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安的脑袋里满是浆糊,可偏偏众人都在讪笑,无人给他解释,句安无助而可怜地站在原地,急得满脑门子都是汗。

    倒是卫瓘有些耐心,微笑着道:“句将军,此去南中,路途有多远你可清楚?”

    “两千三百里。”句安很快地道,这可比刘胤偷袭陇西近的多。

    “两千三百里,按最快的行军速度计算,估计也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抵达南中。而我军目前的粮草最多可以支撑一个月,也就是说,我军刚刚抵达南中粮草就会告磬。南中地势险峻,烟瘴横生。没有向导。就连路都找到的。更何况逆蜀建宁太守霍弋久镇南中,所有的险要关隘都有重兵把守,你说我军前往南中,一无粮草,二不识地理,这仗怎么打?别说是擒获刘禅了,现在刘禅在哪儿你知道吗?”

    句安张口结舌,一拍后脑勺。好不懊恼。看来别人称他做“无脑将军”还真是一点也不假,句安只看到了刘胤偷袭陇西的成功,却不知道偷袭作战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保证自身后勤补给不缺失的情况下,还得寄希望于敌之无备,而这两个条件现在魏军都不具备,又如何奢谈去偷袭南中?

    卫瓘微笑道:“其实南中并非不可取,但必须也是要在益州大局已定的情形之下才可为之。钟都督何尝不想取南中,只是唯恐后路被截断才不敢为之。刘胤投巧取陇西,不过是陇西无备矣。邓征西可谓是前车之鉴。行奇弄险,那是匹夫所为。非行军之正道也。句将军,这心急可是吃不得热豆腐。”

    众人哄堂大笑,笑得句安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钟会的嘴角也浮现起浅浅的笑意,轻轻地摆了一下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道:“句将军的计策,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却不失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汉中丢失之后,似乎我军陷入了绝境,非得夺回汉中方有一线生机。但诸位想必都很清楚,剑阁之雄险,阳安关之峻奇,都是极难逾越的要隘。现在姜维兵指剑阁,就算能击退姜维,从剑阁从容进军,刘胤又在阳安关严阵以待,这两重关口,想要突破,绝非易事。”

    剑阁和阳安关曾经都是钟会前进路上的拦路虎,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来的,取阳安关,依靠的是蜀将蒋舒的叛变,取剑阁则依靠的是吴蜀之争,没有这些外因,想踏这两座雄关,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剑阁虽然尚在魏军的手中,如果全力施援的话,或许可以打退姜维。但从剑阁到阳安关这一段路,被称为白水狭地,崇山险谷,荒凉偏僻,如果阳安关拿不下,十万大军就很有可能被困在白水狭地之中,进退维谷。

    胡烈有些气馁,道:“难道我们非得困守此地,坐以待毙不成?”

    钟会从容地一笑道:“原本刘胤已取阳安关,姜维只需把守南路,与刘胤南北合击,是为上计。若如此,我军必危矣。但姜维却在此时兵取剑阁,如画蛇添足,此非姜维不智,仍欲与刘胤争功矣,兄弟阋墙,必有所隙。如此便给了我们机会,姜维西去剑阁,巴西空虚,我军只须攻取巴西,拿下宣汉,便可打通通往西城上庸道路,粮草供应暂无忧也。”

    钟会所提到的通往上庸的道路被称之为巴东小道,从宣汉出发,翻越大巴山,穿过徐谷,便可直抵西城上庸。

    这条路在后世赫赫有名,唐代的玄宗皇帝独宠杨贵妃,因杨贵妃嗜食荔枝,专门从长安至四川涪陵修筑了一条“高速公路”,涪陵的荔枝采摘后,用驿马从涪陵出发,走达县(宣汉)、巴中至西乡,经子午谷直抵长安,据说只用三天时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道由此而闻名天下。

    不过在汉魏时代,这条谷道不但称不上是“高速公路”,而且崖峭路险,林深幽密,其道路的难行程度不亚于阴平小道。原本在汉代时此路乃川东北到汉中的一条险路,偶尔有山民通行,但到了三国时代,上庸等东三郡隶属曹魏,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这条路年久失修,道路阻塞,已经不再具备通行能力了,所以这条路已经是很久没有走过,也说变得湮灭无闻了。

    钟会之所以知道这条巴东小道,就是因为以前钟会在上庸呆过,其时魏蜀两国的战事一直胶着在关陇一带,钟会就曾突发奇想,试探着能不能开辟出一条从上庸向巴郡进攻的新路线来。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从巴东小道上进军的计划被搁置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道路过于艰险,后勤补给困难重重,进军的风险太大而被放弃了。

    现在入蜀魏军面临着极端的困境,钟会便想到了巴东小道,只要能疏通这一条道路,魏军的粮草供应就暂时无忧了。不过想要打通这条道路,首先一个难关就是必须要拿下蜀军所控制的巴西郡,而姜维倾巢而出攻取剑阁,无疑给钟会创造了这个机会。(未完待续。)

第454章 换位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支持。五丈原的背后,正是秦岭古道之一的斜谷,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正是兵出斜谷,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也就是说,五丈原通过斜谷,便可以直通汉中。

    而这一支残败之师,正是来自汉中,虽然没有军旗,但从他们身上绛红色的军服来看,正是蜀汉的军队无疑。

    领军之将约摸三十岁左右的模样,黑紫脸膛,方面阔口,浓重的眉毛此刻拧成了一团,身后的追兵狂追不舍,但刚出斜峪关,就遭遇到了重兵拦路,一股绝望的情绪在他的心底里升腾,不止是他一个人,几百名的蜀军都感受到了绝望,冲出斜谷原本让他们心怀一丝的侥幸,但眼前的一幕,无疑将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泯灭掉了。

    “卢校尉,我们……我们该怎么办?”身后的一名军官用略带沙哑的嗓音道。

    领军之将不是旁人,正是汉中游击校尉卢逊,两年前汉中沦陷之后,卢逊就和另外三位游击校尉进入到了敌后开展游击作战。钟会的大军在汉中几乎没有什么停歇,攻克阳安关后,便直指剑阁,兵进蜀中,将汉中的事务交给了最新任命为汉中太守的李辅和副将荀恺,并给李辅荀恺二人留兵两万,让他负责清剿汉中蜀军的残余部分。

    汉中的大部分区域虽然已经是沦陷了,但其汉城、乐城、黄金三围并未失守,分别由王含、蒋斌、柳隐三将镇守,三围之外。尚有卢逊等四大游击校尉各引兵千人迂回作战。滋扰后方。整个汉中的形势犬牙交错,错综复杂。

    尽管魏军在汉中地区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汉、乐二城一直是姜维敛兵聚谷之计的核心所在,城防相当地坚固,李辅和荀恺也曾尝试着进攻汉、乐,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想要通过强攻就能拿下汉、乐二城,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魏军对汉、乐二城还有黄金,只是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试图通过长期的围困,迫使蜀军粮尽援绝后屈服。

    汉、乐二城只各有五千兵守卫,黄金城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千余人,但这些要隘壕深墙厚,粮草充足,本来就是姜维为魏人准备好的坚壁清野计划中的一环,此刻三城被团团围困。王含、蒋斌、柳隐不敢轻易地弃城突围,只能是固守待援。但这一等,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魏蜀两军在汉中对峙了一年半,除了极少数的几次攻守战之外,双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各守阵地,互不侵犯。

    表面上平静的汉中,暗流涌动,而卢逊等几支游击军,表现则是极是活跃。

    在姜维的计划中,游击军的作用就是滋扰敌人,切断和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尽管最终的汉中局势早已脱离了姜维的计划,但卢逊等四位游击校尉仍旧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姜维最初的命令。

    相比于困守城中的王含蒋斌,卢逊他们的处境更为地险恶,汉中地区除了汉城、乐城和黄金三座城池之外,其余的全部疆土都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汉乐城中好歹还有可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粮草,而卢逊他们这些游击校尉在敌占区艰难的生存着,没有后勤补给,没有兵员补充,甚至他们之间的联系,都被魏军所切断。

    四大游击校尉分别活动在不同的区域之内,汉中之东一部,活动在黄金以东,汉中之西一部,活动在汉城至阳安关之间的区域,剩余两部,则都活动在汉中之北,一部在兴势附近,另一部则在箕谷方向。卢逊所指挥的这一部人马,便正是活动于箕谷附近的一支。

    汉中四面皆是高山,这些山地无疑为游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辟护场所,卢逊等四大游击校尉依托山地,对围攻汉、乐和黄金的魏军以及魏军漫长的补给线进行袭扰,频繁地出击给魏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最初魏军对这些游击部队根本就没有在意,他们人数较少,根本就形不成象样的战斗规模,只能够小打小闹,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部队,频繁地袭击魏军的后勤补给通道,连钟会都为之头疼不已。

    钟会进入蜀中之后,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得依赖关中供给,不管是走褒斜道,还是陈仓道、子午道,都必须要经过汉中,再从汉中到剑阁进入蜀中,如此漫长的补给线无疑给卢逊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偷袭机会。蜀军小股游击部队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数次粮草辎重被劫,给身上蜀中的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为此,钟会特别下令,要李辅和荀恺彻底地清剿汉中地区的蜀军游击部队,保证魏军后勤补给通道的畅通无阻。

    接到命令之后,李辅和荀恺立刻布署了清剿蜀军游击部队的计划,在不影响围困汉、乐二城的情况下,调集了近万余大军对汉中四面的游击部队进行了围剿。

    由于游击各部是独立作战,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这为魏军的各个击破提供了方便,荀恺亲自担任围剿的指挥官,首战便击破了活动于定军山一带的蜀军一部游击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荀恺又连续地剿灭了汉东和兴势的蜀军游击部队。

    对于卢逊而言,形势已经变得无比地严峻,汉中的游击部队已经由四部并存变成了他孤军奋战。由于长期的转战在山区,部队的粮草物资供应极度地匮乏,而魏军又明显地加强了对运送粮草辎重的运输队的保护,让卢逊偷袭魏军补给队抢夺粮草的计划一再地落空,这个冬天对于卢逊而言变得困难无比。

    大雪封山之后,魏军封锁了几乎所有通往山外的道路,没有粮草,没有冬装,就连野兽和野菜都难以寻觅地到,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卢逊的部队几乎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部队减员近半数,许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熬到这个春天的。(未完待续。)

第455章 蜀中的新格局

    虽然只是一座废墟,但它的意义却是非同凡响,这里是蜀汉的都城,不管它变成什么样子,只要蜀汉王朝存在,它就是蜀汉王朝的都城,它的象征意义甚至大于现实意义。

    漫步于焦土瓦砾之中,姜维可以依稀辨别出先前皇宫所在的位置,看着曾经金壁辉煌的蜀都皇城沦为了残垣断壁,姜维不禁是唏嘘长叹。江山沦丧,社稷倾危,姜维感到自己肩头上的担子有千钧之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是啊,他是蜀汉的大将军,肩负着汉室兴亡的责任,舍我其谁?

    如果单纯地从蜀地的形势上来讲,此次姜维收复剑阁、绵竹、雒城、成都,堪称是一次无比辉煌的胜利,唯一美中不足的瑕疵就是丢掉了阆中。但如果把这一次的战斗视做一次交换的话,那么蜀汉这次可谓是大赚特赚了,用阆中一地换回了从剑阁到成都至少四个郡(涪城除外)的领土,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尤其是夺回成都之后,北面的梓潼、汶山、广汉、蜀郡和南面的依然控制在蜀国手中的汉嘉、健为连在了一起,并打通了前往南中的道路,可以说,姜维的此番大胜,恢复了蜀汉的半壁江山,其意义之深远,并不亚于刘胤攻取关陇之地。

    所有的溢美之辞都毫不吝啬地涌向了姜维,所有的人都在赞誉姜维审时度势英明果决临机决断运筹帷幄挥洒自如,反攻剑阁可谓是神来之笔,一气呵成地就夺回了成都。纵然是千古名将。亦不过如此。

    人们最善长的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当魏国大举伐蜀之时,他们并没有考虑魏蜀两国的巨大差距,而是一味地指责姜维的节节败退,质疑姜维的领军能力,而今天姜维收复成都,则是众口一辞地盛赞姜维力挽狂澜,众望所归。

    至于丢失阆中,则被人们选择性地忽视掉了。打仗嘛,总是有得有失的,只要能得大于失,就是成功的,瑕不掩瑜,在这一点上,人们往往是很宽容的。

    就连一向和姜维意见相左的张翼,此次也是极为盛赞姜维的英明睿智,这是一次蜀中军队久违的胜利,对于处于倾危之境的蜀汉王朝而言。不吝是一次中兴之战,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张翼而言。不管怎么样的胜利,只要是有利于蜀汉的胜利,就是值得庆祝的。

    在一片赞誉声中,姜维却表现极为地矜持,或许在旁人的眼中,认为这是姜维的谦逊,其实姜维心里很清楚,蜀汉已经错过了获取更大胜利的机会。

    恐怕事前姜维都未曾料想到钟会竟然会如此果决,毅然地放弃了在蜀中的既得利益,果断地挥师向东,夺取了巴西,打通了巴东小路。如此一来,全歼钟会军团的计划显然已经成为了泡影,而钟会则重新在涪水以东地区站稳了脚跟,并时刻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姜维已经顾不得再考虑其他了,占据成都等地之后,防线的拉长让姜维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所以姜维只得全力以赴地投入防线的重建之中,做出积极的防御姿态,以确保这些胜利果实不会旁落。

    钟会占据阆中、宣汉之后,立刻派人前去疏通巴东小道,从上庸新城等地搬运粮草,以解决十万大军的粮荒问题。获得粮草补给之后,魏军的军心也很快地安定了下来,钟会自然也无须再退出蜀中,虽然魏军连番遭到失败,损失折将,但其主力尚存,在巴西郡占稳脚跟之后,钟会又开始了他的扩张之路。

    当然,这一次的目标钟会却选择了永安,攻下宣汉之后,魏军已经距离永安不远了,钟会突然向永安发起进攻,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一举拿下永安,抄了陆抗的后路。

    打蛇打七寸,如果说阳安关是钟会的七寸的话,那么永安就是陆抗的七寸所在。这一年多来,双方一直围绕着涪城进行决战,其实钟会鞭长莫及,否则早就派兵袭取永安了。

    永安关系到整在在蜀吴军的生死存亡,一旦永安失守,那么先前发生在钟会身上的窘迫无疑就会落到陆抗的身上。

    吴军在蜀地投入的兵力并不在少数,光是前两批入益州的军队就达到了十五万人,但随着荆州战事的胶着,吴国已经再无力量派遣援兵入蜀,吴国的十五万大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消耗,也只剩下了十一二万人。当然兵力还不是占绝对地位的,战张拉得太长,才是吴军真正的隐患所在。

    吴军的十余万大军分布在从永安到涪城的漫长战线上,这条战线接近了千里,恰如一条曲折昂首的蛇,蛇尾就是永安,蛇身是江州,蛇头则毫无疑问是涪城。当初陆抗攻下涪城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想依托涪城,幅射到整个蜀地,但魏军的入局让陆抗的企图破灭,吴魏之间长时间地陷入了撕逼大战。

    当初的战斗一直是围绕着涪城来进行,也就是说魏军一直攻着蛇头不放,但此番事变之后,钟会进军川东,直接就瞄着吴国这条大蛇的蛇尾动手,想将吴国大军扼杀在巴山蜀水之间。

    陆抗痛定思痛,认为此刻再坚守涪城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反而是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现在魏军全力攻打永安,稍有半点闪失,后果不堪设想。陆抗最终无奈地放弃了涪城,将全部的力量集中到了江州和永安,死守二城。

    蜀军拿下涪城之后,整个蜀地的形势已经是日趋明朗,至此,魏蜀两国以涪水为分界线,蜀国占据了涪水以西的大部分领土,而涪水以东的地区,则落到了魏国的手中,而吴军退守江州永安之后,也将势力范围限定在蜀中的东南部,三国在蜀中的新格局已经是隐然形成了。

    当然这些疆界是比较模糊的,随着形势的发展,蜀中地区的战火只有愈演愈烈之势。(未完待续。)

第456章 无语

    陈寿并没有随同姜维南下,那是独自北上,返回了阳安关。

    总的来说,这一趟的行程,还是令陈寿比较失望的,他并没有说服姜维与刘胤进行南北合击,将钟会困死在成都附近。姜维进军剑阁之后,反而给了钟会逃出生天的机会,结果钟会反击得手,夺取了阆中宣汉,从而导致刘胤计划的失败。

    在刘胤的计划之中,就是逼着钟会大军从剑阁向北,来攻打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