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解读-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没有固定说法。

    程度的差别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
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
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只要你教人做
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
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
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
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
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
是道。
  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
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
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入世出世平等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七品,我们现在再讨论其中的重点。佛提出来,成了佛悟了道,
也无所谓悟。假使有一个无上大道的境界,有一个无上大道的观念,悟了道,存在心中,
这已经不算道了,这是首先要了解的。再其次,说到佛的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
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后世佛教里有显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说法,执
著了任何一种认为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对的。因为「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法华经上也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世间的一切皆是佛法。法华经上又讲
「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
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
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这是法华经上的要
点,名言。所以法华经成为佛法的一乘法门,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
是一样的。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有难易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无有定法,
如来可说」的重点。
  佛引伸这个观念再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等于佛自己把平生四
十九年说法,作了一个否定。实际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个肯定。他所讲的各种法,
各种道理,不能执著,执著了他任何一句话,就不对了;所以说不可取,不可说。这样
说:我们现在来解释金刚经,已经犯了佛这个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说。此事自己
会之于心就对了,佛所说法,如果认为有个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错了;如果认为佛
说法都是空的,无法可取,更错了,所以说非法,也非非法。
  这并不是说非法就是对的,不执著就是对的,如果你说你这个人什么都不执著,你
已经执著了,执著了一个不执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圣贤之别

  上次我们最后一分钟讲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中文的习惯,
经常把贤圣两个字倒过来,贤圣是讲什么呢?中国文化无形中有个差别,修养、学识、
道德到了最高处,称为圣人。差一点的,还在修行的路上则称贤。佛法分的更清楚。所
谓三贤十圣,修大乘菩萨道有十地,十个层次,叫做十圣,十地菩萨上面是佛。初地之
前的修养,还有三十个层次,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修养到那个程度,没有到达十
地的果位,属于三贤。
  十圣呢?譬如说,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等,这些大菩萨们,才在圣果位。这
些都是分类法,是后世对修行的解释。广义的来举例说明「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
别」,譬如我们现在讲一句话,教书及当学生久了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在课堂上讲一
句话,下面一百个听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许多话,笔记记下
来,观念都是灰色的,变样很多。这就是说,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
各种宗教,各种层次智慧的差别不同。
  现在讲第七品我的偈子:

    第七品偈颂

    巢空鸟迹水波纹  偶尔成文似锦云
    得失往来都不是  有无俱遣息纷纷

  这也是以中国禅宗的方式,来解释金刚经这一品,并作了一个结论。
  「巢空鸟迹水波纹」,佛经上有这么一个譬喻,说有一种鸟叫做巢空鸟,它不栖在
树上,它的窝在虚空中,在虚空中生蛋,在虚空中孵小鸟,归宿也在虚空中。这个鸟永
远捉不住,来去无踪,所以叫巢空鸟。本来鸟在虚空中飞,飞来飞去不留痕迹的,就是
上一次我们引用苏东坡的诗:应似飞鸿踏雪泥。所以巢空的鸟,在空中永远不留爪迹的。
水上的波纹画过了,也没有了。水波纹是你看到的,不能说没有东西,但是它过后就没
有了。所以这些都是:
  「偶尔成章似锦云」,都是偶尔构成了文章,或一幅美丽的图画。
  禅宗祖师还有一句话:「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有一只蛀虫咬树的皮,忽然咬的
形状构成了花纹,使人觉得好像是鬼神在这棵树上画了一个符咒。其实那都是偶然撞到
的,偶尔成文似锦云,有时候也蛮好看的。这就说明一切圣贤说法,以及佛的说法都是
对机说法,这些都是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
  了解了这个道理,再从龙树菩萨,般若观念,金刚经的道理,就晓得:「得失往来
都不是」,今天有一个境界,看到光啦!看到菩萨啦!或者做个什么好梦啦!梦中菩萨
的指示还说了好几天,说得高兴的不得了。有时候又被梦吓死了,要晓得一切都是偶然,
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本来都是没有的。
  「有无俱遣息纷纷」,所以一切都放下,能够放下,则同佛法有点相近了。但是一
切放下,不是空啊!不是没有啊!只说一切放下而已。
  金刚经由第一品到第七品,差不多是一个问题连下来,就是须菩提问,学佛的人,
怎么样使自己的心宁静下来,心中许多的感情、思想、烦恼,怎么样降伏得下去?佛就
答覆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他的心。后来,佛看须菩提不懂,佛又说了一句
话:应无所住。叫我们善护念。
  到这里为止,佛并没有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是说应无所住,一切无所住。
因此佛法也无所住,也无定法可说。如果说佛法就是般若,就是金刚经,或阿弥陀经,
就错了,因为你就住在那里了,都有所住。佛只讲到应无所住,不可住,不可说。所以
对各种差别的法门,也不必有所住,只要你心有所住,有所□碍,都不是佛法。一个大
问题到这里为止。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
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是佛自动提出来问须菩提的问题,你的意思怎么样?假使有一个人,拿他充满三
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财富,金、银、车渠、玛瑙等等,通通布施出来,分散给人家,
你说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说:「甚多,世尊。」这个福报太大了。
  我们一般人布施人家一百块钱,就想得好的福报,买了几根香蕉,去烧几根香拜拜,
还想求到什么东西,现在这个人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比那些什么香蕉呀,猪头
啊,多太多了,当然得的福报很多。佛就说:「何以故」,什么理由?「是福德,即非
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他说:你要晓得啊!我们讲人要有福报,福报的本身无
自性,也可以讲它无定性。
  譬如说,今天忽然冷了,一个人只穿一件汗衫出门,刚好碰到你,你怕他受凉,就
把毛衣、外套脱了给他穿上。这个人真有福气,碰到了你。如果今天是大热天,你再给
他穿上毛衣外套呢?他非打死你不可。所以,所谓福报,在某个时候是福报,在另一个
时候是痛苦,因为这个福报的本身是无定性的。而且任何的福德、福报,只有一个时期,
福气享受过了那段时期,也是空,因为本身无自性。
  所谓无自性,就是说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佛说的这个德,「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换句话说,佛有一句秘密的话没有讲出来,那就是,真正的福报是悟道,
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脱了现实世界而得的大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一切福报能够办
得到的。所以如来说福德多,就是佛告诉你的,这样布施的结果,福德非常的多。实际
上,佛说的福德多,是教育上的一个鼓励。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佛强调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前面讲到,一个人拿一佛世界的七
宝布施,这个人福报是很大。但是,假使有一个人,对金刚经有些了解或者四句偈了解
了,再劝导人家,解脱了人家的烦恼,这个人的福报,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福报,
还要来得大。

    一切佛与金刚经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什么理由呢?他说我告诉你,一切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成就的人,及要
想智慧成就大彻大悟的诸佛,及一切佛,都是从这个经里出来的。像这一世的释迦牟尼
佛一样,就是在这个劫数里头;这一劫叫做贤劫,这个贤劫共有一千佛出世,释迦牟尼
佛是第四位。将来第五位弥勒佛,当然还早罗!以后一直下去,有一千个佛要来。这一
个佛劫里头,是圣贤最多的劫数。当然不能拿地球形成、冰河时期的观念来看,这是一
个宇宙观,这个劫数的时间非常长,接近无量数的时间。
  佛说一切成佛的,得大彻大悟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悟道的,这个悟,是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最后的大彻大悟,都是从金刚经这个里面出来的;从般若,自己真正智
慧里头透出来的。金刚经所讲的,是智慧透出来以后的一个报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
是从自我的智慧里透露出来的。因此,也可以拿金刚经作代表,一切佛同佛的智慧,都
从金刚经里来。

    佛法非佛法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你看金刚经的翻译,真不晓得佛说些什么!他上面讲的那么好,多大的福报,大得
不得了,但是福报还不如佛法了不起。最后佛法又被他否定了,「所谓佛法者,即非佛
法」。
  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
就是没有。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
不是佛。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
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
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
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
马上推翻。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
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
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
去了,心中不留。
  金刚经这种句法,后世许多儒家不了解,像清朝的大儒顾亭林,在日知录上就讲,
叫一般学生不要看佛经,佛经没有什么看的,这个东西就是一桶水,一个是满的,一个
是空桶,一下倒过来,一下倒过去,倒来倒去就是这么一桶水。他认为所谓佛法者,即
非佛法,倒来倒去,等于没有说嘛!
  这个第八品的要点,说明佛法的重要,真正的大福德是智慧的成就,依法出生是依
到佛法而生出一切贤圣悟道的道理。说到了这里,又引出后面一章的大问题;现在我们
先给它来个结论:

    第八品偈颂

    锦绣乾坤似奕棋  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  脱缚离黏说向谁

  「锦锈乾坤似奕棋」,人世间最有福气的是当皇帝,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过一下这个
瘾。古代的皇帝多有福气,但是我们读了历史以后,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当皇帝。康
熙皇帝自己就说过这个话,自己感觉到痛苦极了。从历史看来,中国有多少个皇帝,叫
年轻人背一背,连二十个也说不出来!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只晓得叫皇帝而已。这个
锦绣乾坤江山,从历史上看来,像下棋一样,一下输了,一下赢了,通通过去了。「人
天福德枉成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他修庙、斋僧那么多,将来福报怎么样?达摩祖
师就笑他:「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他骂这个梁武帝,你这点算什么了不起,人
天小果,你死后不过升天而已,天人享福完了,照样会堕落。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
是有限度的福报,不是无漏之果,无漏是永远没有缺点。所以说,人做了好事,他生来
世做帝王将相,升官发财,功名富贵,世间的福报很好,但是智慧丧失了。
  禅宗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叫沩山禅师,是禅宗五家宗派里的一位开山祖师,
沩山仰山是佛教沩仰宗。沩山禅师三世为皇帝,几乎丧失了神通,失掉了智慧,迷糊了,
所以他不干了;这个神通不是说千里眼,或者会飞之类,而是智慧。智慧是大神通,他
几乎丧失了这个悟道的智慧,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
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这是禅宗的话,临济禅师悟道以后说:原来佛法是这个样子,
无多子。实际上这三个字,是当时的土话;用现在话来讲,无多子就是这么一点点东西,
没有什么多的。
  「脱缚离黏说向谁」,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被人世间一切的烦恼感情捆缚著,
要解脱三界的情欲、烦恼、妄想,脱开了一切的黏缚,回到自己本来的面目,这就是佛
法的究竟。所以佛法讲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这个,要把那些黏著的、捆著的,
都彻底解脱了,这就是佛法的精要。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
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
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
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
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
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
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
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在我们开始讲第九分之前,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见思惑

  我们都晓得佛学分成大乘小乘,严格的讲,小乘里头又分两个;一个是小乘,另一
个比小乘高一点,普通我们叫它中乘。小乘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