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委派刘恂为监军,虽然有些出乎刘胤的预料,但总的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就算将来与刘恂关系不睦,但大敌当前,想必他也是可以分出个轻重缓急的。退一步讲,刘恂的秉性依旧,关系难以调和,大不了各行其事,毕竟这此带出去的军队,都是刘胤的老底子,嫡系部队,完全听命于自己,只要刘恂不掺合打仗的事,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冲突。

    接下来,整个计划就要进行实质性的阶段了,虽然还是要一瞒到底的,但有些人是瞒不住的,比如傅佥、高远、张乐他们,别人可以不知情,但这些统兵的将领却不能不知情。

    刘胤回营之后,立刻召傅佥、高远、邓朴、张乐、赵卓五将过来,共商大计。

    第……

    没有出乎刘胤的意料,(未完待续。)

第333章 陇右四大士家

    ps:  正版读者稍后再看,谢谢配合

    整个武昌城内,万人恸哭,一片素服似雪。

    濮阳兴等大臣将孙休的灵枢运回建业,葬于钟山孙权的蒋陵之侧。孙休驾崩之时只有三十岁,英年早逝,其陵寝尚未修筑,孙休崩殂之后,也只能是日夜不停地抢建,孙休遗体运回建业之后,停枢于钟山陵外,真正等到下葬,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处理完孙休的丧事,濮阳兴与诸大臣在武昌行宫共议立新君之事。

    “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君,先帝临终之意,是要立太子雨单为嗣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濮阳兴主持朝议,率先问询道。

    太子孙雨单尚在年幼,还不满十岁,虽然孙休有遗旨要孙雨单继承皇位,但值此多事之秋,吴国内忧外患,立一个不能处理政事的孩童为国君,无疑让吴国的处境更加地雪上加霜,可濮阳兴也不想违背孙休的遗旨,只能是和众臣商议。

    左典军万彧道:“不可,方今天下之势大乱,益州争锋未决,交州叛乱又起,魏国又在荆州陈兵,意图进犯,国之危亡,存乎一夕,太子年幼,尚不能专政,如何来应对倾危之局?在下以为,应改立宗室之中贤明之子为君,以安社稷。”

    殿上诸臣心里都明白,现在益州战事胶着,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交州又发生了叛乱,可谓是前院后院都着了火,偏偏这个时候。司马昭在襄阳、上庸陈兵十五万。意图进犯江陵。现在吴国方丧君主,司马昭定然会乘机发兵,如此风雨飘摇之际,让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来担当吴国的重任,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万彧之言,还是获得了许多大臣的认同。

    可关键是立谁为帝?孙雨单是孙休的长子,孙雨单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年纪更小。显然更不可能被立为储君了,接下来只能是在孙权的子嗣之中考虑了。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孙登和次子孙虑早亡,当过皇帝的是七子孙亮和孙休,曾被立为太子的三子孙和与四子鲁王孙霸在争夺皇位的“两宫之争”两败俱伤,一废一死。现在唯一在世的只有五子孙奋,但因其生性暴虐,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孙权废了齐王之位,贬为庶人,后来孙亮继位后念及兄弟之情。改封为章安侯。

    显然立孙奋为君是不行的,孙奋性格暴虐。不遵轨度,这种人是不可能被拥立为帝的。

    剩下有资格的,还有孙权的一大堆孙子,不过选谁来继位,显然很难决择。

    濮阳兴沉吟片刻道:“诸位以为何人可为嗣君?”

    万彧立刻道:“乌程侯孙皓秉性聪慧,素有才名,在诸皇孙之中,出类拨萃,颇有当年长沙桓王之风彩,可为嗣君。”万彧以前做过乌程侯,和孙皓的关系不错,此刻他力主让孙皓继位,显然是有私心的,不过正如万彧所言,孙皓在孙权的诸皇孙之中,才识还是属于拨尖的,其余诸子,不是年幼,就是庸碌无为。

    所以万彧提议之后,众大臣一片默然,并无反对之声,左将军张布亦道:“乌程侯才识明断,循章守典,堪为帝王。”

    张布乃是朝廷重臣,说话份量极重,他点头认可之后,诸臣也纷纷点头赞同。

    濮阳兴不禁是踌躇未决,万彧提议立孙皓为帝,显然是有私心的,濮阳兴自然也不可能大公无私,他和孙皓关系疏远,自然想立一个与自己关系密切一点的皇帝,可是濮阳兴在脑海之中搜遍了与自己相熟的皇子,竟无一个合适的人选,最后他只能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还需禀明太后,方可定夺。”

    孙休死后,皇后朱氏被拥立为太后,众臣议定之后,遂派出几个代表,入奏朱太后。

    朱太后一个妇道人家,如何懂得军国大事,虽然眼看着儿子的皇帝宝座落空了,她心痛不已,但现在朝廷重臣们商量出来的结果,她也不敢悖逆,只得道:“哀家不过是一个寡妇人家,安知社稷之事?卿等可自行斟酌,一切当以社稷为重。”

    于是濮阳兴、张布、万彧出,乃立乌程侯孙皓为帝。

    对于乌程侯孙皓而言,幸福来得太过突然了。

    孙皓今年二十三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如果按正常的情况,他这一辈子也只能是当一个快乐无忧的君侯,根本无缘染指帝王宝座。但叔父孙休英年早逝,他的几个堂弟年幼不堪大任,吴国内忧外患,非长君不可立,这才把孙皓推到了风尖浪口。

    都说时势造英雄,孙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九五之尊,但恐怕濮阳兴和张布,甚至是力主孙皓登基的万彧始料未及的,正是他们这个时候的一念之错,将吴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连他们自身,都死无葬身之地。

    孙皓离开封地的时候,心情愉悦地无以加复,曾经西湖边上的一个名叫景养的异人给孙皓看相,称其将来必定会大富大贵,孙皓当时也就是听听而已,没想到竟然真的是一语成畿,梦想成真。

    当初孙皓的父亲孙和被废太子,一家都被牵连,孙和与正妃张氏都被赐死,只有母亲何氏忍辱偷生,将孙皓兄弟几个抚养长大。孙皓打小就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一言不慎,就可能会遭来杀身之祸,他只能是谨小慎微,在卑微和屈辱下生存着,外表看起来孙皓温敦儒雅,风度翩翩,但孙皓的内心深处,却是极度扭曲的,多年压抑在心底的仇恨和屈辱,已经让他的人格早已分裂。或许连孙皓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精神状况,将为吴国带来怎样的一场噩梦。

    此刻的孙皓显然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并不知道手握生杀大权的那种快感,他沉醉在对皇位的憧憬,向着武昌城,向着他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皇位宝座急驰而去。

    等待孙皓的,等待吴国的,(未完待续。)

第334章 马家老爷子

    距离冀城以北的三十里外的地方,有一座坞堡,外墙皆以石砌而成,四周挖有深壕,远观巍然矗立,雄浑厚重。

    雍凉一带的边民苦于羌胡之患,常筑有坞堡以御夷患,这些坞堡皆以砖石所砌,坚固异常,小者如庭院,可供一两户人家避难,大者如村落,藏个数千人问题不大。

    而大一点的坞堡大多数是由当地的士家豪强所建,内储粮草,豢养私兵部曲,而四周所住之民也多是士家附庸的佃户,平时在坞堡周围的田地上耕作,一旦有夷人来犯,便立刻进入坞堡避难,坞堡便是一个有效的避风港。

    而陇右地区最大的坞堡,当然非马家坞堡莫属,俨然是一座小城规模。羌人作乱,垂涎堡内的粮食,几次曾围攻马家坞堡,均是铩羽而归。

    陇右的马家是扶风马家的一个支脉,大约六世之前移居陇右。说起扶风马家,可谓是天下威名赫赫,扶风马家起源于战国时赵国的赵奢,赵奢称被封为马服君,其后人以马为姓,是为马姓由来。

    汉武帝时,赵奢的后人马通迁居扶风茂陵成欢里,从此在扶风扎下根来,并成为关陇大姓之一,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扶风马家人才辈出,其先祖之人,累官二千石,其中最赫赫有名的是伏波将军马援和其女明德皇后,自马援之后,扶风马家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俨然已成为关陇最大豪族之一。

    在后汉三国时代,扶风马家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文臣名将。有一代大儒郑玄卢植的老师经学大师马融、有雄居西凉的一方诸侯马腾、有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奇巧之人的马钧。当然。最声名显赫的还是蜀汉骠骑将军马超。

    刘胤特意地查过了家谱,现在马家的当家人是马景马老太爷,是和马超平辈的人物,按辈分来说,应该是刘胤的舅公了。当然刘胤也没有什么攀亲戚的意思,这种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亲戚,自然疏远的很,更何况在利益的面前。就算是亲兄弟也也是要掂量掂量的。

    刘胤此番去马家坞堡,也并没有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想说服马家这位老爷子的意思,刘胤此去,就是欲投石问路,想看看包括马家在内的陇右士家的真实想法,在当下这个敏感阶段,就算是不能争取他们成为自己阵营的一员,但至少也必须保证他们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一个稳定的陇右,是刘胤急需要的。

    此次去马家。刘胤也只带了几十名的亲兵护卫,阿坚留在了段谷。所以此行刘胤特意地带了魏雪舞,同时还带了主薄陈寿和参军何攀。

    当刘胤一行快马加鞭地赶往马家坞堡之时,马家坞堡之内,却是宾客云集,人声鼎沸。

    来访的宾客是以李、杨、梁三大士家的家主为首,包括了陇右地区的各中小的士家,济济一堂,都前来拜会马景马老爷子,用不约而同显然很假,这些人肯定是约好了,一起前来的,就是想听听马老爷子的意见。

    在宽敞的大堂之内,侍女们往来穿梭,将茶点端到几案之上,以供客人们享用。不过宾客们此时看来来都有点心忧如焚的样子,自然无人有心思四平八稳地坐在那儿喝茶吃点。

    “方管家,马老爷子何时才能出来?”宾客之中有一人沉不住气,向马府的大管家询问道。

    方大管家悠然地道:“齐员外稍安勿躁,我家老爷很快就会出来的。”

    就在此时,屏风后传来一阵脚步之声,众人视之,出来之人正是白眉皓首的一位老者,马家老爷子年逾古稀,早就不问世事了,也很少出面,陇右士家中的年轻一辈,很多人都不认识马老爷子,不过对于李、杨、梁三大士家的家主,还是和马老爷子有一定的交情。

    李家家主、扬家家主、梁家家主一齐拱手施礼,道:“参见马老爷子。”底下诸士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不识得马家老爷子,但此刻三大家主齐声而拜,那不是马老爷子还有何人,也是赶紧地纷纷而拜。

    马老爷子虽然白发皓首,但却是红光满面,精神矍烁,很随意地摆摆手,示意众人免礼,含笑道:“老朽已不问世事多年,诸公今日前来,却不知是所为何事?”

    李家家主显然是此行的代表之一,当即拱手道:“方今陇右大局剧变,诸家皆是惴惴不安,今日前来,就是想请马老爷子给大家拿个主意,该何去何从?”

    马老爷淡然地一笑道:“承蒙诸位看得起老朽,只是老朽年事已高,不理庶务多时,恐怕还真的没什么好主意给大家出。”

    杨家家主道:“马老爷子过谦了,谁人不知这陇右地面上,马老爷子您名德重望,德隆望尊,此非常时期,还请马老爷子不要推托,救诸家于水火才是。”

    蜀汉军队强势入据陇右,原来隶属于曹魏的各级官府是纷纷投降,整个陇右的形势变化之快,远远地出乎各大士家的意料,顷刻的光景,整个陇右天就全变了。蜀汉镇北大将军刘胤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招募军队,显然对陇右各大势力的影响是深刻深远的,此刻的陇右士家,已经站到了十字街口。

    是继续支持曹魏,还是转而支持蜀汉,任何人心中都没有底,显然这一步如何走出至关重要,每个家族的兴衰有时候很可能因为一个念头而改变。

    生存还是毁灭?也许只是一念之差的事。

    当他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自然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位吃的盐比别人吃得饭还多,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的马家老爷子,希望他可以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来。

    马老子爷呵呵一笑道:“以静制动,方为上计。”

    梁家家主疑惑地道:“方今蜀将刘胤在陇右广募军队,扩军备战,如果我们继续沉默不言的话,诸多的势力就会被其蚕食之,此乃危急存亡之际也。”

    马老子从容地道:“不管姓刘还是姓曹,陇右这块大地的主人,是绝不会变更的。”

    这时,下人来报:“启禀老爷,蜀国镇北将军刘胤求见。”(未完待续。)

第335章 登门拜访

    尽管已经从外面见识了马家坞堡的高大雄奇,但踏足坞堡内部,刘胤还是不禁暗暗称奇。马家坞堡内部,所有的房屋幢舍相连,也全部是石砌而成,幽长而狭小的石板小路曲曲折折,四通八达,走入巷道,如果没有人领路,很快地就会迷路。

    刘胤明白,这样的狭隘的街巷布局虽然不利于交通,但在防御上面对似乎是更加地适合,就算是敌人攻破了堡墙,进入到坞堡内部,守卫坞堡的部曲私兵依然可以通过街巷进行防守作战,这样狭隘的街道,根本就不利于大部队的展开作战,而进入坞堡的敌人,则时刻要面临着四面八方来自隐蔽处的袭击,除非将整座的坞堡全部拆除了,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彻底地攻下这里。

    坞堡的正中央是一座高高的望楼,登上望楼,整个坞堡就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望楼与坞堡四角的碉楼有悬在半空的栈道相连,整个坞堡的防御体系呈现立体化多层次,堪称是一座最完美的防御工事。

    关陇地区经常遭受胡夷的侵袭滋扰,而各个士家豪族在城外都拥着大量的田地,将所有的佃户家兵都迁入城中,似乎一点也不现实,所以士家豪族才不遗余力地兴建坞堡,以维护家族的财产和人口不致损失,而坞堡规模的大小,也正是一个士家豪族实力的最好体现,象马家坞堡这样首屈一指的大型坞堡,在陇右地区也是极为罕见的,它的坚固程度。已经超越了县城。彰显着陇右马家的雄厚实力。

    走在这样狭长幽深的巷道之中。给人一种压抑窘迫危机重重的感觉,让人怀疑会不知从何处飞出一支羽箭或刺出一把长矛来。

    雪舞将脸色冷沉,右手不自觉地按在了剑柄之上,低声对刘胤道:“大将军,这坞堡诡异重重,我们带的人太少,如果对方有埋伏,我们很难脱身。”

    刘胤倒是挺从容的。微微一笑,道:“放心吧,我们既无恶意,相信马家的人也不会视我们为敌的。”

    象这种龟壳似的堡垒,作用就是防守,这也显示出其主人不求进取,只求自保的处世之道,如果此刻自己带兵入侵,也许马家会满怀敌意,但此刻登门拜访。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马家自然也不会有敌对情绪。何况蜀军入主陇右之后。并未对包括马家在内的士家豪族采用过什么过激的手段,双方现在关系,似乎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诸位大人,请。”领路的管事将刘胤等人引入到一处房舍之内,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地道。

    刘胤将侍卫们留在了门外,独与雪舞、陈寿、何攀进入了房内。

    从外面看,坞堡内的房舍似乎都别无二致,粗鄙简陋,但进入房内,立刻让人有一种大错特错的感觉,这间房舍内的空间极大,宽敞明亮,阳光从顶部斜射进来,丝毫不没有那种阴暗局促的感觉,屋内的陈设更是极尽奢华,彰显着主人的财富和品位。

    陋巷与豪室,的确带给人无限的视觉冲击。豪室之内,一名身着华服轻裘的白发老者含笑而立,想必他就是马家现在的家主马景马老爷子了。

    刘胤上前一步,含笑拱手道:“在下今日前来,冒昧造访,失礼之处,还望马老爷子多多海涵。”

    马老爷子还了一礼,微微一笑道:“镇北大将军不以寒舍卑鄙,屈尊枉驾,大驾光临,令寒舍是蓬壁生辉,何来冒昧之说,大将军客气了。”

    刘胤彬彬有礼地道:“家母也是马家中人,按辈份来说应是马老爷子的子侄,胤须得称您一声舅公才是。”

    马老爷子眼中掠过一抹异色,不过却是转瞬即逝,刘胤的母亲想必就是马超的女儿,所以刘胤才有如此一说。马老爷子淡然地道:“刘大将军乃是汉皇贵胄,老朽乃山野粗鄙之人,岂敢高攀。请上座。”

    很显然,刘胤意图通过攀亲的方式和对方拉近关系的企图没有奏效,其实论亲疏关系,马超与马景也早在五服之外,仅仅只是都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而已,在血缘上也已经很疏远了。其实到了马腾父亲这一辈,已经与马家嫡脉很是疏远,家境贫寒,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