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死桥 作者:李碧华-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丹道:“它哭呢。”
  王老公颤巍巍迈过来:“什么事直哼哼?嗳?”
  原来那麻布袋似的小猫,脚底心伤了,有刺。王老公眯缝着眼,找不到那刺。
  怀玉过来,二话不说,给拔出来。
  “哎呀,你真笨。要磨爪子就到这儿来磨。”王老公心疼地骂,“来这儿,记住了。真是的,告诉你们,猫的爪子绝对要磨,如果不磨,指甲太长,弯曲反插到脚底心,就疼,无法行走。”
  他把那猫领到一块木板处:“认得吗?别到外面去磨,免得被什么柱子、木条给刺了。以后都不准出去!”
  那猫惟有敷衍他,好生动一下,王老公满意了。
  人与兽,生生世世都相依为命。他习惯了禁锢与被禁锢。
  “不准出去,倒像坐牢似的。王老公,怎不买个柳条笼子全给关起来?您习惯,猫可不习惯。”志高看不过。
  王老公马上被得罪了。
  他装作听不见,只对怀玉道:“怀玉,你别跟人到处野,要定心,长本事,出人头地。常来我这儿,教你道理。”
  “我还要帮爹摆地摊呢。”怀玉问,“好久没见您上天桥去了。过年了,明儿您去不去?”
  “这一阵倒是不大乐意见人、见光。”
  忽地,在志高已忘掉他的无心之失时,王老公不怀好意地阴阴一笑:“志高,你娘好吗?”志高猛地怔住,手中与猫共玩的小皮球咚咚咚地溜去一旁,他飞快看了丹丹一眼,丹丹没注意,只管逗弄其他的猫。
  志高寒着脸:“我没娘!”
  王老公仿似报了一箭之仇,嘻嘻地抿了抿嘴,像只出其不意抓了人一痕的猫,得些好意,逃逸到一旁看人生气。
  怀玉冷眼旁观这一老一少,不免要出来支开话题。也是为了兄弟,在这样一个陌生小姑娘跟前,他义气地:
  “王老公,您不放猫去溜溜,一天到晚捧着,它们会闷死的。”
  “两个月前刚死了一只,听说给埋在后山呢。”志高逮到机会反击,“多么可怜。”
  “你这小子,豁牙子!”
  “老公老公,我问呢,明儿您上不上天桥去?”怀玉忙道。
  “不啦,给人合婚啦,批八字啦,也没什么。都是这般活过来的,都是注定的。活在哪里,死在哪里。唉唉,算来算去,把天机说漏兜儿,挣个大子儿花花,没意思。以后不算啦。”
  “人家都说您准呢。”
  “算准了人家的命,没算准自家的命。”王老公轻叹一声,尖而寒,怨妇一样,“我这一生,来得真冤枉,都是当奴才,哈腰弯背。没办法了,现世苦,也只好活过去,只有修来世。唉,我可是疼猫儿,看成命根子一样。”
  志高顿觉他对王老公有点过分了:
  “您老也是好人。”
  丹丹只见两个大男孩跟一个老太太似的公公在谈,中途竟唉声叹气,一点都不好玩。怀中的猫又睡着了,所以她轻轻把它放到床上去,正待要走,忽然想,呀,不知看“打鬼”的人散了没有,不知叔叔要怎样慌乱地到处找她。一跃而起:
  “我走了。”
  说着,把一个竹筒给碰倒了。
  这竹筒是烟黄色的,也许把持多了,隐隐有手指的凹痕。这也是一个老去的竹筒,将快变成鬼了,所以站不稳。
  竹签撒了一地,布成横竖斑驳的图画,脱离常轨的编织,一个不像样的,写坏了的字。
  丹丹忙着拾掇,志高和怀玉也过来,手忙脚乱的,放回竹筒中去。
  “这有多少卦?”志高问。
  “八八六十四。”
  “竹签多怪,尖的。”
  ——孩子们不懂了,这不是竹,这是“蓍”。它是一种草,高两三尺,老人家取其下半茎来作筮卜用。它最早最早是长在孔子墓前的。子曰……所以十分灵验。王老公就靠这六十四卦,道尽悲欢离合,哀乐兴衰。直到他自己也生厌了,不愿把这些过眼云烟从头说起。以后不算啦。
  “给我们算算吧,”怀玉逼切地央求,“算一算,看我们以后的日子会不会好?我不信就是这个样子……”
  “老公,您给我们算,最后一次?”志高示意丹丹,“来求老公算卦,来。”
  三人牵牵扯扯,摇摇曳曳,王老公笑起来。撒娇的人,跟撒娇的猫都一样。我不依,我不依,我不依。这些无主的生命。现世他们来了,好歹来一趟,谁知命中注定什么呢?
  谁知是什么因缘,叫不相干的人都碰在一起。今天四个人碰在一起了,也是夙世的缘分吧。王老公让他们每人抓一枝。
  丹丹闭上眼,屏息先抓了一枝。然后是志高,然后是怀玉。正欲递予王老公时,横里有只猫如箭在弦,嗖地觑个空子,奔蹿而出……
  “哎呀!”丹丹被这杀出重围的小小的寂寞的兽岔过,手中蓍草丢到地上去。因她一闪身,挨倒怀玉,怀玉待要扶她一把,手中蓍草就丢到地上去。志高受到牵连,手中的蓍草也丢到地上去。
  一时间,三人的命运便仿佛混沌了。
  “又是它。”丹丹眼尖,认得那是在万福阁大佛殿上蹿过的黑猫——真是只千方百计的猫。“老公,我帮你追回来。”丹丹认定了这是与她亲的,忘了自己的卦。
  王老公道:“由它吧。”
  “您不是不准它们出去吗?”志高忙问。
  “去的让它去,要留的自会留。”
  “它会回来的。”丹丹安慰老人。
  怀玉望着门缝外面的,堂堂的世界:
  “对,由它闯一闯。要是它找不到吃的,总会回来。找得到吃的,也绑不住它吧。”
  怀玉记得他们的卦,拈起三枝蓍草,递向王老公。
  “来,老公,给我们说说,我们本事有多大?”怀玉澄澄的眸子里,满是热切期望,仿佛他是好命的,他的日子光明,他觉得自己有权早日知道。眼下还未到开颜处,绸缪一下,也就高升了。他心中也有愿呀。
  志高、丹丹凑上一嘴:“说,快说呀。”
  王老公摇首,只道:“看,都弄糊涂了,这卦,谁是谁的?来认一认。”
  三人认不清。
  “不要紧,您都一起说了,我们估量一下是谁的命。”
  算卦的老太监闭上眼睛。啊,黄昏笼罩下来了,疲倦又笼罩了他,他有点蔫不唧的,萎靡了,只管把玩手中的卦,十分不耐烦。
  “不算了。年纪轻轻的,算什么卦?”王老公说。
  “老公骗人,老公说话不算数。”
  三个孩子都气了。
  老人闹不过,推了两三回,终妥协了:
  “好好好,我说,我说。不过也许要不准的——”
  “您说吧,我们都听您的。”怀玉道。
  “……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王老公老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暧昧表情。是你们逼我的,我不想泄漏的,“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那是什么意思?”丹丹绕弄着她长辫梢上的红头绳,等着这大她一个甲子的公公来细说她命的可能性。
  老公没有再回答。他不答。
  “哦?老公原来自家也不懂!”丹丹顽皮地推打他,“您也不懂,是吧?”
  “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怀玉皱着他横冷的一字眉。
  “哈,谁生不如死?谁又死不如生?嗳,看来最好的就是先死后生。”志高在数算着,“说不定那是我——不不,多半是怀玉,怀玉比我高明。”


生死桥 '壹'(3)
  说着,不免自怜起来了:“我呢,大概是生不如死了,我哎,多命苦,呜呜呜呜!”
  然后夸张造作地号啕大哭,一边怪叫一边捶打着身畔的红木箱子。
  “别乱敲,你这豁牙子。”王老公止住,不许志高乱动他的木箱子,保不定有些什么秘密在里头,或是贵人送给他的价值不菲的首饰,他和猫的生计便倚仗这一切,直到最后一口气。
  “丹丹!丹丹!”
  外头传来一阵喊声。
  丹丹应声跃起至门前,不忘回过头来:“黄叔叔找来了!我要走了!”
  志高忙问:“到哪儿去?”
  “回天津老家去,给黄哥哥养病。”
  院子里出现一个矮个子的四十来岁的壮汉,久经熬练,双腿内弯成弓形,步履沉沉稳稳,一副江湖架子。背上是个脸色苍白中带微黄的、穿得臃肿的十来岁少年,两只手软垂着,眼睛中有无限期望,机灵地转动。嘴一直咧着,不知道是不是笑意。
  他是丹丹那此生再也无法走一两步的黄哥哥。
  “走啦!”叔叔唤丹丹。
  这苦恼的邋遢的老粗,身上棉袄不知经了多少风霜雨露,竟变得硬了。如同各人的命,走得坎坷,渐渐命也硬了。因为命硬,身子更硬了。
  他爱怜着眼前这没爹没娘的牡丹。“牡丹”,花中之王呀,改一个这样担待不起的名字?
  “你怎地溜到这里来,叨扰人家啦,回去吧。‘打鬼’完了,人都散了。”
  末了又谦谦对王老公说道:“不好意思,小姑娘家蹦蹦跳的,话儿又寸,您别见怪。丹丹,跟公公和哥们说再见。”
  丹丹笑着,挥手:
  “王老公、怀玉哥、切糕哥,我们再见!”
  叔叔在她耳畔骂:“看,到处找你,累得滋歪滋歪的!”
  怀玉笑:“再见。”
  志高努力地挥手:“再见再见。喂喂喂,什么时候再见?我请你吃切糕。真的,什么时候?会不会再来?摇头不算点头算。”
  “我不知道呀。”
  丹丹远去了,三步一蹦,五步一跳,辫子晃荡在傍晚太阳的红霞中。少年的心也晃荡在同一时空内。
  初春的夕阳不暖,只带来一片喧嚣的红光,像一双大手,把北平安定门东整座的雍和宫都拢上了,决不放过。祖师殿、额不齐殿、永佑殿、鬼神殿、法轮殿、照佛楼、万福阁……坐坐立立的像,来来去去的人,黑黑白白的猫,全都逃不出它的掌心。
  “老公,她会不会再来?”志高问。怀玉没有问,他心里明白,志高一定会问的。
  但怀玉也想知道。
  王老公没答。在人人告别后,院子、屋里,缓缓传来算卦人吹笛子的怪异闷哼,似一个不见天日的囚徒,不忿地彻查他卑微而又凄怆的下狱因由。青天白日是非分的梦。
  人在情在,人去楼空,这便是命。
  腾腾的节日闹过了,空余一点生死未卜,恍惚地回响,怀玉和志高离庙回家去。
  中国是世上最早会建桥的国家了:梁桥、浮桥、吊桥、拱桥。几千年来,建造拱桥的材料有木,有石,也有砖、藤、竹、铁,甚至还动用了冰和盐。
  桥,总是横跨在山水之间,丰姿妙曼,如一道不散长虹。地老天荒。
  在北平,也有一道桥,它在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东边是天坛,西边是先农坛。从前的皇帝,每年到天坛祭祀,都必经此桥。桥的北面是凡间人世,桥的南面,算是天界。这桥是人间、天上的一道关口,加上它又是“天子”走过的,因而唤作“天桥”。
  天桥如同清朝一般,在还没有沦落之前,它也是一座很高很高的石桥,人们的视线总是被它挡住了,从南往北望,看不见正阳门;从北向南瞧,也瞧不着永定门。它虽说不上精雕细琢,材料倒是汉白玉的。
  只是历经了几度兴衰,灯市如花凋零……后来,它那高高的桥身被拆掉,改为一座砖石桥。石栏杆倒还保存着,不过就此沦为沼泽地、污水沟。每当下雨,南城的积水就都汇积于此,加上两坛外面的水渠;东西龙须沟的流水汇合,涨漫发臭,成了蚊子、苍蝇、臭虫和老鼠的天堂。大家似乎不再忆起了在多久以前,天桥曾是京师的繁华地,灯市中还放烟火,诗人曾道:“十万金虬半天紫,初疑脱却大火轮。”
  年过了,大小铺子才下板,街面上也没多少行人。
  两只穿着破布鞋的脚正往天桥走去。左脚的脚趾在外头露着,冻得像个小小的红萝卜头儿。志高手持一个铁罐子,低头一路捡拾地上长长短短的香烟头,那些被遗弃了的不再被人连连亲嘴的半截干尸。拾一个,扔进罐子里头,无声的。只有肚子咕咕响。
  过了珠市口,呀,市声渐渐盖过他的饥肠辘辘了。
  真是另有一番景象。
  才一开市,满是人声、市声和蒸气,连香烟头也满街都是。志高喜形于色。
  虽然天桥外尽是旧瓦房、破木楼和光膊赤脚、衣衫褴褛的老百姓,在那里过一天是一天,不过一进天桥就热闹了。
  大大小小的摊棚货架,青红皂白的故衣杂物……推车的、担担的,各就各位了。
  那锅里炸的、屉里蒸的、铛里烙的……全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志高走得乏了,见小罐中的香烟头也拾得差不多了,就在一处茶摊坐下来,喝了一碗大碗茶。口袋里不便,只好对卖茶的道:
  “三婶子,待会给您茶钱。”
  三婶子见是志高:“没钱也敞开了喝吧,来吧,再喝。”
  “不了,一肚子是茶水。”
  志高蹲到茶摊后面旯旮儿,小心地把烟头剥开,把烟丝一丁点一丁点地给拆散,再掏出一叠烟纸,一根一根卷好,未几,一众无主的残黄,便借尸还魂,翻新过来。志高把它们排好在一个铁盒上,一跃而起,干他的买卖去。
  “快手公司!快手牌……爷们来呀,快手牌烟卷,买十根,送洋火!”
  ——他根本没洋火,事实上也根本没有一买十根的顾客。都是一根一根地卖出去,换来几个铜板。不一会,他也就有点赚头了。
  好,先来一套芝麻酱烧饼油条,然后来点卤小肠炒肝,呼噜呼噜灌一碗豆腐脑,很满足,末了便来至一个黏食摊子前。卖的是驴打滚。只见一家三口在分工,将和好的黄豆面,擀成薄饼,洒上红糖,然后一卷,外面粘上干黄米面,用刀切成一截一截,蘸上糖水,用竹签挑起吃。
  正想掏个铜板买驴打滚,又见旁边是切糕车子,一念,自己是丹丹口中的“切糕”啦,马上变了卦,把铜板转移,换了两块黏软的甜切糕,还对那人道:
  “祥叔,往后我不唤志高,我改了名儿,唤‘切糕’了。哈哈哈!”
  “得了,瞧你乐鸽子似的!”祥叔笑骂。
  忽闻丁冬乱响,有人嚷嚷:“来哪,大姑娘洗澡啦……”
  那是一个满嘴金牙的怯口大个子,腮帮子也很大,脸鼓得像个“凸”字。看来才唱了一阵,嗓门不大,丹田不足,空摆出一副讲演的架势,使你无法想像他是这样唱的:“往里瞧啦往里瞧,大姑娘洗澡!喏,她左手拿着桃红的花毛巾,右手掇弄着澡盆边……咚咚咚呛,咚咚咚呛……”
  大个子站在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旁边,箱子两头各拴了绳子。他一边响起小锣小鼓小镲,一边拉绳子,箱子里头的一片片的画片,便随着他的唱词拉上拉下。
  “又一篇呐又一篇,《潘金莲思春》在里边,她恨大郎,想武松,想得泪涟涟……咚呛,咚呛,咚咚咚呛……”
  观众们就坐在一条长板凳上,通过箱子上的小圆玻璃眼往里瞧,聚精会神的,脖子伸得长长的,急色的。拉洋片的大个子,不免在拉上拉下的当儿,故弄玄虚,待要拉不拉的,叫那些各种岁数的贫寒男人,心痒难熬,在闷声怪叫:“往下拉!往下拉!”
  各自挂上羞怯的暧昧的鬼鬼祟祟的笑,唱的和看的,都是但求两顿粗茶淡饭的穷汉,都是在共同守秘似地交换着眼色。
  大个子心底也有不是味儿的愧怍,好似虎落平阳——谁知他是不是虎?也许只错在个头太大,累得他干什么都不对劲,尤其是这样地贩卖一个女人的淫荡,才换几个大子儿,但他支撑着他的兴致,努力地吆喝:
  “哎,又一出,又是一出……”
  志高目睹这群满嘴馋液的男人,天真而又灼灼的眼神,他想起……呸!他没来由地生气了。他觉得这样的兽无处不在,仿佛是他的影子,总是提醒他,即使光天白日,人还是这样的。志高充满憎厌和仇恨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怪叫:“洗澡!洗澡!妈的,看你们老娘洗澡!”
  然后转身朝桥西跑去。
  天桥最热闹的,便是这边的杂耍场。他扒开人群,钻进一个又一个的场子找人去。
  在天桥讨生活的行当很多,文的有落子馆、说书场。武的就数不尽了,什么摔跤、杠子、车技、双石、高跷、空竹、硬气功、打把式、神弹弓、翻筋斗……天桥是一个“擂台”,没能耐甭想在这儿混饭吃,这块方圆不过几里的地方,聚集着成百口子吃开口饭的人。虽云“平地抠饼”,到底也是不容易的,故每个撂地作艺的摊子,总有他们的绝活儿,也不时变着新花样。
  志高钻进一个场子去,左推右撞地才钻出个空儿,只见怀玉正在耍大刀。
  大伙都被这俊朗的男孩所吸引。他凝神敛气,开展了一身玩艺;刀柄绑的红绸带,随着刀影翻飞。刀在怀玉手中,忽藏忽露,左撩右劈,不管是点、扫、推、扎……都赢得彩声叫好。他一下转身左挂马步劈刀,一下左右剪腕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