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国民党以沉重打击,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在民国三年年末,其又签署法令,重开国会以及各级议会,而这却是为了分夺地方将军之权。在中国没有人会怀疑袁世凯的权术,对于精通权术的袁世凯而言,他总有办法解决地方实力派,从而达到收权力归中央的目的。

可是现在,一些人却在国务院身上看到不逊于袁世凯的权谋,一个简单的”剿匪令”把全中国各省将军们都逼到的某个”角落”,一个不得不做出决定的角落,而最为要命的,却还是各省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高风亮节?”

在居仁堂内,袁世凯看着汤芗铭的通电,又想着那报纸上对汤芗铭的评价,唇角微扬,面上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对于汤芗铭,袁世凯从未将其视为心腹,这个人认过太多的主,背过太多的人,而且他还是副总统黎元洪的人,可黎元洪又岂能掌控他?现在,汤芗铭的通电,却是清楚无误的告诉袁世凯一个事实,即便是黎元洪亦无法掌控这副汤药。

至于报约上将汤芗铭之举称为高风亮节,但在袁世凯看来,这却是汤芗铭无奈之抉,如果他还有其它选择的话,他绝不会如此,

汤芗铭有其它的选择吗?

思索着各省将军面临的问题,袁世凯的脑海中却浮现出李子诚在就职之前说的那句话:”以势逼人!”

从其就任国务总理开始,他可不就是在”造势”,不断的为达成自己的目的”造势”,与袁世凯擅用权谋不同,李子诚同样行以谋,不过他这个谋略,却大都是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而且让人一眼就有看出其所行绝无半点私心,绝对是为国为民之举。

关税如此、盐税亦是如此、分税同样也是如此、厘金仍是如此,现在这个”剿匪”还是如此,可就是这么看似简单的”为国为民”,却是因势而动,随势而发,实施起来可谓是无迹可寻,比起他袁某人的权谋来可是高明多了,也更加难以实施,同样更难对抗。

而更为要命的却是,李子诚所用权谋几乎都是透明的,所以它的权谋没有破绽。他只要把握住方向就行了。可以说它是借势而动,推动一切必然的发展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洪水决堤,谁都知道会死人,可是挡在它前面的还是非死不可,走都走不了

心下寻思着那些原意慢慢收拾的地方将军,袁世凯却是同情起他们来了,现在那些的人,根本就是无从选择,李子诚占着大义的名义,他现在借着临城劫车案,限期各省剿匪,明知道剿匪是虚,夺权是实,可是地方上却干看着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如果照做的话只有死得更快,可不做的话,也就只有半年时间,甚至如果他们抵抗的话,都不会获得地方上的支持,民心在国务院这边,结果只能任人收拾。

而汤芗铭显然是参透了这一点,这么一个实际上”该争时争、该放时放”的选择,变成了”地方将军高风亮节之为”,把他自己抬到了功臣的位置了,那剩下的,恐怕也就是等奸臣了。等破坏民国的大奸臣了,到那时。不用李子诚开口。他袁世凯为了维持国家秩序,恐怕都要举兵讨伐那个”奸臣”。

可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他袁世凯吗?

不是!

这件事根本就是国务院借他老袁之威,行势以地方,施威于地方。从而树立国务院的威信!除了那些地方上的将军们,他袁世凯才是第二大失败者。因为自此之后,国务院便在全国树立起了中央权威,而不是借着袁世凯的威势。弄个牌子糊弄人。

作在父亲侧对坐时。袁克定从老爹的低沉情绪上看明白了一切,不待老爹发问先开了口。

“大爷,眼下的事你也不必犯愁。照我想,一事解决了,百事都定了。”

想着国务院会从中建立威信,袁世凯心里倒是乱了起来。本来想把儿子找来谈的事。儿子来了竟然乱得忘了。现在,儿子仿佛知道了。先提了出来,可话却又含含糊糊。他瞪袁克定一眼,而后说道。

“哪样事解决了,百事都定了?”

“还是老话,强干弱枝,抓军队,只要抓住了军队,什么都不怕了。”

袁世凯背过身,没说话。他知道,这是儿子早年从德国回来时,德皇威廉二世把他曾经对清朝摄政王说过的话又重复说给袁克定听的,希望袁氏父子也抓一支能够左右中国命运的、相当于”树干”一样的军队。那样,就不怕那些枝枝叶叶的散军捣乱了。

袁克定对他老爹提两点具体意见,一是迎王士珍来京,代段主持军队,一是在总统府内设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由大总统掌握。袁世凯都一一接受了,而又借设立将军府,开始收揽地方,以达到重树中央威权,慢慢的收回地方权力的目的。

而现在,看到老爹心绪有些乱,结合这几天国务院的表现,袁克定立即道出了他的见解来。

袁世凯沉默半天,说道:

“军队固然好抓,到明年,估计参战军差不多就有二三十万,这可是中国第一强军哩,可……你也看到了,那些人哪,那个不盯着参战军!”

为了抓住军权,袁世凯是在军队问题上做了太多的文章,可那些文章却不见得有用,就像现在,参战不参战的,老段盯着参战军、地方上也盯着参战军,国务院那边虽说没盯着,可若是说李子诚没有其它的想法,谁也不会相信,他同时派出那么多部队,会对远征军司令部没有想法?

段祺瑞想为徐树铮争取远征军司令一职,而且徐树铮也是志在必得,而地方却在盯着中央从地方抽调军队,到底是为国,还是为私,是不是只是想把大家伙当成炮灰,所以,在有地方上的人在司令部安他们的心,至于李致远,他是没表态,但是司令部那边却肯定要给江苏留着位置。

这么一来,这件事也就变得复杂了,他可是想借着参战的名义,把私军变成”国家军”,当然是效忠他袁世凯的国家军,如果让这些人一插手,没准这参战军也就变了味了,到那时,他可就是替别人作嫁衣了。

“唉!”

先叹口气,袁世凯方才接着说道:

“小站旧人,大多暮气沉沉了,冯华甫每日12点才起来,段芝泉总不问部事!至于其它人,一个个心怀异心,欲化公为私,行以军阀祸国之为,这像样的人,又岂有大用?李致远,看心一心为公,用世人所言,其是民国之曾国藩,其所为依是曾之道——唯天下至诚能胜天下至伪,唯天下至拙能胜天下至巧!”

嘴上说着,可袁世凯的脸上却依然带着些许嘲讽,这是报上对李子诚的评价,用报上的说法,李子诚就是民国中兴之中流砥柱!

当初,为了迎接李子诚来京,他特意在迎宾馆内安排了十数位堪称绝色的女子,其中甚至不乏从蒙古、满洲花钱挖来混血美人,那些女人无一不是色艺双绝,原本想让其陷于温柔乡中,可最后那些女人却都被李子诚打发走了,甚至连碰都没碰。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袁世凯硬是惊讶的半天没回过神来。若不是知道其从连云港带来了几个女侍,怕袁世凯还真为他寡人有疾。到最后想着李致远对欲望的克制。也只是升出一阵佩服之意,这世上无欲无求的人,必定是有大志向之人。

“可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有私心!冯、段如此。李致远亦是如此……”

沉默片刻,袁世凯却是吐出一个名字来。

“蔡松坡……”

在老爹沉吟时。袁克定顿时明白了,老爹想用蔡锷,但却又觉得蔡锷不是自己人。对他放心不下。蔡锷到京了。却并没有实权给他。

……袁克定像他的老爹了解他一样了解他老爹,知道他做梦都在想权,尤其想军权;做梦都怕丢权,尤其是怕丢军权。由临时总统向正式总统过渡期间,袁世凯便仿照清王朝建立禁卫军一样建立一支由他自己做团长的模范团,这个团一方面用北洋派二三流人物来主持工作。一方面挑选最忠于他的中、下级军官为兵士,以逐渐由这个团扩展开来。建立一支超乎北洋派的袁家军。

而这个模范团,第一期是由袁世凯自任团长,第二期则是由蒋方震任团长,之所以任用蒋方震为团长,原因就是于蒋方震看来,建立国防才是最重要的,全无趁机建立私军的心思,而蔡松坡也是如此。

不过,让他们练兵行,可若是要他们掌兵的话……大爷还是不放心啊!爹不放心,他袁克定可不也是不放心!

“还是要把模范团办好。”

袁克定这位却是说出了一句至理明言来:

“大爷,把模范团办好了,即便是高层军官生了异心,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也不见得跟他们走,只要他们心里头记着国家,就不会跟别人走!”

儿子这番话倒是让袁世凯点点头,这正是他办模范团的原因,在办模范团的时候,他不再像过去一样教导那些军官什么”吃大帅的饭”,而是”国家养兵”,什么是国家,只要他袁世凯是大总统,那他袁世凯就是国家!他们忠于国家,就是忠于他袁世凯!然后把话题转了。

“记儿,别的事不说了,我只想问你一件事,你说说意见。”

“大爷。”

袁克定说,

“啥事?”

“芝泉太让人伤心了。“

这时袁世凯终于还是剖明心思了。

“这边远征军刚编成,那边他就授意陆军部打一份报告,要求提高远征军官兵的军饷,这不是收买人心嘛!”

“大爷不是驳回他了吗,”

袁克定说。

“听说你批了十二个字:国局如此,稍有人心,当不出此!够严厉的了!”

袁世凯叹了一声气,

“唉……事情接二连三,只要他身边还有徐又铮在,这乱事总出在他身上。”

“大爷,若不把徐又铮派到法国去?”

袁克定说着便道出了一个主意。

“这可不就如了他们的愿了!”

袁世凯哼了一声,然后又把脸上一板:

“芝泉之所以递那份报告,恐怕还是因为徐又铮的授意,若是我想解徐又铮的职,估计他又会以辞职相威胁,若想让他们分开,恐怕也就只有调派欧洲一途了!”

“怎么了?大爷,把他调到欧洲,不正好分而治之吗?”

看一眼儿子,袁世凯见儿子竟然还没想通那个环节,不禁升起些许恼意。

“若是那样,这远征军可不就为徐又铮所掌握了!”

袁克定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老爹的意思,看来这司令的人选,着实不好选啊。选谁都不合适,徐又铮对司令一职是志在必得,毕竟第一批远征军是以第一军为主力,而李致远那边,也有类似的要求,或许他们不寻求”司令”一职,但在司令部内,他们肯定要有发言权,否则,而地方上,同样也盯着这件事,想让他们派兵,就不能让他们看出来,是拿他们当炮灰,而这边,老爹对这些人却是没有一个能放心的。

也确实,这些人,那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主,本就没什么主意的袁克定明白了老爹的意思之后,自然也说不出什么主意来。

袁世凯没说话,只是沉默着,一时间这居仁堂内的书房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袁世凯端着茶杯,喝着茶,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他知道,现在,只待李致远把这”剿匪”一事梳理好,那边,远征军可就要派出了,而在派出之前,就必须要把司令人选一事给解决了!否则再拖下去,肯定会生出乱子来。

在沉默良久之后,实在没有合适人选的袁世凯终于还是吐出了一个人名来,那位他从西南请回来的”昭威大将军”,思来想去,或许也只有他勉强算是合适人选了。

“若是让蔡松坡,当这个远征军司令如何?”

第53章试探(求月票!)

北方的夜,月朗星稀,天却并不是很高。喧嚣了一整天的京城在经过一天的忙碌后也渐渐安静,城墙在远处勾勒出一线黑黛,依稀可以分辨城墙的形状,近处的街市灯火朦胧闪烁,隐约可见。

突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夜的静谧,在通往中南海其中一座后门的侧巷中,一个黑影在巷内急步快走着,在人影从阴暗的侧巷中走出来的时候,借着路灯的灯光,方能看到这是一个年青的青年军官,这位青年军官的步子很急,似乎有什么急事一般,在走过几条街口之后,他停了下来,然后从口袋中取出香烟,在点着一根香烟后,便把烟盒一揉扔到了一旁的垃圾桶内,随后便吸着烟,朝前走着,寒风人,却是无法让他的速度减慢。

数分钟后,一位一身破烂的拾荒者,从远处走了过来,每走过一个垃圾桶时,他都会伸手进去探一下,然后取出一些废纸之类的东西,自从京中的街道添设垃圾桶后,对于这些乞丐来说,总算是又多了一个生计——拾破烂。

又过了一会,这个乞丐离开了主路,没有人会去注意一个乞丐的动向。大约半小时后,一份从中南海送出的情报出现在特勤局的桌面上,因为情报是加急情报,情报首先送到了局长办公室,作为局长,李四勤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办公室为家,他一直都是在隔壁的休息室内休息,又过了十几分钟,带着一分文件的李四勤便离开并不怎么显眼的特勤局,驱车前往国务院。

此刻的京城,还有一个人同样休息的很晚,在中国政界中,他的地位仅次于中南海居仁堂中的那位,在过去,或许那地位只限于名义上的。而现在在经历了“剿匪威逼”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他的权力和地位,而这位就是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李子诚。

事实上,像这样灯火通明的夜晚,对于国务院来说,早已是常事,国务院的声望,从来不是平白建立的。依靠着大量的工作,而繁重的工作,不仅压在国务院雇员的身上,即便是作为总理。亦是如此。

在李四勤进入总理办公室后,不过是三四分钟,两人便走进了办公室另一边的一个房间,那里在“临城劫车案”期间,曾是军事地图室,但是现在,却是一间小会议室,与其说其是小会议室,倒不如说。这里是一间举行隐密会议的地方。

但没有永远不变的利益,随着国务院势力的增强,看似“默契”的府院双方的的矛盾也在加深。担任国务总理的李子诚不但对国务院直属五部,对于全国的许多事物亦也有统筹之权,尤其是现在,内务部通过对官员的考核,撤销的大量不称职的地方官员。推荐委任了上百名市县长,而且其又控制着对中国最为重要的两大税源——关税以及盐税,这一切,都使得国务院正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着,一个即将在中央、地方,与总统府分庭抗之的国务院,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这一切只导致一个局面产生,在未来“府院”必将分裂。而出于对袁世凯的防范,特勤局一直负责着对中南海以及府系官员的监视,正向此时,李四勤来此,正是来就一件事作着汇报,如果只是一件普通的情报。或许只需要办公室内作简单汇报,但这件事,对中国未来的政局,却有着超乎世人想象的影响,意识到严重性的李四勤在来国务院之前,特意取出了特勤局机要档案室中的档案。

坐在沙发上,李子诚正仔细看着蔡锷在各个时期照片的幻灯片。

蔡锷在湖南时期照片,与梁启超合影;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与蒋百里等人照片;蔡锷在广西军校任教官的照片;蔡锷在云南“重九“起义时候的照片;蔡锷在云南讲武堂的照片;蔡锷与云南军官们的合影照片,蔡锷与袁世凯、与将军府诸人的合影,甚至还有和自己的合适……

而李四勤则在对总理讲述着。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深受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成绩优秀,与蒋百里、张孝怀被誉为士官三杰。1904年回国,在江西、湖南军事学堂任教官,次年调广西,历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陆军小学堂总办、新军协统等职。此人操兵练军,带兵领将很有些办法,深得下属拥戴。1911年调云南任37协协统。10月在昆明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一呼百应,并被推为总指挥,后就任云南都督。时年29岁,他主政云南两年,就把一团乱麻的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滇军也实力大增。仅举一例,云南的军工厂一天之内竟然可以生产两万颗子弹……”

在听取着有着蔡锷的介绍时,李子诚仔细打量幻灯上蔡锷的影像,心中暗自掂量着蔡锷,对于这个人,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后人很多人或多或少的总会知道这会和袁世凯“斗法”的西南系将军,在后来有着“护国大将军”之称的人物,而就在十几分钟之前,阿四向自己报告刚刚得到的消息:

“据总统府的消息,大总统已经决定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令官了。”

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令官!

听着这个汇报,李子诚却是把唇角微微一扬。,

这时,站在墙边的李四勤走近总理说道:

“大总统让蔡锷出任总司令官,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来可以阻止段徐两人借口的控制远征军,二来可以阻止我们插手其中,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