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预呵呵一笑地道:“二位老乡不必害怕,我们可是大魏的军队,现在逆蜀的那些贼人攻占了关中,本将军便是奉朝廷之命前来收复关中的,救万民于水火,乃是本将军的职责所在。现在逆蜀占据着吊桥岭,急切之下,我军无法通行,二位老乡久在武关山中,想必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不知此间除了正道之外,可有别的小道直通武关?如肯见告,本将军必有重金相谢。”

    一听有赏,那两名樵夫立刻眼露欣喜之色,当即道:“将军,小的久在武关山上砍柴,知道吊桥岭的山后一条小路,可直通武关。不过此路极险,荆棘密布,想要通行的不是易事。”

    杜预大喜,立刻命人端了一盘金饼来,对那两名樵夫道:“你们如肯给大军带路,这盘金子便送给你。”

    两名樵夫一生之中恐怕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子,顿时是两眼发直,面对钟会提出来的要求,两人是忙不迭地点头应允了。

    杜预立刻点了三千从各营之中挑选出来的精兵交给邵原,以那两名樵夫为向导,偷偷地绕过吊桥岭,向武关方向突袭而去。(未完待续。)

第462章 武关之战(下)

    ps:今天的修改可能会迟上一点,预计会在一点半到两点之间,看正版的朋友们明天早上再看吧。

    “王将军,你我此番在陈仓共事,理当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共御强敌。”苏愉率先提道。

    王浑只是冷淡地道:“苏参军多虑了,此番蜀人已北出安定,攻打新平,走泾水一路,陈仓只怕难有战事,苏参军带七千人马前来,感觉有些浪费了。”

    苏愉倒是不为所动,呵呵一笑道:“俗语说兵不厌诈,刘胤此人,诡计多端,依某之见,他大张旗鼓地从安定进军,此间大有文章可做。陈仓乃是关陇大道上的要隘,又唯系着汉中交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防。”

    王浑讪笑道:“苏参军难道是刘胤肚子里的蛔虫不成?依某之见,陈仓固若金汤,刘胤若是遣兵而至,无异于以卵击石,苏参军真以为刘胤乃是无智之人吗?”

    仿佛回应王浑的话一般,中军官急匆匆地赶到宴会之上,神色略显慌张地道:“启禀将军,蜀军已攻到城下。”

    王浑的脸一阵青一阵白,还真是秒打脸,他的话音还未落下,蜀军的人马就已经攻到了城下。王浑腾地站了起来,对苏愉道:“苏参军,敌人既已来犯,你我必当灭之!”

    苏愉微微一笑,看来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苏愉颇有自得之色,不过大敌当前,确实是需要守城的魏军将士同仇敌忾,至于谁的功劳高,还需要在打退敌人进攻之后才能谈及。

    王浑和苏愉赶到城头上之时,向下一望,脸色登时大变。蜀军之来势凶猛,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整个的陈仓城下,人山人海,浩浩荡荡。

    曾几何时,这样规模浩大的军队也只有曹魏一方才拥有。而现在整个关陇的攻守易势,蜀军的力量增长地异乎寻常,在局部地区已经隐然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就如同此刻的陈仓城,魏军只有防守的份,进攻的主动权则是牢牢地被人家拿在手中。

    蜀军的大队人马也是刚刚抵达陈仓城下,并没有立刻投入进攻,此次围攻陈仓的,是前军和左军的五个营。傅佥和黄崇共同指挥,陈仓城只是一座小城,方圆不过十里,二万五千的蜀军赶到这里,很快就将陈仓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原本蜀军的计划是全力攻取陈仓,但自从刘胤改变策略之后,陈仓已经不是首攻目标了,而且做为诱饵。还不能此刻就攻打下来,如果蜀军以最快地速度拿下陈仓。那么魏国的援兵很可能就不再救援陈仓,刘胤围城打援的计划反倒会落空。

    当然,如果对陈仓围而不打的话,没有什么紧迫感,魏军的援兵也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增援到位,所以蜀军抵达陈仓之后。扎营下寨,稍做休整之后,傅佥立刻下令投入到了对陈仓的攻击之中。

    陈仓虽然城小,但城垣的坚固程度足以同一流的郡城州城相媲美,整个城墙的外围。不再是普通的夯土制成而是采用了石砌而成,大段大段的城墙,都是用石头垒成的,坚实程度无与伦比。

    在喊杀之中,蜀军的步兵已经是奋勇地冲了上来,在一支支羽箭的掩护之下,蜀兵们推着攻城车,抬着云梯,向着高耸的陈仓城墙发起了攻击。

    王浑轻蔑地瞥了一眼,他对陈仓的防卫力量充满着自信,别说蜀军有两万多的人马,就算是十万大军,想要攻破陈仓,那也是白日作梦。他当即下令,调动全体的守军,包括刚刚苏愉带来的人马,全部投入到防守战中。

    城上箭矢如雨,滚木擂石更是不计其数地从城头上滚落下来,仿佛这些武器都是廉价的东西,成本忽略不计,矢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道密不可破的防线,将蜀军死死地压制在城下。

    不得不说,陈仓的守备力量极其地变态,一座小城,竟然可以屯积到了如此强悍的军队和数不胜数的防御兵器,而且现在陈仓的守军,已经由三千人急增到了一万人。尽管一万多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数目,但相对于坚如磐石的陈仓城而言,完全就是如虎添翼,陈仓城在获得这支生力军之后,很明显地看到防卫力量的强悍。

    蜀军的第一波的攻击多少带有着试探性的成份,就是要想看看被誉为关陇第一坚城的陈仓防备力量有多强悍。在密集的矢石之下,第一波进攻很快地以失败而告终,蜀军在抛弃了无数的尸体之后,狼狈后撤。

    “看来大将军所虑不无道理,以陈仓城的坚固,想要轻易地拿下来,绝非易事。”黄崇叹声一道,陈仓城的防御之强,也确实给蜀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傅佥面容冷沉,虽然说刘胤下令不得攻破陈仓,但同时也曾下令要对陈仓保持一定的压力,这个度,就需要傅佥好好地掌握了。

    傅佥并没有一次性地就将全部的兵力押上去,而是派出了数波敢死队,轮番地进行攻击,进攻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持续的强度却丝毫不低,如此一来,整个陈仓之战,必定是旷日持久的结果。

    陈仓城的武器十分地充足,不管是弓弩箭矢,还是滚木擂石,都似乎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蜀军轮番地冲击,先后投入了十余波次地进攻,却连陈仓城的城头都没有摸到,在王浑的眼中,这就是蜀人的失败,眼看着天色渐渐地黑了一下去,第一天的战事已经是临近尾声。这样的结果让王浑很兴奋,看来蜀军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陈仓城固若金汤,想要撼动绝非是易事。王浑看着撤退而去的蜀军,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

    这样的结果也是刘胤所需要的,他相信,司马望绝对不会坐视陈仓被围而无动于衷,定然会派遣大军前来救援的,自己围城打援的计划,正在进行的有条不紊,万事具备(未完待续。)

第463章 千万别小看杜预

    牵弘不禁大骇,他之所以将防线前移到吊桥岭,就是因为武关的城垣尚未修缮完成,自己在吊桥岭阻击魏军,可以为武关的修缮赢得一些时间,按照工程的估算,牵弘只需在吊桥岭坚守个四五天,武关那边的就可以峻工,然后牵弘再从容撤退,严密防守武关,杜预就算是使出浑身解数,想要突破武关的防守,也绝非易事。

    但让牵弘始料未及的是,杜预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在攻击吊桥岭的同时,另外派遣一路人马从小路偷袭了武关。连牵弘都没有搞明白,除了这条关道之外,杜预是怎么从崇山峻岭间寻出另一条路来的。

    牵弘不禁是暗暗叫苦,武关尚未修缮完成,此时的防御能力最是薄弱,杜预此时派兵突袭,想要守住武关很困难。而武关一旦失守,自己率领的这一支驻守吊岭的军队,势必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形势危急。

    事已至此,吊桥岭恐怕是再也守不住了。牵弘令聂恺断后,蜀军整体撤出吊桥岭,向武关方向退去。

    还好吊桥岭道路狭隘,属于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聂恺只率五百人,就能将整条路封得死死的,聂恺在后卫部队中排出了以盾兵殿后,弓箭兵在盾兵身后的阵形,以防御为主,但防御之中也不失反击之力,徐缓而退,掩护大队人马撤退。

    杜预看到牵弘不战而退,想来也是偷袭武关的队伍得手了,立刻是挥军直追,失去了吊桥岭险要的蜀军,杜预自然不放在眼里。

    不过狭隘的道路给魏军的追击造成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是平坦的大道或者是平川地带。魏军骑兵速度上的优势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蜀军的这三千人马想要脱身,门都没有,须臾光景就会被魏军劲骑给包了饺子。

    但在艰险难行的武关道上,一面是陡峭的悬崖,一面是万丈的深谷。魏军人数上和速度上的优势根本就体现不出来,只能是老老实实地跟在蜀军的身后,亦步亦趋。

    蜀军龟壳似的后卫部队看似笨重缓慢,但却是极富效率的,魏军的追击部队射出的箭矢在密集的盾牌防御之下无所作为,而向前突击狂追的魏兵却又不停地遭遇蜀军的冷箭打击,让魏兵追击的步伐不得不一再地迟滞下来。

    吊桥岭距离武关也仅有十余里的路程,有聂恺的后卫部队顶着,牵弘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他牵挂着武关的安危,自然是率军一路狂奔,急欲赶回武关。

    转过一道山梁,武关就近在眼前了。武关的城墙大部分已经是修葺一新,远远望去,也就只有关楼城门等几处尚未完工,而这几处缺口,并成为了魏军袭击的重点部位。

    根据木桶原理。决定木桶盛水多少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同理一个城池的防御能力。也并不是由最坚固的那段城墙而是由最薄弱的那段城墙来决定的,而尚未修筑完工的武关城门就成为了魏军的突破点。

    牵弘带了三千人去守吊桥岭,武关这边倒是留了不少的人,足足有七千,但为了抢修城墙,七千人大半都放下了武器。拿起镐锹箩筐,挑土运石,干着是土木匠的活计。

    魏军的突袭一定程度上给蜀军造成了混乱,蜀军虽然人数占优,但此刻却是赤手空拳一般。如何能抵挡得了魏军的迅猛攻势。

    魏军的进攻也是目的明确,邵原早就盯上了武关城墙上的那两处缺口,集中兵力对这两处缺口发起了强力地冲击,并很快地得手,魏军也由此攻入了武关城内。

    短暂的混乱之后,蜀军还是在陇西营中郎将邓忠的指挥下重整队伍,与已经杀入武关城内的魏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牵弘赶回武关之后,发现武关已经是失守了,偷袭的魏军已经是攻破了关城,与守城的蜀军进行巷战,很显然,魏军突袭的队伍挑选的都是精兵健卒,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他们攻势很猛,将邓忠等人压制在城内,处境芨芨可危。

    牵弘二话不说,立刻挥军加入了战团,蜀军一齐涌入了武关城内,与魏军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混战。

    牵弘率军的加入,对于扭转武关的战局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本上压制住了魏军的狂攻。

    但涌入武关城内的魏兵人数很多,想要夺回武关就必须将这些魏军驱逐出去,这几乎是一个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实现的目标。

    牵弘心忧如焚,战局的发现似乎对蜀军很不利,杜预的大军随时就可能会赶来,如果不能很快地夺回武关的话,等到杜预的大军来到,形势便愈发地严峻起来。

    杜预显然要比牵弘估计的来的快的多,而杜预大军的赶到,战局陡然间就恶化了,无数的魏军涌入了武关,失守的命运已经是注定了。

    牵弘无奈,只得率领残兵败将逃离了武关,向商洛方向退去。

    ┄┄┄┄┄┄┄┄┄┄┄┄┄┄┄┄┄┄┄┄┄┄┄┄┄┄┄┄┄┄┄┄┄┄┄┄

    “报,禀报大将军,武关失守了,牵护军已率部撤往商县!”斥侯快马飞报而来。

    接到武关失守消息的时候,刘胤在阳安关内正与诸将议事,闻听此讯,诸将皆是大惊失色。武关是关中防御的三大要点之一,武关的失守必定会导致长安的形势急转直下。

    刘胤也没有想到武关会这么快地失守了,他沉声地喝了问了详情,原来是牵弘赶到武关之时,关城破蔽,残破不堪,还没有等到将武关修缮完成,魏军的大队人马就已经攻了上来,牵弘把守吊桥岭试图拒敌于武关道之外,但魏军却从小路偷袭了武关,致使武关失守。

    “魏军领军者何人?”

    “是安南将军杜预。”

    众将皆议论纷纷,似乎都有些轻视裙带关系出身的杜预。

    刘胤微微一笑道:“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杜预!”(未完待续。)

第464章 佯攻上庸

    ps:看到这行字,看正版的书友千万别忙着订阅,本书开防盗已经好几个月了,每次都要提,总还有人中招,老风也是醉了。如果误订了,只需从书架删除本书再重新收藏就可以了,不要担心收费的问题,订阅过的章节就是修改了也不会另行收费的。防盗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理解和支持,作者有了收益,才会有写下去的动力,才不会太监,支持正版,任重而道远。

    “败了,居然败了?”司马昭喃喃自语着,脸色极度地难看。“怎么可能?十万大军呐!怎么可能会败?”

    在司马昭的印象之中,司马望可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宿将,镇守雍凉八年,与蜀汉名将姜维旗鼓相当,名震关陇,所以一听陇西有事,司马昭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司马望,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司马望初战即败,损兵折将竟达两万多人,这让司马昭简直无法接受。

    贾充道:“晋王,此次司马骠骑之败,确实有些轻敌之意,街亭屡攻未克,大军不得寸进,被刘胤捉住机会,并借得羌兵三万,反击得手,司马骠骑腹背受敌,也不得不引兵退回关中。”

    司马昭眉头大皱,道:“刘胤就算是借了三万羌兵,总体兵力上还是我们占优,更何况我们有骑兵优势,平原决战,缘何会一败涂地,就连骑兵主将唐彬都身死战地?”

    贾充暗暗苦笑,魏国骑兵有优势,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恐怕都已经是沦为鱼腩了。“晋王,臣听说司马骠骑此败,非败在人力而是败在几件马具之上。”

    “马具?”司马昭不禁是大惑不解。这十万大军兵败,干马具何事?

    “正是。蜀军骑兵此次装备了新式的马鞍和双边马镫,这两样马具让蜀军的战斗力成倍的提高,在正面交锋之中,全面地压制了我军骑兵,才导致滴水崖之战我军骑兵几乎是全军覆灭。”

    蜀国的兵器革新一直走在三国的最前列。这一点司马昭很清楚,但曹魏的高层方面却一直不太重视这回事,认为这些东西不过是些奇淫技巧罢了,诸葛连弩也好,木牛流马也好,终究是不可能左右战争大局的发展。所以魏国一直重视屯田,重视养兵,培养整体的雄厚实力,对于兵器技术革新这一块。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投入。

    当初给事中马钧看到诸葛连弩之后,曾表示可以研发出比诸葛连弩威力高上五倍的连弩来,但魏国高层却对此不置可否,没有资金的支持,大才如马钧最终也没有了用武之地,魏国到最后也没有能够造出比元戎弩更为强悍的武器来。

    所以当司马昭听说蜀军装备有新式的马鞍马镫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意外,虽然诸葛亮早就死了。但蜀国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力度还是大过魏国,造出什么新式的装备武器来。也是很正常的事。但让司马昭意外的是,蜀军装备新式马具之后,战斗力竟然可以成倍地提高,原本羸弱不堪的蜀军骑兵一下子就超越了魏国的骑兵,真有这么神奇吗?

    “是什么样的马鞍马镫,拿来与孤瞧瞧。”

    贾充摇头道:“此次我军大败亏输。不曾俘获蜀军一人一骑,所以那些马鞍马镫也只是参战败逃回来的士兵见过,并无实物。”

    司马昭不禁愕然了,战死了两万多人,居然都不曾俘虏敌方一人。这败仗,打得还真是空前绝后,堪称极品。

    “不过,间军校尉青鸟刚刚从陇西传来密报,有这新式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图纸,请晋王一阅。”贾充又从袖笼之中掏出一封文书,递了上去。

    司马昭也是行伍出身,年轻时候曾征战四方,是一位真正的马上君主,他就看了一眼,顿时便明白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妙用之处。光溜溜的马背上,最怕什么?自然是最怕摔下来,司马昭也是骑过马的,自然明白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想安稳的坐住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而图上的东西,给司马昭顿时眼前一亮的感觉。

    高桥马鞍解决了骑手纵向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