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延翼道:“王妃节哀,颢弟和朗弟为国捐躯,为大王尽忠,死得其所,又有何惨字?至于他们的血仇,大王和臣等一定会报的,请王妃放心。”

    虽然呼延氏是他的妹妹,但她嫁给了刘渊,那就成为了呼延翼的主子,自然不能再以兄妹相称了,不过呼延翼一句死得其所,倒让呼延氏为之一怔,呼延翼对两位弟弟的死,倒是看得很开。

    刘渊倒是为之一震,暗叹还是呼延翼明白事理,欣慰地道:“爱卿所言极是,这血海深仇,无论如何也是要报的,这笔血债,一定要拿蜀人的血来偿还。”

    呼延氏哭了一阵,倒也觉得无趣了,只好讪讪而退。

    刘渊轻叹了一口气道:“爱卿也知道现在局势维艰,想报这血海深仇,可是绝非易事。”

    呼延翼道:“臣自然明白,现在晋人在东,蜀人居两北两路,三路围攻晋阳,形势芨芨可危,臣此来,就是向大王献计破敌的。”

    刘渊大喜道:“卿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呼延翼郑重其事地道:“虽然晋蜀两军兵分三路围攻晋阳,但臣观之二者并非一心,大王正可利用之各个击破。如今蜀军居于两北两路,营盘扎得甚是稳固,想要袭破,并非易事,而晋人此刻西渡汾水,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时机,半渡而击之,破敌易如反掌。”

    刘渊有些担忧地道:“如果我们攻击晋人,蜀人从背后袭击,我军岂不是腹背受敌。”刘渊还是对壶关之战记忆犹新,那一次正是因为蜀军的突然出现,打乱了刘渊的战略布署,最终导致了刘渊不得不撤离上党,将上党全郡拱手让人。

    呼延翼似乎是脸有成竹地道:“大王勿须担心,纵然晋蜀两国一致对外,但远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默契程度,大王只需派出一支人马拦阻住蜀人,臣可率精兵攻击渡河的晋人,此乃千截难逢的良机,一旦被晋人渡过汾水,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渊立刻同意了呼延翼的建议,由呼延翼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汾水阻击正在渡河的晋军,另遣一路人马担任阻援的任务,首先消灭晋国的军队,是刘渊的当务之急。(未完待续。)

第873章 西岸激战

    陈元和周旨两个人一个负责修筑工事,一个负责外围警戒,周旨一看到匈奴骑兵杀来,便立刻下令外围警戒的晋军投入战斗,并回缩兵力,向防御工事内退却。匈奴人的骑兵凶猛,从正面硬扛的话,晋军很难是他们的敌手。

    陈元在那边指挥修筑,看到匈奴人攻来,也立刻下令晋军集结,扔掉手中的镐斧等工具,拿起刀枪箭弩,配合周旨投入战斗,同时呈报给羊祜知晓。

    呼延翼率匈奴骑兵杀来,他就是瞅准了晋军只渡过了半数左右的人马,如果晋军全部渡河成功的话,呼延翼动手就迟了,如果晋军只渡过了少量的人马,那呼延翼动手就显得有些早了,就算能全歼掉已经过河的晋军,那战果也没有多少。

    所以呼延翼在动手的时机上,做了慎重的考虑,必须要在晋军真正达到半渡之时,此时出击,获利才是最丰厚的。呼延翼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晋军的行动,每日都派出斥侯来侦察晋军的渡河进展,等到晋军大约渡过一半人马的时候,呼延翼这才率军杀来,欲将晋军歼灭在汾河西岸。

    晋军先期渡河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步兵,骑兵部队和辎重,则落在了后面,这无疑也极大地增加了呼延翼的自信,以五万骑兵来对付三万多的步兵,这样的仗简直轻松的不要不要的。

    匈奴骑兵凶猛地冲了上来,外围的晋军撤退的很快,飞速地撤向了已经完成的工事后面,并开弓放箭,射向了冲来的匈奴骑兵。

    虽然有匈奴兵不断地中箭倒地,但依然无法阻挡匈奴人凶悍的攻势,匈奴人射出来的箭矢同样也给晋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极为激烈的态势。

    不过匈奴骑兵攻势最终还是戛然而止了,晋军所挖出来的深壕成为了匈奴骑兵的大敌,即使是再优良的战马,也未必能跳得过宽达两丈的壕沟。

    晋军这几天来辛苦所挖的壕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壕沟的存在,匈奴人汹涌如潮的攻势被遏止住了。

    呼延翼大怒,下令匈奴人去填埋这些壕沟,以方便骑兵的进攻。

    填埋壕沟一般所用的就是沙袋,上万的匈奴兵一人负一个沙袋,那数量也是颇为壮观的,更主要的是匈奴人出未必需要将长达数里的壕沟全部给填平,他们只需要将一些匈奴骑兵主要的进攻路段给填出来即可。

    晋军当然不会放任匈奴人去填坑,看到扛着沙袋上前的匈奴兵就开弓放箭,进行射杀,阻止匈奴人向壕沟靠近。

    为了掩护前面的军队进行壕沟填埋,匈奴人也集结了大量的弓箭兵进行掩护似的射击,对晋军的弓箭兵进行反制,匈奴人还调动了投石机对晋军的阵地进行攻击,乱石横飞,砸得晋军是狼狈不堪。

    自从刘渊在界休战胜蜀军之后,投石机几乎成为了匈奴各营的标配武器,尽管投石机笨重无比,移动困难,与快速灵活的骑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为了有效地对付蜀军的偏厢车阵,刘渊还是要求匈奴各军必须要配备数量足够的投石机。

    但匈奴人的投石机最终还是未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第二次在界休和蜀人交战之中,面对蜀军改良过的偏厢车,匈奴人根本就无法跟上蜀军的节奏,失败自然是在所难免。

    但尽管如此,匈奴人阵中的投石机配备却一直也没有减少,当然这和界休之战有关,毕竟界休之战才结束几天,匈奴人就算想要调整也是来不及的。

    不过投石机对付不了偏厢车,并不能说投石机就一无是处,最起码在对付晋军的高垒深壕时,就可以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匈奴人用投石机来了一顿狂轰滥砸,晋军根本就无法抵抗,整个防线被砸的是七零八落,而匈奴人则乘机大肆填坑,几万只沙袋扔下去,再深的壕沟它也终有被填平的时候。

    匈奴骑兵沿着刚刚建立起来的通道,向着晋军阵地又发动了攻击,晋军单纯地依靠弓箭兵已经是无法抵挡匈奴人的攻势了,只能是排出长枪阵来,封堵在那几条通道上,与匈奴骑兵展开殊死的较量。

    陈元和周旨很清楚,如果一旦整个防线被匈奴骑兵撕开一个口子,整个儿的滩头阵地上已经渡过河的几万晋军必然会遭殃,匈奴骑兵一旦冲入到步兵阵中,那就是如恶狼入羊群,势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所以无论如何,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必须要顶得住匈奴人的强大冲击力,不能让他们冲入到晋军的阵中来。

    汾河西岸激战正酣,在河东那边的羊祜不用陈元和周旨禀报,自己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汾河总共就那么宽,从东岸望到西岸,什么都是一览无余。

    原本羊祜留在东岸,可以更好地监督晋军的渡河情况,不过现在看起来,西岸那边的战事要比这边更重要,羊祜明白匈奴人之所以不迟不早地发动进攻,就是想给晋军来一个半渡而击,想一口吃掉晋军的半数人马。刘渊的如意算盘,羊祜自然不可能让他得逞。

    羊祜立刻是乘船渡河,准备赶往西岸督战。

    “西岸危机重重,都督不可轻身涉险!”牙将范懿劝他道。

    羊祜正色地道:“某乃三军之帅,岂可临战畏战?何况汾水之西,那可是我大晋这数万儿郎正为国而战,某誓于他们同生死共进退!”遂下令范懿在东岸督促正在渡河的晋军加快速度,这个时候,多一人加入到西岸的力量之中,晋军就会多一份胜算,如果晋军能抢在匈奴人攻破晋军的防线之前全部完成渡河,那么不但可以大大地加强滩头阵地的力量,瓦解匈奴骑兵的攻势,而且晋军也可以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对匈奴人进行反攻。

    而羊祜则是抢先一步,乘船渡河,直赴西岸。(未完待续。)

第874章 呼延家族的团灭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并回缩兵力,向防御工事内退却。匈奴人的骑兵凶猛,从正面硬扛的话,晋军很难是他们的敌手。

    陈元在那边指挥修筑,看到匈奴人攻来,也立刻下令晋军集结,扔掉手中的镐斧等工具,拿起刀枪箭弩,配合周旨投入战斗,同时呈报给羊祜知晓。

    呼延翼率匈奴骑兵杀来,他就是瞅准了晋军只渡过了半数左右的人马,如果晋军全部渡河成功的话,呼延翼动手就迟了,如果晋军只渡过了少量的人马,那呼延翼动手就显得有些早了,就算能全歼掉已经过河的晋军,那战果也没有多少。

    所以呼延翼在动手的时机上,做了慎重的考虑,必须要在晋军真正达到半渡之时,此时出击,获利才是最丰厚的。呼延翼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晋军的行动,每日都派出斥侯来侦察晋军的渡河进展,等到晋军大约渡过一半人马的时候,呼延翼这才率军杀来,欲将晋军歼灭在汾河西岸。

    晋军先期渡河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步兵,骑兵部队和辎重,则落在了后面,这无疑也极大地增加了呼延翼的自信,以五万骑兵来对付三万多的步兵,这样的仗简直轻松的不要不要的。

    匈奴骑兵凶猛地冲了上来,外围的晋军撤退的很快,飞速地撤向了已经完成的工事后面,并开弓放箭,射向了冲来的匈奴骑兵。

    虽然有匈奴兵不断地中箭倒地,但依然无法阻挡匈奴人凶悍的攻势,匈奴人射出来的箭矢同样也给晋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极为激烈的态势。

    不过匈奴骑兵攻势最终还是戛然而止了,晋军所挖出来的深壕成为了匈奴骑兵的大敌,即使是再优良的战马,也未必能跳得过宽达两丈的壕沟。

    晋军这几天来辛苦所挖的壕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壕沟的存在,匈奴人汹涌如潮的攻势被遏止住了。

    呼延翼大怒,下令匈奴人去填埋这些壕沟,以方便骑兵的进攻。

    填埋壕沟一般所用的就是沙袋,上万的匈奴兵一人负一个沙袋,那数量也是颇为壮观的,更主要的是匈奴人出未必需要将长达数里的壕沟全部给填平,他们只需要将一些匈奴骑兵主要的进攻路段给填出来即可。

    晋军当然不会放任匈奴人去填坑,看到扛着沙袋上前的匈奴兵就开弓放箭,进行射杀,阻止匈奴人向壕沟靠近。

    为了掩护前面的军队进行壕沟填埋,匈奴人也集结了大量的弓箭兵进行掩护似的射击,对晋军的弓箭兵进行反制,匈奴人还调动了投石机对晋军的阵地进行攻击,乱石横飞,砸得晋军是狼狈不堪。

    自从刘渊在界休战胜蜀军之后,投石机几乎成为了匈奴各营的标配武器,尽管投石机笨重无比,移动困难,与快速灵活的骑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为了有效地对付蜀军的偏厢车阵,刘渊还是要求匈奴各军必须要配备数量足够的投石机。

    但匈奴人的投石机最终还是未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第二次在界休和蜀人交战之中,面对蜀军改良过的偏厢车,匈奴人根本就无法跟上蜀军的节奏,失败自然是在所难免。

    但尽管如此,匈奴人阵中的投石机配备却一直也没有减少,当然这和界休之战有关,毕竟界休之战才结束几天,匈奴人就算想要调整也是来不及的。

    不过投石机对付不了偏厢车,并不能说投石机就一无是处,最起码在对付晋军的高垒深壕时,就可以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匈奴人用投石机来了一顿狂轰滥砸,晋军根本就无法抵抗,整个防线被砸的是七零八落,而匈奴人则乘机大肆填坑,几万只沙袋扔下去,再深的壕沟它也终有被填平的时候。

    匈奴骑兵沿着刚刚建立起来的通道,向着晋军阵地又发动了攻击,晋军单纯地依靠弓箭兵已经是无法抵挡匈奴人的攻势了,只能是排出长枪阵来,封堵在那几条通道上,与匈奴骑兵展开殊死的较量。

    陈元和周旨很清楚,如果一旦整个防线被匈奴骑兵撕开一个口子,整个儿的滩头阵地上已经渡过河的几万晋军必然会遭殃,匈奴骑兵一旦冲入到步兵阵中,那就是如恶狼入羊群,势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所以无论如何,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必须要顶得住匈奴人的强大冲击力,不能让他们冲入到晋军的阵中来。

    汾河西岸激战正酣,在河东那边的羊祜不用陈元和周旨禀报,自己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汾河总共就那么宽,从东岸望到西岸,什么都是一览无余。

    原本羊祜留在东岸,可以更好地监督晋军的渡河情况,不过现在看起来,西岸那边的战事要比这边更重要,羊祜明白匈奴人之所以不迟不早地发动进攻,就是想给晋军来一个半渡而击,想一口吃掉晋军的半数人马。刘渊的如意算盘,羊祜自然不可能让他得逞。

    羊祜立刻是乘船渡河,准备赶往西岸督战。

    “西岸危机重重,都督不可轻身涉险!”牙将范懿劝他道。

    羊祜正色地道:“某乃三军之帅,岂可临战畏战?何况汾水之西,那可是我大晋这数万儿郎正为国而战,某誓于他们同生死共进退!”遂下令范懿在东岸督促正在渡河的晋军加快速度,这个时候,多一人加入到西岸的力量之中,晋军就会多一份胜算,而羊祜则是抢先一步,乘船渡河,直赴西岸。(未完待续。)

第875章 问计崔游

    呼延家族可是说是南匈奴诸部之中最为显贵的一个家族了,否则刘渊也不会和呼延氏联姻,刘渊娶了呼延翼的妹子,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呼延家,巩固自己的王位。

    和刘渊联姻之后,呼延家在匈奴之中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在短短的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呼延家的三兄弟呼延颢、呼延朗和呼延翼竟然是接连阵亡,号称匈奴贵族中最强一族的呼延氏,顷刻之间竟然瓦解冰消,令人扼腕而叹。

    刘渊闻讯之后,竟然是茫然无措,呼延翼之死对刘渊的打击也是颇为地沉重,如失左膀右臂,遥想当初起事之时,刘渊是何等的风光无限,纵横并、冀、青、幽,逐鹿中原,真有舍我其谁的风范。

    但这才短短的三年光景,旧日的风光已经是荡然无存了,曾经追随他的那些大将,都成了冢中枯骨,刘渊幻想之中的面南背北的美梦不但没有能够实现,反而是丧师失地,损兵折将,这不禁让刘渊连声地哀叹。

    原本刘渊对守住晋阳是抱着相当积极的态度,他甚至认为晋阳之战将会成为匈奴的中兴之战,匈奴军将在此役中一挽颓势,彻底地瓦解晋人和蜀人的进攻,拉开匈奴人大反攻的序幕。

    但三仗下来,匈奴人损失近七八万的军队,晋阳城也陷入到晋蜀两军的团团围困之中,刘渊所期待的大展拳脚没有了,只剩下了困兽犹斗。

    接下来的晋阳之战如何打,刘渊心中已经没了底。王妃呼延氏本来因为两个弟弟的死就已经是终日以泪洗面了,现在连哥哥呼延翼都身死了,呼延家已无任何承嗣之人了,呼延氏伤心欲绝,哭得天昏地暗,谁劝也劝不住。

    刘渊心中烦闷,也只能是躲出宫去,想找一个清闲之地静一静。

    刘渊骑马夜行,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晋阳的街头,身后的那几名侍卫看出刘渊的心情极为恶劣,大气也不敢出,遥遥地跟在刘渊的身后,默默地相随着。

    溜达了大半个晋阳城,刘渊终于是停下了马来,正巧到了御史大夫崔游的府门口。呼延翼战死之后,刘渊便任命崔游做了御史大夫。刘渊心中郁结难舒,只想找个人说说话,崔游也算得上他的心腹之人了,于是刘渊便上前叫门。

    “谁呀?”门里传来了极不耐烦的声音,好象是刘渊的问话惊扰了他的美梦一般。

    刘渊道:“崔大夫在府中吗?”

    “这么晚了,崔大人早睡了,有事明天早晨再来吧。”门人都理得理会,一口就回绝了,自然连门都没有打开。

    刘渊身后的侍卫跟了上来,看到刘渊听了闭门羹,不禁有些恼火,高声地道:“赵王驾到,速传崔游前来接驾。”

    侍卫的这一嗓子惊得崔府门人是魂飞魄散,慌忙打开了府门,跪伏在地,一个劲儿地请罪。

    刘渊倒是表情平静,回头瞪了那侍卫一眼,训斥道:“崔大夫德高望重,他的府邸,又岂容你在此大呼小叫?”

    那侍卫顿时吓得赶紧低头赔罪,一脸惶恐之色。

    这时,崔游已经起来了,不过他还身着中衣,尚来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