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审阅一个多小时的文件,对多达十几份请示做了指示后,李子诚才从筐内拿出最后一份报告,翻开牛皮纸封面,却是陆军参谋部的一份报告

“关于成立江苏陆军水兵的请呈”

成立陆军水兵?

有点意思

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一份报告的李子诚,倒是被江苏陆军参谋部的这个请示逗的一笑,人家都是海军陆战队,结果江苏陆军却要成立“陆军水兵”,仔细看着报告,却见报告中有前半段是对此次日本威胁连云港的反思,尤其是有海无防的反思

“海防,非塞防,“胶澳事变”已显,港口塞防仅防一地,敌舰队只需转移目标,即可威胁本土,此战虽得航空队相助,得以功成,然海防之虚,仍让人警醒”

百余字的反思之后,呈文却是一转,提到了在岚山外海数公里的浅海处半搁浅的两艘日本战列舰,陆军参谋部希望能对这两艘日本战列舰进行的检查,从而确定其是否有打捞价值,如有打捞价值,希望能整舰加以打捞,以两舰为基础建立一只可满足“基础海防需要”的“陆军水兵”

这那里是什么陆军水兵,分明就是江苏海军若是真成了,那江苏可就是陆海空三军都全了

“打捞沉舰?”

这个建议倒是让李子诚有失诧异,事实上,对于日本海军沉舰,无论是江苏陆军或是李子诚都是抱着能用则用的念头,在连云港外海被击沉的几艘军舰的战舰主炮塔,就被整体打捞了起来,仅金刚号、比睿两舰的八座双联炮塔,成功打捞起了五座双联356毫米炮塔,这完全是得益于连云港海务局打捞处去年采购的打捞船和打捞设备,而按照计划,五座双联356毫米炮塔将分别安装在青岛、连云两地海防要塞,再配以打捞的152毫米副炮,建成以装甲炮塔为核心的海防要塞至于捞起的三座双联305毫米炮塔,则计划用于兴建镇江炮台

但是打捞千吨左右的炮塔是一回事,可是打捞两万多吨的战舰却又是一回事技术难度肯定不小,可,陆军参谋部的这个建议倒是不错,两艘战列舰,那得多少银子啊

重要的是,如果江苏陆军拥有这两艘战列舰,那么未来江苏陆军的威慑力,甚至于,联系到不久之后,自己可能要不得不把江苏陆军派往欧洲,到那时自己的手中掌握的力量就会减弱,同样的威慑力亦会下降

可若是自己的手中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呢?

两艘拥有12门12英寸舰炮的战舰为主力的舰队,无论是对于中央或是地方,都是一个极为有力的威慑,一只强大舰队的存在,威慑力甚至不逊于十万陆军,不过成本似乎也远非十万陆军所能相比

“嗯至少可以先打捞这两艘战列舰”

自语的同时李子诚便拿起了电话,看了一下电话表,拨起了港务局的电话,如果说连云港什么最先进,恐怕就是连云港已经初步建成的电话系统,与这个时代各国采用的话务员插线的磁石电话不同,连云港采用的是根据图纸生产的自动式电话机,这种机械式电话机的使用根本是面对急剧增长的电话用户,而电报电话公司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话务员的困局方才“提前问事”,尽管机械式自动电话和交换机不过刚投入使用,但却已经接到来自美、英、法等国的定单,可以说是除去收音机外,现在连云港生产的最为畅销的电子设备,而利润之高,是远过他们的想象

一段盲音之后,电话接通了,简单的交待之后,挂上电话半闭着眼睛,李子诚在心下寻思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提前把一些东西提上日程,比如——建造军舰

军舰

造军舰,没来由的李子诚的心脏怦然一动,在这个时代,军舰是最为复杂的工业产品,不仅考验着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同样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冶金、火炮、光学、精密机械制造、动力、等等可以说,一但制造军舰,便会有无数个问题摆在船厂和连云港的大多数工厂面前,这绝对是个技术上的挑战,是挑战不假,但未尝又不是一次考验

如果能够成功建造一艘军舰的话,那么连云港的工业制造能力将会因为这场“大会战”而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实现一种工业能力变革,这不正是自己所期待的那种工业能力的考验吗?

“现在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想到船厂现在不过刚开始建造3000吨级的商船,李子诚不禁有些怀疑船厂的能力,尽管船厂拥有几座大型船台、大型船坞,在设备上完全具有建造大型军舰的能力,不过鹰游门船厂在根本就没有建造军舰的经验尽管船厂拥有有三千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甚至还有数十名来自美国的技术人员,而接收青岛时,亦接收了德资造船厂的上百名技术人员和千余名技术工人,或许那些德国技术人员中,有人拥有建造军舰的经验,若是能够充分利用船厂的软硬件资源的话,没准,还真能建造大型军舰

为什么要造大型军舰?

如果那两艘日本战列舰可以进行打捞的话,那么陆军水兵就拥有了两艘主力舰,那也就意味着江苏陆军水兵需要的是几艘吨位较小诸如驱逐舰之类的护航舰,完全可以由小到大的通过不断的建造军舰,待拥有了造舰的经验、技术积累之后,再建造大型军舰,到那时,只要自己愿意,甚至可以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

想到那艘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战舰,李子诚的心头只是一阵心动,甚至想象着当俾斯麦级战列舰在太平洋上航行的影像,想象着俾斯麦级战列舰舰炮在大海上鸣响轰鸣的一幕,想象着那无敌战舰给世人带来的震撼

就在这时门却被推开了,走在前方的是张一麟,他的身后跟着一位显得有些年青的陌生人

“经略使,打捞处的方自程处长到了”

打捞处?这时李子诚才从之前的幻想中回过神来,俾斯麦顶多只是未来,现在的当物之急,是打捞那两艘被击沉的日本战列舰

站起身走到沙发边,在坐下后李子诚伸手指着对面沙发说道,

“坐”

第一次见到经略使的方自程的情绪此时仍处在激动之中,对于他来说,眼前的这位经略使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勇气和责任,“胶澳事变”不会爆发,中国依如过去一样,只能任人欺凌,正是眼前的经略使毅然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选择了用武力悍卫国家的权益,而不是一味的妥协

而眼前的经略使的所作所为,却清楚的告诉他,中国并不仅仅只会妥协,在必要的时候,中国同样可以承受牺牲,选择用战争发言,用武力悍卫国家的利益

“方处长,你有一件事,我想向你咨询一下”

经略使的话,却只让方自程连忙恭敬坐直身体答道

“经略使,不知道您有什么问题”

“打捞处对所有的日本沉船都进行了勘探是吗?”

现在,李子诚最关心的就是那两艘沉舰,只要打捞起那两艘战列舰,加以维修,江苏陆军……嗯,陆军水兵,或者说陆军海战队,便拥有了的两艘主力舰

“是的,经略使,根据我们的勘察,被击沉击伤的日本商船中,有十二艘具有修复价值,另有三十一艘已无修复价值,但若是拆船的话,按现行铁价,亦可获得可观利润,不过这些都要等完成沉船炮弹打捞之后”

方自程的话倒是让李子诚一愣

“打捞炮弹?”

“经略使,一发十二英寸炮弹的价值过1000元、14英寸炮弹接近两千元,因此非常具有打捞价值”

方自程如实的答道,而李子诚只是静静的听着他讲解,真到他说完之后,才笑问道

“那军舰有几艘有打捞价值”

“嗯,根据初步的潜水勘察河内号、摄津号应具有打捞价值,不过,如果要打捞的话,还需要进一步的潜水勘察,以确定打捞方案”

因打捞处隶属港务处的原因,而港物处关心的却是打捞那些商船,从而利用打捞商船补充商船队,对于军舰的打捞,反倒是不怎么上心,除去几座炮塔是公司的指示之外,打捞处自然将全部的精力用在打捞商船上

“哦,是这样……”

沉吟片刻,李子诚认真的看着方自程问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两艘军舰吨位都在两万吨以上以咱们现在拥有的设备,如果那两艘沉舰真的有打捞价值,是否能将其打捞出水”

听着经略使的问题,方自程反复在心里思索着打捞处的设备,以及打捞能力,尽管打捞处组建以来已经打捞了十余艘沉船,但吨位少者不过数百吨,大者亦不过是刚刚打捞上来的吨位不足4000吨的商船,两万吨……

“经略使,虽说打捞处没有打捞大型战列舰的经验,但是在设备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我们的打捞设备大都是英国、荷兰最先进的打捞设备,按设备的设计打捞能力,若是拆除炮塔的话,应该没有问题”

嘴上说着没问题,可方自程的心里却在不时的嘀咕着,作为熟知打捞作业的他清楚的知道,打捞两艘两万吨级战舰对于打捞处而言,根本就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挑战,工人没有经验,他自己同样也没有经验

“而且,这次咱们在青岛得一座带有浮动船台的大船坞,该浮船坞设备齐全,设施先进,可举起三万吨的船只,如果采用浮船坞配合其它打捞设备,咱们完全能把这两艘沉船打捞上来”

在方自程作着介绍时,李子诚不时的点着头,设备上没问题,那就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经验上,没事,反正这不过是笔意外之财,即便打捞不成功,就全当积累经验了心里这么想,可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那好,你们现在就把所有事情都停下来,集中所有的力量去把这两艘军舰给我打捞上来,”

瞧着坐在那的方自程,李子诚随后又说道

“程幕,捞起这两艘军舰,完成它们的修复工作,咱们中国有海无防的日子,差不多就宣告结束了,两艘战列舰,造价高达数千万,若是你们能捞起来,可就给咱们中国重建海防立下了头功”

重建海军

经略使的话只让方自程呼吸一紧,整个人顿时只觉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负于肩膀,他连忙回答道

“是,经略使,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两艘军舰打捞上来”

!#

第340章走向海洋(求月票!)

第二卷中国,一个春天的开始'第340章走向海洋(求月票!)

………………………………

第340章走向海洋(求月票!)

天气很好,大海平静的很,这是很难得的好天气,尤其是对于打捞作业来说,更是如此。

通常情况下阳光可以照到海面下十几米的地方。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使得在在海水中的潜水员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

岚山外海的水深很浅,但是黄海如其名,海水浑浊不堪,在混有大量泥沙的海中视线甚至不如数十米的深海,毕竟深海中照明灯所及,都是能够看清的,但在海军浑浊的黄海即便是使用照明灯,视线范围也非常有限。

因为“河内号”战列舰是座沉于近海,战舰上层建筑都外露于水面,像炮塔之类的设备,更是直接由船上的吊机吊起,否则仅将近700吨重的炮塔吊起浮水,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而在这里,六座炮塔的吊起,不过只用了两天的时间。

就连接下来的炮弹打捞也显得很是容易,只需要潜水员从炮塔座游入弹药库,然后再将其吊起,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所有的打捞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主炮塔,到舷炮,几乎所有的表层可以拆除的武器、设备,都被编号加以拆除,以减轻战舰打捞出水的重量。

潜水入水的潜水员,所看到的东西都非常模糊,借着海底些许不算强烈的光线,透过潜水镜,潜水员隐约能看到战舰舯部被鱼雷炸出的破损处。

直径近米宽的损毁处边缘尽是如锯齿一般的断裂,在潜水员游入时,他小心翼翼避免自己被那断裂口划伤,不一会,从水面上吊下用于堵塞漏口的堵塞件,几名潜水员立即忙活了起来,

“等到浮筒运来,差不多能打捞了!!”

潜水员出身的捞工章巧福瞧着海船上抽沙机喷出的沙子,在心下自语着,打捞这艘大兵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司不仅动用了所有的设备,甚至还从香港另外租了2支1500吨浮筒。

可是即便如此,按沉船吨位来说,也不过是勉强满足打捞需要,为了保证沉船的顺利浮水,除去移除炮塔、炮弹、装备减重之外,几十名潜水员日以断夜的稳除船内的煤炭,又用抽沙机抽出舱内的沙子。

“要是能把这艘战列舰浮水,打捞处就能挤身世界一流打捞事物所的行列了!”

踩着这有些破旧的铁制驳船,这2300多吨带着一台800吨台吊的驳船是公司最大的一艘打捞船,章巧福知道,这艘船是英国人淘汰的旧船,可即便如此,打捞处却将要打捞的却是史以来,被打捞浮水的最大的船只。

在章巧福在心里嘀咕着的时候,十数公里外的海面上,在几艘驳船的拖伴下,一个巨大的“u”型大船却正缓缓朝着沉船区驶来,事实上,这并不是一艘船,而是一艘浮船坞。

1900年,德国当局为进一步实施对中国和远东的侵略计划,派遣其远东舰队进驻青岛,同时便于就近维修舰队船只和制造新舰船,就把奥斯塔之创建的修船所收归德国胶澳总督府,始称青岛水师工厂、青岛船坞工艺厂,也称总督府工厂。为了在青岛后海(今青岛大港址)建设一个与港口相匹配的大型修造船厂,1901年9月,在大港建设工地同时举行了建港建厂开工仪式。新船厂厂址建于大港防波堤入口左方。

当时,用100余万土石方填海造地,建成了长1100米的深水靠船泊位和大型厂房。水师工厂由前海逐步向后海转移,1902年,工厂生产的第一艘蒸汽机艇下水,1903年,德国技术人员根据当时东亚沿海航行的最大船舶而设计的16000吨浮船坞在大港建设工地开工营建,1905年10月12日即竣工交付使用。浮船坞投产后的第二年,即1907年4月1日,工厂向大港新厂搬迁工作结束。总建筑费5000万马克的新厂,经过6年的建设,所有车间、库房、机械设备等全部投产使用,当时地方俗称蔓菁岛船坞。

而在这座船厂之中,堪称船厂精华所在的,正是这艘16000吨的浮船坞。这座带有浮动船台的大船坞,长125米,宽39米,吨位1。6万,可容纳145米、万吨级以上的船舶,主要用于船舶修造,作业时,30人操作机械设备,可举起3万吨的船只,这艘总造价高达600余万元的浮船坞,在此时堪称亚洲第一,除所用钢材和机械设备为德国进口外,其主要施工建造均由中国工人承担,青岛造船所也由此闻名世界。在德国归还胶澳后,浮船坞亦一同归还中国,而这次打捞作业,浮船坞更是打捞的主力,沿舰将由其运往连云港。

奥斯塔,这位设计并监造了浮船坞的青岛造船所首席工程师站在甲板上,望着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什么也不想,伸了伸懒腰,从兜里掏出一支一支的雪茄,用防风打火机点燃,然后有些担忧的说道。

“河内号战舰的长度是160米,而浮船坞设计可容只有145米!”

“不过总可以试上一试,长度或许差了点些,但是吨位却能举起三万吨!”

方自程的唇角轻轻一扬,在他看来,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打捞起这两艘具有修复价值的沉舰,这关系到中国的海防。

“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转过头看着方自程,奥斯塔又继续说道。

“日本人的河内级战舰,已经落后于各国海军,如果你们有意加强海军,应该重新设计建造一种新型的军舰,现在日本的海军主力的确毁于一战,但是他们还在建造着更强大的战舰,仅依靠河内级……”

奥斯塔摇着头,在他看来,打捞修复河内级总有些得不偿失,尽管两艘军舰的造价超过三千万元,但是仅打捞费就需上百万之多,在军舰出水进坞后还要检查锅炉、动机,如果锅炉进水就需要更换、维修,再加上修复,至少需要花费五六百万元才能让其具备战斗力,而假如龙骨弯曲,到时恐怕也就只能拆废铁了。

“奥斯塔先生,中国并不是德国,德国有很多军舰,可是中国……”

感叹着,方自程朝着大海上看去,自甲午之后,中国海军就不复存在了,那么几艘巡洋舰根本不足以保卫中国的海防。

“河内级对于其它海军强国来说,或许是落后的,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却能够让中国实现零的突破!”

接着方自程又把视线投给奥斯塔,这位重新受聘为青岛造船所首席工程师的造船工程专家,他曾在德国不来梅的威塞尔船厂参与过赫尔戈兰级三号舰图林根号的建造,无论是连云港或是青岛,他是少有的几个具有建造设计军舰的技术人员,也正因如此,公司才会把他抽过来。

“没准,等将来,您能帮助中国海军设计建造新式的战列舰!奥斯塔先生!”

奥斯塔耸了耸肩膀,非常认真的说道。

“虽然我现在身在中国,可我仍然是德国人,如果帮助你们设计战列舰,那岂不是与德国为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