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耶稣真貌-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寓的门上,而是有一天能够回到有家人和朋友、慈悲、爱、音乐、食物和好书在等着他的世界里,只要他再坚持忍耐一阵子。这样的想法对他有什么好处呢?当那些奴隶相信上帝对着这个令人扎背地劳苦,以及手持牛鞭和私刑的绳索的世界并不满意的时候,这有什么好处呢?相信未来的报赏就是相信主的长臂是倾向公义,相信有一天高傲的人要被推翻,而谦卑的将兴起,并且饥饿的人必得饱足。

    这种对着未来报赏的概念,绝不是要我们在今生放弃为正义而战,但是历史上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对那些在苏俄被劳改下放的犯人,美国以前的奴隶以及在罗马囚笼中等待在竞技场上面对野兽的基督徒,等待这一份报赏的应许并非是羞耻,而是希望。这个希望维持人活下去,这个希望也使人最后只有单单地相信上帝。仿佛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所传来的声音,耶稣应允报赏就是宣告无论情形如何,将来良善还是会战胜邪恶。

    我的妻子珍妮(Janet)在可能是全美国最贫穷的社区里,芝加哥附近一个政府提供住房的贫民区中,和在那里的一些老年人相处。她所接触到的人一半是白人,一半是黑人,这些人都是饱经风霜,经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期、社会动乱期——他们都已七老八十,人生将到终站。珍妮发现白人和黑人面对死亡时有极大的区别。当然是有少数的例外,但是一般而言,许多白人,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日益加增。他们抱怨他们的家人,他们的人生,以及他们日渐衰残的健康。相反地,黑人多能保持一个幽默得胜的心态,尽管照理讲他们更有理由怨恨和绝望。

    是什么造成这样不同的态度呢?珍妮所得到的结论是:有没有希望。这个希望跟黑人传统相信天堂大有关系。你如果想要听一听现代人对天堂的想法,只要去参加几次黑人的葬礼就可以了。传道人有特色而又流利的描述出一幅美景是如此安祥和动人,全家都几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那里。当然人总是会对死亡悲伤,但是死亡是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不过是一个中断而已,好象一场胜利的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挫败而已。

    我深信,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圣徒,他们虽然在地上的生活上有许多的难处,但是却学会了期盼和享受神。对他们而言,天堂就好象是期待已久的返乡之旅,而不是去一个陌生的新地方。在他们的生命中,「论福」是真实的,那些陷在痛苦之中、破碎家庭中、经济大混乱中、仇恨和恐惧中和暴力中的人,耶稣赐给一个应许,能在一段远比在地球上更长远的时光有健康、圆满、喜乐和平安。一个报赏的时刻。

    第二:伟大的逆转(TheGreatReversal)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学会尊重甚至渴望耶稣所应许的报赏,纵然这些报赏是在遥远的未来,而且远水救不了近火。一路来,我慢慢地相信「论福」不但描述未来,也是关系目前,他精巧地说明在天国里的成功和在今世国度的成功是完全相反的。

    腓利普斯(J﹒B﹒Phillips)把在今世国度的「论福」形容如下:

    逼迫人的人有福了,因为在世上必能出头;刚硬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不会在生活中受伤;抱怨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能如愿以偿;逸乐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从不为罪担心;

    奴役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有收获;在今世有知识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懂得应对之道;惹麻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能获得人们的注意。

    其实,耶稣是故意采用在当时流行的箴言方式。根据瓦特·卡斯伯(WalterKasper)的研究,希腊和犹太的智能文学,都形容有听话的孩子,好的妻子,忠诚的朋友和成功,这等人是有福的,耶稣出人意外地发出了相反的说法。

    现代的社会是适者生存,有一个汽车保险杆上贴纸上说:「人死的时候拥有最多的玩具的是赢家。」同样道理,一个国家有最好的武器和最多的国民生产毛额是赢家。芝加哥公牛队的老板在麦克·乔丹(MichaelJordan)暂告退隐时的一席话,给了我们管理这可见世界规则的精简总结:「乔丹活在美国梦中。」杰瑞·伦斯多夫(JerryReinsdorf)说道:「美国梦就是在你的人生中达到一个地步,你可以不必做你不想做的任何事,并且可以做你想做的所有事。」

    这也许是美国梦,但是这肯定不是耶稣在「论福」中所提出的。「论福」清楚明白地表达,上帝是透过一套不同的镜片来看这个世界,神似乎是偏爱贫穷和哀恸的人,超过五百家大企业或是在海滩上戏玩的超级模特儿。实在很奇怪,神对洛杉矶的中南区(贫民区)比玛布拉海滩区(富人区)或是对卢旺达(非洲苦难国)比蒙地开罗(欧洲旅游国)更偏爱。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登山宝训」加上一个副题——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受害者得胜」。

    在福音书中有不少的场面令人知道哪类人会令耶稣刮目相看:一个把她最后养生的两分钱献上的寡妇;一个心中不安,爬上树梢想看看耶稣的不诚实的税吏;一个无名的小孩;一个经过五次不快乐婚姻的女人;一个瞎眼的乞丐;一个犯奸淫罪的女子;一个得大麻疯病的男人。强壮、美貌、有关系,以及懂得竞争的天性,所有这些在我们社会能令人成功的因素,也正是会拦阻一个人进入天国的因素。无助、悲伤、悔改、渴望改变,这些却是进入神国的台阶。

    耶稣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有一本解经书翻译成「绝望的人有福了!」当一个人无路可走的时候,绝望者可能会转向耶稣,这一位唯一能给他们所渴望的拯救。耶稣真的是相信一个人灵里贫穷,或是哀恸,或是逼迫,或是饥渴慕义,有一种比我们其它的人特别的「优势」。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绝望的人可能会向神呼求,如果这样,这个人确是有福了。

    天主教的学者们用「神的选择偏向穷人。」这个名词来描述在新旧约中所记载的现象:神对贫穷和弱势者的偏爱。「为什么神特别注意贫穷的人呢?」这使我百思不得其不解。穷人有什么值得神的特别关心呢?有一位名叫莫妮卡·海威(MonicaHellwig)的作家,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一些帮助。她列出穷人所有的一些优点:

    1﹒穷人知道自己极需拯救。2﹒穷人不但知道需要依靠上帝和有权势的人,也知道需要彼此依靠。3﹒穷人的安全感不是建立在物质上而是在人的身上。4﹒穷人不会有过分的自我膨胀,也不需要过度的隐私。

    5﹒穷人不期盼在竞争中得到什么,乃是期盼在合作中获得。6﹒穷人懂得分辨什么是必需,什么是奢侈。7﹒穷人可以等待,因为他们认知依赖所产生的坚忍。8﹒穷人较少夸张恐惧,比较真实,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人可以经过极大的苦难和缺乏而生存。

    9﹒当圣经传给穷人的时候,福音听起来真像好消息,不像是威胁或是责备。10﹒当福音的呼召临到穷人,他们可以放弃所有来响应,因为他们损失的有限,并且预备好面对任何情形。

    虽然这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可能强烈地希望不是这样——贫穷的人确实是站在一个得神恩惠的地位上。因着他们的需要,无助,对生命的不满,他们可能欢迎神免费给予的爱的礼物。

    我做了一个练习,把莫妮卡列出的清单上,穷人改为富人,然后将每句话改写:「富人不知道自己极需拯救富人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物质上而非人的身上」(耶稣在路加福音中提到『论福』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过这一段圣经不太引人注目:「你们有钱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已经受了安慰」)

    然后,我试着一个更具威胁性的作法,我把「我」这个字放进这些句子中,再回顾这十个句子。我扪心自问,我的心态是比较接近穷人还是接近富人呢?我真是依靠神而非别人吗?我的安全感建立在什么上面呢?我有忍耐力吗?「论福」对我而言是好消息还是责骂呢?

    当我进行这个练习的时候,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圣徒自愿地降服在贫穷的操练之下。依靠、谦卑、简朴、合作以及一种被弃绝的感受,这些都是属灵生命中伟大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舒适的生活中难以寻找。也许可以从别的道路到神面前。但是,哦!那可是难了——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在神伟大逆转的国度中,极少有富足的圣徒。

    我并不相信贫穷的人比一般人多几分美德,(虽然我发现他们是多一份同情心,而也比较慷慨),但是他们确实要比一般人少一些假冒为善。他们没有中产阶级的傲慢,这些中产阶级的人,他们会很有技巧地把他们的难处藏在自义的面具下。贫穷人比较容易依靠,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必须依靠才能存活。

    我现在不再认为「论福」是一些要人领情的口号,而真是对人类存在奥秘的真知灼见。神的国度将一切都改变了,贫穷的人,饥饿的人,哀恸的人,以及受逼迫的人,他们真正的有福了。当然并不是因为他们悲惨的光景——耶稣在地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要挽救这些悲惨的情形,他们蒙福却是因为他们比那些舒适自足的人多一些天生的「优势」吧。富有、成功和美貌的人,很可能一生只依靠他们的天赋,那些缺乏天赋的人,在这个世界的国度中,不够资格获得成功,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只有转向神求助了。

    人一般是不肯承认自己的无助,当承认的时候,天国就临近了。

    第三:心理上的真实(PsychologicalReality)

    近来我开始体会到「论福」中第三阶层的真理。耶稣不但给我们一个观念,为了恰当的报偿观,我们竭力向前,改变我们对现在世界所谓成功的着迷,他同时设立了一个简单心理学上的真理,而这是我们在地上所能明白最深的真理。

    「论福」启示出天国中的成功,同样也对我们在今生此时有极大的祝福。我历经多年,才悟出这个道理,也只有悟出这一层道理以后我才真的开始了解「论福」。每一次我读这段圣经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舒服。不过现在是因为我知道这里面的丰富,撕开了我贫乏的面具。

    灵里贫穷的有福了——谦卑的有福了。保罗·约翰逊(PaulJohnson)所写的一本书《知识分子》中,提供我们一些详尽的细节来说服我们原来就知道的事实:那些我们所喝采,竭力模仿,以及在流行杂志封面上的人物,都不是如我们想象那样满足、快乐、平衡。虽然约翰逊提供的人物: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罗素(BertrandRussell),沙特(Jean…PaulSartre),威尔逊(EdmundWilson),伯莱胥(BertoltBrecht)以现代任何标准来衡量都是成功的人物,但是我们也很难找到比他们这一群更为悲惨,更为自大,又更爱骂人的家伙。

    我是一个新闻记者,所以有很多机会采访「明星」,包括全国足球联盟的伟大球员,电影明星,音乐家,畅销书的作者,政治家以及电视工作人员。这些人填满了新闻媒体,我们奉承他们,熟悉他们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例如他们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做什么健身操,喜爱什么人,用什么牌子的牙膏,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根据我有限的经验,我发现约翰逊的原则是对的:我们的偶像是一群我所遇见过最悲惨的人。绝大部分的婚姻有极大的困难或是破裂。几乎每一个都得依靠心理治疗度日,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伟大的英雄似乎都受自惑(self…doubt)的折磨。

    我也有一些时间在所谓仆人们中间:在印度乡下照顾被社会弃绝的麻疯病人的医生和护士;在芝加哥为无家可归人开了一家医院的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到密西西比的穷乡僻壤服务的一些医疗工作人员;在撒玛利亚、苏丹、伊索比亚、孟加拉以及许多人类受苦的地区救难的那些义工;我在亚利桑那所遇见的那批博士们,现在散布在南美洲的森林中,把圣经翻译成那些奇特的语言。

    我愿意尊敬、爱戴这些仆人,把他们列入激励人的模范,可是我不会羡慕他们。然而当我把两种不同的人——明星和仆人并列,很明显仆人们是蒙爱的,又是有福的。而毫无疑问,我宁愿和仆人在一起,不愿花时间陪明星。因为仆人拥有的深度和丰富的品质,是别处寻找不到的。仆人们的工作是低收入、长时间、没有掌声,在贫穷和没有教育的人中间,浪费他们的天赋和技能。但不知怎的,在他们失丧生命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生命。

    我现在相信灵里贫穷和谦卑的人真是有福的,天国是他们的,并且他们必要承受地土。

    清心的人有福了

    我人生中有一段日子,与性诱惑争战。有人介绍一本薄薄的书:《我信什么》给我,是法国天主教作家法兰西斯·毛瑞克(FrancisMauriac)所写。我非常惊讶,毛瑞克这位老人,居然用了许多的篇幅来讨论他的情欲。他解释:「老年人存在一种双重试探的危机,因为他以一种可怕的幻想来取代他在天然中所失去的性能力。」

    我知道毛瑞克很明了情欲。他所着的《响尾蛇的探戈》以及《给麻疯病人的亲吻》,使得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书中他把情欲、压抑以及性上的愤怒描写得淋漓尽致。对毛瑞克而言,性欲方面的引诱是很熟悉的战场。

    毛瑞克否定了他从小在天主教中所学习的保守性纯洁的各样方法。「婚姻可以治疗情欲」,这在毛瑞克自己以及许多人身上都无效,因为情欲包括了在不认识对象的身上发出的吸引力、冒险的刺激以及机遇约会。「以自律来控制情欲」,毛瑞克发现性欲如同怒涛足以冲垮最佳的努力。「一夫一妻制才可能带来真正的满足」,这可能是真的,但是在有些夫妻间,他们发现性欲的冲动使这个说法未必坚实。在他考察了传统清心的要求之后,发现这些方法都无济于事。

    毛瑞克的结论是:自律、压抑,或是理性地论辩,都无法对抗不纯净的冲动。最后,他发现人清心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耶稣在「论福」中所提出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要见神。」以毛瑞克的话来说:「不清净使我们与神分离,属灵的生活和物质世界一样,都有一定的规律清心是获得更高之爱——较一切拥有更高的拥有:神自己的条件。是的,这是赌注,没有次要的可以取代。」

    读了毛瑞克的作品并没有使我的情欲之争终止。但是我毫无迟疑地说,他的分析是正确的。神给予我们爱,要求我们的器皿是洁净的,在接受更高之爱以先必须洁净,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这是保持清心的动机。心怀情欲,限制了自己与神的亲密程度。

    清心的人真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将要看见神,就是这么简单,但说困难也就是这么困难。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我是从一位曾经任教哈佛大学的神父亨利·诺温(HenriNouwen)身上学到有关这一福的功课。在他事业顶峰的时候,为了他看做是朋友的一位名叫亚当青年人的生活需要,他从哈佛大学搬到一个靠近多伦多的叫日出之地的地方。他不再服务知识分子,改为服事一位青年人的日常琐事。

    亚当这位青年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多余的人,是一个应该在出生前就被堕胎掉的人。

    诺温是这样描述他的朋友:亚当是一个廿五岁的男人,他不会讲话,不会自己穿衣,不能单独地走路,就是吃饭也得人帮助才行。他既不哭也不笑,偶尔他跟人会有一点眼光的接触,他的背是歪曲的,他手臂和腿的行动是缠卷的。他有严重的癫痫病,虽然用了大剂量的药物控制,每隔几天还是会厉害地发作。有时,当他变得僵硬的时候,也会发出咆哮的呻吟。很少有几次,我还见过他的脸上有几滴泪水。

    我得花一个半钟头才能叫醒亚当,喂他吃药,抱他去浴室,给他洗澡、刮胡须、刷牙,领他到厨房,喂他早餐,将他放到轮椅上,然后带他到一个地方,在那儿他花大部分的时间接受治疗性的运动。

    我到多伦多去拜访诺温,看着他为亚当做这一切的事。我必须承认,有一个怀疑的念头闪过我的心,这是在最好的使用诺温的时间吗?我听过诺温演讲,也读过他不少的书,他实在是丰富,难道别人不能接替他做照顾亚当的这种次要的工作吗?当我小心翼翼地向诺温提出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