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手抄,也得把这本书抄下来,没准自己还能打造一家千万吨钢铁企业”

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可心里却明白,这不过只是说说,仅只靠自己用手抄下这些资料,不可能,至少现在自己还真没有这个时间,等将来闲下来之后,没准还有这个时间。

“嗯等将来技术人员充足了,至少得给他们一些资料提个醒”

心底敲定主意后,舱门处传来了敲门声,听着敲门声,李子诚连忙关上电脑,随后电脑放进自己的公文包中,如是不是因为这漫漫旅程太过无聊,自己怎么也不会带着笔记本在到处晃荡。

“哦,文政,有什么事吗?”

打开舱门,看着站在门边的张文政,他是自己的秘书,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这事情越来越多,自己总需要一个秘书。

“董事长再过半个钟头就到唐家闸了,杰森船长通知我们可以准备下船了”

“嗯,知道了,文政。”

听到要到唐家闸了,李子诚点点头,接着又吩咐道。

“你告诉平南一声,下船后直接去电报局拿电报,这件事别耽误了”

在来唐家闸之前,自己就已经派人先行来这,从自己上船之后,公司和自己的联系便断了,这“汉平”号上没有无线电报,这几天公司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乱子来。

这次来南通,表面上来拜访张大状元,顺便来南通考察一番,学习学习这里的地方自治,可究到根子上,却是来“避嫌”的,用地那边要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谁也不知道会捅出什么娄子,所以穆才会建议自己到外地“考察、考察”,这样,那边实施“新政”的时候,连云港站诸商的矛头便不会对准自己,即便是生出乱子,自己这个董事长也能适时出面缓和关系。

这就是典型的领导作法,事事不必亲历亲为,有风险的活儿让手下人去做,做好了功劳还是自己的,做坏了,打上五十大板,结果还是领导英明

“这次来唐闸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收获”

心里寻思着,人便提着公文包走出了船东室。

唐闸原叫唐家闸,更早叫唐家坝,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如果不是状元张謇在1896年选中这块地方办厂,唐闸也许不会进入历史。南通盛产棉花,通州棉和海门、崇明的棉花都很有名。唐闸离南通城6公里,周围一马平川,到处是棉田,周边农家世世代代有纺纱织布的传统,通扬运河在此缓缓流过,港闸河直通长江边的天生港码头,舟楫往来,水路十分便利。

十几年前,张謇买地时,唐闸还很荒凉,地价很低,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国外出版社的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进入世界视野,这不仅在中国是唯一的,世界上也只有美国的黄石公园。

走出船舱的瞬间,看到唐闸的第一瞬间,李子诚便觉得自己被打朦了,也是这个瞬间,总算明白,为什么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或是德国人、日本人在出版地图的时候,会标上“唐闸”。

站在船上,可以眺望到掩映在几个烟囱之间的直冲云霄的大生纱厂的时钟台,眼前这宏伟的四周的光景,只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李子诚生出震惊之感,这毕竟是1912年的中国,这地方。

在惊讶中走下船,沿河的一条街,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异常热闹,河边停泊着的数百艘民船装卸着货物。所见这般光景,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活动着的,又是现代化的……

望着眼前的唐闸,李子诚终于明白为什么后世很多人都用“张謇:难以越的之人”来形容这个人,即便是眼前的这一切都是通过张謇表现出来的,也是无妨的。工厂中最壮观的是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厂和广生油厂这三个工厂……

这是一座由张謇一手打造出的现代城市

终于,脚踏上唐闸的土地时,看着这并不算宽敞的街道,街道是那种西式的碎石柏油路,显然这也许是参照了上海租界修筑柏油路的经验,连云港同样也修着柏油路,可是与连云港不同的是,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井井有条,车水马龙,互不相扰,尽管路边散布着小贩们摆设的小摊,但是却全不见一丝混乱,而且街道上更见不着连云港站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而在不远处还能看穿着绿色警服的警察在街上巡逻。

“这是中国的城市吗?”

没错

定于街中,李子诚禁不住对张謇生出了佩服之意,唐闸是张謇一手缔造的,先有了唐闸,随后才有了南通的模范城市。

“文政,我就说,这次咱们来对了”

何止来对了,准确的来说是来晚了自己应该早点来唐闸,诺是没有陈月明的那番建议,怕自己还窝在连云港,勾勒着自己的小天地,那曾想过此时,在中国早就有人巧妙的勾勒出了一番小天地,一番足以让外人赞叹不已的小天地。

“嗯”

生于上海的张文政对唐闸并不陌生,这会他甚至有些不能理解董事长为何显得有些激动,董事长不是纽约、巴黎都见过吗?怎么在这唐闸表现的这么……,正不知道怎么说时,抬头便看到那边有两个人快步走过来。

“董事长,是平南回来了”

一见着董事长赵平南连忙先鞠一躬,作派就像是日本人似的。,这个时代的国人大都如此,这跪礼不时兴了,自然的鞠躬礼也就盛行开了。

“董事长,那边已经定好了旅馆您这一路舟车劳累的”

先期从津浦铁路转经水路赶到唐闸孙仲康连忙说了句,平常像他这种级别的员工可是别想见着董事长,这次一定得抓住机会。

“电报呢?”

未理会孙仲康,李子诚直接要起了电报,现在公司那边怎么样了。

“董事长,这是连云港来的电报”

接过电报,先翻开其中几张,似乎没什么事,可又翻过一张,看着电报李子诚双目一睁,到底还是出乱子了,甚至还动起了枪

“还好,还好,没出人命,这就好办了啊”

瞧着电报上的内容,沉思片刻后,断然吐出一句话来。

“文政,回电穆经理,照章办事、依法办理”

(一眼万年,好运在龙年;二龙腾飞,幸福又甜美;三言两语,祝福在心里;四季平安,万事都齐全;五福临门,吉祥送上门;六六大顺,龙年抖精神。祝各位大大生意红红火火,日子甜甜蜜蜜,爱情美美满满,春节快乐)。。。

第101章结果不重要(拜大年!)

第1o1章结果不重要(拜大年!)

牢房。

顾名思义,就是关囚犯的地方。天底下所有关犯人的地方都长得一样:没窗没桌没椅没各种用品,甚至连如厕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一日只供应一颗硬得像石头的馒头与一碗水;但这种必须与秽臭为伍的日子,也实在称不上好过。

连云港站警察局的牢房内,有最简单的床、桌、椅等基本配备,在角落还隔了个布帘放置如厕用的木桶,而且还有小窗可供空气流通,所以周遭的空气好了不少,也不缺乏光线的照明。

不过环境再好,人被扣在这里,无论条件再好,也谈不上什么舒服。

这拘留室是临时设立的,和连云港站警察局一样,都只是临时抱佛脚“凑”出来的警察局和牢房,只是警察学校内的三间教室,便拼出了这连云港警察局而用铁栅栏隔开的隔间,就是牢房。

此时,这牢房里关扣着十数名汉子,有的身上还带着伤,有的则只是坐在那,还有一个人躺在那。

在即将踏入警察局的大门前,身上甚至还穿着进班后的“校服”的马何友,猛的深吸一口气。

“我是邵武的法庭指定辩护人”

身警察出示自己的证明文件之后,马何友走到了那被铁栅栏匆匆隔开的牢房前,借着照进牢房来的阳光,马何友打量着自己的第一个当事人时,只见他脸上、臂上、腿上,还带着污迹,这是两天前拒捕事件中留下的痕迹。而这躺在床上看似闭目养神的就是现在名振连云港的邵武。

动了枪

警察和赌场,因为一盂污水在街上开了枪,在中国或许这还是第一次。

幸好,没死人。

可马何友却知道,这没死人却硬生生的把连云港站法庭给逼了出来,至于法官则是东海县来的法官,不过在马何友却知道,虽说法官是东海县的法官,可却要守着连云港的一些规矩,比这在这里执行的是英美法系法庭规则,最终决定自己的当事人是否有罪的是陪审团,而不是那位东海县的法官。

按照连云港的规矩,只人涉及到刑事案件的时候,才会设立巡回法庭,而马何友知道,自己这个辩护人,甚至连个律师执照都没有,要当这个律师,根本就是赶鸭子上架。

“武爷,那辩护先生来了”

“哦,哟,这不是马先生嘛快,快……瞧我,咱们是到那边聊,还是……”

坐起身走到栏边的邵武面上带着笑,在这里头被关了两天之后,早也没了先前的那股跋扈劲,势不及人,没法子,原本的他没瞧上那管理会,可那天,人家哄的前后上来小一百多带枪提棍的警察。

就是再不服,现在也只能服了。

“武先生,那个……”

犹豫着,马何友如实的告诉眼前这人被起诉的罪名。

“……除去恶意破坏街道卫生的起诉之外,地方检察官还增加了拒捕、袭警、杀人未遂……”

“等等,啥是杀人未遂?”

这会轮到邵武朦了。

“就是杀人……”

“啥杀人不杀人的,我可没杀人”

眼一瞪,立马亮起了嗓子来,在邵武看来,这群混蛋根本就是想栽自己的脏,想趁机敲榨自己。

“那天大家可都眼巴巴看着的,就一个警察挨了一枪,那一枪我认了,可那是打着胳膊了,我认罚,我赔,我愿意出两,不,三千块钱,这个你和那个什么检控官说了吗?不就是打伤个人嘛,我赔礼、赔钱,我道歉,这面子给他们足了吧……”

瞧着这邵武,马付友不禁在心下苦笑连连,果然像老师说的那样,“国人大多为法盲,却是如此,越需要苛法行以法律之威信”,眼前这邵武竟然觉得……

“咣……”

警棍敲在栅栏的响声荡着,提着警棍的警员板脸喝了句。

“小声点”

一声喝,立马让邵武陪出了笑脸。

“对不住,对不住……”

脸上陪着笑,可心里邵武这会早都已经骂了起来。

“娘的,别让老子出去,等老子出去……”

“邵先生,杀人未遂就是说,你想杀人,没杀成人”

“扯淡,”

那双牛眼一瞪,见那边有警察朝自己过来,邵武连忙压低声音说道。

“没杀死人,他们怎么办我杀人未遂,这不是扯淡嘛,你辛苦,该送的送,该请的请,钱,你尽管从老胡那支,只要能把我给捞出去,价,随你开……”

“邵先生,明天就要开庭了,你还是准备一身干净衣裳吧给陪审团留个好印象,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说出这番话时,马付友不禁对明天的审判充满了兴趣,但兴趣之外的却带着几分担心,毕竟从进入培训班至今,虽然自己参加了两次模拟实习,可审判全过程实习却从来没参加过,而现在,一上来自己就要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的确,良好的市区卫生的确是连云港所需要的,但是若为了整洁的街道,付出一条生命的话,那这一切还值得的吗?在这里我需要最后一次提醒大家,在这里站着的是一位和你们一样,我们都是从各地来到这里,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陋习,只不过我的当事人……”

听着那辩护人说着结案阵词,坐在陪审团席上的贾万贯直到现在,都没办法相信一个事实,自己,自己竟然有机会去审案子,去当那戏文里才有的青天大老爷。

左右听令抬狗头铡……

恍惚间,他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出戏台上的那一幕来,瞧着身边的那十一个人,虽说对十二个一起当这个青天大老爷感觉有些不自在,可这当青天大老爷的感觉着实舒服,这就是决定生死啊。

恶人该死,好人不能冤枉

心里头这么想着,看着那坐在椅上,靠着椅子的邵武,自己现在竟然要决定这这邵大当家的生死在南京时谁不知道这邵大当家的那是……

“我的当事人,已经从自己的行为中接受了教训,并愿意承担任赔偿责任,尊敬的陪审员们,之所以选择你们,选择由陪审团做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是出自对良心的信任,现在,我的当事人,未来的自由与生命,都将由你们的……”

“结果很重要吗?”

漫步在南通的街头,李子诚反问道身旁的张文政,相比于他关心远在连云港的“开埠第一案”,自己更关心南通,关心的是这个地方能给自己什么样的启示。

“结果很重要”

张文政郑重其事的点头说到。

“现在就连这报纸上都提到那件案子,结果,自然很重要”

“一只痰盂引的审判?”

想着报纸上标题,李子诚脑子里不禁浮现出“一个馒头引的血案”,这位叫黄远庸的记者倒是会顶会吸引人的眼球,不过相比这标题,反倒是那句话颇合自己心意。

“且不论其案审之结果或行权之合符,单以其陇海路局重力整肃城市卫生环境,已开中国之先河,此案之后,连云港再不无人敢于市弃污……”

道出《申报》上对这个本不起眼的小案的报道中的一句话时,

“所以审判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是从今以后,这管理条例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说话的时候恰好经过一个土布行,这李子诚便顺手捻了捻店外摊上摆出的土坯布。入手的土坯布极为厚实,几不逊于牛仔布,而这种厚布却正是中国老百姓所喜好的,布厚耐穿,而这种洋纱土布,正是大生得以生存的根本。

“这就是洋纱土布啊”

唇边自语着,心低对张謇的评价又高出了几分。这就是张謇眼光老道之处,可说大生能有今天与土布的关系至为重大。大生早期的兴旺达,完全基于本地土布业的蓬勃展。“弃布就纱”着眼于本乡本土的自然优势和民生需要,张謇把纱厂创设在家乡农村。这是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国内民族纺织业纷纷败阵,唯独大生一家能够迅站稳脚跟,并于劣势地位与外资在华纱厂和洋纱洋布的倾销展开力量悬殊的悍战且连年获利的根本所在。

而现在,看着眼前这随处可见西式建筑,繁华不下上海等大城市的南通,李子诚在心里更是对张謇生出佩服之意,与中国一般城市脱离农村、乃至对立农村的经济展模式迥别,南通早期现代化并非单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反映”的被动产物,而是一种以大工业为中心的乡土经济型建设,走的是以工带农、以农援工,农工并举、城乡一体的展之路。这是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展道路,由此开创了中国早期城市化变革的独特形态——城乡互为依托,工农协调展,城镇乡共同推进的“田园城市”展格局。

“张翁啊”

点头瞧着这南通城,,一踏入南通,自己所看到是所有的事物都是以他为中心运动着的。

“走,文政,咱们去张府”

(大年初一,呵呵祝大年龙年大吉,大抬龙头……)。。。

第102章张三(拜大年!)

第1o2章张三(拜大年!)

与城中的“濠阳小筑”只有一个穿布衣的花老农看门不同,张家的“城南别业”大门前,门警荷枪巡逻,闲人绝迹,不时有乡人头顶纸头,口呼申冤。

“呵呵今个巧了”

来到张家“城南别业”的大门外,瞧见那边有人头顶状纸喊冤,这只存在电影中的一幕这会竟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倒是让李子诚一乐。

“好了,别喊了,张老爷在总商业协会审你的案子”

“没想到还能瞧上一出张老爷审案”

嘴上这么说着,李子诚却知道南通的地方自治能持续多年,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张三衙门”的支撑,这个衙门是从张控制的“通崇海三属总商业协会”演变来的。

“走,咱们去瞧瞧……”

说着,李子诚便朝这城南别业附近大圣桥旁的通崇海三属总商业协会走去,走到总商业协会的时,忍不住打量这座“张三衙门”,这才看清是座庙改的,南面的正门封了,从东傍临街新开一座广亮门,正殿挂着“议事厅”白底黑字匾额。

这会这的“议事厅”外已经挤满了人。

“不许说话”

站在旁边的警察立刻喝断了众人的嚷嚷声。

“三先生这就要升堂审案了”

好不容挤过几排人,好一阵李子诚清楚这议事厅,正堂“公案”后坐着一位五十几许的老者,他偏身坐在公案后,没有穿公服,只戴了顶**一统黑缎瓜皮帽,中间嵌着一块白玉,想来这气色红润的老者就是张謇了。

这会却看见张謇正低头看着状纸,全是一副审案的模样,而瞧着这一幕,李子诚却是微微皱下眉头,再看周围诸人,全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显然对此他们早已习惯。

这会却听着议事厅内传来沉哑着嗓子的问声。

“李田臣,就是兄弟分家不和,有啥冤不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