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互协调,以便使各种生物顺利生长成熟,应当如何作呢?”广成子说:“你
所想问的,乃是物之形质;你所想掌管裁制的,是形质分化之残余。自从你
治理天下,云气不待积聚起来就下雨,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之光也愈
发强烈,你这个有才智之人心胸狭小浅陋,又如何能和你讲说大道呢!”黄
帝回去之后,放下治理天下之事,建一独居之斋戒室,睡在用白茅草铺就的
铺上,清闲地住了三个月,又前往广成子处求说至道。广成子头朝南躺着,
黄帝从下风口跪着用膝盖走近广成子,再次叩拜以头触地然后问道:“闻知
您先生通达至道,请问如何养身才能活得长久?”广成子突然惊异而起,说:
“你问得多么好啊!来吧,我给你讲说至道。至道之精蕴,深远而又暗昧;
至道之极限,昏暗静默。看不见听不着,持守心志专一静默,形体自会随之
端正。一定要保持心静神清,不劳碌你的形体,不扰乱你的精神,就可以长
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这样你的精神和形体就能合一,形体
就可以长生。谨慎地保持心神宁静,闭塞耳目不使外物牵动心神,追求多知
必然败坏形神。我使你直达于最明亮之极和至阳之本原,又使你直达深远暗
昧之门和至阴之本原。天地各司其职有所管,阳阴各有所藏,谨慎持守你自
身,万物将自行健壮成长。我执守纯一之至道而处阴阳调和之地位,所以我
能修养身心已有一千二百岁了,我之形体未曾衰朽。”黄帝再次叩拜以头触
他说:“广成子可以说和天一样永恒了。”广成子说:“来吧,我说给你。
那至道是无穷尽的,而人都以为是有终点的;那至道是不可测知的,而人都
认为有极限。得我至道之人,上可为皇而下可为王;丧失我至道之人,活着
仅能见日月之浮光,死后化为泥土。现今繁茂生长的万物都生于土而又复归
于土,所以我要离开你,进入至道之入口,逍遥于至道之无限中。我和臼月
同放光明,我和天地一样恒久。迎我而来,我是昏昏的。远我而去,我是默
默的,人都要死,而我则可以独存!”
云将东游(1),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2)。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3)。云
将见之,倘然止,蛰然立(4),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鸿蒙拊脾雀跃
不辍(5),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6)。”鸿蒙仰而视云将
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7);四时不节(8)。
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柑脾雀跃掉头曰(9):“吾弗
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10)。云
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11)?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12);猖狂,不知所往(13);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14)。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住;朕也不得已
于民,今则民之放也(15)。愿闻一言。”鸿蒙曰:“乱天之经(16),逆物之情,
玄天弗成(17);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18);灾及草木,祸及止虫(19)。意!治人
之过也!”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20)!灿仙乎归矣
(21)”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鸿蒙曰:“意!心养(22)。汝徒处
无为,而物自化(23)。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24),大同乎悻淇(25),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26)。万物云云(27),各复其很,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
饨饨,终身不离(28);若彼知之,乃是离之(29)。无问其名,无窥其情(30),物
固自生。”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31);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注释'
(1)云将:云之主帅,犹云之神也。俞樾所著《庄子人名考》以为;“即《楚辞·九歌》之云中
君。”
(2)扶摇:飙字之合音。疾风、暴风,扶摇之枝即暴风分枝,又说扶摇为东方之神木。鸿蒙:自
然之元气。云有形,风有感,鸿蒙则无形无感。混然天成。
(3)拊脾:拍着大腿。脾即髀,大腿雀跃:欢蹦跳跃的样子。
(4)倘然:忽然。蛰然,不动的样子。
(5)辍:止。
(6)朕:古人自称之辞。从秦始皇起才被专门用作皇帝对自己的称谓。
(7)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8)不节:六气不调和,寒暑温凉错乱,造成四时不合节令时序。
(9)掉头:转过头去,不予理睬。
(10)有宋之野:宋国土地之上。
(11)天:云将对鸿蒙之称谓。
(12)浮游:形容元气上下飘浮不定,不知其有何追求。
(13)猖狂,形容元气任性无心而动,没有预定目标,不知其意欲何往。
(14)秧掌:随意不拘礼仪的样子。无妄:指物之真实的本然状态。
(15)民之放:是说云将已摆脱忧国忧民之心的束缚,达到我忘民、民忘我的浑一境界,从而获
得心灵的解放,放,解放。
(16)天之经:天之常道,常则。
(17)玄天弗成:玄妙莫测之自然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就。
(18)此句意思为:由于扰乱天之常道,违背物之情实,使兽群惊散,鸟类夜鸣不得安生。
(19)止虫:“止应作豕,音近而通。劣为虫类中体长无足者,如蚯蚓之类。《尔稚释虫》:“有
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豕。”
(20)毒哉:叹其受治世之毒太深,而一味追问不止。
(21)仙仙:轻飘飘的样子。
(22)心养:养心,持守自性。
(23)徒:但也。物自化,物各依自性生化。
(24)堕:毁坏,毁弃。吐,通杜,杜绝,闭塞之意。伦与物忘:伦,理。理与物皆相忘,心无
所存留,任性自动。
(25)涬溟(xìngmìng):自然之元气鸿蒙的另一种称谓。
(26)莫然:与“漠然”同义,麻卞无知如枯木死灰的样子。
(27)云云:众多。
(28)不离:不离开自性。
(29)如果万物知其本性,有意识去恢复自性,不是浑浑沌沌地任性自为,则会背离自性。
(30)窥:窥探。其指万物。
(31)默:静默。
'译文'
云将到东方漫游,经过暴风分枝处恰好碰到鸿蒙。鸿蒙正在拍着大腿跳
跃着游玩。云将首见了,忽然停下来,站立不动说:“老先生是谁呀?老先
生力何到此?”鸿蒙依然拍腿跳跃不止,对云将说:“为了游玩!”云将说:
“我打算向您请教一些问题。”鸿蒙仰面望着云将说:“啊!”云将说:“天
气不调和,地气不通畅,六气不能协调,四时变化不合时序。现在我打算调
合六气之精华来养育万物,要怎样去作呢?”鸿蒙拍着大腿背转过头去说:
“我不知道呀!我不知道呀!”云将没有得到问题的回答。又过了三年,云
将再次去东方漫游,经过宋国大地时恰好碰见鸿蒙。云将特别高兴,快步走
向前去说,“您忘记我了吗?您忘记我了吗?”再次叩拜,以首着地,希望
聆听鸿蒙指教。鸿蒙说:“元气上下飘浮不定,不知其有何追求;元气任性
无心而动,没有预定目标,不知其意欲何往;邀游的人随心任性而为,不拘
礼仪,以观察万物的本然状态,我又知道什么呢?”云将说:“我自以为是
任性无心而游,然而民众追随我的行动,我也不忍心抛开他们,现在我已从
忧国忧民之心的约束中获得解放。希望听您指教。”鸿蒙说:“扰乱自然之
常道,违背万物之实情,玄妙莫测之天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兽群破惊散而鸟
类夜鸣不安,草木受灾。祸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之人的过错呀!”云
将说:“那么我该怎么办呢?”鸿蒙说:“唉,你受治世之毒太深了!还是
轻飘飘地转回吧。”云将说,“我遇见您很不容易,希望听您指教。”鸿蒙
说:“啊,那就修养自心持守自性吧!你但处无为之境,而万物就会自行生
化。毁坏你的形体,闭塞你的聪明,把理与物全忘掉,与自然元气完全同一,
去掉心神作用,麻木无知如同枯木死灰。万物纷坛众多,千变万化又各复归
其本根,各复本根而不自知;浑浑沌沌,而终身不离自性;如果万物自知夏
归其恨而有意追求,就是背离自性。不必过问万物之名,不要窥探万物之实,
万物本来是自行生化的。”去将说:“老天降给我品德,显示我要静默;我
亲身实行,现在才算得到了。”再次叩拜以首触地,起身辞别而去。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丁己而欲之(1),异于
己而不欲音,以出乎众为心也(2)。夫以出乎众为心者,局尝出乎众哉(3)!因
众以宁所闻(4),不如众技众矣(5)。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下见
其患者也(6)。此以人之国侥幸也(7),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入之国
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8)。悲夫,有土者之
不知也(9)。夫有土者,有大物也(10)。有人物者,不可以物(11);物而不物,
故能物物(12)。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13),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
游乎九州(14),独往独来,是谓独有(15)。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大人之教(16),
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17)。处乎无响,
行乎无方(18)。挈汝适复之挠挠(19),以游无端,出入无旁(20),与日无始(21);
颂论形躯(22),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23)。无己,恶乎得有有(24)!睹有者(25),
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26)。
'注释'
(1)欲:喜爱也。
(2)出乎众:高出众人之上,出人头上。
(3)曷:何。此句意思为:既然高出众人之上,又喜欢人之同已,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既与人
同,也就与人无异,何能超出呢。
(4)宁:安。
(5)技:技艺。意为一个人的技艺比不上众人所掌握的技艺多。
(6)揽,引取也。患:害。
(7)侥幸:把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希望寄托在偶然性和碰运气上面。
(8)此句意思为:论存入之国,则不得一个,论亡入之国则万个有余。极言治天下之不可行也。
(9)有土者:指占有国土之诸侯、天子。
(10)大物:占有广大土地,故称大物。
(11)不可以物:庄子认为,有土者自以为有,则生私欲骄矜之心,而为物所役使。应不以有土
为意,有土如同无土,有国如同无国,任性无为,才能为万物之主宰。
(12)此句意思为:我能役物而不为物役,故而能役使一切物。
(13)物物者之非物:与《知北游》:“物物者非物”义同而所指有别。《知北游》篇所讲为宇
宙生成问题,本篇所讲为统治木,意即支配,主宰万物者,一定不是物自身,而是超出万物之上的东
西,这种东西既不是具体物,也不是人,因为按古人观念,人也是万物之一。那么它是什么呢?即下
面所讲之“独有”,也就是独立自存的绝对体,即大道,它支配一切。人能无己无待,与天合一,也
就成为万物主宰。
(14)六合:上下与四方,古人甲以表示较大的空间范围。九州:传说中我国上古之行政区划,
说法有多种。《尚书·禹贡》认为,大禹治水后,将全国划分成九州,即冀、■、青、徐、扬、荆、
豫、梁、雍州。后代又有所改变。此处泛指古人观念中的整个世界。
(15)独有:指堕肢体,黜聪明,玄同大道,绝对逍遥之人。
(16)大人:与大道合一,能出入六台,游乎九州的圣人。
(17)为天下配:尽己所知予以应对。配,应对。
(18)无方:没有预定方向。
(19)挈(qiè),提携。适复:经历。挠挠:纷乱,比喻纷乱错综的社会生活。
(20)无旁:无所依傍。
(21)与日无始:与日推移,无始无终。
(22)颂:与诵通,颂沦即讲论、谈论之意。
(23)无己:与天地万物玄同合一,没有物我对立,将我消融于天地万物中。即如《齐物论》所
说:“大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意识境界。
(24)有有:有对象世界的存在。既然无己,没有物我对立,我即融于物中,对象世界即我,即
己,无己也就无对象世界。
(25)睹:见。
(26)睹无者,推行无为而治,任物自性生化,不加干扰,如广成子、黄帝之类。他们不扰乱物
性,所以是天地万物之友。
'译文'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见解与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见解与自己不同。与
己相同的就喜爱他,与己不同的就不喜爱,这是由于人都有高出众人之上的
心理。有这样出人头地心理的人,何尝能真正出人头地啊!他们的见解要靠
众人认同方得心安,还承认个人技艺不如众人技艺多,怎能出众呢。而那些
打算为人治理国家的人,只是引取三代治国有利的方面而没有见到其有害的
方面。这是把为人治国之成功寄托在碰运气图侥幸上面,有几个靠碰运气图
侥幸治国而不使人之国沦亡的呢!这样作能使国家件存的,不得万分之一,
而使国家沦亡的。则是沦亡一万多次也不会有一次幸免。可悲呀!占有土地之
诸侯太不明智了。凡拥有国土者,就是有大物。有大物的人,不可自以为有
而生私欲骄矜之心;应当役使物而不为物所役使,惟有这样才能主宰万物。
明白主宰万物者不是物自身,岂止可以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佯的人可以
随意在天地四方往来出入,在九州漫游,能独往独来,称之为独有。独有的
人,是最珍贵的。大人的教化,就象形体对于影子、声音对于回声那样。有
人提问就有回答,尽其所知,应对天下人之问。居处无声响,行动无预定方
向。提携众人经历错综纷乱的社会生活,漫游于无边际空间,往来出入无所
依傍,与日推移无有终始,讲论形体,合于与万物大同。与物大同也就无己。
既然无己,哪里得有对象世界。有见于对象世界的人,是昔日之君子;有见
于无的人,是天地万物的朋友。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1);卑而不可不因者(2),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
(3),事也;粗而不可不陈者(4),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5),义也;亲而不可
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6),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7),德也;一而
不可不易者(8),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9),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
于德而不累(10),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11),薄于义而不积(12),应于
礼而不讳(13),接于事而不辞(14),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15),因于物
而不去(16)。物者莫足为也(17),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
于道者,无自而可(18);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
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19),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注释'
(1)任:用,此句指物虽轻贱,人不可不用来为己造福。
(2)因:顺,即顺民之性。
(3)匿:细微。
(4)陈:陈述。
(5)居:执守。意为外在行为规范,与人疏远,又不可不执守。
(6)节:礼节仪式。积:积累。
(7)中:顺。顺其性又加以提高,即为德。
(8)易:变易。指道之本体是恒定统一的,但功能作用又是不断更新变化的。
(9)儿句意思为:天道是神妙莫测的,但它的功能作为不能不显示出来。
(10)累:劳累。庄子认为:任自性而成德,不须操心费力去追求。
(11)会:相合。恃:依靠。
(12)薄:迫近,接近。不积:不有意积累。
(13)应:相应合。讳:同违,回避之意。
(14)辞:推辞。
(15)轻:轻意滥甲民力。
(16)因:循也。指循物之性加以利用而不抛弃它。
(17)莫足为也:物性不同,功用多种多样。如蜣螂转九,蜘蛛结网,出于天然。庄子认为,性
中有的,不学而能,性中没有,下可强为。
(18)无自而可:不通达大道,不管从哪里都行不通。
(19)有为而累吉:有意作为而又操心费力的,就是人为。
'译文'
轻贱而又不可不加以利用的,就是物;地位低下而又不能不顺从其性的,
就是民;微细而又不能不去作的,就是事;粗疏而义不能不加陈述的,就是
法;疏远而又不能不执守的,就是义;亲爱亲人而不可不推而广之的,就是
仁;奉行礼节仪式而不可不加以积累的,就是礼;顺性而又不可不加以提高
的,就是德;恒常统一而又不可不随时更新变化的,就是道;神妙莫测而又
不能不显示作为的,就是天。所以圣人观察天道顺乎自然而不协助,任性成
德而不费力追求,出处进退合乎道而不须有意谋划,与仁相合不以此自恃,
与义迫近而不有意积累,与礼应合而不有意回避,与世事接触而不推辞,与
法齐一而不乱行,依赖于民而不轻易使用民力,顺物性加以利用而不抛弃。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