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车车的大肚陶罐被运住了陇东,虽然这些工坊主整不明白军方搞这么的陶罐要干什么,但只要有钱收,他们自然心满意足。

    至正月中旬冰雪开始消融的时候,蜀军已经完成了贮水目标,按每人每天一升水的用量来计量,目前土山上的存水也足够支撑两万大军两三个月的用水需求,如果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会有降雨的话,蜀军还可以坚守更长的时间。

    贮水的同时,粮草军械的贮存自然也是同步进行的,刀枪箭矢,铠甲装备也是源源不断地运抵了街亭,傅佥亲自督促蜀兵在土山上修筑防御工事,伐木取石做滚木擂石,好在这山顶上林木石头众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到了二月初,整个街亭的布防已经是基本上完成了,整座土山,打造的如固若金汤一般,数百具曾装备于陇右魏军的床弩,也被傅佥运抵了山上,这种射程极远的单发弩车可以覆盖和封锁整个的街亭官道,不愧是远程攻击的神兵利器。

    “启禀傅将军,魏军前锋已逼近街亭。”斥侯急匆匆地上前禀报道。

    “来得正好!”傅佥低沉地道,目光望向东方,凝重而自信。(未完待续。)

第370章 第二个马谡

    ps:  正版读者稍后再看,谢谢配合。

    刘禅犹豫未定,对于他而言,这的确是难以决择的,现在蜀汉王朝就剩下这点硕果仅存的兵力,如果真要失败的话,接下来的处境就会更为地艰难。而刘胤的计划也同样诱人,如果成功的话,那可是要实现在刘备时代和诸葛亮时代都无法实现有梦想。

    刘禅并不一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在风险和机遇面前,他是进退维谷,患得患失,迟疑不决。

    刘胤拜泣道:“陛下,先帝创业艰难,季汉江山得来何其不易,现在社稷倾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披肝沥胆,效死以节,讨贼兴复,并非为一已之私,只为无愧于刘氏之姓,将来纵使九泉之下亦有颜面告慰先帝之灵。陛下,南中非栈留之所,只为权宜之地,不可久守,方今天下势变,正是攘凶除奸兴复汉室的最佳良机,此乃天赐机缘于陛下,望陛下恩准,臣别无他求,只愿一死以报陛下。”

    刘禅最大的特点就是耳根子软,如果现在有黄皓、谯周这些佞臣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事八成要黄,不过刘胤先期的清君侧将这些佞臣全给除掉了,现在刘禅的身边,再无奸佞小人,这无疑对刘胤的计划实施是相当有利的。

    面对刘胤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的恳求,刘禅也是不禁为之耸容,如今国难当头,象刘胤这般的忠直之士朝中也不多了,总的来说,刘禅还是比较信任刘胤的。除了他是自己的侄儿。有着血缘亲情之外。近一年来刘胤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如果没有刘胤挺身而出,这江山社稷能不能保得住还得两说。

    虽然刘胤的计划风险极高,甚至让人听来有些荒廖至极,但刘胤一直信誓旦旦地保证,刘禅也就动摇了,最终道:“好吧,就依你所奏。只是雍凉山高路远,此去凶险重重,文宣你一人前往,让朕颇为担忧。”

    刘胤心中暗道,敢情这刘禅并不昏庸呐,他还知道将大军放任在外,容易让刘胤拥兵自重,将来打下雍凉,天高皇帝远,难保刘胤没有自立之心。刘胤当即道:“臣恳请陛下在皇子诸王之中选一人担任监军。与臣同往关陇。”

    见刘胤说破他的心事,刘禅略显尴尬地一笑。道:“文宣勿要生疑,朕绝无不信任你的意思,只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们兄弟同往雍凉,彼此也有个照应。”

    “臣也正有此意。”

    “好,那就让新兴王刘恂与你同去如何?”

    刘恂?刘胤心里咯登了一下,刘禅不选旁人,却偏偏选了刘恂,诸王之中也就数这货纨绔,和自己的关系也最僵,真的如果让他来担任监军的话,少不了给自己制造些麻烦。不过这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诸王子中,刘禅最钟爱和信任的就是刘恂,让刘恂来做监军,俨然有代天子巡狩的意思,最起码不让刘胤所率的军队脱离自己的掌控。

    既然刘禅有如此要求,刘胤也断不能予以拒绝,现在好不容易才劝说刘禅同意了自己出兵方案,就算这个额外的附加要求,刘胤也是必须要接受的。

    “能与新兴王共兴讨贼兴复大业,乃是臣的荣幸。”

    刘禅面带满意的笑容道:“文宣,你也知道你这个弟弟顽劣成性,此番朕要你带他出去,就是要好好地磨砺一番,玉不琢不成器,此去关陇,还需你多多照应才是。”

    对刘恂,刘禅是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不过貌似刘禅自己就算不上一块好钢,不过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出类拨萃。在七个儿子当中,刘禅对六子刘恂特殊地溺爱,如果不是发生了魏国入侵之事,刘禅很可能会废长立幼,改立刘恂为太子。

    废长立幼本身就是大忌,且又遭逢国难,虽然刘禅一直有这样的心思,黄皓也在后面怂恿着,但朝中的诸位大臣一致坚决反对,倒也让刘禅只得暂时放下这个想法。

    但暂时放下并不等于刘禅从此就绝了这个念头,从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刘恂的,很想让刘恂来继承大统。而且刘禅也深知刘恂的品性并不适合当皇帝,尤其是象这样的乱世,没有点雄才伟略,还真是无法在乱世中立足。此次刘胤计划北伐,倒让刘禅有了点的别的想法,让刘恂去监军,一则可以掌控北伐的军队,二则也可以锻炼一下刘恂的能力,如果刘胤真的攻下了关陇,身为监军的刘恂也是可以分润到功劳的,到时候等到局势稳定,再提出废长立幼,籍着战功,想来那些大臣们的反对也就不会那么的激烈了。至于安全嘛,刘胤不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过至少也有九成的把握,就算拿不下关陇,自保也不是问题。

    这是刘禅心中的小算盘,刘胤当然是不得而知,当即道:“请陛下放心,新兴王的安危就交待在臣的身上,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出了行宫,刘胤是一身的轻松,最难最头疼的事终于给解决了,得到了刘禅的许可,刘胤就等于是拿到了绿色通行证,再没有什么大的阻碍了。

    至于委派刘恂为监军,虽然有些出乎刘胤的预料,但总的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就算将来与刘恂关系不睦,但大敌当前,想必他也是可以分出个轻重缓急的。退一步讲,刘恂的秉性依旧,关系难以调和,大不了各行其事,毕竟这此带出去的军队,都是刘胤的老底子,嫡系部队,完全听命于自己,只要刘恂不掺合打仗的事,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冲突。

    接下来,整个计划就要进行实质性的阶段了,虽然还是要一瞒到底的,但有些人是瞒不住的,比如傅佥、高远、张乐他们,别人可以不知情,但这些统兵的将领却不能不知情。

    刘胤回营之后,立刻召傅佥、高远、邓朴、张乐、赵卓五将过来,共商大计。(未完待续。)

第371章 庸才还是蠢才

    唐彬在街亭附近晃悠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这一幕早在落在了在山顶之上的傅佥的眼中,傅佥极目远眺,早就将街亭内外瞧了个真真切切,看到唐彬一身的甲胄戎装,部下之人对他又是毕恭毕敬,很显然这是魏军的一员重要的将领,至少也是先锋官一类的角色。

    “大概他此刻心里在想,我就是第二个马谡吧。”傅佥暗暗地一笑,目测了一下距离,那唐彬倒是谨慎的很,就算是在街亭周围转悠,也从没有靠近过距离土山一箭之地的范围,很显然唐彬是害怕山上的蜀军突施冷箭。

    傅佥冷笑一声,这个距离故然是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但山顶上可是装备着魏国所产的床弩,这玩意射程惊人,唐彬所处的位置,也正是床弩的攻击范围之内。傅佥下令蜀兵抬过几具床弩来,搭上巨箭,绞动绞索至满弦,瞄准了唐彬所在的方向,一齐发射。

    这么远的距离,想要射中难度很大,傅佥也没有指望可以一箭就能射死他,不过估计这几支箭射出去,给那些窥视者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以后接近土山就得多掂量掂量。

    唐彬正在左瞧右看,忽然地听到耳畔有呼啸破空之声,这种声音他并不陌生,不用看也能听得出来是床弩发射巨箭时的声音,唐彬顿时冷汗刷地就流了下来,他一直谨慎小心地呆在距离土山一箭之地外,就是为了防备蜀军的暗箭偷袭。可千算万算,唐彬却露算了对方可能会装备床弩这件事。或许他觉得。将那些笨重的大型床弩弄到这么陡峭的山上很不现实。本能地忽视掉了。

    此时冷箭袭来,唐彬是亡魂大冒,刚刚暗叫了一声不好,还没来得及做任何的躲闪动作,势如闪电一般的巨箭就已经射中了唐彬身前的一名亲兵,足足三寸的箭头轻易地就洞穿了那名士兵的身体,如果不是这名士兵挡着,这一箭很可能就会要了唐彬的性命。

    唐彬刚在心中暗叫了一声侥幸。第二支巨箭又呼啸而来了,这次直接就射中了唐彬的坐骑,战马负痛,高高地扬起蹄来,将马背上的唐彬狠狠地摔了下去。

    唐彬只觉得自己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不过他还是很快地爬了起来,狼狈而逃,恨不得一口气跑出个十里八里,逃过那恐怖的一箭。

    身边的巨箭还在呼啸着射过来,不过准头比前两支箭就要差了许多。倒也丝毫再未对唐彬造成威胁,唐彬总算是逃出了床弩的射程。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令亲兵牵过一匹马来,拨马而走。

    返回了白沙坡,唐彬这才喘息平定了下来,在诸军惊诧的面容之下,唐彬刻意地板起了脸孔,端起了他先锋主将的架子。不过唐彬没有立刻率兵前往街亭,因为他的前锋营全部是骑兵,只适合与野战,象攻打土山这样的攻坚战,骑兵便不可能胜任了。唐彬立令在白沙坡扎营安寨,派人立刻向司马望禀报军情。

    司马望一听街亭有蜀军镇守,立刻是如临大敌,下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很快就赶到了白沙坡与唐彬汇合。

    “具体情况如何?蜀军是如何布防的?领军之将为何人?”司马望目光如凛,一连三个问题同时就提了出来,显然司马望对街亭的关注程度非比寻常。

    唐彬小心翼翼地回答了司马望的提问,还好自己曾亲自前往街亭做过一番查探,回答司望的问题准确而流畅,不过唐彬的心里还是暗暗地嘀咕着,不知司马望听到蜀军并没有当道立寨而是选择了据守土山是何表情。

    果然司马望是一脸的错愕,追问了一句:“你确定蜀军领军之人是傅佥?”

    唐彬迟疑了一下,他也只是看到了土山之上有傅字号的军旗,是不是傅佥本人亲临街亭抑或是蜀军之中还有别的姓傅的将领,唐彬并不能真正知晓。“末将也只是在山下瞧得蜀军之中有傅字号的军旗,按常理度之,街亭如此紧要,刘胤断不会派一员无名之将来镇守,末将认为守街亭之人必是傅佥无疑。”

    司马望倒也没有再质疑什么,的确现在的街亭对于蜀军而言,是重中之重,非得一员重将来镇守才是,现在入寇陇西的蜀将之中,有资望有能力的,也莫过于傅佥了,既然街亭的蜀军立有傅字号军旗,应该是傅佥本人亲临无疑。

    对于傅佥,司马望并不陌生,司马望做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之时,就曾与姜维鏖兵长城,而傅佥则是姜维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算得上是老对手了。傅佥也算是蜀军之中,除了姜维之外,极少数能引起司马望重视的将领。

    不过司马望听说了傅佥镇守街亭并不曾当道立寨而是选择在了山上扎营的策略,不禁让他吃了一惊,这不是当年马谡所走的老路吗?

    但凡三国时期的军界政界之人,没有一个不知晓街亭之战的,从成王败寇的角度上来讲,马稷无疑是一个失败者,而他所采取的策略,无疑也被世人所唾弃,成为打失败的典型教材,司马望不相信傅佥这样的能征惯战之将居然也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而且堪称是大错特错,离谱之至。

    如果一个将领没有从前车之鉴中汲取点经验教训,那只能证明此人是一个庸才,甚至连庸才也算不上,只是一个蠢才。当年的街亭是如何丢的,想必蜀人个个都是刻骨铭心,然而当他们有机会再次重临街亭的时候,依然还要再一次地犯错,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司马望嘴角微微露出轻蔑的笑容,看来傅佥也罢,刘胤也罢,不过是些行奇弄险剑走偏锋之辈,若论真正的行军打仗,运筹谋略,他们还差得太远了。

    “看来晋王对这个刘胤也是高看了。”司马望冷笑了一声,当即下令,十万魏兵齐头并进,直取街亭。(未完待续。)

第372章 街亭之战(一)

    ps:  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合作

    “娘,看你说的,现在国难当头,社稷倾危,孩儿哪有那心思。”刘胤有些尴尬地道。

    马王妃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承儿早夭,嫡子无继,胤儿,娘再不帮你张罗,将来九泉之下也无颜去见你父王。何况成家和立业也没有区别,你就算是多纳几房妻妾,也不会影响你上边关打仗,为娘自会为你料理一切的。”

    就在娘俩说话之际,魏雪舞扶着傅月华已经过来了,看到刘胤十分窘迫的样子,魏雪舞好奇地道:“你们再说什么?”

    马王妃笑意盈盈地道:“雪舞姑娘,你来得正好,我和胤儿刚刚有说起你。”

    “说起我?”魏雪舞眨了眨眼睛,略带狐疑地道。

    未等马王妃再开口,刘胤赶紧干咳了一声,急急地道:“娘,雪舞,你们先聊,我军中还有事,就先走了。娘,如果有什么需求的话,直管派人告诉我一声便是。”说罢,刘胤转身就走,模样相当地狼狈。

    身后传来咯咯的笑声,刘胤也不敢再回头,飞也似地逃了。

    骑马离开了马雄山,刘胤的心情才稍稍地平定下来,想想方才之事,连他自己都不禁是暗暗好笑,也许是来自后世的缘故吧,刘胤在感情方面从来没有太过随便,他总觉得,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应当是一种缘份的事,虽然他对魏雪舞确实是喜欢,但总感到他们之间。好象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也许就是缘份还未到吧。刘胤只想着顺其自然,从未想过专门去苛求什么。

    更何况,刘胤也确实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此次将安平王府安顿到马雄山,还是他百忙之中抽出的一点时间。

    到了南中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刘胤功勋卓著,自然是大有封赏。由安西大将军晋升为镇北大将军,平尚书事,仍然兼领着执金吾。

    蜀汉的军职与魏吴略有不同,魏国和吴国四征将军是排在四镇之上,其下才是四平、四安将军。而蜀汉四镇将军排位是在四征之上的,也就是说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四镇将军就是最高的,而资深者加大将军衔,其地位又高于前后左右将军,刘胤此次受封镇北大将军。一跃而位居于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下,在军中地位显赫。

    除了荣升镇北大将军之外。刘胤此次还被任命为平尚书事。平,即评议,意为有参与尚书台事务的资格。尚书台是蜀汉权力的中枢,其主官尚书令只是相当于后世秘书长一类的职务,真正主事的是录尚书事的三位大臣。录尚书事本为加官,并无具体官秩品阶,一般录尚书的大臣都有另外的职务,比如诸葛瞻就是卫将军行中都护兼领录尚书事,姜维是大将军兼领录尚书事。

    诸葛瞻阵亡之后,录尚书事的职位就空缺了一个,此次到了南中之后,刘禅任命侍中张绍兼领录尚书事,算是补足了尚书台的三巨头。而姜维此次仍远在阆中,虽然担任着录尚书事,但对于尚书台的政务却是鞭长莫及。所以刘禅此次提拨刘胤和霍弋为平尚书事,就是有要二人协理尚书台事务的打算。

    平尚书事和录尚书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行政职务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录有参与决策的意思,平为协助的意思,平尚书事比录尚书事低了一级,不过既然能参与到尚书台的决策之中,那就代表刘胤和霍弋正式地进入了蜀汉的权力核心。

    霍弋此次勤王,也是功不可没,由安南将军晋升为镇南大将军,依然还是以建宁太守兼领南中七郡,并以平尚书事强势进入了内阁,隐然成为了朝中最大的实力派。

    相比之下,卫将军董厥和尚书令樊建的权力被削弱了不少,内阁之中,张绍以外戚兼元从系的身份入阁,而镇南大将军霍弋虽然出身于荆襄,但自幼被刘备养于府中,又与后主刘禅交情莫逆,与荆襄系的关系也是渐行渐远,多年来一直执掌南中,隐然自成一系。而刘胤就更不必说了,属于皇室一脉,与各大派系更无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