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澜访谈录-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澜:哇!当您回想那些疯狂的岁月,是不是仍惊异于当初的热情?   
  普拉达:完全没错!时代变了,但没停止前进。   
  当一双鞋子或一件衣服像艺术品一样被陈列在〃博物馆〃里,当最新 的高科技设备能够令你体验未来世界的错觉,奢侈品的意义正在悄悄 
地被改写。缪奇娅曾说:〃现代人需要的不再只是商品,而是艺术化 的生活态度。在全球化的压力之下,城市生活的人们不再满足传统的 
购物需求,而是渴望感情的慰藉,渴望〃发现自我〃。2005年, 中国的年轻人也有幸和缪奇娅一起共享了一场精神大餐,一场别出心 
裁的女裙展在上海的和平饭店隆重开幕。夜色中,古旧典雅的饭店和 大气前卫的百款女裙相映成趣。或许,这份时空的游走,也令缪奇娅 想起了70年代的那场奇异旅行吧。   
  杨澜:70年代初您曾来过中国,是吗?   
  普拉达:记不清了。但当时我开始在公司工作,公司去中国去购买商品。   
  杨澜:买什么东西?那里甚至没有市场?   
  普拉达:买各种物件,皮箱,手镯。   
  杨澜:你在开玩笑吧,七十年代的中国?当时已经有展销会了?   
  普拉达:是的,当时在广东有个展销会。   
  杨澜:在广东,我明白了。   
  普拉达:当时很有意思,因为我打扮得很年轻,我当时很激动。   
  杨澜:我也采访了欧美的一些知识界人士。六七十年代,他们曾对 中国,毛泽东,红卫兵怀有某种浪漫主义情怀。当你去的时 候是不是也有同样感觉?   
  普拉达:不,不,当时我十分高兴。我觉得这个机会棒极了。是的, 我觉得棒极了。这是我当时的梦想,中国就代表了梦想。   
  杨澜:你在那里找到你的梦想了吗?   
  普拉达:当然,你看到希望,可能性和抗争。你现在再去中国,就会 发现那种力量和活力。当时你会找到各种解决途径,当然现 
在越来越难。但是当时的活力,现在还在那里。像这么大的 一个国家在努力发展,这是一场巨大的奋斗。   
  根据一项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奢侈品的市场价值约为20亿美元,占 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650亿美元) 的3%左右。未来的10年 
里,中国人很有可能取代日本人,成为推动奢侈品行业的最大力量。 对于已经过了鼎盛时期的全球奢侈品行业来说,在未来的岁月里,中 
国市场无疑是他们的最大希望。不过,对于那些花费两个月工资为自 己捧场的年轻女性,缪奇娅的态度似乎有些保留,或许,她更反感的 是人们对于价值的单纯定义。      
第52节:缪奇娅·普拉达:我穿故我在(5)         
  普拉达:我甚至都羞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一直拒绝回答关于奢侈的问 题。因为这很虚伪,而且奢侈品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东西。当 
然,我只是说说而已。将什么牌子列为奢侈品,没问题,但 如果赚钱,就成了奢侈品,这就是奢侈品定义。只要能有价 值的就是奢侈品,但美丽、智慧、创意都是有价值的。所以 
我觉得花大代价买什么奢侈品有点愚蠢。我不会去想。   
  杨澜:我想对于一位年轻的中国女性来说,要去表达自己的与众不 同,穿意大利米兰设计出的服装是很有挑战性的。那是一个 挑战吗?   
  普拉达:不,我觉得挑战是做出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我自己倒感觉不 到米兰主义或意大利风格。我也开始看到不少中国人比意大 利人更了解我。欧洲正日益趋向保守。   
  杨澜:您和普通的中国年轻女孩聊过吗?她们有没有告诉你她们买你产品的事情?   
  普拉达:她们的坚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们很好奇、坚强、聪慧。 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我一时记不起她的名字了,不过她 
非常年轻。她在灯泡上创作作品,灯泡上的人物有时跳舞, 有时表演哑剧。   
  杨澜:表演哑剧?你可以教他们了!   
  普拉达:她的作品价格不可思议地一路上涨,一次比一次高。我只好对自己说,算了,忘了这件作品吧!   
  在西班牙的市集开一场派对,为自己的香水拍摄同名电影,不惜重金 投资帆船队,在一百种布料面前开始灵感的驰骋。缪奇娅·普拉达胸 
怀改变世界的理想,在很多年以后,在她一度痛恨而不得不加入的时 尚界,终于找到了一种温和而强大的力量。她说,这是有钱的好处。 
或许,比钱更重要的是选择的权力和精神的自由。   
  普拉达: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觉得时尚一 点都不愚蠢,但这种想法的改变是最近才发生的,因为我喜 
爱这一行,因为很明显这是我可以通过行动表达想法的方式, 也是表达自己爱好的方式。   
  杨澜:是什么促成这种调和的?   
  普拉达:我之所以让步是因为,首先,每个人都是时尚的产物。所以 即使是我那些知识界朋友、睿智的朋友、艺术家们。他们也 
认为时尚是表现自己的最好方式,能够折射当下,充满灵活 性。   
  杨澜:所以时尚是您展现自己的方式,使您能在繁华世界里迅速留下自己的标记?   
  普拉达:是的,虽然并不是件那么伟大的事。   
  杨澜: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剑南春互动时间,我们这里有一些观众提 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您为什么在每次时装秀结束时,只 露个脸就走了?   
  普拉达:因为我拒绝时装设计师的那些老套的做法,向大家挥手问好之类的,我不喜欢。所以我不会去做。   
  杨澜:好,下一个问题,我们听说您搜集了很多王家卫电影的碟片,是什么让你这么喜欢他的电影?   
  普拉达:基本上是他刻画女性的方式。我对电影中描写的那种苦难,女性性格方面的复杂,印象深刻。他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   
  杨澜:最后一个问题,您只穿自己设计的衣服吗?   
  普拉达:是的,除了极个别情况。         
第53节:萨马兰奇:我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1)         
  萨马兰奇:我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   
  这是一位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和敬重的老人,中国奥运史上每个重要时刻几乎都和他密切相关。   
  杨 澜 印 象   
  他被称为继顾拜旦之后对奥林匹克运动 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他将奥运从政治 漩的涡和财务危机中拯救出来,使之成 为这世界上最具凝聚力的盛会。   
  杨澜:这里是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博物馆,出生在这座城市的萨马兰 奇是巴塞罗那的骄傲,他也被认为是继顾拜旦之后,对现代 
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所以在博物馆里,有一 间专门关于他的展室,馆长说,经常会有中国的游客到这里 
来参观。虽然萨马兰奇离开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已有多年, 但是中国人一提起他的名字,还是会由衷的产生一种亲切、 
温暖的感觉。实际上,萨马兰奇担任奥林匹克主席的20年, 也正是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到北京申奥成功的20年, 
可以说,中国人关于奥运的种种记忆当中,都有萨马兰奇的 身影。   
  初秋的巴塞罗那依然还很温暖。在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 300天的时候,我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西班牙城市,采访这位 和这届奥运会密切相关的老人。   
  杨澜和萨马兰奇其实已经相识已久。在北京参加的1993年和 2001年两次申奥表决中,杨澜都曾经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和萨 
马兰奇有过简单的官方接触。现在,两个人终于可以有机会坐下来进 行单独交流。   
  中国人心中的萨马兰奇   
  萨马兰奇: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我最近有一次访问北京时,我和我 的秘书迷路了,一个中国人过来问我,您是萨马兰奇主席吧? 
发生什么事了?我说我迷路了,他就说跟我来吧。   
  杨澜:是吗?发生在北京吗?我们不能让您迷路的。   
  萨马兰奇:他把我领回了宾馆,然后他问我,我能明天带家人 我的 妻子、孩子来跟您合个影吗?我说当然可以了,于是第二天 
他们来了。而且我记得一年后,他还来洛桑看望我。   
  杨澜:是吗?真是太好了!   
  正像萨马兰奇所遇见的这样,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这位西班牙老 人,并且敬重和热爱着他。因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萨马兰奇是 
中国的好朋友,他曾经给了中国那么多真诚而友好的帮助。         
第54节:萨马兰奇:我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2)         
  的确,萨马兰奇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中国奥运史上每个 重要的时刻几乎都和这位老人有关,而奥运对中国人来说又是那么重 要 
它代表着中国曾经的苦难、如今的振兴,以及太多的泪水、自 尊和骄傲。这让中国人一想起萨马兰奇,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有一些画面,永远的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里。2001年7月13 日。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终于把奥运会迎进了自己的家。 
而宣布和见证这个胜利的,正是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萨马兰奇和北京申奥成功   
  杨澜:您还记得当晚的情形吗?   
  萨马兰奇:是的,我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上做了21年,这一届(任 期) 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决定, 
就是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我宣布中国的首都北京获得了 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杨澜:您之前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了吗?您此前想到北京会赢得这次的主办权吗?   
  萨马兰奇:你知道之前会有很多事情,北京能不能当选很难说,但是大 多数的国际奥委会成员都明确表示他们倾向于北京,所以北 京的当选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萨马兰奇没有提及自己为北京申奥成功所做的贡献,然而他为之 付出的努力却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就在北京申奥成功三天之后, 
2001年7月16日,萨马兰奇结束了他在国际奥委会21年的主 席任期。因此有媒体评论说,一切仿佛注定,萨马兰奇几乎就是为了 
等待这一天,等待着实现这个中国的奥运心愿。   
  萨马兰奇:我以前说过(北京申奥成功) 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杨澜:为什么您觉得是您的一个梦想呢?   
  萨马兰奇:我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我和中国的关系一直非常亲 近,可以说我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而且在看了中国为此 次奥运会做的准备后,我敢肯定中国会… 
…而且一定能将它 办成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   
  杨澜:请问您的信心源于何处呢?   
  萨马兰奇: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 在在世界上举足轻重,有着领先的国际地位,体育方面也取 
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将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自己以及中 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现场,萨马兰奇宣布结果,中国人的失望。  这同样是一段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1993年9月 
23日。在角逐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最后时刻,北京仅以两票 之差败给悉尼。   
  令中国人心碎的一夜   
  杨澜:那一夜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真的让人心碎,我跟何振梁先生也 是朋友,那天当他接到他女儿从中国打来的电话时他忍不住 哭了。         
第55节:萨马兰奇:我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3)         
  萨马兰奇:坦白地对你讲,我觉得你们在争夺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上失利是件好事。   
  杨澜:为什么呢?   
  萨马兰奇:因为这八年的时间,八年里中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更上 一层楼,你们有能力举办一个非凡的奥运会。   
  事实上,萨马兰奇和中国的友谊,可以追溯到29年前。1978 年,中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刚刚打开对外开放的 
门户,一切开始重新焕发活力,而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还尚 未恢复,十亿中国人被排除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之外。就是在这一年, 
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萨马兰奇第一次访问中国。   
  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萨马兰奇深受触动。他对媒体说,奥林匹克运 动会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应该有任何人尤其是中国这样众多的人口被 
拒之门外。此后,他开始四处奔走,劝说欧洲奥委会委员支持恢复中 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一年后,这一提案终于被通过,中国重 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   
  萨马兰奇:我那时想不通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居然不是国际奥委 会的成员国,那时中国想成为国际组织成员,成为中国在国 
际上的唯一代表,这就意味着台湾政府必须退出国际组织, 像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但是你们的领导对台湾非 常的大度,因此台湾青年才能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参加 
奥运会,用中国台北奥委会会旗及会歌,这个决定实在是太 奇妙了,因为我们向世界证明,奥林匹克运动是面向全世界 的青年的。   
  这是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中国派出了阵 容强大的代表团。开赛第一天,许海峰就在手枪慢射中获得了一枚金 
牌。这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而对中国人来说,这块金牌的分 量却更加沉重。从1932年中国派出唯一一名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 
会开始,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整整52年,中国人终于拥有了第一枚 属于自己的奥运金牌。   
  萨马兰奇亲自把这枚金牌挂在了许海峰胸前。这是他在会前就对中国 代表团做出的许诺,要为中国颁发第一枚金牌。这也是萨马兰奇担任 
主席后颁发的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   
  萨马兰奇和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   
  萨马兰奇:我现在为此而非常高兴,因为中国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由我 颁发的,这已经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一刻。   
  杨澜:你这么做是想说明或者表明什么吗?   
  萨马兰奇:是的,这是1984年奥运会颁发的第一枚金牌,我希望由我来 颁发,因为我已经知道了,是位中国运动员获得了这第一枚 
金牌,我想以此证明在国际奥委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终于 能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了。         
第56节:萨马兰奇:我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4)         
  洛杉矶奥运会后,萨马兰奇应邀来到中国参加国庆35周年庆祝活 动。在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交流中,萨马兰奇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人 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   
  和邓小平的会面   
  萨马兰奇:当时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我被邀请跟他(邓小平) 站在同一 高度,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此后我们还见过两三次,我觉 得他非常特别,很不同寻常。   
  杨澜:他说过的话里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非常和蔼,而且非常高兴看到中国体育的发展,还有中国 人能参与世界性的体育大赛,像奥运会、世锦赛等,这些都 
提高了中国的尊严,我真的认为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领导人 之一。   
  国庆庆典后,萨马兰奇对当时已经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何振梁说,中 国应该开始考虑申办2000年奥运会了。正是受到萨马兰奇的鼓 
励,中国政府决心开始奥运会申办之旅。   
  而萨马兰奇也一直以各种方式给予中国鼓励和指导。1990年,在 萨马兰奇的大力推荐下,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这是中国 
人首次在国际奥委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何振梁的命运轨迹由此而改 变。而何振梁也在此后漫长的北京申奥过程中,与萨马兰奇结下了深 厚的友谊。   
  萨马兰奇的中国朋友   
  萨马兰奇:何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了,一直以来在许多重要时刻都给了 我很多的帮助与支持,我觉他还有他的夫人就像我的兄弟, 我的中国兄弟。   
  除了何振梁,还有一位中国运动员的命运也因为萨马兰奇而改变。她 就是邓亚萍。退役后,邓亚萍在萨马兰奇推荐下,成为国际奥委会运 
动员委员会委员。邓亚萍也由此成为第一位进入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运 动员。   
  萨马兰奇:有很多年轻(中国) 运动员(我很喜欢),但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乒乓球运动员     
  杨澜:邓亚萍。   
  萨马兰奇:是的,邓亚萍。她获得过两枚金牌,一枚是在巴塞罗那,一 枚在亚特兰大,后者赢的非常艰难,我很荣幸给她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