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道:“对付象黑鲨这样的老牌间谍,一般的严刑逼供显然是不足以让他开口的,就算是死亡威胁也不足以让其动摇,所以我才想出了这个办法,虽然有些阴险,但为求目的,也只能是不择手段了。想让黑鲨开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对魏国间谍组织失望,只有当他感觉到被出卖,被抛弃的时候,支撑他的信念才会垮掉。”

    张乐哈哈大笑,连竖大姆指,道:“高,大哥这一手真是高明!不过大哥为何要毒死黄染,那小子可还没有开口呢?”

    “黄染的底细已经全部查清了,他开不开口其实已经不太重要,真正掌握着魏国间谍底细的黑鲨才是我们的突破口,所以我在黄染的饭菜之中,下了份量足够的鹤顶红,而在黑鲨的饭菜中,则是下了另一种并不会致命的毒药,只有让黑鲨亲眼看着黄染死去,才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才更让他早一点下定决心招供。”

    “那大哥就不怕黑鲨老奸巨滑,识破你的计策?”

    “黑鲨虽然老谋深算,他可怎么也不会把下毒算到我的头上,因为他已经落在了我的手中,处死他不过是轻而易举,何须要大费周章地去下毒。更何况,黑鲨知道,在没有招供之前,他还是有着利用价值的,我根本就不可能去毒杀他们。相反的,和黑鲨处于同一组织的间谍为了防止黑鲨变节投降出卖他们,反倒是有着极高的下毒嫌疑。从黑鲨的主观上,也自然认为是他们的组织下得手,黄染的死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也算是死的其所了。”

    张乐对刘胤佩服地已经是五体投地了,捏着这份名单,道:“大哥,这名单上的人,该如何处置?我看其中还有不少二千石左右的高官,要不要支会上面一声。”张乐所指的上面是指尚书台,蜀汉皇朝真正的权力机构。

    “不必了,左请示右汇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这此奸细闻风而逃,现在距离黑鲨被擒已过去了两天,难保魏国的情报网不会有所查觉。你和赵卓现在立刻去抽调人手,今夜就实施抓捕行动,按着名单照名请客,确保没有一条漏网之鱼。”刘胤此刻显示出了果决的魄力,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决不能拖泥带水,

    “诺!”张乐很是兴奋地领命道,能一举擒获这么多的内奸间谍,的确是一件天大的功劳。“不过,我总觉得这还不全是黑鲨的底牌,这家伙肯定还有什么没有透露的重要信息。”

    刘胤微微一笑,道:“看不出,你的眼光也挺毒的吗?不过你放心,这审讯,就好比是挤牙膏,多压迫他几次,不怕他吐不出来。”

    “挤牙膏?”张乐一头雾水。

    刘胤呵呵一笑,拍拍他的肩,道:“赶快去召集人手,准备今晚行动,至于黑鲨,这儿很安全,等结束了这次行动,再审不迟。”

    ┄┄┄┄┄┄┄┄┄┄┄┄┄┄┄┄┄┄┄┄┄┄┄┄┄┄┄┄┄┄┄┄┄┄┄

    葛定是尚书台的尚书令史,虽然只是一个四百石的官,但由于主理文书,被认为是最接近权力核心的人,在尚书令樊建以及录尚书事的诸葛瞻、董厥等高官麾下工作,这类官员也是极易获得升迁的机会。

    不过葛定能够攀升到这个职位,有着更强的升职**,因为升职的话,他就可以接触到更高机密的文件,无疑对他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

    明面上,葛定是尚书令史,不过他还有着另一层的身份——魏国的间军司马,他以尚书令史的身份进入尚书台,已经有两个年头了,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他的工作。蜀国的这些同僚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文件泄密的事,许多涉及到更高层次的机密文件在尚书台内部被随意存放,葛定已经成功地截获了不少机密情报。

    今天,他又顺利地拿到了一份绝密情报,想想明天就是与黑鲨接头联系的日子,葛定就很兴奋,每成功地上传一份绝密情报,葛定就有一种自豪和成就感。

    可今夜却让葛定有些心神不宁,是院子里的狗叫的有些异常,还是当了间谍多年的一种职业本能,葛定决定亲自到院子里看看。

    他披了件外衣刚刚推开门,一群身着官服的差役已经是闯了进来,火把光耀之下,为首的那名差官胖圆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官宅?”葛定吃了一惊。

    胖子笑呵呵地道:“你就是尚书令史葛定吧?”

    “正是下官,阁下是?”葛定一脸的疑惑和忐忑不安。

    “那我就找对人了,在下中尉府的左辅都尉张乐,奉命请葛令史到中尉府喝茶,葛大人,请吧。”胖子怡然自得地道。

    葛定当然明白“喝茶”的真正含义,脸色顿时变得如死灰一般。

    ps:收藏二千加更!终于两千藏了,真得好辛苦,跪求支持!

第56章 初识陈寿

    这个夜晚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中尉府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力量在成都城内城外大肆搜捕,许多潜藏在蜀汉朝廷官署内的“蛀虫”被一一清扫,许多窝藏魏国间谍的据点被一一拨除。

    不得不说,中尉府的这次行动是迅捷有力的,由于黑鲨是在成都郊外的废庄内被擒的,刘胤又刻意低调行事,没有将此事公诸于众,所以黑鲨被捕一事并未有多少人知晓。而地下情报网为了保密需要,又采取的是单线联系的方式,安全度固然提高了,但时效性就不敢恭维了,所以除了个别嗅觉灵敏的间谍之外,许多的细作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尤其是那些潜藏在官署内部,许多天才和上线联系一下的内奸,更是一捉一个准。

    面对如天兵神降的中尉府差官,被捕的那些内奸毫无例外地满脸惊诧,大部分只能是束手就擒,个别的企图负隅顽抗,也被早有准备的中尉府差官当场擒获。发生过黄染逃逸事件之后,中尉府在缉捕力度上,大大地加强了。

    天亮的时候,中尉府的地牢内已是人满为患,不过抓捕行动并没有由此而停歇,对个别漏网之鱼的通缉仍在大街小巷进行,成都九门的城门令均接到了中尉府要求配合缉查的公函,九座城门戒备森严,严格地盘查着过往的行人商旅。一时间,成都城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此时的刘胤,却并没有出现在抓捕的现场,而是只身来到了东观阁。

    东观阁是存放档案文献的官署,所有的典籍史料都被保存在这儿,刘胤之所以来这儿,不为别的,只为求证魏延的事。

    虽然魏雪舞和黑鲨的话互为印证,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雪舞的身份,但刘胤为了慎重起见,决定还是亲自来东观阁一趟。

    当然,身为中尉右丞,刘胤还是没有直接进入东阁观审阅档案的资格,他拿着从执金吾何曾那儿开具出来的公函,进入了东观阁。

    接待刘胤的是一名书佐,看到刘胤递交上来的公函,赶忙去通知观阁令史,毕竟刘胤的身份摆在那儿,岂是他一个小小的书佐可以接待了的。

    刘胤很快地见到了东观阁的主事人——观阁令史,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的模样,面容白皙,两道眉毛平直而淡薄,一付温敦儒雅的气质,不过他的眼神很淡漠,有一种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感觉,浑身上下似乎没什么烟火气息。

    这种人似乎不应该来当官,更象是山中那些清心寡欲的求道者——刘胤在心底里暗道,不过他还是很有礼仪地拱手道:“在下中尉右丞刘胤,因为一件案子牵涉到一些过过往的旧事,想在贵阁查阅一下档案,希望可以得到令史的协助,不知令史如何称呼?”

    “在下陈寿,不知右丞大人想查哪一方面的档案?”

    陈寿?刘胤不禁多看了他几眼,原来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简直就是如雷贯耳啊。三国志能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史书,这与陈寿的才华是分不开的。史载陈寿字承祚,益州巴西安汉人,幼时聪明,勤敏好学,曾拜同郡名士谯周为师,曾任卫将军主薄、散骑黄门侍郎、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等职。

    不过陈寿的仕途并不太顺,他父亲曾经做过马谡的参军,马谡因为失了街亭被诛,陈父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于髡刑,废为庶民。在这个讲究门阀出身的时代,尽管陈寿有着满腹的才华,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陈寿不但是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极有傲骨,任职散骑黄门侍郎的时候,不免要和内宫的人打交道,其时黄皓当权,人人皆是趋炎附势,唯独陈寿不肯附焉,遭到黄皓忌恨,贬到了东观阁来做观阁令史。

    观阁令史的职责就是每天管理一堆蒙尘的史籍档案,清闲地无以加复,偶尔会有像刘胤一般的人来查阅典籍,不过大多的时候,东观阁门可罗雀,无所事事。

    “我想查看一下建兴十二年关于镇北将军魏延谋反的资料。”刘胤道。

    陈寿微微地颔首道:“大人请随我来。”陈寿始终是一付云淡风轻的模样,他甚至都没有问一下刘胤为何会对魏延的资料感兴趣。要知道魏延可是因为谋逆罪被处死的,满门抄斩,象魏延的档案基本上就是比较敏感的资料,一般人都不敢去轻易地触及,生怕会引火烧身。

    东观阁面积很大,至少有几十幢楼舍,如果这里面装满的全是典籍文册的话,从头读到尾,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看得完,如果没有人来引路,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刘胤想要看的东西,恐怕穷尽一年也未必能找得到。

    东观阁的楼舍与众不同,房屋的主体下方是悬空的,架着几根粗大的木桩,很象南蛮在丛林中搭建的那种竹楼,每幢楼舍的一侧有斜坡形的木制楼梯。

    陈寿在一座高脚屋下停住,解释道:“蜀中多湿气,这些房舍悬空而建,就是为了防止潮气侵蚀丝帛、纸质的典籍。右丞大人,请。”

    刘胤轻唔了一声,想比于这些奇特的建筑,他更关心建筑里的东西。

    阿坚一直如影随行地跟在刘胤的身后,刘胤进屋去查阅资料,他便站到了门口警戒。

    走进屋内,刘胤不禁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屋里满满的全是书架,高度挨着房顶,长长地排列着,几乎看不到尽头,书架的上面,则是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类的典籍文册,其中最多的是各种竹简案牍,一卷卷地摆放在书架上,纸质和帛制的文书倒是不多见,夹杂在竹简的海洋中,极为稀少。

    虽然说汉代已经发明了纸,但纸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厚薄不一,也不甚平整,除了携带方便之外,似乎并不比笨重的竹简好多少,所以纸在民间应用很广泛,但官方的文书记录,却是毫无例外的采用竹简。当然皇帝的诏书是例外,一律采用价格昂贵的丝帛。

    真要从这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寻找到关于魏延的资料,刘胤想想就头疼。还好陈寿似乎轻车熟路,很快地就从书架上取下刘胤要的资料来。

第57章 交浅言深

    “右丞大人,这是您要的全部资料。”陈寿抱过好几卷的卷宗,搁到了刘胤面前的几案上,竹简自然是占了绝大部分,还一部分的纸质卷宗。

    刘胤很是惊异,也难为了陈寿,竟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魏延的资料取了过来,就算是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资料取来,何况刘胤注意到了陈寿根本就没有看索引目录之类的东西,似乎这些东西都装在他的脑袋里,不禁刘胤对他是由衷地钦佩。

    三国时代就有不少过目不忘的奇才,比如大名鼎鼎的蔡昭姬,还有只看了一眼就能背诵曹操兵书的蜀中怪才张松,难道这陈寿也有过目不忘之能?

    想想倒也是极有可能,毕竟以后陈寿是要完成《三国志》的,那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也许就藏在他的心中,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刘胤打开卷宗,逐一细读,这里面有关于整个案件始末的调查结论,有杨仪和魏延上书朝廷相互攻讦的奏章,有后主刘禅下达的夷魏延三族的诏令。读到最后,刘胤还发现了关于魏延妻子张氏的记录,记录中称,禁军奉命对位于南郑的魏家查抄的过程中,遭到了魏家部曲的激烈反抗,当场格毙魏家部曲十余人,禁军则是七死八伤,魏延妻子张氏逃亡。记录中提到张氏疑身怀有孕,在其后的通缉中,也未能将其捕获。

    合上卷宗,刘胤陷入了沉思,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魏雪舞所言属实,但这无疑给刘胤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魏雪舞为父雪仇,于情于理倒是说得过去,但她刺杀的却是当今天子,这种罪行却是罪不容诛的,就算刘胤有点私心想要保全她,那也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稍有不慎,还会因为包庇刺客祸及自身。

    “陈令史,你觉得镇北将军魏延有被冤枉的可能吗?”刘胤扭头向陈寿问了一句。

    陈寿一直侍立在一边,听到刘胤突然问了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他微微地有些诧异,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淡淡地道:“右丞大人,在下只是负责保存这些史料的官员,却不敢妄议这些史料,大人所问魏延将军是否被冤枉,恕在下无法回答。”

    刘胤呵呵一笑,交浅言深,这是为人处事的大忌,看来陈寿倒是深谙此道,不过和传说中陈寿的性格不符,如果陈寿真的是那种处事圆滑之人,也不会沦落到图书馆管理员的位置上。

    “素闻先生刚正不阿,胸怀坦荡,不趋炎附势,却为何对一段尘封多年的史料三缄其口,这似乎不象先生做事的风格?”

    陈寿淡然地道:“右丞大人谬赞了,在下不过是恪守自己的原则罢了。至于魏延将军之事,当年陛下已诏处置,早已是盖棺定论,现在言之,又有何意?”

    “盖棺定论?我看倒是未必,魏延一生,忠心耿耿,数战而有奇功于朝廷,其背主谋逆之名,不过是杨仪小人暗中作崇而已。魏延性情高傲,善恶分明,善士卒而轻大夫,傲上而且不辱下,与杨仪势成水火,互不相容。诸葛丞相去世之后,权归杨仪,以魏延高傲的性格未必就甘心屈于其下,遭到杨仪的打击报复便在情理之中。从杨仪魏延各自上奏给朝廷的表章来看,相互攻击,朝廷本应秉公处置,但关键之时,却是偏听偏信,致使魏延兵败被诛。而杨仪次年也因狂悖之言被废黜自尽,如此小人,又有什么可信之处,故而以愚之见,魏延将军枉死汉中,当真是受了不白之冤。”

    陈寿微露惊异之色,道:“右丞大人此番言论,就不怕传到朝堂之上?”

    刘胤微微一笑道:“先生光明磊落,坦荡如坻,岂是那种龌龊小人行径,在下虽无识人之慧,但对先生恐怕却走不了眼。”

    陈寿轻轻地一笑道:“那右丞大人今日调阅魏延一案卷宗,难不成是想为魏延将军洗刷不白之冤?”

    刘胤道:“我未必有那份能力,但公道自在人心,这一点却是无法泯灭的。”

    陈寿半响无言,默然地道:“右丞大人能有如此之想,我想魏延将军在天之灵,也会深感欣慰的。若单论将才,魏延将军堪为当世名将,勇冠三军,将略所长,曾提出奇兵出子午暗袭关中之计,堪为惊世奇谋,只可惜诸葛丞相一生谨慎,未纳其计,致使北伐功败垂成。”

    显然是刘胤的那份爽直感染了陈寿,让陈寿也不禁是一吐心声。

    子午奇谋是当年蜀军第一次北伐中原时魏延提出的一个“大胆”策略: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一如韩信旧事。

    不得不说魏延此计极富想象力,姑且不说此计的成与败,单是这份胸襟与胆略就不是一般的将领可以比拟的,事实上,在历史上,也只有邓艾偷袭阴平道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魏延的计划胎死腹中,而邓艾却偷袭成功。后世有许多人一直论证子午奇谋的可行性,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任何的一次奇袭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许多偶然的因素很可能会决定计策的成败。

    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断然否决了魏延的计划,或许诸葛亮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因为两国对决,绝不单纯仅仅是军事的较量,魏延做为统兵大将,眼光自然没有诸葛亮更具有大局观。但无人可以否认,蜀国或许错失过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刘胤的眼前为之一亮,道:“那先生认子午奇谋有几成胜算?”

第58章 招揽之心

    陈寿微捻着颔下的三缕短须,悠然地道:“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假若魏延依计而行,或许成功,或许失败,无人可以判知,但当时逆魏在关中的防备的确是比较空虚的,应对来自子午谷的偷袭或许真的准备不足,坦而言之,或许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三四成总是有的。相比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