面前的东西道:“小姐这是给西边的。”素娥金娥两姐妹住在西边的院子里。苏妍笑道:“正是,这也是我的一番心意。”
胡嬷嬷道:“这事都不重要,小姐你的百寿衣做好了吗?”
苏妍道:“还有几针就好了。”胡嬷嬷道:“嗯,这就好。”
苏妍指了指面前的小杌子道:“嬷嬷做,我有话问你。”胡嬷嬷挑了挑眉问:“姐儿,怎么了?”
苏妍道:“听娘说公主们都要去,我倒是不知道这几位公主呢?到时候嬷嬷可得提点提点我。”
胡嬷嬷道:“老奴倒也不是很清楚,奴婢当年出宫时几位公主年龄极小。不过都是嫔妃所生。”
苏妍道:“那到时候礼数对就不错了。我听说有位公主仿佛是养在皇后娘娘身边的。”
胡嬷嬷道:“应该是三公主,皇后当年丧女之后,就抱了这位公主来。”
苏妍挑了挑眉:“听说她母亲只是个奴婢,这倒是稀奇呀。”
胡嬷嬷笑道:“养在皇后身边自然就充作皇后的女儿,她还管她母亲做甚。”苏妍道:“这有道是生恩不及养恩大正是这个道理”胡嬷嬷晗了晗首。
胡嬷嬷道:“奴婢倒是有件事说呢?”
苏妍道:“您说?还跟我客气不成。”
胡嬷嬷道:“奴婢前几天出去不是碰到几个老姐妹了吗?”
苏妍点了点头:“这事我知道,怎么了?”
胡嬷嬷继续说道:“桂林县主与陈阁老府的小姐,两位似乎有点嫌隙。”
苏妍倒是不解道:“她二人怎么样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胡嬷嬷道:“哎哟,小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两位都是冲三公子去的。”
苏妍啊了一下道:“怎至与此。海家虽然说清贵到底还没到这个地步吧,怎地就看上了这海家三公子。”
胡嬷嬷道:“这都是孔氏之功,她也算素有才名了,在闺阁中倒也出众,陈小姐是海夫人的堂侄女,孔氏之前也与她很是要好。正好这海三公子不是要说亲了吗?海夫人要她帮忙留意一下,岂料她倒是说上了陈小姐。”
苏妍道:“这又如何同桂林县主扯上关系?”胡嬷嬷低声道:“少女哪个不爱俏郎。”苏妍道:“到底是皇室,怎能如此没有规矩可言,这不是打脸吗?”
胡嬷嬷道:“这位县主之母倒也不是别人,是李家的女儿。成郡王妃无子无女,只这位李氏倒是福气大,生了三儿一女。”
苏妍道李氏不是个,做了个砍的动作。胡嬷嬷笑道:“正是,屠户出身。她爹要不是中了进士,说不定还在那儿卖猪肉呢?”
苏妍说:“难怪的,我曾经也听了一耳朵,说她娘要是出现,连王妃都要避其锋芒。这成郡王······”
胡嬷嬷道:“小姐要是有这两位做了妯娌倒是不妙。”
苏妍点了点头道:“不错,一位与孔氏私交好。一位更是难缠。这真是一家有男几家求。”胡嬷嬷道:“小姐还在说笑呢?”苏妍道:“待看海夫人就行了,你我二人再怎么担忧也做不了主。”胡嬷嬷道是。
刚说完话。麝月就进来说:“郑大小姐,郑二小姐来了,说是来谢谢小姐。”甫一说完话,郑素娥与郑金娥就进来。
两人都笑脸吟吟的道:“见过三小姐。”苏妍道:“两位妹妹快快请起,何必这么多礼。”
素娥道:“姐姐真是出手阔绰,我听丫鬟说不要几十两银子倒是买不来的。”
苏妍说:“你们到时候出门子也好穿戴,有几件首饰倒是好一点。”
素娥道:“出门,是去沐王府吗?”她说到此时金娥的眼睛也跟着亮了一下。
苏妍倒是略有些歉意的说:“王府的请柬都是规定好了的多少个人,我们一般收到帖子才能到多少人。”
金娥急忙道:“我们只是想去见见世面,我小时候就听人说王府像天上一般。我当时就想着去看看。”金娥的样子很是天真无邪,基本上是个人就不会拒绝她。
苏妍脸色未变只是说:“这确实难办呢?不如这样,我也知道两位妹妹想出去见见世面,原也是应该的,今年的九月份海家倒是有个花晏,我不能去。你们两位代我去好不好。”
素娥虽然也很想去,可是主人家已经发话了,倒不好说什么。金娥也很开心的样子,似乎完全不受影响。素娥问道:“这海家是什么人家呀?”金娥也点点头道:“我们知道了,也好不给姐姐丢脸。”
麝月道:“这海家正是咱们三小姐未来婆家。”金娥道:“哎呀,还是小姐自己去吧。都是我们不好。”素娥倒是拉了下金娥道:“你干嘛呀,小姐都说让我们去见见世面了。”
苏妍道:“正是如此,我也不好往他家走呢?正好你们去,岂不是一举两得。我要刘妈妈教教你们的规矩,可好?”素娥高兴地点了点头,金娥倒是又恢复了以前那副样子。
苏妍拉了拉嘴唇道:“这样就好了,如今还有一个月呢?你们都去学学规矩吧!”两人方才告退。
待她们二人走了,晴雯才道:“这真真是······这金娥小姐还好点,这素娥小姐倒是越发轻狂。”
苏妍看了看晴雯道:“怎么说?”
麝月赶紧接话道:“这素娥小姐在西苑倒是常常摆主子款,除了在郡主与小姐面前收敛些外,对下人连个眼神都没有。金娥小姐倒是和气的很,西苑的小丫鬟们喜欢她的紧,那里的小丫鬟说她长的漂亮脾气好,对谁都是闻言细语,素娥小姐爱漂亮还老抢金娥小姐的衣服,金娥小姐也不做声,小丫头们也常常为她抱不平呢?”
胡嬷嬷道:“这金娥看着倒是个本分的。素娥倒是有点逾越了。”
苏妍说:“你二人先下去,嬷嬷留下,帮我挑挑衣服。”
两人退下后,胡嬷嬷道:“这金娥心计深沉,奴婢在深宫多年倒是知道这样的人,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刻咬你一口。”
苏妍道:“正是。”胡嬷嬷道:“不瞒姐儿,今上之母太后娘娘,刚入宫时还是皇后娘家庶女出身。去了的母后皇太后当时本来有个儿子,就是福王,去年刚死。当时先帝有诸子,都是不可小视之辈。这位娘娘确是生了今上以后就主动跟太后讲,说愿意她的儿子做贤王辅佐福王。今上待福王至诚,可惜福王身体孱弱,今上却屡获奇功。不知怎么的福王自请削去太子封号,此时的今上之母已经封为贵妃,除了皇后外俨然是二把手。母后皇太后虽然十分不愿,但是还是听从圣旨。可是贵妃娘娘待皇后仍然如当初一般,众人皆称奇。皇上更是赞叹不已。又封她为皇贵妃。可怜先皇后娘娘,儿子沉迷于字画之间,不理俗世。今上虽然孝顺,确也不是亲生儿子。便崩了。”
苏妍道:“好手段,好心计。”胡嬷嬷道:“小姐倒是不用多虑,我瞧着郡主娘娘选的人家也是极好的。不过,小姐倒是要养好身体,这斗来斗去的,只有身体好,才能一直斗。”苏妍点点头头。
转眼到了八月十三,这天举家都去沐王府拜寿。苏妍今日穿的正装,倒是令人眼前一亮。穿着百花织锦衣裳,头上梳着朝天髻也属反绾式之一,其编法将发拢上,束结于顶。再反绾成高髻朝天。据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曰:不走落,号朝天髻。”宋代所建的太原晋祠女像,亦类似这种发型。插上那支鸽血红宝石钗子。下面又有些小装饰。很有几分气势。
苏聪也从太学告假回来,苏父也是准备了好礼给岳母大人。熊氏穿着十分华贵,牡丹头是一种高髻,苏州盛行此式,后逐渐流行北方。《坚瓠集》:“我苏(苏州)妇人梳头有‘牡丹’、‘钵盂’之名,鬓有‘闹花’、‘如意’之号”。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有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形容其式高大,实际高约七寸左右,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这种髻当系假发衬垫,加以黏汁光润之。
熊氏与苏妍坐一车。母女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倒是过得很快。沐王府是今上的堂弟,永不削爵。是太祖的嫡出二儿子这一代,地位十分显赫。熊氏也较一般宗室强些。苏父当时接了这门亲连自己都不相信。
府上很是巍峨,不愧是百年亲王府邸。苏妍倒不是常来,到底苏父已经是手掌军权的人,是不好同宗室交往过密的。此时寿宴还未开始,当然熊氏也来得十分早。苏妍进去时老王妃的房里已经有一些人了,还有沐王妃张氏,伺候在一旁。苏妍一家人走进去之后,外祖母就站了起来。
熊氏说:“母妃快快坐下,今儿女儿来给你拜寿了。”
老王妃恨恨道:“你这个没良心的,大半年了都不来看看我老婆子。”
熊氏讪讪的说:“女儿不是来了吗?”
老王妃又气道:“你如今有了你的家还记得你的母亲作甚。”
苏父道:“母妃,都是女婿的错,您老且别生气。今日她们来也多住几天再回去。”
苏妍接话道:“外祖母,你想不想妍儿呀?”老王妃终于开怀,让苏亮带着苏聪出去后。拉着熊氏与苏妍的手,左看右看。苏妍怕沐王妃多想道:“舅母,你今儿的衣裳真好看。”张氏道:“你这丫头,恁是嘴甜。舅母都老了。”苏妍道:“您跟我一块儿,人家保管教您是我姐姐。”外祖母倒笑着说:“这丫头·······花起你舅母来。是不是想等会多吃点。”苏妍点了点头,惹得众人一阵大笑。
又有人来拜见老王妃,熊氏才拉着苏妍坐着一旁。熊氏拉着苏妍介绍道:“这是你林姐姐。你二姨母如今产期快到,便派了她来祝寿。”苏妍赶紧福了个身,与她见礼。苏妍看眼前这个清瘦的女孩儿倒是比之前要丰润点儿了,倒是浑身充满着书卷气。刚要说些什么,便有一道很大的声音传过来。
拜寿2
众人往门口望去,只见一窈窕女子走了进来,全身金光煜煜的,恍若富贵仙姑。小太监已经喊出来了:“成王府侧妃到。”一时间众人的脸都是变幻莫测的,后头跟着一位华贵女子。老王妃哼了一下道:“你们王妃如何没来?”李氏脸色倒也未变,道:“王妃身子不舒服,特地派我来。”老王妃身边的老太监道:“侧妃还请慎言。”李氏倒是愕然一下,在家里成王宠她,逼的王妃也不敢出来叫阵,她自己就是家中的一霸,那里还记得自己是个奴婢。
她身边的年轻女子瞪了瞪老太监道:“你这个奴才说的是什么话?我母妃怎么了?”到底李氏还是知道这种场合不是她成王府了,躬身道:“是奴才的不对。县主快来拜见老寿星。”这桂林县主倒是生得一副好相貌,只是身上戾气很重。不过转眼间,确是笑靥如花,一下凑到老王妃身边说些什么。众人也跟着凑趣。
苏妍看了看旁边的林表姐,手持香扇一下一下的摇着,似乎带来阵阵凉意。
苏妍对熊氏道:“娘,这人越来越多了,这里都快坐不下了。人多天就热,娘你热不热?”
熊氏道:“安生坐着,娘等会叫人带着你去花园散散。”苏妍乖乖的点了点头。
沐王妃倒是过来关心一下,熊氏说:“这丫头倒是坐不住,不如要她跟她林表姐出去走走。”
沐王妃马上要身边的人带着苏妍和林氏一同出去。走到外面,苏妍才道:“这才舒服一点了。还不知姐姐名字呢?”
林表姐道:“愚姐小字惠儿,妹妹可是唤作妍儿。”
苏妍点了点头道:“正是呢,惠儿姐姐。”
林惠儿笑道:“不知妹妹读书如何?”
苏妍道:“不过认得几个字而已,倒也谈不上读书。”
林惠儿这是脸色倒是和缓了些道:“妹妹不知,这诗书怡情倒是多读些无妨。你看着园中的湖泊虽不是苏轼笔下的西湖,却也有些淡妆浓抹的味道在。”
苏妍笑道:“看到瀑布才知好,我曾经读李太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心生向往,可惜我们皆是女子倒是不能畅想山川了。”林惠儿颇有点不自然道:“妹妹倒是志向远大。”苏妍淡淡一笑没有多做解释。
“县主来这儿坐,这儿凉快。”不多时,花园里簇拥着一个人来了,正是大名鼎鼎的桂林县主。按理她是有品级的,苏妍和林惠儿只得拜见她,不过二人之仅仅是躬身而已。桂林县主道:“两位免礼,不知二位是。”林惠儿居长,本来应该是她说,不过苏妍倒是更为名正言顺。苏妍笑道:“我们都是来给外祖母拜寿的。”桂林县主道:“寿星公身体永康。”苏妍道:“正是如此,托您的福了。”
桂林县主道:“你是永安郡主的女儿?我看你挺眼熟的,原来和永安姑姑长的十分像。”苏妍道:“正是。这是我表姐,南阳县主的女儿,此番特地上京拜寿。”这桂林县主仿佛对林惠儿没报多大热情,只是点头致意。林惠儿眼神也有点儿黯然。桂林县主又道:“听说你同海家二公子定了亲,是也不是?”
苏妍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面上淡淡,还是道:“是的。”
桂林县主只当她女孩儿害羞不肯多说,又身边站着一个什么林家表姐,自然放不开。
于是她的眼睛转了几下,笑道:“我看那边的亭子可真是不错,三小姐陪我走一遭吧?”
苏妍道:“表姐一块儿去吧,县主看可好。”
桂林县主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林小姐,我与三小姐有些私房话要说呢?你看······”
林惠儿只当,别人不把她当回事,只说:“县主只管去,我在外面许久了,也想回去了呢?”苏妍正色道:“事无不可对人言,县主有何事还是当着大家的面说?”桂林县主只觉得恼怒,想要发作。
·····················································································今天我非常忙,做了一个课件。从中午一直做到七点才做完。之后又写了一篇四百字的英文影评。今天的更新只有这么多了。另外推荐票票好少的说,想哭。。。。。
33。拜寿三
只见桂林县主柳眉一竖道:“不过是说几句话而已,你怕什么?”
苏妍心头不悦,道:“您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何苦还要去那边?况且今日我本是来跟外祖母拜寿的,已经到了午宴时辰,我自然应该早点回去。”
那桂林县主道:“好吧,你过来一下,我就说几句话。”苏妍在心中大骂娘,仍然还是跟她走到爬山虎的墙角下。
桂林县主此时脸上倒是布满红晕道:“海家夫人喜欢什么,我也不知道。听说你是她未来儿媳,我想找你想个法子呢?我每次见到海夫人都觉得挺投缘的。”
苏妍道:“县主姿色出众,身份贵重,自然是好的,谁不知道您呢?我与海夫人接触倒是不多,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说是不是?”
桂林县主也并不笨,倒是知道自己说的话确实有些不妥,不过苏妍这样推脱的很,让她心头不爽。不过为了成就她的好事,倒是可以忍忍。孔氏已经站在陈氏那个贱人那边,如果自己跟苏妍也闹翻了的话,海夫人怕是会厌恶自己的很。于是她强笑了几下,道:“我也就随便说说。我们年纪一般大,咱们两挺投缘的,到时候我可常去找你玩的呀。”苏妍笑着点了点头。随即端正的行了个礼,抬腿就走。桂林县主看她走远之后,眼睛里闪着不明的光。
苏妍边走边想,倒是个难缠的角色,光看她恼怒之后能生生忍下,还能谈笑自若就知道。不过倒是太不知礼数了,还想利用她去为她垫脚,真当别人都是傻子不成。
沐王妃张氏身边的丫鬟带着苏妍进了归园田居,这是根据陶渊明的一首诗的题目来布置的一个宴客厅,今天的归园田居到处都贴满了寿字,有的桌上还摆着寿桃。苏妍看到熊氏后直接吩咐丫鬟去熊氏那儿。此时桌上已经坐了几个贵妇人了,苏妍过去之后。熊氏道:“怎么才刚来?快来跟几位王妃夫人问好。”苏妍只得先行礼。几位贵妇人随口夸了几句。苏妍赶紧入坐好了,装鹌鹑。在这种场合女孩子是不能多话的。
陆陆续续的人都进来坐好准备开席。郢都的规矩是人到齐了才能开席,此时礼乐声想起,都是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