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总统那边为什么会没消息?因为剿匪之事,他先后给大总统去了数封密电,同样也给他的兄长汤化龙发去密电,随后又给副总统黎元洪发去密电。寻求应对之策,兄长和副总统给他的回电都是让他“等等看”。可大总统那边……

此时,那副紧抿的双唇依然紧抿着,而他的面上却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可手上的佛珠转速却是快了许多……

“汤铸新啊……”

居仁堂小客厅内的一声长叹后。袁世凯却是踱起了步来,这时他的脸上却是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乎是碰到什么可笑的事情似的。

“大爷,这李子诚乱搞,您老怎么连问也不问,若是万一。”

瞧着爹那副神情,袁克定却是不解的抱怨了起来。可在袁世凯转过脸面对着他时,他却是说不出话来了。

“万一什么?”

见儿子不再说话了,袁世凯便笑问道。

“万一,这剿匪令,当真惹出什么祸乱来,到时,可怎么收拾才好!”

“哦?你不觉得,若是国务院惹出了祸乱,总统府收拾善后,更有利于总统府吗?”

好奇的打量一眼儿子,袁世凯的心下却是一喜。

爹的话,倒是让袁克定心下一惊,一开始,他也是如此以为,甚至还为李子诚的乱来暗自喝彩,可后来,杨度却告诉他,这事还要从其它方面去看,甚至还特意告诉他,一定不能把那“总统得利”的话说出来,尤其是当着大总统的面说出来。

“大爷,若是国务院当真因为剿匪令在全国惹出了祸乱,那怕就是大爷您出面收拾了残局,恐怕那时中央的权威也就有损了,中央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权威一损,怕没有个三年五载是不可能挽回的,即便是挽回了,可若是有些人起了心思,不知还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袁克定直接把杨度告诉他的话转述了一遍,他注意到当他这么说时,爹的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欣赏之色。

“嗯,不错,”

点头称赞着,袁世凯又说道。

“克定,你能想通这一节,比以前可是强多了,你这脑袋啊!开了一半了!”

叹一声,袁世凯又说道。

“你知道,你爹我为啥不表态?”

“这……”

袁克定倒是一愣,和杨度议论此事是在事出之前,准确的来说,是国会讨论的时候,可爹这事却是在其后,当时杨度也未深谈。

“所以,你这里,也就是只开一半!”

指着自己的脑袋,心情不错的袁世凯便解释了起来。

“不表态,固然是有将来收拾残局的意思,可你没看到,这件事,对你爹我是大为有利,嗯,对国家同样是大为有利!”

临了,袁世凯还是强调了“国家”两字。

“这内务部要派他的兵去剿匪,你爹我岂会不知,他李致远有借内务部队扩充实力的心思!”

“爹,您不是说过,这内务部的兵易限,可税警却限不住吗?”

袁克定便试探的问了一声,爹这限来限去,不还是没挡着人家吗?

“内务部队是调来调去的,只要有章程,就能限住他的兵,可税警却是常驻一地,这全国这么多省,各地税务查起来,若是真让他建了税警,我敢说不出一年,他手里至少能握几十万税警,可内务部队,能有四五万也就顶破天了。”

瞧一眼长子,袁世凯又继续解释了下去。

“李子诚想扩大他的内务部队,我就让他如意去,他想扩大内务部队,就要拿剿匪说事,一拿剿匪说事,势必会得罪各省……”

“大爷,您的意思是,等他把各省都得罪足了,咱们再动之各省倒李……”

“糊涂!”

冷喝一声,袁世凯似乎是在为长子那愚木脑袋有些气恼。

“李子诚有异心,那地方上就没有异心吗?”

反问之后,袁世凯把声音一沉。

“剿匪也好,不剿也罢,对中央都是极为有利之事,地方上拼死剿之,这叫借刀杀人,地方无能,半年未剿,将军撤职,军队整编,这叫什么?”

这会听到这样的解释,袁克定才明白爹的意思来,连忙接道。

“寻由而杀!”

点点头,袁世凯不无得意的吸了口雪茄烟,而后看着袁克定问道。

“克定啊,有句话叫笼虎不忧,群狼吞象!你说,这时你爹我,应该站在那一边?”

“爹,若……若是因此,地方上群起而攻之,那……”

双目猛敛,袁世凯的面上显出一副不怒自威之色。

“他们敢!”

第48章河南劝业再劝业(求月票!)

“咣、咣……”

芦汉铁路上,一列火车轰隆作响的在铁道上行驶着,而在火车的车厢内,汤化龙这位国会众院副议长,却是坐在沙发软座上,听着面前这位总理的讲述。

“……所以,济武,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好事!”

话声稍顿,李子诚看一眼汤化龙,脸上展出些许笑容。

“总理,开办劝业工厂是好,如果劝业工厂成功的话,自然可引领各地民间游资向实业聚集,如此便可成聚少成多之势,从而加快实业发展,但是,将各省铜元局均改为劝业工厂,却需要考虑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因素,的确……”

看一眼总理,汤化龙又一次道他的顾虑,在财政部收购山东、河南、湖北、安徽四省铜元局后,他曾提出过反对意见,不过,最终却是未能阻止财政部的举动。

“六合公司可以向那些公司分包,但是将来呢?”

对于国务院致力实业发展,汤化龙从来都是极为支持,在天津大港经济开发区创办过程中,他曾多次向友人推荐于大港开发区内投资办厂,甚至还主动购买十万元开发区股票,又认购了多家企业股票,以示支持,而且于国务众院副议长之职,多次与天津、河北地方协调开发区以及铁矿事宜,在京城人们甚至用“国政支持者”去形容他。

可是,就这么一位“国务院政策支持者”,却多次反对财政部耗资收购地方铜元局的做法,按照他的建议,财政部应该把近两千万巨款用于新办工厂,而不是从地方收购规模有限的枪炮局、铜元局,去办什么“劝业公司”。

“再者枪炮厂。自清时洋务以来,各省皆办机器局、制造局。用于生产枪炮弹药。这些工厂大者如湖北、金陵、江南、广东,亦有扩建现代军工厂之可能,可诸如四川、西安、兰州、湖南、山东、吉林、浙江、陕西、河南等各省机器局、制造局,这些工厂多者有旧式机械数百部。少者数十部,如此耗巨款收购。岂不有浪费中央财政之闲,周缉之于天津创办启新重工,投资亦不过两千万之数。而财政部用于收购各省铜元局、枪炮厂所需经费却近三千万元之巨!”

在汤化龙说着他的理由时。李子诚却是将视线从窗户向外望去,看到飞速后掠的枯树旷野。一群麻雀在窗外的天空中飞翔着,此时,他没有进么任何反驳,可是静静的看着窗外,这次请汤化龙陪自己来河南。参加河南劝业公司的开业典礼,并不仅仅是为了用事实去说服他。而是为了另一件事。

现在,国务院需要汤化龙的支持,准确的来说是需要汤化龙用他的支持,去说服他的兄弟——湖南将军汤芗铭,通电支持国务院,现在全中国都在看着湖南,看着汤芗铭。

“济武,河南铜元始铸于光绪三十年。是年;河南巡抚陈夔龙奏准在开封设铜元局。光绪三十二年;开封铜元局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至光绪三十三年;月造额达48万枚。后清政府限制铸额;规定河南月造铜元30万枚。至光绪三十四年二月;河南造币厂共造十文铜元2。3万万枚。民国初年;河南督抚为支付巨额的军政开支;铜元铸造数额骤增,短短两年即造铜元多达四万万枚之多,也正因如此,其才会是中央第一批改制的铜元厂。”

将视从窗外收回望着胡须散乱的汤化龙,李子诚的面上浮出些许苦笑。

“如果没有现在的铜价大涨,各省岂会放弃造铜元谋利之行?如果没有只需陆军部批文即可低价购枪、购弹的便利,各省又岂会放弃枪炮厂?”

想着为了收购铜元局、枪炮厂,国务院专员同地方上的协调,甚至在作出中央工厂所出枪炮五年不涨价的约定后,又作出旧枪折价约定,现在单是各省汇总的各类旧枪,就多达数百万支之多,雷明顿的滚轮枪、单连老式毛瑟枪、伯丹枪、亨利?马蒂尼、夏尔曼等等单是19世纪中晚期的单发枪,就多达百种之多,口径亦多达数十种,而这些枪中央都要拆价收购。

“各省铜元局改制后,收回铸币权后中央即可整定辅币,避免劣币铜元伤民之事重演,枪炮局收回,地方无造械之力,可避免地方一味扩充兵力,进而引发内战……”

望着汤化龙,李子诚的双嘴微抿,而后说道。

“中央的确付出近三千万巨款,可却避免了国内损耗,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只有局势稳定了,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当着汤化龙的面,李子诚当然不会说,在所谓的“全国陆军武器制式化”中,实际上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全中国仅有数人知晓的阴谋。

在国务院向陆军部提出那个计划的时候,国务院会同陆军部制定了中国陆军的制式口径,选择了全世界仅有中国采用的6。8毫米毛瑟弹,而与毛瑟弹又有所区别的是,弹壳亦不再是由毛瑟弹壳缩口而成,同样有所区别。

之所以向陆军部提议采用6。8毫米口径,除去该口径后座冲量较小,精度比7。92MM口径步枪高,更加适合中国军人体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全世界仅有中国采用这一口径的武器,在各省大量装备这类武器后,他们的弹药来源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弹壳尺寸上的差异,使得即便德国枪弹厂亦需要考虑“小批量生产”的成本问题,从武器这一源头限制地方武力,是对付地方实力派最为有效的武器。

只要控制了弹药来源,即便是将来地方上发生混乱,亦不足为惧,尤其是在他们纷纷装备机枪之后更是如此,机枪的装备固然能提高部队战斗力,但带来的最直接的负面效应就是弹药消耗亦随之增加。

其实这个办法源自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军阀。那位李子诚一直有意拜访的山西将军——阎锡山,在中国那么多军阀之中。号称“不倒翁”的也就是阎锡山。阎锡山主晋数十年,在山西建立完整的军事工业,而太原军工厂可以说是除日本之外最大“38式步枪”制造者。

一开始其生产的38式步枪与日式完全相容,在山西建立完备的军工体系后。尤其是其弹药产能可以满足需求之后,其即修改枪膛、弹药尺寸。对其所产子弹的弹壳经修改,做到与日制不兼容。

在随后十几年的军阀混战之中,为争取各方外援。大量生产的“太原造”扩散至半个北中国。在受援者未与阎锡山决裂时,弹药供应自然不成问题,可一但与阎锡山决裂,既便是买来了日本弹药,亦不能相容,直接导致“太原造”变成无用的烧火棍。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这“统一全国陆制式”背后的只可意会的阴谋。袁世凯又岂会赞同他的这一提议,甚至同意陆军部额外以每支十五元作价补偿新式步机枪的生产供应商——连云港机械公司。而法国贷款改造兵工厂,亦将用于各厂添设改造设备生产新式武器。

“可……”

在汤化龙还欲反驳时,李子诚却是微微一笑,指着窗外说道。

“济武,现在已经到黄河大桥了,嗯,很快就能到开封,等到开封之后,再说此事,不知济武兄以为如何?”

事实胜于雄辩!相比于用言语去说服人,李子诚更倾向于用事实去说服这些人。

“咔!”

在剪刀剪下红绸的瞬间,高高吊起的万响的鞭炮在河南开封铜元局,不对,现在应该是河南省劝业公司的大门外响了起来,在那一阵硝烟之中,河南将军田文烈,朝着身旁站着的年青人作了一个请势。

“总理,请!”

此时,田文烈显得极为得意,这河南铜元局、机器局他是以九十五万元的高价转售给财政部的,至于中央收购的那近十万支各类废铁式的旧枪,所得的几十万元,早已被他悄悄的存进了淮海实业银行。

若是在过去,卖铜元局他想都不想,可是现在却不同,欧战之后,铜价暴涨这铜元局便有最初的暴利,到现在的连亏,而且越铸越亏,不铸仍亏,所以,在他看来,现在不过只是甩包袱罢了。

“田将军,先请!”

手作着请,李子诚却是同田文烈并排走进了河南省劝业公司,在财政部收购工厂后,又拆资数十万元,用于工厂厂房扩建、添设、改造机械设备,方才有了现在这家以加工板金件为主的工厂。

“……本公司生产各类冲压扳金零部件,具备……”

在经理就公司的产品作着介绍时,田文烈明智的选择只闻不问,对于机械制造他从来都是一个外行,远不能向李子诚那样不时的询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同时冲压件的成本较低。由于冲压具有如此优越性,因此冲压加工目前在各个领域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像飞机,火车,汽车,拖拉机上就有许多大,中,小型冲压件。小轿车的车身,车架及车圈等零部件都是冲压加工出来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里有80%是冲压件,当然,现在受限于设备大型冲压件,我公司暂时还不能生产,但是诸如现在需求量极大的金属罐壳,钢精锅,搪瓷盆碗及简易餐具,全都是使用模具的冲压加工产品……”

在那位经理作介绍时,田文烈却是从产品展台上,拿出一个金属罐壳。

“这个我见过,这不就是罐头壳嘛!”

说话时,田文烈似乎对这铜元局竟然生产这种不起眼的小玩意极为鄙视,而这时在后面却传来一个声音。

“冯经理,咱们可是说好的,你们劝业工厂的今年的罐头壳,我们利达可全包了……”

“别光说利达啊,还我们祥瑞那……”

听着后面传来的抢货声,田文烈却是一愣。瞧见他脸上异色,李子诚便扭头轻声解释道。

“田将军。欧战后。各参战国军队急需各种野战食物,其中尤以罐头为主,现在每个月,咱们国家出口的各类罐头多达数千万元之多。各类罐头的制造规程、调味比例都是由各国军方提供的,罐头制造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但罐头壳设备,却不是普通小厂能造,……”

在说话时。李子诚的话间尽是轻快之意。用铜元厂生罐头壳、钢精锅,搪瓷盆碗及简易餐具,这是公司在考察铜元局的设备后得出的结论,不仅如此,铜元厂还将大量生产各类冲压件,这些冲压件大都是接受六合公司的分包定单。代为生产各种大小冲压件。

代工,对于这个时代。这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对于曾生活在一百年后的李子诚而言,这却是一个极为熟悉的词汇,后世所谓的改革开放的奇迹,事实上正是利用廉价的劳动本,发展的国际代工贸易,而现在,在这个时代,李子诚却是希望利用这些“代工工厂”创造一个新的中国工商业奇迹。

现在这种代工生产的模式,和后世完全大相径庭,六合公司在英法俄美等国承接定单,随后分包给这些企业,由这些企业生产各类零部件或贴牌产品。

“目前公司生产的各类钢精锅、搪瓷盆碗,已经开始在市场销售……”

在众人于前方说话时,偶尔的一些记者却是能看到在随总理来河南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位却是极引人注目——国会众议院副院长汤化龙,而之所以引人瞩目的原因很是简单,他是湖南将军汤芗铭的兄长。

当人们注意到着汤化龙的时候,汤化龙却看着那大红色的脸盆,盆是搪瓷的。脸盆里边的花纹特别招人爱:中间是两个依偎在一起的“红双喜”字,特别大,特别红润,如果用手去摸字,还会有突出来的浮雕感觉。俩字的右下角是一簇开得无比旺盛的牡丹花,也是红色的,但是颜色层次更丰富,深红的、大红的、粉红的,妩媚、繁茂。仔细瞧的话,牡丹花旁还飞动着两只蝴蝶,分明就是古人所赞誉的“蝶恋花”。

再朝另一边看去,又看到另一个脸盆内的图案虽带着双喜,可图案却变成骑着鲤鱼的娃娃,这脸盆的花色多达十数种。

“这……”

看着那花色繁多的脸盆,汤化龙显得有些惊讶,同时又有些好奇,在北京、在上海、在武汉,走南闯北他见过各种各样的脸盆,可是却从未见过这样的脸盆,那些洋脸盆即便是带一大朵牡丹也显得很是生硬,那比得上这花色,这样的花色,别说是平民百姓办喜事时一定会置办,就是见多识广的他,也想买上几个,这甚至能用来送给家乡办喜事的乡人……

“济武,这脸盆可河南劝业工厂拳头产品,不知济武兄觉得,这样的脸盆,若是一个一块钱,一年能卖多少?”

“总理,这花团锦簇、大红大紫的脸盆,可是国人的最爱,若是按我估计,别的地方不说,单是河南一地,我估计一年卖百十万个却是不成问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