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出人意料,赵匡胤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他即日出发,绝不耽搁,回来之后不仅带回了实际情况,而且还附带了自己的看法和保证——陛下,我保证,这四州一定可以拿下。而且依我之见,我们先主攻凤州,这是四州的咽喉,攻破凤州,秦州就此孤立,而再攻破秦州,另外两州就会自动归降……

赵匡胤侃侃而言,可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柴荣在内都暗暗摇头,看来这又是一个急于升官,不顾后果的蠢才。一个如此年青,从没有独当一面,仅仅是以一时的战场表现升了官的毛头小子,怎么敢对这么重要的战局下此断言?你的信心从何而来?你的把握有几成胜算?而且最重要的,你想过皇帝和大臣们凭什么要相信你吗?

而且就算你说得都对,你表现得都非常的愚蠢。因为从交易成本和最后的收获来看,这都是个极不明智的投资。

你说对了有奖,可奖不过是升官发财;可是说错了就要罚,此事重大到关乎战事成败、国家气运,罚就是要抄家掉脑袋!

赵匡胤,你是鬼迷心窍了吗?

但是历史从这一天起,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谜一样的赵匡胤。我试图把他看清楚,试着去全方位多角度地揣摩解读他,但是我非常吃力,因为我真的是看不到他的特点,以及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像这个时候的后周君臣们,他们就搞不清楚,赵匡胤从何而来这样的战略性眼光以及敢下必胜断语的胆量。

这可不同于凭着年青的热血胆魄在战阵之上斩将夺旗,这需要超高的智慧和惊人的胆识才能做到,而且还必须建立在同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可以。而这些,只有区区28岁,初上战场的赵匡胤都没法使人信服。

那么赵匡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呢?

还是像谜一样,勉强地解析的话,我只能稍做比喻。赵匡胤的为人介乎于郭威和柴荣之间。而他的能力从何而来,我更加不可以没有根据地归纳总结,像长期存在的词典解释一样地说,他出身军人世家,然后就断言他自幼苦练武艺且熟读兵书——那有用吗?自古以来,出身兵家熟读兵书最有名的人也姓赵,赵括,相信无论如何赵匡胤要和赵括比一下口才的话肯定会输吧,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呢?

所以我也不能简单地说,赵匡胤是走上社会之后自学成才,在郭威等名师的手下实地学习,就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为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复制别人的成功例子。

那么我就只能勉强地用一句古话来粗略地概括了——世有大年,不在多服补药;天生名将,不必多读兵书。

想想后来的岳飞,以及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军事家孛尔只斤·铁木真,一个是农民一个是不识字的夷人,谁教会的他们打仗?

至于赵匡胤的为人,也只能先做一个比喻——如果说郭威就像是一眼深不见底,微波不起的古井,不可测度,包蕴万千的话,那么柴荣就是冲天而起,人间罕见的龙卷风,他把一切都毫不留情绝无顾忌地卷起扬弃。可是赵匡胤却与他们两个都不同,但又介乎他俩之间。

赵匡胤有容人之量,像郭威,其宽宏大度自古少见,而且几乎后无来者。可是他又有迫人之威,继柴荣之后,他疾风扫落叶一样把东南中国一扫而空,混一天下。但是他又不杀那些亡国之君,就像那是他珍爱的收藏品军功章一样地养着,于是所有人都在称誉他的宽仁厚德,古今仅见。可是想过那些亡国之君的感受吗?

你认为他们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会选做柴荣的俘虏还是做赵匡胤的阶下之囚?

做柴荣的敌人,是生是死,干脆痛快,可是做赵匡胤的俘虏,你不生不死,生不如死,在苟且余生的那些年里,你会扭曲变形,变成了人人都不认识的行尸走肉。并且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就像后蜀的降君孟昶,到开封不过七天就死了,就算是柴荣的子孙又怎样?

被赶下皇位的小皇帝柴宗训未到弱冠之年就死了,历史说是非常遗憾,他有父亲柴荣的早死情结。那么他的弟弟柴熙谨呢?活得还没有柴宗训长,更小的柴熙让、柴熙诲也都早死,让后来宋朝修史的人都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可真是家传的早衰早死症候群了,谁让柴荣就没开个好头呢?

由此,我要提前说几句了,后来赵匡胤最被人称道的“杯酒释兵权”——多么的仁德啊,罕见的不杀功臣!但是请注意,第一,那些酒桌上的幸运儿,并不是宋朝的开国功臣,他们只是立国功臣,后面的阵仗他们几乎没有参加。第二,想想这些激昂半生的人从此就要以庄田美女终老一生了……我不再多说,只是如此的“享受”是凡夫所向往的,这些人中之杰的人会喜欢吗?

他们哪一个人不是以刀剑自娱,以纵马为欢的人?!

这就是古今罕见,人类共赏的仁德,想一想,从古到今都是什么人在歌颂这一点?是那些以庄田美女悠游享乐为人生最大追求的文人们!

而我们看历史,却要用上我们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们不端赵匡胤的饭碗,没有必要像司马光、苏轼那样去为他歌功颂德。在公正地解读他的一生的同时,也要看清楚赵匡胤身心极深处,那一团让人无法揣摩的超复杂的结合体,那里才是赵宋立国精神的根本所在,才是从赵宋开始,我们民族就不断沉沦,不断挣扎,直到今天还在追求伟大复兴的根源。

钱,要命的钱

但不管怎样,历史证明,28岁的赵匡胤慧眼独具,他真的一眼就看穿了后周后蜀之间,四州之战的命脉所在,后面的战局发展完全复制了他最初的推断。从此,赵匡胤的身价再上高峰,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不再仅仅是一员满身血腥的沙场战将了,而是腹有机谋,堪当大任,能独当一面的帅才。

在当年的十一月,四州之战终于结束了,几乎就在同时,还是在十一月,柴荣就发动了对南唐的攻击,目标直指江北的淮河一带。

江淮,打开中国的地图,这是一片从古至今都繁华富庶的土地,这里再加上长江以南浙江以北,就是南唐。南唐与后周相比,它的国力特点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即有钱。而兵力配备上,它的特点让后周人吃尽了苦头,甚至让后来的北宋都一时间无可奈何,那就是水军。北人乘马,南人操舟,真的是自古皆然。

而柴荣的后周呢?很遗憾,在五代十一国这段差不多53年的时间里,后周这片土地上就从来都没消停过,你死我活无法无天,一直闹到了现在,所以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没钱。

可没有钱你就没有一切,柴荣要扫平天下,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人,找到钱,而王朴在《平边策》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明白了,南唐有两千多里的国境线在等待着他们。对于南唐来说,他们就像是骑着马举着刀,蛮不讲理的契丹人,又穷又凶又不讲理,一心一意地盯着人家的好东西,总是惦记着一件事——抢!

但是抢别人之前,先得给自己备好口食,柴荣得先备好军饷、备好刀枪,还得给军人们准备好长年累月,源源不断的军粮……等等等等,可是后周真的是没人更没钱了,怎么办?柴荣彻底拉下了脸,露出了他最最强横狰狞的一面,转向了天下为数众多,而且最闲散,而且非常有钱的一群人——和尚,当然,还有他们的师弟们——尼姑。

说来让人难以至信,五代十一国乱到了这步田地,可是佛教事业却比以往更加昌盛,到底什么原因,我来不及调查,不好乱说,只是据史书记载,当时仅在后周国内,就寺院林立,僧尼达到了百万之众!!

这都是些什么人呢?难道都是在乱世之中看破了红尘,个个都有出尘渡人之心了不成?唉,罪过罪过,怎么好拿出家人开玩笑呢?他们也是迫不得己啊。请看,这些僧尼们的成分如下:

逃避国家赋役,实在没办法的;军队里的逃兵;无业游民;逃亡奴婢;还有罪犯。这些人进入空门,四大皆空,从此吃斋念佛,清静度日……啊,不对,真的是小看了人啊。要知道,人家出家人什么时候都是大大大大大款。

佛家从来都不拒绝任何发财的机会,我可以郑重发誓绝对没有胡说八道,这都有据可查。就拿当铺来说吧,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清楚,这种抽筋剥皮乘人之危的好生意,就是和尚们首创的。还有,只要是庙产,那么就合法了,你可以不上任何税,于是柴荣就惨了,他眼睁睁地看着他本应到手的赋税被和尚们逍遥自在地拿走,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更可恨的是,居然有一些混账刁民,看到有利可图,居然把自己的庄田也投到和尚们的名下,和出家人伙同一气来敲诈国家。

忍无可忍,但也肆无忌惮的柴荣终于下令毁佛。他命令凡在后周国境内的佛教寺庙,除有皇帝敕额之外的一律拆毁,每县只许留一座,而且以后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贵族大臣,任何人不得奏请建造寺院和剃度僧尼。如果谁实在是向往和尚的生活,也不是不行,但要经过官府同意,还要得到家长同意,男的必须满15岁,女的至少要13岁,而且要能当众背诵佛经70纸到100纸才可以……且慢,先别高兴,是可以……申请。

就这样,柴荣在短短二三个月的时间里,毁了佛寺30336座,还俗僧尼近百万人。这些人都回到了土地上,大家可以开始新生活了,你们可以劳动,可以结婚,鼓励你们生孩子,当然,如果你们觉得当兵或者当官很好,柴荣也非常地赞赏,他会给你们每个人公平的机会。

好了,大家全体解散,去庆祝新生吧……对了,等等,还有一件小事你们得做完。哪,你们都看到那些佛像了吗?那可是上好的铜啊,国家正缺这东西,连铜钱都造不出来了居然还铸出了这么多这么大的佛像!

把它们都给我毁掉,熔了重新铸成铜钱!

就这样,柴荣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做好了攻击南唐的充足的准备。南唐、李璟,你们做好准备了吗?你们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人了吗?只知道风花雪月,顾影自怜的人哪,还有错把自大妄想当做豪情壮志的人哪,你们的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显德二年,即公元955年十一月,柴荣任命身兼中书门下平章事,有宰相头衔的大将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王彦超(还记得他吧?赵匡胤的老熟人)为副部署,统率后周名将韩令坤等十二将进攻南唐。

战事进展顺利,先锋都将白延遇连破来远(今安徽寿县西南)、山口镇(今安徽寿县东),击溃南唐淮河守军数千人,继尔攻占上窑(今安徽怀远之南)。就这样,扫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军,然后在深冬时节,在正阳段淮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渡过淮河,抵达寿州城下。

寿州城,即今天的寿县。它面对淮河,往西是上游的阜阳,往东是下游的蚌埠,它的后面就是战略重镇合肥,再往后就是南唐赖以生存的长江。所以它才是南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绝不可被攻破的第一道生命线。但是对柴荣来说,它却是一定要攻破的第一座堡垒。拿不下它,就什么都不用再提。前面的所有胜利,也都没有意义。

但是南唐守御寿州的是大将刘仁赡,请记住这个名字。历史证明,这个名字足足让柴荣头痛了两年。而且除了刘仁赡之外,南唐已经迅速做出了反应,派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两万火速增援,并命令同中书平章事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兵三万进屯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以为策应。

救兵如救火,这时寿州已经被后周强攻了近一个月,战况紧急,时间要求刘彦贞进兵必须迅速,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此人接到命令后根本就没有骑上马昼夜兼程去赶路,而是先奔向了河边。事后证明这一招极为精明狠辣,他要利用南唐军队的第一王牌——水军,去从根本上一举击垮后周军队,让他们有来无回,彻底死在淮河的南岸!

刘彦真乘数百艘巨舰从水路直扑正阳,那里有后周军队赖以生存的浮桥。只要先把浮桥毁掉,就能把全是骑兵步兵等陆地军种的后周军队全都截留下来,那时关门打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李谷慌了,他没有想到才进攻了一个月,后路就要被抄断。他的反应是马上回兵,以保住浮桥这条生命线。而且必须要快,要用步兵的两条脚或者骑兵的四条腿,去和南唐在水里顺风扯起的长帆比速度,那么除了生活必须品之外,就什么都不能带了。

李谷命令把随军带来,准备长久之计的粮军辎重全都就此焚烧,绝不留给南唐。然后马上后撤,再不耽搁。但是他没有想到,烧毁粮草时的火光让寿州城头的刘仁赡看得清清楚楚。被围攻了一个月的刘仁瞻根本就没有被吓破胆,在李谷退兵的时候,他突然冲出城来热烈地欢送了李谷一下,给李谷的队伍再次减了些员,轻了些装,好让后周军队跑得更快些。

就这样,开战仅仅一个月,敌我双方的进攻防守态势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胜负的天平完全被倾斜颠覆了。

接到这样的战报,柴荣二话没说,决定再次御驾亲征。其实他早就想亲自出马了,但是有更重要的事一直扯住了他的后腿,让他没法从开始就亲临前线。那还是新收复的秦、凤、成、阶四州,那里要重新加派驻兵,选派官吏,而且还要借此机会把西部的吐谷浑、党项等外族力量慑服,让他们不敢在后周背后作怪。然后才能以倾国之兵去和南唐较量。

转过年来,在公元956年的正月6日,柴荣宣布亲征南唐。由于兵情紧急,他先派出了一员大将赶赴正阳,一定要抢在南唐刘彦贞前面保住浮桥,这是后周军队承前启后的生命之桥,绝不容有丝毫之失。由此,真正的较量开始了。而最先响彻战场的名字就是这位为皇帝开路,挽救战局的大将。

他叫李重进。

是的,就是郭威的亲外甥,战功卓著,骄傲强横,不甘人下的李重进。李重进星夜兼程,挥军疾进,速度之快竟然抢在了在水路扬帆前进的刘彦贞之前。当李谷苍惶撤退,不知安危的时候,当刘彦贞踌躇满志,一心立功的时候,李重进已经在正阳段淮河浮桥边上磨刀霍霍,严阵以待了。

刘彦贞刚一下船,李重进立即发起了猛功。只此一役,彻底击溃南唐援军,阵斩南唐主将刘彦贞,及其麾下万余人,自战场向南近三十里,尽是南唐人的尸体。这一战,从根本上打击了南唐人的士气,其后果是惊人的,谁也没有料到,李重进的战斗力如此可怕,与之前的李谷等人截然不同。南唐另一路援军皇甫晖和姚凤立即闻风撤退,退守天险清流关。而滁州刺史王绍颜则更彻底,他扔下城池就跑了,再也不想和恶魔一样的后周人见哪怕一面。

等到柴荣在当月二十二日亲临战区时,形式已经再度180度大逆转,他可以畅通无阻,直抵寿州城下了。

寿州城,刘仁赡,柴荣站在城下默默地观看。他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下达的命令把所有人震惊,后周的将士们没有料到他们的皇帝陛下的决心竟然如此之大。柴荣命令,用最快的速度征发宋州、毫州、陈州、徐州、宿州、许州、蔡州等地壮丁数十万人,从即日起昼夜不停强攻寿州,城不破攻不停!

南唐、李璟……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拔掉寿州这颗钉子,然后我就可以隔着长江和你见上一面!

但是更加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以后周百战之余的精兵,再加上数十万征调来的壮丁,如此不分昼夜强攻了一个多月,寿州城竟然巍然不动!

刘仁赡,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声名的人,以一城之力,竟然坚强地抵住了后周的倾国攻势。这极大地鼓舞了南唐本已经变得绝望的士气。刘彦贞被一举击溃带来的惊慌消失了,南唐继续增派援军,而且军舰就停在淮河边上,从远处远远地威慑着后周的军营,退守清流关的皇甫晖、姚凤也重新出动,从北面和西面形成了对后周的反包围圈。

一时之间,战局变得让人看不清楚了。但是遇强愈强的柴荣却在这个时候更强烈地暴发了,他绝不容忍任何敌人的任何方式的挑衅,哪怕这种挑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在公元956年的二月初,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命令攻势暂停,他要换一个方式。他命令以方舟竹筏载炮,从淝水(今安徽寿县北肥河)上向城里发射石弹。为了激励士气,柴荣亲自搬运一块大石到前线(想象一下吧,古代的抛石器能有多远的射程,这时的柴荣离寿州城已经有多远),他身边的所有随从官员也都完全出动,参加运送石料。一时之间,我们可以想象,寿州城里变成了什么模样。

后周正规军队加上数十万民夫壮丁,就算每人每天只发射十块石头,那就是近数百万颗的流星雨,然后再乘以攻击的总天数,我想寿州城里的人民肯定都是没处下脚而且满头大包了吧。

但就是这样,天杀的刘仁赡和见了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