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在场诸位都没有机会亲历,但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让人纳闷的是,陆抗无缘无故地提这个干嘛?

    孙休脸上也挂上了会心的微笑。道:“陆卿的胃口可是大得很。”

    陆抗也一笑道:“历史总是不断在重演。益州之局。与当年刘璋张鲁之时,全然别无二异,我们何不一如刘备旧事,趋兵入川,乘此天赐良机,将巴山蜀水尽收江东。”

    留平、步协、盛曼等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的胃口,不过是蜀国的江州三郡。如果蜀国讨价还价的话,巴东一郡也是可以接受的,而陆抗的胃口,可远不止这么一点,他是想要吞掉整个的西蜀。留平等人惊讶的是目瞪口呆,陆抗的胃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高机遇也必然有高风险,吴国如果想要吞掉蜀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蜀国必然会拼死抵抗,何况在汉中。还有魏国的二十万大军,陆抗此举,无疑是火中取栗。

    孙休对陆抗这个大胆的设想虽然有些震惊,但却也是极为的欣赏,在他看来,世上之事,只有敢想才能敢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永远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这几年陆抗升职很快,就是因为孙休看中了陆抗颇有韬略,有大将之才,与乃父陆逊有极为相似的一面,今日果然是语出惊人。不过孙休相信,陆抗敢这么说,不仅仅是狂妄之辞,而是他早已有了一个成熟而周详的计划。

    “愿闻其详。”

    陆抗胸有成竹地道:“陛下,臣久镇西陵,对蜀地之山川地理,驻兵情形了若指掌,蜀国永安都督麾下,原本有二万之众,不过此番汉中告急,永安都督阎宇已经调回成都,新任永安都督罗宪手中不过只有五千人马,虽然人少,但依仗天险,我军也未必能轻取之。此次邓良求援,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以入川援助为籍口,我军进入永安,天堑变为通途,只要一举袭杀罗宪,拿下永安,川东的大门便可牢牢掌控在我们手中。此时姜维全师在剑阁防备魏人,根本无瑕回援,阆中又有贾充进犯,蜀国已是焦头烂额。我军拿下永安之后,便可直袭成都,现在蜀中除了成都还有三四万御林军之外,再无可御敌之兵,臣等只须率十万之众,一月之内必克成都,生擒刘禅。蜀国一亡,陛下可以再用高官厚禄招降姜维宗预等人,姜维等人知大事已去,如何不降?陛下已据荆扬,若再得巴蜀,则天下半壁尽归吴矣,彼时何惧魏国?此乃天赐陛下良机,如果不取,等益州尽落魏人之手,彼时则悔之晚矣。退一步讲,就算我们未能全取益州,只要有机会拿下江州三郡,固守永安,荆州便可免受西敌之扰,江东之基业也可安稳无忧。”

    孙休惊异地看着陆抗,不得不说陆抗的计划相当地诱人,蜀国一直以来在永安驻守重兵,就是为了防范东吴的入侵,如果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永安,等于就是打开了入川的大门,现在蜀军主力集中在北线抵御魏人,从永安到成都千里之地几乎是不设防的,东吴军队只要能突破永安防线,成都几乎是唾手可得,江东孙氏盼了几十年开疆拓土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孙休登基之后,也一直渴望着重振祖辈和父辈的荣光,从试图北伐就可以看到孙休的壮志雄心,但曹魏方面一直防范很严,孙休没有任何的机会,现在陆抗提出了这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倒是令孙休怦然心动,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机会吗?

    施绩有些忧虑地道:“我军若是打着救援的旗号而偷袭蜀国,恐怕要为天下人诟病。”

    陆抗不以为然地道:“成者王侯败者寇,现在世人只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之君,还有何人记得他是如何用狡诈的手段得来的益州,我们不过是上行下效而已,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此大事若成,天下人也只会记得我主英明神武。何况蜀国大势已去,东吴不取,最终只是便宜了曹魏,曹魏若据益州之地,顺江而下,东吴长江之险遂失,恐怕最终也只能是步蜀汉之后尘,若想同曹魏分庭抗礼,这益州当仁不让。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吴还要学宋襄公的仁义,那才会真正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陆抗对施绩的忧虑是不屑一顾的,所谓的仁义,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吴蜀同盟,也不过是各取其利罢了,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各谋其政,各为其主,不管从那一点上来讲,陆抗也一直是默不作声,(未完待续。。)

第288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启禀将军,前方军营乃是右将军阎宇所部。”派出去的斥侯很快就回来禀报道,他们虽然没有进入军营,但营中随处可见的“阎”字旗还是清楚地表明这是右将军阎宇所统领的部队。

    阎宇?在青阳浦失踪了整整一天的阎宇居然会出现在郪县城下,简直就是诡异无比。

    整个蜀军的崩溃首先是来自于阎宇所负责的右翼失守,战况极为地混乱,谁也不清楚阎宇去了哪儿,是生还是死,是力战不敌还是悄悄逃跑?因为在那种环境中,谁也不清楚阎宇所指挥的右军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或者说根本就来不及关心这个问题,整整的一天,几乎所有的蜀军将士都在浴血奋战,时刻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虽然阎宇的下落是最让人疑惑不解的问题,但没有人能抽出时间来考虑它。

    现在阎宇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但萦绕在众人心中的疑问没有半点的消减,反而更大了。他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右翼是如何失守的?他为何在郪县外扎营却没有进入郪县?

    诸葛尚一听阎宇在前面,双目如喷火一般,挥鞭催马就要闯过去,还是赵卓眼疾手快,一把扯住了他的缰绳,没让他冲出去。

    “放开我,我一定要去质问阎宇,如果不是他丢了右路,大军能败吗?我父亲也就不会阵亡了,他……他是杀人凶手……”诸葛尚情绪激动,双目赤红。

    “少将军,你先冷静一下。不要冲动。”赵卓劝他道。

    诸葛尚号陶大哭起来:“是他……是他害死了我父亲。我怎么冷静的得了。今天阎宇他若是拿不出一个交待,我誓不罢休!”

    刘胤打马过来道:“少将军,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此事颇有蹊跷之处,千万不可冲动,还须从长计议。放心吧,阎宇如果拿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羽林虎贲军的这么多亡魂都不会答应。”

    诸葛尚这才停了下来。刘胤转身询问斥侯:“方才侦察时可曾注意阎宇所部军容如何?”

    斥侯道:“军容齐整,井然有序。”

    刘胤远远地注视着阎宇的营帐,似有所悟。

    傅佥上前道:“文宣可是有所发现?”

    刘胤点点头,道:“如果阎宇是因为在青阳浦力战不敌撤的军,何来军容齐整这一说?现在阎宇军容整齐,说明他根本就没有和吴军交战,在战斗一开始之后,就主动的脱离了战场,这也就不难解释右翼缘何失守的如此之快了。”

    傅佥大为忿怒地道:“好他个阎宇,竟然敢临阵脱逃!”

    刘胤轻轻地摇摇头。道:“事情恐怕不那么简单——”

    傅佥有些惊讶地道:“文宣是怀疑他叛国投敌?”

    刘胤深吸了一口气,道:“大家还记得当初是何人力主邀请吴人入境的吗?不错。正是阎宇!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朗了,阎宇早就和吴人有所勾结,恐怕在其任永安都督的时候,就与时任吴国西陵都督的陆抗暗通款曲,这次吴人入川救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而并不是什么临时起意,趁火打劫。既然阎宇已暗中叛国,青阳浦之战时,便主动地放弃右翼,让吴军轻易地突破右路,完成了对汉军的迂回包抄。这一招釜底抽薪,恐怕是陆抗和阎宇共同设计好的,我军陷入被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黄崇这时道:“既然阎宇已降吴国,为何还会出现这里?”

    刘胤沉声道:“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阎宇正是受陆抗所派遣,企图偷袭夺取郪县。郪县于敌我双方而言,都是必须争的要冲。对于陆抗而言,郪县不光是通往成都的关隘,拿下它就等于打通了通往成都的大门,而且拿下郪县就等于是斩断了我军的最后归途,陆抗的胃口可不小,在青阳浦没有吃掉我们,还想着在郪县城下将我们一举全歼。”

    “那阎宇为何没有入城,反而在城外扎营,这又是何意?”李球疑惑地问道。

    刘胤微微一笑道:“这肯定是张尚书的杰作了,全军主力都在青阳浦与吴军交战,唯独阎宇的军队返回了郪县,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明白此中的蹊跷,张尚书一定看破了阎宇的诡计,才会拒绝其入城的,估计我们来得正当其时,否则阎宇肯定会攻城的。”

    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众人不禁是唏嘘不已,想不到身为蜀汉右将军的阎宇竟然会投敌叛国,这在事先真的让人无法理解。今日汉军大败,也正是因为阎宇的叛国投敌,才导致了战场形势的逆转,主帅诸葛瞻也因此而亡,从这一点上来讲,阎宇定然是罪无可恕。

    “文宣,前有阎宇挡道,后有吴军追兵,又该如何是好?”傅佥忧心冲冲地道。

    “那还有何话说,一股儿杀过去,把阎宇那叛贼宰了便是!”张乐义愤填膺地道。

    诸葛尚、高远、邓朴等诸将也是纷纷请命,群情激昂,要与叛将阎宇一决胜负,誓死铲除国贼。

    刘胤轻轻地摇摇头,阎宇虽然只有一万人马,但其军容齐整营垒森严,如果冒然发起攻击的话,是很难正面打得赢的,何况一旦开战,就得速战速决,否则吴军追兵赶来,腹背受敌,肯定难逃一败。

    激战了一天,羽林虎贲军死伤惨重,建制都被打残了,刘胤的安西军伤亡也不小,最关键的是整个队伍都人困马乏的,疲惫不堪,根本就没有了战斗力,与养精蓄锐的阎宇军相比,完全处于下风。

    刘胤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战的话打不过,走的话郪县肯定要失守,一切就前功尽弃了,怎么破?

    似乎这成为了一个死局,无解!

    刘胤咬咬牙,看来得搏上一把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沉声地吩咐道:“阿坚,你速点一百名护卫,随我到右军营中,去会会这个阎宇!”

    所有人一听都愣住了,刘胤所言也太过疯狂了。(未完待续。。)

第289章 应允

    刘禅犹豫未定,对于他而言,这的确是难以决择的,现在蜀汉王朝就剩下这点硕果仅存的兵力,如果真要失败的话,接下来的处境就会更为地艰难。而刘胤的计划也同样诱人,如果成功的话,那可是要实现在刘备时代和诸葛亮时代都无法实现有梦想。

    刘禅并不一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在风险和机遇面前,他是进退维谷,患得患失,迟疑不决。

    刘胤拜泣道:“陛下,先帝创业艰难,季汉江山得来何其不易,现在社稷倾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披肝沥胆,效死以节,讨贼兴复,并非为一已之私,只为无愧于刘氏之姓,将来纵使九泉之下亦有颜面告慰先帝之灵。陛下,南中非栈留之所,只为权宜之地,不可久守,方今天下势变,正是攘凶除奸兴复汉室的最佳良机,此乃天赐机缘于陛下,望陛下恩准,臣别无他求,只愿一死以报陛下。”

    刘禅最大的特点就是耳根子软,如果现在有黄皓、谯周这些佞臣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事八成要黄,不过刘胤先期的清君侧将这些佞臣全给除掉了,现在刘禅的身边,再无奸佞小人,这无疑对刘胤的计划实施是相当有利的。

    面对刘胤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的恳求,刘禅也是不禁为之耸容,如今国难当头,象刘胤这般的忠直之士朝中也不多了,总的来说,刘禅还是比较信任刘胤的,除了他是自己的侄儿,有着血缘亲情之外。近一年来刘胤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如果没有刘胤挺身而出。这江山社稷能不能保得住还得两说。

    虽然刘胤的计划风险极高,甚至让人听来有些荒廖至极,但刘胤一直信誓旦旦地保证,刘禅也就动摇了,最终道:“好吧,就依你所奏,只是雍凉山高路远,此去凶险重重。文宣你一人前往,让朕颇为担忧。”

    刘胤心中暗道,敢情这刘禅并不昏庸呐,他还知道将大军放任在外,容易让刘胤拥兵自重,将来打下雍凉,天高皇帝远,难保刘胤没有自立之心。刘胤当即道:“臣恳请陛下在皇子诸王之中选一人担任监军,与臣同往关陇。”

    见刘胤说破他的心事,刘禅略显尴尬地一笑。道:“文宣勿要生疑,朕绝无不信任你的意思。只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们兄弟同往雍凉,彼此也有个照应。”

    “臣也正有此意。”

    “好,那就让新兴王刘恂与你同去如何?”

    刘恂?刘胤心里咯登了一下,刘禅不选旁人,却偏偏选了刘恂,诸王之中也就数这货纨绔,和自己的关系也最僵,真的如果让他来担任监军的话,少不了给自己制造些麻烦。不过这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诸王子中,刘禅最钟爱和信任的就是刘恂,让刘恂来做监军,俨然有代天子巡狩的意思,最起码不让刘胤所率的军队脱离自己的掌控。

    既然刘禅有如此要求,刘胤也断不能予以拒绝,现在好不容易才劝说刘禅同意了自己出兵方案,就算这个额外的附加要求,刘胤也是必须要接受的。

    “能与新兴王共兴讨贼兴复大业,乃是臣的荣幸。”

    刘禅面带满意的笑容道:“文宣,你也知道你这个弟弟顽劣成性,此番朕要你带他出去,就是要好好地磨砺一番,玉不琢不成器,此去关陇,还需你多多照应才是。”

    对刘恂,刘禅是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不过貌似刘禅自己就算不上一块好钢,不过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出类拨萃。在七个儿子当中,刘禅对六子刘恂特殊地溺爱,如果不是发生了魏国入侵之事,刘禅很可能会废长立幼,改立刘恂为太子。

    废长立幼本身就是大忌,且又遭逢国难,虽然刘禅一直有这样的心思,黄皓也在后面怂恿着,但朝中的诸位大臣一致坚决反对,倒也让刘禅只得暂时放下这个想法。

    但暂时放下并不等于刘禅从此就绝了这个念头,从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刘恂的,很想让刘恂来继承大统。而且刘禅也深知刘恂的品性并不适合当皇帝,尤其是象这样的乱世,没有点雄才伟略,还真是无法在乱世中立足。此次刘胤计划北伐,倒让刘禅有了点的别的想法,让刘恂去监军,一则可以掌控北伐的军队,二则也可以锻炼一下刘恂的能力,如果刘胤真的攻下了关陇,身为监军的刘恂也是可以分润到功劳的,到时候等到局势稳定,再提出废长立幼,籍着战功,想来那些大臣们的反对也就不会那么的激烈了。至于安全嘛,刘胤不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过至少也有九成的把握,就算拿不下关陇,自保也不是问题。

    这是刘禅心中的小算盘,刘胤当然是不得而知,当即道:“请陛下放心,新兴王的安危就交待在臣的身上,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出了行宫,刘胤是一身的轻松,最难最头疼的事终于给解决了,得到了刘禅的许可,刘胤就等于是拿到了绿色通行证,再没有什么大的阻碍了。

    至于委派刘恂为监军,虽然有些出乎刘胤的预料,但总的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就算将来与刘恂关系不睦,但大敌当前,想必他也是可以分出个轻重缓急的。退一步讲,刘恂的秉性依旧,关系难以调和,大不了各行其事,毕竟这此带出去的军队,都是刘胤的老底子,嫡系部队,完全听命于自己,只要刘恂不掺合打仗的事,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冲突。

    接下来,整个计划就要进行实质性的阶段了,虽然还是要一瞒到底的,但有些人是瞒不住的,比如傅佥、高远、张乐他们,别人可以不知情,但这些统兵的将领却不能不知情。

    刘胤回营之后,立刻召傅佥、高远、邓朴、张乐、赵卓五将过来,共商大计。(未完待续。。)

第290章 人定胜天

    没有出乎刘胤的意料,刚刚将计划和盘托出,就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而且不是一般的浪花,简直就是滔天巨浪。

    张乐第一个站出来嚷道:“大哥,你疯了吗?爬雪山去陇西,哪儿有路吗?自古从来也没有听过谁走过这条路,你们听说过没有?”

    赵卓也担忧地道:“大哥,此路凶险无比,没有万全的把不可轻身涉险,小弟愿率一支人马前去探路,倘若无虞,大哥可再率大军行之。”

    高远、邓朴沉默不言,傅佥看了一下众人,道:“文宣,我知你心忧国事,但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虽然现在关陇一带空虚,是进军的良机,但走雪山一途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行军打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