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12点起,这里就将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之前同中国代表会面时麦耶?瓦尔德克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一张淮海银行开出的五十万元本票,尽管他并不会因此出卖德国的利益,但却不介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多一些防身之物。

而相应的作为回报,他只是同意在要塞留下一些愿意留在青岛的军人,帮助中国人熟悉青岛的各个要塞,那些要塞上的火炮、弹药,中国人可是支付三百六十五万马克,在将来保卫青岛的过程中,他们自然希望所有的要塞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对麦耶?瓦尔德克而言,他当然希望中国人守住青岛,希望青岛留在中国人手中,这是符合德国利益的,为此,他甚至下令将全部的野战炮、机枪以及三千支步枪和弹药都留给了中国人。

“先生,请回答我,你们能守住青岛吗?”

“青岛就像是号角”

面对坐在面前的穆湘玥,李子诚不无感慨的说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需要一些激发点,去刺激它、激发它,激发这个国家的国民某一种情感点,而后,当民众觉醒之后,这个国家才能真正觉醒”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这一点,但是对于李子诚来说,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事实上,对于近代中国,尤其是中国人而言,他们没有国家观,甚至没有民族观。

但是十年前日本的兴起,尤其是日俄战争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并且导致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民族主义化的亚洲黄种人被证明完全可以击败白种人,并成为一流的强国。觉醒后的民族主义与新兴的中国新军事力量迅速结合。大量知识分子在日本军事胜利的巨大刺激下,同时也迫于科举制度废除的现实,纷纷投笔从戎。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中国新军军人,很快接受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口号,剪掉了奴隶象征的辫子,抱着“**名为对内,实为对外,对外问题最重要者,军事”的信念,将“相将提戈,驱杀鞑奴”,“光我神州完我志”作为奋斗的首要目标,从而成为了**最可靠、最有力的力量,甚至就是袁世凯和他北洋新军最终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民族的先声。在这股民族主义力量面前,“君主立宪”和“西学为用”之类的玩意很快就变得苍白无力,最终无法逃脱进入历史垃圾堆的命运。

民族主义的力量很快发挥了出来。武昌首义,举国响应。民族主义**者们虽然并未取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却依然在1912年几乎兵不血刃的轻松埋葬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辛亥**最伟大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就在于彻底排除了这个障碍。虽然黑夜依旧茫茫,长途仍是漫漫,但道路已经打开了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数千年沧桑中一直由“家天下”统治着的古老国度,在丧失了昔日优越地位而落后于世界的艰难环境下,开始了其历史上最伟大、也最为艰苦卓绝的一次巨大变革:由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但是,现在的中国,不过是刚刚步入近代民族国家行列,只有少数先驱者、青年知其国、知其族,对于大多数国民而言,他们并不知道何为家、何为国、何为民族,等到举国国民皆拥有国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之后,才能使这个国家真正具备代近民族国家的雏形,而且历史上,实现这种变化要等二十年之后。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受到了这个非常重大的创痛,正像患了退化病,他们的感觉和思想像是都丧失掉了。把数千年来民族过去的光荣和伟大来比,一再的艰难和不幸,真像是隔了一世不堪回首……”

在提及此时的国民时,李子诚的语中多少带着一丝悲愤之意。

“满清数百年的屠杀与奴役,已经让这个民族失去了他的血性与骨气,而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重铸他们的骨气与血性”

一语断言之时,李子诚嘴上说的大义凛然,但是心里却暗道了一声抱歉,即便是穆湘玥也很难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

理智告诉自己现在不应该卷入战火,但是现实却迫使自己必须要进行这场战争,事实上,自己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而想要赢得这场背水之战,自己就必须要整合手头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

“重铸他们的骨气与血性?”

穆湘玥的眉头微锁,致远说的是实话,他明白,但是想依靠青岛,或者说一场战争重铸民族的骨气与血性,这未免也乐观了

“民族主义”

面对穆湘玥的疑惑,李子诚缓声吐出四个字来,一个在历史上被证明,效果显著的一种主义,一种精神。

“藕初,纵观欧洲历史,可以说民族主义是最强大一种力量,在世界各国它凝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无论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不管是抵御侵略还是开疆拓土,它立下汗马功劳,欧洲的迅速崛起,虽说得益于重商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但民族主义的觉醒和高涨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对任何国家而言,民族主义都是一抓就灵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曾经拥有过辉煌的历史与过去的国家来说,有几个人不曾想过恢复民族曾经拥有的荣耀与辉煌有几个人不曾梦想过重回天朝上邦时代而这一切,都是民族主义最坚实的基础,而现在……”

神情严峻的李子诚略作沉吟,然后神情变得严肃,但眉宇间却又带着一丝笑容。

“这次,青岛将会成为一个导火索,它势必将引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民族情绪,或许,无法激化出狂热的民族情绪,不会让四万万同胞甘愿为胶澳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只需要让五千万人甘愿如此,一万万人心弦为之牵挂,两万万人能在这个过程中知其国、短其族,那么也就成功了”

一声感叹之余,双眼凝视你着穆湘玥,李子诚极为自信的说道。

“到那时,我们也就赢了,至少输不了”

站起身,李子诚双手拄着桌面,在这一瞬间,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变化。

“到那时,日本人会在战场上知道,他们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一群毫无国家民族观念的“豚尾奴”,而是一个在民族大旗下奋力抗争的伟大国家,这个国家通过这次民族战争的洗礼,在向近代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具决定性的一步。可以说,这场冲突,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事件,一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任何历史功绩,都将在它面前都将黯然失色”。。。

第235章说服(明天加更!求月票!)

第二卷中国,一个春天的开始'第235章说服(明天加更!求月票!)

………………………………

第235章说服(明天加更!求月票!)

火车继续往前开,直到火车从济南换道之后,又过了一个站,在列车加水、加煤的时候,各个车厢被塞进去了一个信封。

“淮海经略使告江苏陆军将士曰:

江苏陆军虽为江苏之军,然为我中国之军,卫国戍边实为江苏陆军之责,军中将士谊切袍泽,情属手足,甘愿请命戍边,夫同类不相残,同国无义战,千古之铁案也。我祖轩辕氏制兵之始,原为对外之用,北逐荤粥,南驱苗蛮,中原始有此一片干净土。洎平北伐玁狁,西御氐羌,与匈奴、突厥、金、元、满、mé;ng角逐中土,无非借我**,固吾圉也。

充国屯田,德裕筹边,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今我江苏陆军自请为对外御侮之嚆矢,凡属袍泽,畴不以手加额,踊跃三百,边防有托,西北无忧矣,国家方安。

今德人困于欧,yù;归还胶澳于我国,然日本人威bī,令我回拒德国人,胶澳为我中国之胶澳,若任日人欺凌,任日德于我国之国土jiāo战,害我黎民,中国之公民岂能直视我堂堂**。

共和建元始,我国民何负于军人,我军人更何仇于国家。天良未泯,浩气犹存凡我军人动作,均应以对外为主旨,以民意为依归。是在我军人有觉悟心,尤贵我军人有辨识力。

我江苏虽服从命令,拥护中央。试问此项拒复国土,岂出于元首本心?即令出自元首,是否本于真正民意。为治命耶?为luà;n命耶?稍有常识者类能辨之。

我江苏陆军素以忠诚国家、悍卫国法自勉,军中诸将士更为忠义之士,明达之人,孰肯为一luà;n命,而作视国土沦丧、国民遭异国残杀面日人之蛮横我国公民无不掀起义愤,值此之时,若维国格,唯以**上下持协力对外之热忱。全**人更闻风兴起。……全国本属一家,焉有中央地方之界?江苏陆军虽为江苏,却为**一员,**同仇对外,又安有芥蒂之嫌?值此国家大用之时,我江苏陆军,自请缨上前,接收胶澳,国土得复,我同胞方且崇拜之,敬仰之不暇……望全军将士发扬陆军之jīng神,誓死卫国守土,生则胶澳存胶澳一日不保,江苏陆军一日誓不返乡

淮海经略使敬告江苏陆军全体将士。”

“收复胶澳”

在念完那告全军将士书,赵原同样也是一愣,不是去mé;ng古

“收复胶澳”

拄着枪站那的胡二虎朝身旁的于涛看一眼,黑暗中根本看不到任何的人的神情。

“要去和德国人打仗?”

“你没听嘛,德国人要还给胶澳给咱们,日本人不准咱们接……”

“***东洋小鼻子,胶澳是咱们中国的,他们是凭那mé;n子啊”

“东洋鬼子不就是想吞胶澳嘛”

“他大爷的,这不是骑咱们脖子上拉屎嘛”

“可不是,咱们江苏陆军那也是堂堂中国**啊”

“就是国土让人家占了,咱当兵的可掉份啊”

“就是以后咱爷们只要穿着这身军装,那还能抬起头来做人”

“拼了”

车厢内你一言我一语的官兵们扯了起来,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的神态,这或许就是江苏陆军和其它军队最大的不同,在江苏陆军改编一年之后,除去军队给他们一个家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用一年的时间,告诉他们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人之责,什么是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我说赵连长,咱爷们这次是要和日本人打仗了”

黑暗中传来一连长梁幕的声音,听着他那话声,赵原便知道他嚷这句话的意思。

“可不是嘛,这等着盼着,就等今天了,过去咱们江苏陆军可没少打内战,爷们今个就打场堂堂国战,一是赎罪,二是,为咱们中**人的志气”

“就是,长官,这一仗,咱们得打出咱中**人的志气”

尽管的的。那是一种对家的怀念,那是一种对家人的思念,那是一种潜意识的求生yù;望。

“兄弟们,要打仗了,想不想家?”

“不”。

齐喝声从士兵们嗓间迸发出来。

“想就是想嘛龟孙子才不想家,我也想”

赵原吼一声,话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

众人无言以对,接着他又说道。

“真打开了,咱们要是因为想家,朝后退了一步,日本人今天占了胶澳,明天就能打到江苏、打到安徽,打到咱们的家国家、国家,国没有了,还有家吗?”。

紧接着他又不无豪迈地说道。

“兄弟们,这一仗,咱们打的是国战,是保国之战,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长官,请你们放心,咱决不是当脓包,就是死,也决不会后退半步”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运兵的列车咣铛作响的朝着青岛的方向全速使去,而在车厢内,一声声jī昂的吼声在军人们的嗓间迸发出来,在车厢内回dà;ng着,他们一遍一遍的用吼声表述着自己的决心。

青岛火车站,这座建于十四年前的车站,带着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正居在亨利王子路和霍恩措伦路的轴线上,一港、一城、一路这就是青岛,而青岛站则是青岛这座城市动脉的。

8月24日凌晨4时,天sè;未亮,而在青岛火车站月台上,十几名德国官兵和几名得到特许的中外记者正等待着列车的进站。

“嘟……”

伴着一声列车的汽笛声,列车大灯由远而近,听着那汽笛声,李铮扬连忙拿起120相机,冲着驶来的火车按下了快mé;n,他是胶澳日报的记者。

一个小时前,他被人从家中唤醒,说是在火车站有大新闻,然后便随那人来到了火车站,一开始时,他还以为是什么大新闻,难不成是总督离开胶澳?

可接下来,他却在火车站见到淮海经略使府秘书,从他的口中,他才知道,淮海经略使已经同德国人达成协议,德国人放弃在山东一切权益,同时将胶澳归还给中国,而淮海经略使负责接收胶澳。

青岛归还中国了

在得到这个消息时,李铮扬整个人完全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狂喜之中,在他的记忆中,中国似乎是从来都只有割地赔款的份,只有列强从中国抢走土地,什么时候有列强向中国归还土地。

尽管之前传出了德国无条件归还青岛的消息,可日本的chā手却又令中央犹豫,而现在不过是十几个小时后,胶澳却已经归还给中国了。

“国旗”

抬起头,望着车站上悬挂的中国国旗,铁路管理部的秦立均脸上带着笑容,穿着铁路制服的他已经摘去了胶澳铁路公司的路徽,他比其它人早一步知道胶澳现在是中国的胶澳了,因为在四个小时前,德国已经向接收委员会移jiāo了胶澳,而现在,即将进站的那列列车是即将进驻青岛的中**队。

他的视线朝着车站主楼上的旗杆投去,四个小时前,胶澳的每一处政fǔ或军事机构都举行了降旗仪式,但是接收青岛的升旗仪式,却需要等待接收胶澳的江苏陆军到来之后,方能升起国旗。

列车进站了,坐在列车上,身着一袭黑sè;军装的韩武站起身,冲着厢墙上的镜子最后一次检查了自己的仪容,棉丝hú;n纺的军装笔tǐng,且没有一丝皱纹,膝下的黑sè;军靴闪亮,不仅如此甚至就连同铜制的衣扣与镀镍的武装带带环,也被勤务兵jīng心擦拭过,黑sè;的皮制枪套甚至都上了一层蜡。

在火车停下的时,月台上的德军军乐队立即演奏起“德皇威廉练兵曲”,这首曲子在中**中已流行十数年,南北陆军皆以以此曲为调的《大帅练兵歌》为军歌,在车mé;n打开时,听着车厢外传来的的《大帅练兵歌》曲调,韩武的chú;n角身躯一扬,而早已候在一旁的的李铮扬立即按下快mé;n,拍下了这么一副中**人踏上胶澳大地的照片。

而韩武下车时,他以及随后下车的第三师的军官、参谋们那一身与北军、南军皆不相同,却又jīng神许多的军装,只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即便是在场的德**人亦流lù;出惊讶与羡慕之sè;。

“将军阁下,欢迎你的到来”

月台上等待多时的希尔克少校首先行起军礼。

尽管已经将青岛归还给了中国,也许是出于对中**队的轻视或是德意志的高傲,总督府仅派来一名少校负责两军接收,甚至于这名少校还是自愿留在青岛协助中**队掌握青岛要塞的军官。

“希尔克少校”

韩武一个军礼,那笑容消失了,有的只是军人的严肃。

军队接收仪式非常快,仅只是升降旗,真正的接收实际上将发生在青岛周围的各座要塞、军营,那才是重中之重,对于火车站的这个jiāo接仪式,韩武并不怎么看重,这里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韩将军,请问若日人进攻胶澳,贵部有把握守住胶澳不失吗?”

就韩武准备随希尔克少校前往总督府时,拿着笔记本的李幕扬却突然开口问道。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持以成仁之决心,如此,才能护国卫土”

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的大礼堂内,面对着一千三百余名德华大学德裔教授学者以及公司聘请德裔技术专家,李子诚坦然的说道,现在是给这些德国人打一个预防针。

连云港有着太多的德国人,不说**公司,单就是德华大学,九百三十六名教授学者中有七百五十七名德国人,更不要提**公司聘请的数百德裔专家以及技术人员,而且还有几百人,很快就会乘船到达中国。

可以说,德裔教授、专家几乎就等于陇海的“大脑”,现在自然要对他们做好安抚工作。

“李先生,我们都知道,贵方已经同胶澳总督府达成协议,而我们所关心的是,以贵国的走向,贵国会不会向德国宣战”

坐在主席台上的勒纳德这时站起身大声问道,他是德华大学教授联席会议成员、德华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此时他的话音一出立即引起周围的一阵共鸣,而这才是他们所关心的,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尽管德华大学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而且在这里中国人给予他们的尊敬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他们依然下意识的不愿为敌国服务。

“嗯”

而对这个问题,李子诚略作沉yí;n,为什么要给他们打预防针,事实上就是考虑到中国向德国的宣战问题,自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