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子泛爱(12)、兼利而非斗(13),其道不怒(14);又好学而博,不异(15),不与
先王同(16),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
禹有《大夏》,汤有《大■》,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庐》(17)。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18),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19),诸侯五重,大夫三
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20),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椁(21),以为法式

(22)。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23),虽然,
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24),其死也薄(25), 
其道大觳(26);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
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27),其去王也远矣
(28)!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29),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30)。名川三
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31),而九杂天下之(32);腓无胈(33), 
胫无毛(34),沐甚雨(35),栉疾风(36),置万国(37)。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
如此(38)。”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39),以跂0 为服(40),日夜不休,
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41), 
五侯之徒(42),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43),俱诵《墨经》而倍
谲不同(44),相谓别墨(45),以坚白同异之辩相皆(46),以觭偶不件之辞相应
(47),以钜子为圣人(48),皆愿为之尸(49),冀得为其后世(50),至今不决(51)。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52)其行者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53)、
胫无毛相进而已矣(54)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55), 
将求之不得也(56),虽枯槁不舍也(57),才士也夫(58)! 
。乱之(,) 
'注释'

(1)侈:奢侈。不侈句:不以奢侈教育后世。指墨家违背周道而用夏政。
(2)靡(mí),浪费。不靡句:不浪费万物,指墨家的节用说而言。
(3)晖(huī):目光,炫耀。数度:数指法律条丈。度指法度。不晖句:指墨家的非乐、薄葬
而言。
(4)绳墨:绳指取正的工具,木匠用做取直的墨线,这里指规矩。矫:励。自矫:自己勉励自己。
(5)墨翟:战国初年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禽滑厘:墨子的弟子。风,风教说(yuè):通
悦。
(6)大:同大。
(7)已:止,停止而不为。为之大过:指泛爱、兼利而言。大:同大。顺:一作循,不及。已之
大顺,指非乐、节用。
(8)非乐:墨子提倡非乐,作《非乐》篇。
(9)命:叫做,称为。节用:墨子提倡节用,作《节用》篇。
(10)生:活着。
(11)无服:不穿礼制上规定的丧服。死无服丧。
(12)泛爱:即兼爱,爱一切人。
(13)兼利:使一切人都得到利益。非斗:指非攻,反对非正义的进攻。墨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
而反对非正义的大国攻小国、大家攻小家的侵略战争。而主张并参加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14)怒:怨怒。
(15)不异:指尚同而言。
(16)先王:指黄帝尧舜禹夏商周诸帝王。

(17)《咸池》至《武》,皆为五帝三王时的乐曲。
(18)有仪:有度。
(19)椁:外棺。重:层。
(20)独:唯独。
(21)桐:桐木。
(22)法式:效法的样式,榜样。
(23)末:同莫,各本作未误,败:同毁。
(24)勤:勤劳。
(25)薄:瘠薄。
(26)大:通大。觳(què):刻。
(27)离:(lì)通丽,依附。
(28)王:指外王之道。
(29)湮:同堙,塞。
(30)四夷:四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31)橐(tuó):盛土的器具。耜(sì):掘土工具。
(32)九:本作鸠,聚集,杂:同匝,合。九杂:聚合。
(33)腓(fei):腿肚子。胈(bá):汗毛。
(34)胫(jīng):小腿。
(35)沐:沐浴,淋雨。甚雨:暴雨。
(36)栉(zhì):梳头发。
(37)置:建立,设立。万国:许多地方。
(38)形劳:身体劳苦。
(39)裘:兽皮。褐:粗布。裘褐:粗衣。
(40)跂(qí):通屐,木鞋。0 (jué):草鞋。
(41)相里勤:墨子后学,为南方之墨学的代表。
(42)五侯:墨家弟子姓五名侯。
(43)苦获、已齿、邓陵子:皆墨家后学。
(44)倍:通背,背离。谲(jué):矛盾,相反。
(45)别墨:墨家中的非正统的派别。
(46)坚白:见《齐物论》注。訾(zǐ):诽谤,非议。
(47)觭(jī):通奇,单数。偶:双数,仵(wǔ):通伍,合、同。应:应对,对答。
(48)钜:同巨。钜子:后期墨家团体的首领。
(49)尸:尽死。
(50)翼:希望。
(51)决,决定。
(52)意则是:用意是对的。
(53)相迸,相互争进。
(54)天下之好:爱天下。
(55)求之:救助天下。
(56)舍:合弃。
(57)才士:指贤能之士。即国家的有用人才。
'译文'

不以奢侈教育后世,不浪费万物,不炫耀于等级制度,用规矩勉励自己


而备于当世之急务,古代的道术存在于这方面的。墨翟、禽滑厘听到这种治
学风气就喜欢它。实行泛爱兼利太过分了,非乐节用也大过分了。作《非乐》
篇,讲《节用》篇,活时不唱歌,死时无丧服。墨子泛爱一切人,使一切人
都得到利益而反对侵略战争,他讲对人不怨怒;他又好学而博闻,主张大不
异的尚同,也不求与先王相同,主张毁弃古代的礼乐。黄帝时有《咸池》,
尧时有《大章》,舜时有《大诏》,禹时有《大夏》,汤时有《大■》,文
王时有“辟雍”的乐章,武王、周公时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不
同的制度,上下有不同的等次,天子的棺椁七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
二层。现今墨子唯独主张生时不唱歌,死时无丧服,桐木棺材只三寸而无外
椁,作为效法的样式。用这种主张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用这种主张自行其
事,当然也不是爱护自己。莫毁墨子的学说。虽然如此,当唱歌时而反对唱
歌,当哭泣时而反对哭泣,当奏乐时而反对奏乐,这样果真合乎人的感情吗?
人活着时勤劳,死后那样瘠薄,他的学说太苛刻了;使人忧伤,使人悲哀,
他的主张难以实行,恐怕这种主张不可以成为圣人之道,违反天下的人心,
天下人不堪忍受。虽然墨子能独自实行,然而他把天下人又能怎样呢!背离
于天下的人,这种做法离开外工之道也太远了。墨子宣扬说:“过去大禹堵
塞洪水,疏通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川三百,支流三千,小沟无数。禹
亲自拿着盛土的器具和掘土的工具,而聚合于天下的河流;累得腿上没有肉。
小腿上没有汗毛,暴雨淋身,疾风梳发,安定了万国。禹是个大圣人,他身
体为民劳苦到如此地步。”使后代的墨者,多用粗布做衣服,穿着木屐草鞋,
日夜不息,以吃苦耐劳为准则,有人却说:“不能这样,不是禹的道,不足
以把他称为墨者。”北方墨者相里勤的弟子,伍侯的门徒,南方的墨者苦获、
已齿、邓陵子一派,都诵读《墨经》,然而却相互背离相互矛盾不相同,相
互指责对方是“别墨”;以坚白同异的辩论相互诽谤非议,用奇偶不合的言
论相互应对;把巨子当作圣人,却愿意为他而尽死,希望为他的后世继承人,
但至今没有决断。墨翟、禽滑厘的心意是好的,但他们的作为却是错的。他
使后代的墨者必定要刻苦自励,搞得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没有汗毛,相互争
进罢了。这样乱天下有余,治天下不足。虽然这样,墨子是真想把天下治理
好的人,即使求之不得,虽然累得形容憔悴不堪也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一
位治国的贤能之士啊!

不累于俗(1),不饰于物(2),不苟于人(3),不忮于众(4),愿天下之安宁以
活民命(5),人我之养,毕足而止(6),以此白心(7)。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
钘、尹文(8)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9),接万物以别宥为始(10); 
语心之容(11)(,) ,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12),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
主(13)。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
教(14),虽天下不取,强联而不舍者也(15),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
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16),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
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做乎(17), 
救世之世哉!曰:“君子不为苛察(18),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
明之不如已也(19),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
至是而止。

'注释'


(1)不累于俗:即《逍遥游》中所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意思。累,牵
累。
(2)不饰于物:即“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意思。饰,掩饰。
(3)刘师培、章炳麟谓苟作苛,不可从,不苟于人:指下文的“强聆而不舍”而言。不苟,不苟
从。
(4)忮(zhì):违逆,刚愎。即《齐物论》“大勇不忮”之忮,亦即下文的“以聏合欢,以调海内”。
(5)安宁:没有战争。活民命:保住人民的性命。愿天下句,指的是禁攻寝兵的意思。
(6)人我养毕足而止:指的是情欲寡浅的意思。
(7)白心:纯洁内心,指扫除欲念,抱虚守静,修养内心。
(8)宋钘:即宋荣子,详见《逍遥游》注。尹文:姓尹名文,齐国人,稷下派人物,著有《尹文
子》上下篇。
(9)华山之冠:象华山那样上下均平的帽子。郭象《注》“华山上下均平”。成《疏》、《释文》
亦略同即指心地均平象华山之冠的上下均平一样。
(10)别:指别而去之。宥:同囿、蔽。别宥,解蔽,丢掉成见。始:始端。
(11)语心之容:心之用能包容。
(12)聏(ér),崔本作腼,同软,柔、和,欢:欢心。
(13)之:指心之容,心之行。
(14)上说下教:上指人主,统治者,下指百姓臣民。
(15)强聒:人家不愿听的话,说个不停。
(16)固置,谓辞不得当还必欲量之。
(17)傲:皆解作大。“图傲做乎,救士之士哉!”庄子称赞宋尹之辞。
(18)苛:不合理。
(19)已:止。
'译文'

不受世俗所牵累,不以外物来掩饰,不苟从别人。不违逆众志,希望天
下安稳宁静以保全人民的性命,别人和自己的奉养都知足就够了,以这种观
点纯洁内心,古时的道术,有属这方面的。宋钘、尹文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
喜欢它。制作象华山上下均平那样的帽子来表明平等,应接万物,以除去成
见为开端;称道内心的包容,称作内心的行为,以柔和态度合别人的欢心,
用来调和海内,请求以此作为建立学说的指导思想。受欺侮不以为是耻辱,
以解救人民的争斗;禁绝互相攻伐,停止战事用兵,平息社会战乱。以此周
游天下,上劝君主下劝臣民,虽然天下的人不采取,还要说个不停而不舍弃
其主张。所以说上下都显现厌烦却强求相见。虽然这样,他们为别人做得太
多,为自己想得太少。说:“辞不得当还要必置,有五升米的饭就够了。”
宋尹先生恐怕不得吃饱,弟子们虽然在饥饿中,也不忘天下人。他们日日夜
夜不知道休止。他们说:“我们必得活命呀!”多么高大的救世的人啊!他
们还说:“君子不用不合理的观点明察万物,不使自身受外物的役使。”认
为对天下没有益处的,阐明它还不如停止不做。他们把禁止攻伐停止战争做
为对外的活动,以减少情欲做为内心的修养。他们学说有的小大精粗,及其
所述所行也就如此罢了。

公而不党(1),易而无私(2),决然无主(3),趣物而不两(4),不顾于虑(5), 
不谋于知(6),于物无择(7),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
慎到闻其风而悦之(8)。齐万物以为首(9),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


载之而不能覆之(10),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11)。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
可,故曰选则不遍(12),教则不至(13),道则无遗者矣(14)。”是故慎到弃知去
己(15),而缘不得已(16)。泠汰于物(17),以为道理。曰知不知(18),将薄知而
后邻伤之者也(19)。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20);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21);椎拍烷断(22)与物宛转(23);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24), 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25)(,) 。推而后行,曳而后往(26)。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27)全而无非(28)动静无过(29)
)(,) 未尝有罪(30)。是何故(31)? 
夫无知之物(32),无建(,) 己之患(33),无(,) 用知之累(34,动静不离于理(35),是以
终身无誉(36)。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37),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38)。豪
桀相与笑之曰(39):“慎到之道(40),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41),适得怪
焉(42)。”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43)。彭蒙之师曰(44):“古之道人

(45),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46)。其风■然(47),恶可而言(48)?”常反
人(49),不见观(50),而不免于魭断(51)。其所谓道非道(52),而所言之韪不免
于非(53)。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54)。
'注释'

(1)公:公正。党:一作当,偏党。
(2)易:平易,平允。
(3)决然:如水决于东则东流,决于西则西流的样子,引申为随和。无主:指没有自我偏见。
(4)趣物而不两:随物而趋没有二意。趣,通趋。
(5)不顾:指不顾于虑,不虑过去。
(6)不谋于知:不用智慧,即指不谋其将来。
(7)无择:无选择。
(8)彭蒙:齐人。田骈:齐人。慎到:赵人。说:通悦。
(9)齐:齐万物之齐。首:首要。
(10)覆:遮盖,掩盖。
(11)包:包容辩:分辩。
(12)选:选择。偏:同遍,全。
(13)不至:不能达到,不能备至。
(14)无遗,无遗漏。
(15)去已:抛开自己成见。
(16)缘:因循,因顺。
(17)泠(Iing)汰:听从自然,任其自然。
(18)知不知:把知当作无知。
(19)将:要,薄知:鄙薄知识。邻伤:毁伤。
(20)謑髁(xlkel):儿戏,随便的样子。无任:无能力。尚贤:推选贤能。
(21)纵脱:放任。无行:不修德行。
(22)椎拍:推扑顺遂。輐(wan)断,即下文鲩断,没有棱角。
(23)物:指事。宛转:婉曲,相应变化。
(24)师:用,任凭。
(25)魏:通巍,独立不动。
(26)曳:拖。
(27)隧:转动,旋转。

(28)全,全面,整体。无非:无偏。全而无非:自全而入无非责。
(29)动静:运动静止。无过:没有过失。
(30)未尝有罪,不曾有什么罪责。
(31)是:这,此。
(32)知:知觉,知识。物:物件,东西。
(33)无建己之患:指没有建立自己而产生敌对的忧患,这是指去己的思想。
(34)无用知之累:指不用知虑就没有牵累,用知则争,争则牵累,放弃知虑则无争,无争则无
累。这讲弃知的思想。
(35)理:指规律。
(36)无誉:任何罪都从誉生,无誉就无罪过,这是去誉的思想。
(37)故曰:指慎子说的话。至:到达,达到。若:象。已:罢了。
(38)块:土块。道:规律。
(39)笑:讥笑。
(40)道:学说。
(41)生人:活人。行:施行。理:道理。
(42)适得:理当,应当。怪:责怪,批评。
(43)不教:不言之教。
(44)彭蒙之师:犹彭蒙其师,指彭蒙自己。彭蒙之师曰:彭蒙对田骈说。
(45)道人:得道的人。
(46)莫之是莫之非:无所谓事非。
(47)其:指古代有道人的教化。■(xù):然:风迅速刮过的样子。
(48)恶(wū):何。言:语言。
(49)反人:违反人意。
(50)不见观:不为人所欣赏。
(51)魭(yuán):輐的借字。
(52)其,代田骈、彭蒙等人。所谓道:所说的道术,即指莫之是莫之非的道。道:天道。下句
道同。
(53)韪:是。
(54)概,概略。尝:曾,曾经。
'译文'

公正而不偏党,平易而无私欲,随和而无主见,随物而趋不有二意,不
虑过去,不谋未来,对事物无选择,参与事物的变化,古代道术有属于这方
面的。彭蒙、田骈、慎到听到这种治学风气而喜好它。齐同万物以为首要,
说:“天能覆盖万物而不能承载万物,地能承载万物而不能覆盖万物,大道
能包容万物而不能分辨万物。他们认识到万物都有可以肯定的,也有可以否
定的,所以说选择就不能周全,教化就不能备至,按照道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