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_2-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说有一点同惠征的履历相同,就是惠征确实担任过笔帖式。但是,查惠征担任笔帖式的部门,都是北京部里的衙门。同时,惠征一生都没有去过甘肃。因此,慈禧出生在甘肃兰州说,就完全是无中生有了。 
  五 山西说   
  慈禧出生地山西长治说,是长治当地人士提出来的,是近年的新说法。他们对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提出了一整套说法。他们认为,慈禧不是满族人,而是汉族人。他们出版了一本书《慈禧童年考》。细阅该书,发现他们对慈禧的出生地,提出了二说。虽然都是长治县,但却在不同的村庄。 
  第一说是长治县西坡村。   
  据他们说,慈禧是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日出生的。出生地在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慈禧名王小慊,属羊。其祖父名王会听,祖母陈氏。父亲王增昌,母亲李氏,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王小慊还有一个舅舅,两个姨妈。她家很穷,地少,人多,靠打短工度日。道光十八年(1838),母亲李氏因病去世。年景不好,王小慊无人照看,其父王增昌将王小慊卖给了潞安府某人,后来又辗转卖给了潞安府知府。大约过了七八年,传说潞安府知府有一个丫环,十一二岁,长得如花似玉,两个脚心上还各长了一个痦子。知府夫人觉得,此后其人必会大富大贵,就把她认为义女。消息传到西坡村,王小慊的祖母陈氏听说了。老人心想,我的孙女脚上也长了两个痦子,况且,也应该是十一二岁了。就让小儿子王增鸿到潞安府去打听。几经周折,也没有打听到实信。其祖母陈氏带着遗憾,在咸丰四年(1854)去世了。 
第7节: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之谜(4)         
  此说还提出了三条所谓证据。   
  证据之一是说有一个家谱。家谱上记载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一句话。但是,这个家谱不是原件,而是重抄件。这就失去了作为证据的价值;   
  证据之二是说有慈禧出生的房屋遗址。然而,这个遗址现在变成了猪圈。这也只是口碑资料,得不到证实;   
  证据之三是说西坡村有慈禧生母之墓。据说原来是木碑,现在是新制的石碑。由于是新碑,也自然失去了遗迹的真实性。   
  因此,这些所谓的证据就站不住脚了。   
  第二说是长治县上秦村。   
  据他们说,慈禧是上秦村人,姓宋,名龄娥,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日,长得俊俏,聪明伶俐。父亲排行老四,名宋四元。母亲李氏,在一个叫弹花弓的地方被狼咬死,哥哥在河滩上被狼吃掉。道光二十五年(1845),家乡闹大饥荒,树皮都被吃光。龄娥饿得骨瘦如柴。宋四元只好将女儿龄娥卖给了潞安府知府惠征作奴婢。不久,宋四元也饿死了,宋家就没有人了。惠征买了龄峨,起名兰儿。惠征的夫人有一天发现龄娥两个脚心各有一个痦子,认为她是一个贵人,就认为义女,改姓叶赫那拉,并请人教她念书,填词,作赋。到了咸丰二年(1852),龄娥被选入清宫,后来当上了皇太后。 
  凭据这些,自称为慈禧后裔的五位老人,集体到县志办上访,并上交了《慈禧家境简介》的材料,要求政府澄清这件事。   
  此说法提出了五条所谓证据。   
  其一是说上秦村有慈禧的后裔。但是,这些后裔是自称的;   
  其二是说这里有慈禧的家娘娘院。但是,这个娘娘院是传说的;   
  其三是说宋家有两个皮夹子。但是,其来源不清,用途不明,也没有形成证据链条;   
  其四是说家里有一封慈禧来的信。但是,这封所谓的信,只是些断简残篇,不可卒读;   
  其五是说宋家有一张慈禧的照片。但是,这张照片是到处可以找到的。   
  我们知道,实物资料,必须是真实的;遗迹资料,必须是原始的;口碑资料,必须是链条的。上述所谓的各种资料,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以上二说,即西坡村说和上秦村说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之处。但是,长治市的地方人士仍然认定慈禧是长治人。为此,他们还组成了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并召开了研讨会。 
  但据学者考证,在这段时间,历任潞安府知府的共有七人,其中没有惠征。学者查找了清代的起居注档、上谕档、朱批奏折等档案,详细查对了历任潞安府知府的任职年代。从道光五年(1825)至咸丰元年(1851),这25年间,担任潞安府知府的共有七人:道光五年六月至十五年七月,知府马绍援,任职十年一个月;道光十五年八月至十八年三月,知府达镛,任职两年半;道光十八年四月至二十八年八月,知府多慧,任职十年五个月,其中道光二十四年,多慧因大计卓异,赴京由吏部引见皇帝,知府之任由同知陈维屏代理;道光二十八年九月至咸丰元年五月,知府珠陨,在任两年七个月;咸丰元年六月至九月,知府万济堪,在任三个月,期间八月曾拟调袁彦齡,但袁未到任,知府实际还是由万济堪担任;咸丰元年十月始,知府金君善。 
第8节: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之谜(5)         
  既然惠征没有在潞安府担任过知府,同时,惠征的履历中,也没有在山西潞安府担任过知府的记载,那么,所谓的慈禧在潞安府被卖给惠征的说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是一个铁证。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的说法。 
  六 北京说   
  慈禧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三代为官的官宦世家。   
  慈禧的曾祖父名吉郎阿。字霭堂。乾隆时担任内阁中书。嘉庆六年(1801)升任六品中书。因表现突出,九年(1804)奉命进入军机处任军机章京。军机章京是接触中央机要的重要官职。吉郎阿担任此职,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后来调任从五品的户部银库员外郎(副局级),这是管理银库的要职。吉郎阿大约在嘉庆十九年(1814)左右,死在户部员外郎(副局级)任上。 
  慈禧的祖父名景瑞。嘉庆十八年(1813)升为刑部主事(略高于处级)。道光元年(1821)升任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副局级)。道光十一年(1831)又升为正五品的刑部郎中(正局级)。后曾一度入狱,但很快获释。道光三十年(1850)退休。卒于咸丰六年(1856)至十一年(1861)之间,死时年近80岁。 
  慈禧的父亲名惠征。惠征,生于嘉庆十年(1805)。原是镶蓝旗满洲人,后来改隶镶黄旗。监生出身。道光八年(1828)为笔帖式。十四年(1834)升为二等笔帖式。笔帖式是满文书官的称谓,是部院等衙门的低级官员,做些抄写和拟稿的工作,相当于后来的文书。十九年(1839)升为八品笔帖式。后来连续升迁为正六品的吏部主事(略高于处级)、从五品的吏部员外郎(副局级)、正五品的吏部郎中(正局级)。二十九年(1849)外升为山西归绥道,任正四品的道员(略高于正局级)。道员是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级行政长官。道员是非正式官称,公文直接以区域名为官名,习惯遂成为定制,习称为某某道。道员除由知府升补外,也有由京察一等的郎中、御史、编修而升得的。惠征就是由京察一等的郎中而外升为山西归绥道的。咸丰二年(1852)二月又调任富庶的安徽徽宁池太广道。三年三月因逃避太平军的追击而被撤职罢官。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病死在江苏镇江,终年49岁。 
  综上,慈禧的曾祖父吉郎阿任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副局级),祖父景瑞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正局级),父亲惠征任正四品的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略高于正局级)。他们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局级干部,也算是中高级干部了。慈禧的前三代是清朝的中高级官员,家庭生活是很好的。景瑞虽曾一度入狱,但很快就被释放,又官复原职,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惠征被罢官是在慈禧入宫当贵人一年多之后。因此,对慈禧一家的生活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第9节: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之谜(6)         
  惠征虽然在北京、山西、安徽等地为官,但慈禧的家庭长期住在北京,即慈禧的籍贯是北京。   
  慈禧的祖籍,正史有明确记载。《清史稿》记道:〃孝钦显皇后(慈禧),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玉牒》记道:〃兰贵人那拉氏,道员惠征之女。〃《清列朝后妃传稿》(下)记道:〃文宗(咸丰帝)孝钦显皇后(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实录》咸丰十一年十二月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 
  父惠征,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此书还明确记载,慈禧的母亲为富察氏,封一品夫人。慈禧兄妹四人,慈禧为大姐,妹妹其次,大弟照祥,二弟桂祥。这些正史记载,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慈禧是满族人,是叶赫那拉氏,其家族长期居住在北京。 
  此外,还有如下证据。   
  第一,发现了慈禧之妹选秀女的〃排单〃。清朝自顺治帝始,在满、蒙、汉八旗中,每三年挑选一次秀女。参与选秀的女孩自14岁至16岁。选中者或成为皇帝的妃嫔,或被赐给皇室子孙做福晋。《养吉斋丛录》记载:〃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留者,谓之撂牌子。〃这〃每班五人〃,写在一个单子上,谓之〃排单〃。所谓〃排单〃,是皇帝挑选秀女时依据的自然情况的底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慈禧选秀女的〃排单〃,但是学者发现了咸丰五年(1855)慈禧之妹选秀女的〃排单〃。慈禧之妹嫁给了醇郡王奕,他们的儿子是光绪皇帝。这个〃排单〃明确记载:慈禧之妹属满洲镶蓝旗,姓叶赫那拉氏,父亲名惠征。惠征的最高官职做到正四品道员。根据这个〃排单〃,可以认定慈禧的娘家,在咸丰五年之前,居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劈柴(辟才)胡同。因此,北京应该是慈禧的出生地。 
  第二,认定了慈禧之父当时在北京为官。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此时,慈禧的父亲惠征正在北京。档案记载,惠征道光八年(1828)为笔帖式。十四年(1834)升为二等笔帖式。十九年(1839)升为八品笔帖式。这个时期,惠征没有离开北京,其家肯定在北京。为此,慈禧也只能出生在北京。 
  第三,判明了慈禧之母当时也住在北京。档案记载,慈禧的外祖父惠显,当时在山西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任副都统。归化城距离北京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慈禧之母富察氏不可能到苦寒的塞外之地去生产。因此,她也只能在舒适的北京家里生产。由此,可以判定,慈禧诞生于北京。 
  那么,慈禧具体诞生在北京的何处呢?一说是劈柴胡同,一说是方家园。         
第10节: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之谜(7)         
  学者邹爱莲查找清朝档案,得出慈禧娘家在北京先后迁移了三个住处。   
  第一个住处。咸丰五年(1855),慈禧之妹选秀女的〃排单〃记载,慈禧的娘家〃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第二个住处。咸丰六年(1856)〃内务府官房租库〃的呈稿,明载咸丰帝将〃西直门内新街口二条胡同北房一所〃,赏给惠征家居住;   
  第三个住处。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慈禧以同治帝名义将〃方家园〃赏给其弟照祥居住。   
  很明显,后两个住处不可能是慈禧的出生地。慈禧之妹选秀女排单所记,慈禧的娘家〃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应该是慈禧在北京的出生地。即慈禧出生在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已经消亡了。北京市的旧地图上还可以依稀辨别出它的影子。         
第11节:慈禧得到咸丰宠幸之谜(1)         
  第二个谜案慈禧得到咸丰宠幸之谜   
  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她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慈禧幸运地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当时,钮祜禄氏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被选为贵人。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宫,住在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嫔要严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谨慎地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 
  兰贵人看到这四个字做何感想呢?这位争强好胜的年轻女子是不会受任何规条约束的。她想的是如何不择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权位。但是,谈何容易。   
  清代后宫妃嫔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级:第一级是皇贵妃,第二级是贵妃,第三级是妃,第四级是嫔,第五级是贵人,第六级是常在,第七级是答应。以上统称内廷主位。 
  当时,慈禧只是一个贵人,是第五级。慈禧对她这个地位,很不满意。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深知,不能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去争取。实践证明,慈禧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二年的努力,她晋为懿嫔;又过二年,晋为懿妃;再过一年,晋为懿贵妃。也就是说,只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慈禧便由第五级的兰贵人跃升为第二级的懿贵妃了。此时的慈禧已经22岁了。在咸丰帝的眼里,她是越发美丽了。 
  慈禧在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固然有天赐的自然机缘,但也不能否认独造的人为因素。从某种程度讲,这独造的人为因素正是天赐的自然机缘的前提。在妃子如林、宫女如云的宫廷内部,一个年轻的妃子要想尽快超升,只有获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那么,兰贵人是怎样获得咸丰帝宠幸的呢?这要先从咸丰帝谈起。 
  一 追求声色的咸丰帝   
  咸丰帝是个悲剧人物,他是个忧患皇帝和风流天子。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1831年7月16日),死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他18岁当皇帝,31岁病死,在位约12年。 
  说他是忧患皇帝,是因为他在位的12年,在他看来,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对咸丰帝来讲,内忧外患无一日不在。   
  内忧是指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拜上帝会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而此时,咸丰帝即位刚刚8个月。这对年仅18岁的青年皇帝咸丰是个沉重的打击。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853年5月6日),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天京为太平天国首都。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遍及18省,几达大半个中国。咸丰帝死后三年,这个大起义才被镇压下去。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大起义伴随了咸丰帝一生。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诸列强酝酿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诸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之前,战争就已处于酝酿阶段,然后步步升级。他们先攻广州,次攻天津,再攻北京,直逼得咸丰帝北逃热河。 
  一个年轻皇帝,对内要对付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对外要对付武装到牙齿的英、法、美、俄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他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可以说,一个年轻而软弱的皇帝遇到了复杂且艰难的局势。 
  不仅如此,咸丰帝还是个不争气的风流天子。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他即位之初,年轻气盛,也想干一番大事业,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统治。汉史氏说:〃观其初政,非不思振作有为。曾不数年,晏安如故。〃他久居宫内,初涉政坛,对国内国外情况,均不甚了了。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 
  他恋女色。《满清外史》载:   
  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这里的园指的是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距紫禁城四十里。自雍正帝始,圆明园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春秋驻跸之所,即是夏宫。圆明园景观各异,宛若画境。且礼节比紫禁城的要求疏简些。皇帝为求舒适与方便,都愿意住在这里,前朝皇帝于三四月始入园,八月往热河木兰秋狝,然后回宫。咸丰帝比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极为贪恋园居。他是刚过新年即赴园。热河秋狝后,尚须返园,至十二月始还宫。或者干脆不往秋狝,一直在园中住下去。其原因在于宫禁森严,必须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