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的确需要组建一个政党道德致高点嘛”

自语着,李子诚的手指轻击着桌面,这时他才现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对国会重开的一番感叹,不是章炳麟的建议,或许自己还一味的沉迷于,同袁世凯“即合作又斗争”的误区之中,在京城孤军奋战

其实完全不必如此,也许在前期,自己将会在京城同袁世凯“孤军奋战”,但是如果组建一个政党,并利用这个政党进入国会,那么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这个组织严密,并且拥有财力支持的政党,将会一点点的夺取国会的控制权,从而将国会变成自己手中的“机构”,这是民意之外最为有力的“法统”武器

“国会、法统”

面上带着微笑,李子诚的神情变得越来轻松起来

组建一个政党,以保证能够控制议会,如此,将来在京中做事时,才能少掉一些制肘,多一些支持,当然最关键的、同时还是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合法的用民意吊民伐罪,拥有“法统”上的依据

“致远,你的意思是要组建政党?角逐议会政治?政党能在议会里一展鸿图?”

听着李子诚要建党的打算,程德全有些吃惊的看着眼前的脸面笑色的李子诚,他的这个决定,完全出乎了他的的意料

程德全也曾组织过统一党,不过后来统一党却在梁启的主持下同基它小党合并为进步党,尽管程德全是进步党人,可是他却从未在意过进步党,他同样也非常清楚,在省议会之中,同样也有十数个“政党”,可是那些议员,又岂曾知晓过政党之别?

政党不过是工具,只是别人谋求私利的工具就像国会未曾解散之前,那些口口声声说道着“二次革命”的国民党,在宋案之后,由京南返的至多不过四十人,而在国民党遭解散时,议员遭驱逐时,那些议员却大喊着,他们是支持大总统的,甚至还拿出它党的,甚至进步党的党证,以此来证明他并不只是国民党员

而现在李子诚竟然要去组建一个政党,参于国会政治自“民二叛乱”之后,程德全和李子诚越来的熟悉,两人看似没有任何辖属,但程德全却深知,事实上掌握上军权的李子诚才是真正的“江苏都督”,可他却丝毫没有掌军者的跋扈,他把一切都分的很清楚,民政他几乎从不插手,都督府同意、省议通通过的,他约不会干涉也正因如此,两人才会合作一年余而越显合作愉快,全无一丝矛盾

早已将李子诚视为朋友的程德全,当然不会让自己的朋友,在进入中央之前,犯下这种“错误”,在他看来,如果致远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国会,无疑就是第二个宋钝初于,是便开口说道

“致远,我没想到,这刚从南京过来,就听你说到这事”

望着似有些失望的程德全,李子诚仍旧用笑眯眯的看着他,对于他会有这样的,李子诚当然明白原因,究其原因,就是对政党的失望

“组党,或许是好事,但若想通过组党,控制国会,就恐怕就大错特错了致远,你可知,现今国会议员,虽有君子,然其大多却是何人?”

反问一声,在李子诚未回答时,程德全便不无失望的继续说道

“和您说个笑话,在京城有个叫八大胡同的烟花巷”

在提及八大胡同时,程德全的面一脸鄙夷之色

“两院一堂的人最多,两院就是参众两院,一堂就是京师大学堂,无论师生,都特有钱教授自不消说,薪水高而当年的学生,多半是进士出身的老爷,家里有钱由于议员高薪,因此,少数能由政府控制的议员名额,比如蒙古的参议员,就成了袁世凯赏人的礼品有不少前清的官员,在民国后,一时没进政府,于是大总统为笼络人心,便就赏给他们一个蒙藏议员”

“嗯,我知道,当初在京城的时候,梁翼夫就曾询问过我,是否有意成为国会参议员,说大总统有意赏我一个国会参议员的位子”

尽管第一届国会开会时,自己已经到了连云港,可是通过报纸,还有关振铭的电报,李子诚还是了解到不少关于国会议员的闻民二国会参众两院一共800多名议员,所以报称“八百罗汉”,当时不知多少人曾将强国的希望寄于这民二国会

民国二年4月8日国会开幕,而“八百罗汉”们开宗明义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定薪酬还别说,真有人提议要少点,说是国家财政困难,议员要以身作则当然,少也不会少到哪里去,每年二三千元,每月200元左右,已经相当于政府荐任级官员或者大学教授的工资了

但是,却有很多人不同意,他们主张“高薪养廉”,岁费5000块大洋结果一投票,5000元的方案被通过——即使是议员,谁会嫌钱少呢?这么一来,议员的薪水,都相当于中央政府各部的次长了

那时节,中央政府仅仅九个部,每个部只有一个次长彼时物价低,每月8元,可以养五六口之家,1000元可以买套四合院议员每年5000元的薪水,成了京城顶尖的高薪阶层加上刚进京时,议员多半未带家眷,于是,这才有了高薪的两院议员成了八大胡同的常客,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两院一年花费四百万,却没任何效用的结果

也正因这种糜费无为和只闻党争,不见其效,才导致舆论对国会尽是批判之声,最后袁世凯自然是“顺应民意”的解散国会

“可就因为如此,咱们才应该组建一个政党”

盯视着程德全,李子诚的语气却不见一丝动摇

“这些政党议员不行,不见得咱们的就不行,而且,楼公,进入国会易,掌握国会难,也只有组建政党,方有掌握国会之可能,如此,咱们将来才有可能,通过国会,去达成咱们的目标,成就咱们的事业”

程德全压根就不理解李子诚的心思,之所以组建这么一个政党,进行议会政治角逐,根本目的恐怕为了去利用规则或是制定规则,而不是那种遵守游戏规则,而事实证明,只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能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掌握国会?”

程德全倒是一愣,可能吗?

!#

第335章新的游戏

“当日本帝国特使石井菊次郎、权代表陆徵祥在和约上签下相互的名字的霎时,作为一名闻记者,我激动的发觉,自己正身处于一个历史之中,而这个历史是以旧时代的结束宣布着一个时代的开启

对于任何一个欧洲人而言,他们无法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个即没有赔款、没有割地,以至他们都未能收回得到权益的和约的意义,它意味着自英国用军舰敲开中国的国门之后,中国人第一次在一份“平等待我”的条约上签字,在很大程度上,这份条约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一个全的开始

大概,我们不能够理解,大概我们仍旧能够用旧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东方最陈旧的国家,但是,很快我们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应该用何种心态,同样这个国家打交道,准确的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东洋世界的变化”

195年1月3日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于北京《东洋世界的变化》

历时数月的谈判,终究到了最后一刻,在第三条,日本为入侵中国国土之事,向中国道歉的问题上,经过漫长的商讨之后,在英、法、美三国的斡旋下,最终中国放弃了日本派出特使中国政府进行官方道歉的要求,而改为由作为日本谈判特使的石井菊次郎本人于谈判桌上向中国进行道歉,而应日本要求,中国放弃条约中第三条

无论如何,对于日本而言,这都意味着一场胜利,至少是外交上的胜利,正像日本方面所要求的那样,最大限度的保全了日本的面子,不过中国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莽四条关于南满铁路展限、关东州租约的问题·不过是刚一谈判,石井菊次郎便开口说道

“此次谈判系在处理中日两国之间的问题,而非旧问题无论是南满铁路或是关东州,都是即定现实·是日本在十年前,从俄国人手中接收的权力,此条款应不计入今天的谈判”

东京方面对于关东州一事,可谓是态度强硬,尤其是军方是坚持“中国人若想收回关东,至少要流一百万人的血”,所以在这一条上·石井菊次郎不会作任何让步

“我想……”

在翻译将石井的话翻译过来之后,沉呤着的,陆却是悄然一笑,然后指着和约文本说道

“我想贵方误会了我国的意思”

“误会?”

在众人诧异的时候,陆朗声回答道

“当年东三省会议时,就关东州租约事,贵国全权大使已经应允承继俄罗斯帝国未满年限,所以·在租界期限上,我国无意作出修改,只是希望在这一和约上·贵国再次应允承继俄罗斯帝国未满年限”

按照袁世凯的要求,陆并没有在这个问题进行什么争论,而石井菊次郎也没有进行任何争论,既然中国人无意现在收回关东州,而他也未做出其它让步,就已经完成了东京方面的交待,所以双方只是略加辩论,这一项就同意通过了,在通过这一条时,石井菊次郎以至满意的说道

“真希望剩余各条·都能这样痛快商定”

而无论是陆或石井却不知道,袁世凯为何会提出这么一条“本无必要”的条款,对于袁世凯而言,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和心思,当年的东三省善后会议正是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时所签定,当年他指示的谈判代表尽可能的挽回国家权益·但他却深知,付出十万人死伤的代价方才得到的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当年他只是坚持日人续俄人之期

但当年的东三省会议,却是由中国和日本两国商定,若是中国势弱,所谓续俄国剩余之期,不过只是字面文章,而这次谈判,却与以往谈判不同,英法两国为确保远东局局,均同意于和约文本附属,换句话来说,就是英法两国将以两国的信誉作为条约执行的保证

只需关东州的条款加进去,八年后,租约到期,中国收回关东州以及南满铁路,就能够利用这一条约把英国、法国裹胁进来,至少到时他们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支持日本,而且这一条约,还有美国作为见证,无论是英国或是法国,绝不会完全拿国家信誉去开玩笑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袁世凯才会坚持提出这一个“本无必要”的条款,既然只是为了让日本人进“套”,自然无需进行太多的辩论,而这一心思,以至也就只有袁世凯一个人才知道

外人不曾得知,自然也就有了石井菊次郎的称赞,在石井称赞之后,他又看了一下钟表,随后便看着陆说道

“总长阁下,现在还有一个小时,我想我们完全有时间去讨论剩余条款”

此时石井菊次郎显得有些急切,什么是剩余条款,第五条,同样也是整个谈判的最后一条,此时对于石井而言,最大的年愿望就是能够尽快结束谈判

同样的对于朱尔典、芮恩施康德三人来说,他们同样希望这场谈判尽快结束,几乎是在石井的话音一落,朱尔典便抢在陆想要开口说话前,抢声说道

“我们认为,为中国和日本的长久利益,现在应该将谈判继续进行下去”

面对朱尔典的话语,陆只是不予置否的一笑,然后他便点了点头

第五条,是这次谈判的最一条,一但这一条通过,就意味着中国和日本便能够在和约上签字,同时,日本也将开始从山东撤军,而这一条非常简单

“日本帝国作为外交许诺,为东洋之和平,永不侵犯中国于东洋事物,但凡涉及中国之利益,当应与中国协商,否则一应无效”

这一看似简单的条款,实际上是并非完全出自袁世凯之手,他的前半段出自朱尔典之手而这一条之所以是由朱尔典提出,在日本欲染指胶澳,朱尔典力劝袁世凯作出让步时,以中国有胶澳问题上作出让步日本作出“安全背”的形式来保证中国的安全

在听到这一条款时,朱尔典看着谈判桌前的中日两国代表,心下却是不断的感叹着时局的变化无常,当初自己向袁世凯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国的安全,而现在,中国人为什么提出这一条呢?

是为了日本人的面子?

还是为了……?

无数个念头在朱尔典的心头涌起,而石井菊次郎却是在整场谈判中第一次展显露发自内心的笑容,第五条,只有第五条能让他重找回大日本帝国曾经的荣耀

“日本帝国作为外交许诺,为东洋之和平,永不侵犯中国”

仅仅只是这么一条,就足以让中国人在气势上矮上半头,心下这么想着石井菊次郎便朝着陆看去,试图在他的脸上找出一些异样之色可让他失望的却是,在陆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情绪的波动,以至就连那位年青的翻译施履则也只是认真的作着口译全似这一条对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似的

“大日本帝国愿意对永不侵犯中国作出外交许诺”

有些失望的石井菊次郎挺了挺胸膛,大声说道

“同时,我们认为但凡涉及到中国的利益,如不首先与中国协商,那么一切协约自当无效,大日本帝国同意这一条款”

在石井菊次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陆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然后认真的说道

“特使阁下,我们现在能够就这一条签字吗?”

“当然能够”

在石井爽快的回答时,陆却是强抑下内心的激动原本他以为这一条至少会谈上一个月,因为这涉及到《日俄密约》与《英日条约》,日本同意这一条意味着什么呢?石井大概没有意识到,但是陆却能意识到,同样袁世凯也能意识到

“这不是和约,而是一场八年的停战协定”

在淮海经略使公署的大办公室内放下手中的电报,李子诚用异常肯定的口说道

签约了

在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在京城外交部进行的谈判结束了,中日两国签署了一份“保全了日本面子、照顾了中国情绪”的和约,按照这份和约,除去得了所谓的承认中国对胶澳的权力和1280万日元的民间赔偿之外,中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以至就那连1280万日元的赔偿都是以“俘虏伙食费”、“赤十字会援助”的表面支付

而这一个条约中相对重要的关东归属,又被日本人推到了条约到期后再行商谈,这意味着8年后,中国和日本不得不再进行一场谈判,而那场谈判,随时都可能变成一场战争

“日本人认为南满是他们用十万生命夺来的,所以,咱们想收回来,恐怕,不流血是不行啊”

“经略使,条约签定了”

张一麟提示着经略使,相比于八年后的事情,他关怀的是眼前,眼前才是最重要的,八年后的事情有八年的时间去谋划,但是眼前的事情却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诸事已定,不知经略使何时进京”

望着经略使,张一麟的语气中略带着些许不甘愿之意,现实上,在整个经略使公署内,并没有几个人愿意看到经略使前往京城任职,相比于在京城,他们倾向于经略使留在连云港,专心发展好陇海、江苏

而且在经略使公署内的高级幕僚中间,在“胶澳事变”大局初定时,就已经开始谋划起了未来的发展,按照他们的计划,今年陇海自治会将会派出代表进入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省省议会,从而为夺取四省省议会控制权铺平道路,而这么做的最终目标,则是控制四省,以江苏陆军为后盾,以议会斗争为武器,进行“和平夺权”

而这只是近期的目标,在张一麟等人的计划之中,一但掌控四省省议会,就会通过联合行动通过组建“联合议会”的形式组织“联合省”,以至章太炎是计划着,在“联合省”成立后,将不断向各省渗透·充分利用手中的所掌握的优势,通过各省实业界渗透各省,通过“联合省”对实业的优惠待遇,促使各省实业界的变动,争取各省议会投票加入联合省,从而扩充实力,而在那个过程中·如果那一个省的都督企图**“民意”,那么,改编为联省自治军的江苏陆军就以“维护民意”的表面进入该省,顺理成章的将该省纳入“联合省”

不过这个计划的去年年末送到经略使的面前后,就被压下了,对此,经略使即没有表示同意,同样也没有表示反对·似乎他从来就未曾看过“联合省计划”一般

“何时进京?”

笑看着张一麟,李子诚知道他的心中多少有一些怨言,“联合省计划”正是出自他手·如果说,没有眼前的这个机会,或者说现在的时间是1916年,那么自己一定会选择那份“联合省计划”,选择那个计划,至多三年,就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

但是现在不同,现在至少还有一个拥有一定权威的中央政府存在,袁世凯还能再活一年多,两权相害取其轻·相比于“联省计划”的“采取必要武力”,自己倾向于“进京”的兵不血刃,而且,对于未来自己有把握,所以,自己只能选择“进京”·至于“联省”那是备用计划

“通知大家开个会”

开个会,勾通一下,同时布置一下下一步的工作,至少在自己进京之前,必须要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而这个准备工作的开始,正是在这个会议上大家通通气,勾通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