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死的罗宪,罗宪是如何死里逃生,又如何沦为水贼的,这让刘胤充满了好奇感。

    “罗将军,久仰久仰。”刘胤拱手道。

    罗宪有些诧异地道:“阁下是?”

    张乐抢先道:“罗将军,不瞒你说,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安平王之子刘胤。”张乐倒也没有说出刘胤现在的职务,只说了他的出身,张乐以前的确也是在他家见过罗宪的,只不过年代久远,那时候张府门庭若市,拜访的人经常是络绎不绝,如果不是赵卓提起,张乐也不可能把眼前的水贼头领和永安都督划上等号。

    罗宪悚然一惊,在永安败亡之前,他就曾听说过刘胤的大名,倒不是因为他是安平王之子的缘故,而是刘胤在阴平道阻止邓艾的赫赫战绩,要知道邓艾可是魏国的一流名将,居然会败在刘胤的手中,当时就令罗宪颇为惊艳。后来的事,罗宪自然就不知道,他此刻非常的好奇,刘胤张乐赵卓,他们怎么会跑到吴国去了?

    既然彼此之间认识,罗宪立刻下令水贼头目丁飞立刻撤回去。丁飞原本以为今天会逮到一条大鱼,但没想到这些人居然和大当家的认识,看来今天是不会再有什么收获了,丁飞有些沮丧地下令收船,那三艘锦帆快船,很快地就消息在了刘胤他们的视野之中,当场留下了罗宪所乘的那艘蒙冲斗舰。

    于是刘胤一行十几人被请到了罗宪的旗舰之上,虽然说蒙冲斗舰算不是大型的战斗船只,但容纳个百十人话也不是什么难题。很快地在罗宪的安排下,刘胤一行弃了商船,来到了大船上。

    罗宪看到刘胤等人模样,便知他们想要问什么,苦笑着挥挥手,讲述起了他的经历。

    原来在永安失守之时,罗宪拒绝投降,愤然地跳入了长江之中。当时罗宪是和甲坠江,身着如此沉重地甲胄,就算是水性再好,也决计是难逃一死的。就在在罗宪沉入江底之时,恍惚之间发现有人割断了他的系甲绦,再后来的事,罗宪已经记不得了,他溺水过多,已然昏迷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身在百里之外的西陵峡了。原来在他坠江之后,好几名亲兵也跟随着他奋不顾身地跳入了长江,跟罗宪和甲坠江不同,这些亲兵都只身着单衣,而且他们都是自幼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水性极熟,跳入了水中将罗宪给救了出来。

    由于永安的失守,整条入蜀之路也已经被吴军所掐断了,死里逃生的罗宪情绪依然低落,无法返回蜀中,就意味着他必须要飘泊游离于外。

    这个时候长江上的水匪虽然众多,但不过却是一盘散沙,罗宪到达西陵峡,也是遭到了水寇的拦劫,一怒之下,便杀了那个水匪头目,余者皆降。

    后来罗宪统一了长江水寇,将几支零散的水寇合并到了一起,并以抢到的锦缎来装饰船帆,再续当年“锦帆贼’甘宁的豪情壮举。

    罗宪对部下约束很严,结束了这些人在长江之中滥杀无辜的行为,一般只允许他们打劫过往船只,不允许图财害灭。这一举措,也极大地增加了罗宪手中的力量,想着如何积蓄力量,将来有机会再夺回永安。(未完待续。)

第599章 另辟蹊径

    但罗宪也清楚,夺回永安绝非易事,自己当了永安都督多少年,还不清楚永安的坚固程度吗,就算集结再多的乌合之众,想在吴人防御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拿下永安,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罗宪之所以在西陵峡呆着,就是因为不甘心,他不是没有机会回到蜀国,但一想到永安之失,那就是一种切肤之痛,心中的阴霾久久地挥之不去,他总希望有一天,将失去的永安,用他的双手再夺回来。

    刘胤当然可以理解罗宪的心情,但让一位名震蜀中的赫赫名将在长江上当一个流窜的江匪水贼,那才是天大的浪费,碰到罗宪还真是一个意外之喜,兜了这么一大个圈子,总算是不虚此行啊。

    “罗将军文韬武略,一身本领,呆在西陵峡岂不误哉,还是跟我回关中吧,那里才有真正属于你的舞台。”

    “关中?”罗宪愣了一下神,这几年的水匪生涯,让罗宪几乎与世隔绝一般,就算从过往的客商嘴里,最多也只能了解到一些关于荆州和蜀中的情况,关中对于罗宪而言,的确是遥不可及的,他不可能知道蜀汉的疆土,现在已经扩张到了雍凉之地。

    刘胤微微一笑,道:“看来罗将军困囿于此,并不知世事之变化,我季汉大军已经挥师北伐,兵取长安,雍凉之地,尽在手中。噢,对了,令郎罗袭亦在某的帐下,现为永安营中郎将,统率万人。”

    这回真轮到罗宪目瞪口呆了。蜀中的情况他倒是略知一二。现在蜀魏吴三国陷入混战。蜀汉朝廷也被迫迁往了南中,可以整个蜀汉处于大厦将倾之境,他还真没有想到刘胤可以出兵攻取了雍凉之地,那可是在蜀汉全盛时期都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不是刘胤亲口所言,罗宪绝难相信这是真的。

    “那刘公子现在是……”

    张乐洋洋自得地道:“罗将军,我大哥现在可是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雍凉诸军事。”

    罗宪肃然一惊,立刻拱手而拜道:“末将见过大将军。”罗宪此前任职为巴东太守、永安都督。要比刘胤低很多级,按官场规矩,立刻以下官之礼拜之。

    刘胤双手相扶,呵呵一笑道:“罗将军乃世之名将,留在此处,真屈才也,怎么样,可愿与我回关中,讨贼伐逆,兴复汉室?”

    罗宪恭声道:“安敢不遵命。”

    罗宪自然也是渴望着可以建功立业的。但他不愿意回到蜀地,主要的原因还是永安之失。怕朝廷追究责任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罗宪自觉有愧,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导致了永安失守,他无颜去面对蜀中父老,此时刘胤告诉他有另立功勋的机会,罗宪自然是心向往之的。

    随后,罗宪遣散了水贼,随同刘胤出发。活跃在长江水道上的水贼虽然人数不在少数,借着地理优势也足可以和吴军进行一番周旋,但水贼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刘胤也没有指望能用水贼打通永安这一道关隘,欲回蜀地,还得潜行,所以刘胤根本就没有考虑收编这支水贼,罗宪也明白刘胤的意思,

    “不知大将军将欲何往?”出发之后,罗宪问询道。

    刘胤知道罗宪任职永安多年,对巴东的地形道路很熟,便道:“欲回蜀中,罗将军可有好办法吗?”

    罗宪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轻轻地摇摇头道:“欲回蜀中,永安乃唯一咽喉要道,舍此之外,别无他途。吴人自占据永安之后,严防死守,想要通过永安,绝非易事。”

    永安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扼守着巴东的门户,想入益州,非得通过永安不可,吴人自然将永安的防御视为重中之重,想要在吴军防范极其严密的情况下通过永安,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刘胤不禁皱了皱眉,选择从永安入蜀,也是刘胤逼不得己的选择,但走到西陵峡的时候,刘胤才发现永安要塞的通行难度一点也不比潼关道武关道容易,自己已经是碾转了千里,却依然没有能找到合适的归途,让刘胤不禁是感慨万千,这回家用路,咋就这么难?

    罗宪沉思良久,眉毛一挑,道:“大将军不是要返回关中吗,那又何须走永安。”

    刘胤眼前一亮,道:“罗将军莫非另有蹊径?”

    罗宪道:“此去蜀中,除了永安,舍此无它,但大将军若要是去关中汉中,倒是另有一途,从宜都向北,便可直通上庸,距离汉中,已是不远。”

    刘胤神色一黯,摇摇头道:“罗将军不知,某此刻被魏人通缉,上庸诸地,皆张榜悬赏通缉,先前在襄阳时,也尝试着走上庸,却发现魏人防范甚严,故而才到的吴国境内,此时若再折返回上庸,恐怕无法通过。”

    罗宪道:“无妨,末将所指之路,虽与上庸相邻,但却不入上庸,只是此路山高林险,坎坷难行,人迹罕至,不知大将军能否行之?”

    刘胤面上一喜,再难走的路也不会比雪山草地更艰险了,五座大雪山,茫茫草地,都征服在了刘胤的脚下,区区的巴东小路,那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有路,那怕再艰险,刘胤也是浑然不惧。

    罗宪所指的道路,其实就是沿着大巴山望西北而行,从宜都向北,临近上庸之时再折向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过米仓山,便可直抵汉中,其中一截路和后世大名鼎鼎的荔枝道重合,在唐代,为了取悦杨贵妃,唐玄宗还曾修筑过一条“高速路”,驿马三天便可从四川直抵长安,给杨贵妃关上新鲜的荔枝,堪称是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只不过现在这条路连鸟兽都很少光顾,荆棘丛生,坎坷难行。

    当然,就无疑也是有好处的,连人烟都不见,就更不会有阻碍,困扰刘胤多时的被通缉难题也算是解决了。

    选定了路线,刘胤一行在宜都弃船上岸,踏上了北归之路。(未完待续。)

第600章 回到关中

    从宜都到上庸的这一段路还算比较好走,车马皆可通行,但沿着大巴山往西北走的这条路,无疑就难走的多了,许多地方甚至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路,悬崖陡峭,车马难行。

    好在刘胤一行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身怀武艺的高手,这样的险途倒也难不倒他们。

    刘胤唯一担心的就是青儿,如今青儿已经怀孕六个月了,身体明显地臃肿起来,这样艰险的山路,无疑对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往往走上一段路,就累得她香汗涔涔。

    “青儿,辛苦你了,你身怀有孕还要陪我爬山涉水,你身体吃不吃得消?”刘胤满怀歉意地道。

    青儿擦了一把汗,浅浅地一笑道:“文宣,没事的,我可没那么娇贵,这山路我也走惯了,不碍事的。”

    这个时候,还是张乐心眼多,砍了两根长长的竹子,做了一个滑杆,对青儿道:“嫂子,现在可不同往常,可不能让我的小侄儿累着了,还是我们抬着你吧。”

    青儿迟疑地道:“这……不太好吧?”

    张乐哈哈大笑道:“嫂子,你现在可是重点保护对象,你就别客气了。”

    青儿坐上了滑竿,一路上张乐等十几个侍卫轮流抬着,很少让她有下地的机会,虽然说山路难行,但这些侍卫轮流抬着,倒也不算太累。

    刘胤很是感激地对张乐道:“乐弟,辛苦你们了。”

    张乐哈哈一笑,满不在乎地道:“大哥,你就甭客气了,我现在可不光抬的是嫂子,还有我干儿子。就算累点,那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一路,倒也真是人迹罕至,走了几百里,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瞧见,虎豹狼虫倒是遭遇了不少。这些狼虫虎豹还以为有机会猎到新鲜的食物。但没想到它们反倒成了这些人食物,刘胤一行武器装备齐全,送上门的猎物,岂有不笑纳之理。这大山深处处处是宝,刘胤一行虽然没有带多少的干粮,但这大山的慷慨赠予,让他们一路之上倒也是衣食无缺。

    经过长途的跋涉,刘胤一行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到达了汉中。

    时任汉中太守的蒋斌见到了刘胤,是大吃一惊。刘胤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站到了他的面前,如何不让蒋斌惊讶。

    惊讶归惊讶,蒋斌还是立刻安排下人给刘胤一行沐浴更衣,并设宴接风,席间听闻了刘胤此行在洛阳之事,蒋斌更是感慨万千。

    在汉中停留休息了两日,刘胤便立刻返回了关中,有蒋斌安排的车马和护送人马。走的是相对平坦的斜谷大道,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有了双重的保障。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碾转而行。刘胤一行终于回到了阔别多日的长安城。

    刘胤先期已经派人通知了刘湛,并令人快马到潼关前线,将罗袭给召了回来。等刘胤到达长安西郊十里亭时,刘谌、郤正、王颀、陈寿等留守长安的都出城来迎接刘胤,重新回到长安,看到熟悉的朋友和下属。刘胤不禁是唏嘘长叹,这一趟洛阳之行,还直是恍如梦中。

    回到长安城,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接风洗尘宴,青儿身怀六甲。不方便出席,刘胤已经派阿坚直接护送她回了霸陵侯府。

    这顿酒喝的是淋漓畅快,众人都有些醉意阑珊,在洒精的作用下,话自然说的更多了。刘谌等人最关心的,还是刘胤此行的过程,倒也不用刘胤开口,喝着满脸通红的张乐便已经口若悬河地说了个详细,说到精采刺激之处,张乐是唾沫飞沫,手舞足蹈,讲的是绘声绘色,听得人是心醉神驰。

    刘胤不禁暗笑,这张乐还真有些说书人的潜质,把这次的洛阳之行讲的比真正经历的还要惊心动魄,尤其是把那些紧张激烈的桥段,演绎地是**迭起,扣人心弦,如果这些事不是刘胤所亲历,还真以为是张乐在那儿瞎扯。

    刘谌听得是冷汗涔涔,对着刘胤道:“文宣,你这也是太过凶险了,当初我真不该听你的放任你去洛阳,这真、要有点闪失,我又怎么向婶娘交待。”

    刘胤呵呵一笑,道:“五哥放心吧,我这不是回来了吗,这趟洛阳之行,获益非浅啊!”

    正说话间,罗袭已经快马从潼关赶了回来,他还纳闷长安到底出了何事要急召他回来,刚一进来,他就瞧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罗袭当场就愣在了那儿。

    罗宪看着已经长大不少的儿子,喜泪盈眶,颤声道:“我儿……”

    “爹爹……”罗袭跪倒在了罗宪的膝前,泣不成声,他万万没有想到,今世还有机会再看到他的父亲,父子俩相拥而泣,酒宴的气氛陡然而变。

    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这样的重逢场面,也确实是让人感怀,在场诸人,无不感动。

    到最后酒宴散去的时候,众人都喝高了,刘胤这一走好几个月,许多的事还积案如山等着他来处理,但今天这个场合自然没法再谈公事了,刘谌吩咐亲卫将刘胤护送回霸陵侯府,至于公事,来日方长。

    回到了熟悉的霸陵侯府,青儿是感慨万千,这里所发生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在她的眼前闪过,当初离开这里的时候,青儿以为她今生今世将再无机会踏足这里了,她和刘胤的情缘将彻底地了断,但仅仅是相隔几个月,她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而她的人生,也必将掀开新的一页。

    恍惚之间,刘胤已经走到了她的身边,轻轻地环抱着她,含笑着道:“青儿,从此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将是这里的女主人,永远都不会再改变。”

    青儿依偎在他的怀中,低声地道:“文宣,谢谢你。”

    刘胤轻笑一声,道:“谢我做什么,该说谢谢的人,应该是我,青儿,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今生今世,永不相弃。”

    青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时此刻,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她低低地呢喃了一句:“也不知道,洛阳那边怎么样了?”

    刘胤道:“你还在挂念娘和桃符吧,他们现在应该平安无事了。”

    刘胤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

    司马炎的继位大典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之中了,再有几天,晋国的的旗帜将在会在中原大地上飘扬起来,三国时代的帷幕已经是徐徐地落了下来,新的时代,也将是新的挑战,刘胤踌躇满志,尽管前路茫茫,他依然是执着无悔。(未完待续。)

第601章 秃发树机能的野望

    湛蓝的天空之下,是浩瀚无垠的沙漠,天地之间除了深邃苍凉的蓝色之外,那是那古朴而凝重的黄色,在夕阳的余晖之下,这一片广袤的沙漠呈现一派金色,无数道沙石涌起的皱褶如凝固的浪涛,一直延伸到远方金色的地平线。

    没有一丝的绿色,也看不到任何的水源,一匹火红色的骏马在一条干涸的河道上停留了下来,马上的骑士是一位年轻人,有着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神,面部的线条轮廓极富质感,如斧凿刀削一般,他看了看脚下已经干涸的这条河流,有些无奈有些焦虑地喃喃自语道:“连这里也干掉了,想找个水源也太困难了。”

    如果此刻旁边有一个汉人的话,是不会听得懂他在说什么,因为这个年轻人说的是鲜卑语,在汉人的耳中,这是一种生涩而难懂的语言。

    这个鲜卑年轻人名叫秃发树机能,他刚刚从祖父秃发寿阗的手中接过了大首领的位子。

    鲜卑人的姓名不象汉人有那么多的讲究,就连他们的姓氏都很随意化,秃发寿阗的父亲是鲜卑酋长匹孤,他的一个妻子在从塞北迁往河西的途中,竟然把一个孩子生在了被子里,匹孤就把这个孩子叫做秃发寿阗,秃发并不是光头的意思,在鲜卑语中,秃发就是指被子,由此可见鲜卑人对姓氏的随意性。

    曹魏黄初元年,拓跋部大人拓跋桔汾逝世,次子拓跋力微因其母为“天女”,有神异,故得立为首领,即北魏元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