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渊的最新动作自然也瞒不过刘胤的眼线,蜀军斥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将匈奴人的最新布署向刘胤做了禀报,刘胤的作战计划自然也要围绕着匈奴人的最新防御体系来进行。

    信都做为冀州的中心,刘渊自然会选择信都做为决战的地点,其次信都附近平坦如坻,比较有利于骑兵部队展开攻势,而匈奴人作战是以骑兵为主体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地利的因素了。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的三大要素,天意莫测,刘渊自认也很难掌控天时,至于人和,打了这么些年的仗,赤地千里,老百姓都跑光了,人都没有,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人和了,刘渊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地利了。

    一般而言,山川之险为地利,蜀有山险,吴有江阔,这些都是地利的体现,但匈奴人不一样,他们在并州,明明地占据着险要关隘,却屡屡失守于蜀军,很显然,这山河之险对于匈奴人而言,谈不上地利。

    他们所需要的地利,其实就一块平坦的土地,尽可能地发挥出匈奴骑兵的优势来的土地,而冀州信都附近的地域,正是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可以让匈奴骑兵自由驰骋,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战力来。

    刘胤自然也很清楚刘渊选择在信都决战的意图,不过刘胤倒没有惧意,匈奴骑兵的厉害他又不是没有领教过,其实也不过尔尔,刘胤对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还是信心满满的。

    历史的五胡乱华,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黑暗一直笼罩在黄河流域的这片沃土之上,华夏民族一直饱受着摧残和蹂躏,三百年的时间,那可是整整十几代的人,十几代人挣扎在生存和死亡线上,是怎样的悲惨历史。

    而今时今日,历史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刘胤的手中,华夏民族在未来的岁月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这一战将会做出最终的分晓。(未完待续。)

第896章 清扫外围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刘渊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当初选择放弃晋阳刘渊就是为了避免陷入重围,而如今逃到了冀州,一样是身陷困境,刘渊已是退无可退,看来要想打破晋蜀两国的围攻,唯有放手一搏,在冀州和晋蜀两国进行决战。

    这是一场胜则生败则死的决战,刘渊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好在除了青州的匈奴军之外,刘渊已经将并冀两州的所有军队集结在了一起,合计兵力超过二十万人,这堪称是起事之后刘渊打得最大规模的一场仗了。

    指挥着二十余万大军,刘渊也确实是踌躇满志,尽管屡次的败仗已经磨灭了刘渊不少的锐气,但他称霸天下的豪情从也从未曾动摇过,他生于这个乱世,就注定是要成为乱世枭雄的,刘渊带着几代匈奴人的梦想走到了今天,他又怎么会轻言放弃?

    唯一让刘渊担心的,就是晋蜀两国在总兵力上是超越匈奴军的,当然刘渊也不是那种唯人数论的推崇者,决定战争胜负的,远远不只是兵力多少这么一个要素,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士气,比如战斗力,比如指挥者的谋略,所以冀州大决战,胜负如何,还是一个未知的因素。

    比较有利的是,晋蜀两国貌合神离,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协同作战,这一点对于刘渊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晋蜀两国就算是兵力再强,但不能同心协力地作战便是他们最大的短板,只要能把握着机会,获胜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唯一让刘渊比较忌惮的就是蜀军的统帅刘胤和晋军的统帅羊祜,经过这么几年的交手,刘渊真正地感受到了刘胤和羊祜的水平,论谋略、论治军能力、论战术指挥,都有名将的风范,刘渊一直觉得现在汉人的将领之中已经鲜有能者,他在洛阳呆过好几年,对晋军将领也是了如指掌的,就算是邓艾钟会,那怕是司马昭,刘渊都未必真心佩服,而之前羊祜一直是默默无闻,更没有入刘渊的法眼。

    但这三年来,都过了无数次的较量,刘渊才体会到刘胤和羊祜的能力非凡之处,无论是大局观还是到具体的战斗,他们的表现都相当地出众,刘渊自以为都不是对手,并州的败仗,也输得让刘渊是心服口服。

    但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冀州之战,那是刘渊输不起也不能输的一场大仗,为了打好这场大战,刘渊也是煞费苦心,调兵遣将,精心地布署和安排着。

    首先,刘渊确定了以信都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将分散在各处的兵力都抽调回来,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的防御网。

    信都是安平郡的郡城,也是冀州的州城,这一带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最是适合骑兵的作战,而骑兵则是匈奴人的强项。刘渊以信都为中心,构筑了三层的防御网,最外围的防御网一直延伸到清河和巨鹿郡境内,包括广川、武邑、阜城、堂阳、经县等地。

    第二道的防御网则是分布在信都周边的扶柳、南宫和枣强构成的一个三角地带,这个铁三角被刘渊视为防御信都的核心地带,在这个区域内,刘渊布下了重兵。

    最里层的信都则是匈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刘渊及匈奴高层所处的位置,如果信都一旦沦陷,那就意味着匈奴人的彻底失败。

    毕其功于一役,不成功则成仁,这就是刘渊最后的信念,这一战的意义非同凡响,将会决定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无论如何,刘渊也绝不会轻言放弃。

    ┄┄┄┄┄┄┄┄┄┄┄┄┄┄┄┄┄┄┄┄┄┄┄┄┄┄┄┄┄┄┄

    就在刘渊做着最后的防御布署之时,蜀军这边刘胤也在谋划着进攻的计划。

    刘渊的最新动作自然也瞒不过刘胤的眼线,蜀军斥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将匈奴人的最新布署向刘胤做了禀报,刘胤的作战计划自然也要围绕着匈奴人的最新防御体系来进行。

    信都做为冀州的中心,刘渊自然会选择信都做为决战的地点,其次信都附近平坦如坻,比较有利于骑兵部队展开攻势,而匈奴人作战是以骑兵为主体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地利的因素了。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的三大要素,天意莫测,刘渊自认也很难掌控天时,至于人和,打了这么些年的仗,赤地千里,老百姓都跑光了,人都没有,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人和了,刘渊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地利了。

    一般而言,山川之险为地利,蜀有山险,吴有江阔,这些都是地利的体现,但匈奴人不一样,他们在并州,明明地占据着险要关隘,却屡屡失守于蜀军,很显然,这山河之险对于匈奴人而言,谈不上地利。

    他们所需要的地利,其实就一块平坦的土地,尽可能地发挥出匈奴骑兵的优势来的土地,而冀州信都附近的地域,正是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刘胤自然也很清楚刘渊选择在信都决战的意图,不过刘胤倒没有惧意,匈奴骑兵的厉害他又不是没有领教过,其实也不过尔尔,刘胤对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还是信心满满的。

    历史的五胡乱华,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黑暗一直笼罩在黄河流域的这片沃土之上,华夏民族一直饱受着摧残和蹂躏,三百年的时间,那可是整整十几代的人,十几代人挣扎在生存和死亡线上,是怎样的悲惨历史。

    而今时今日,历史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刘胤的手中,华夏民族在未来的岁月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这一战将会做出最终的分晓。(未完待续。)

第897章 诱敌深入

    狼尘滚滚,铁马金戈,堂阳县南的青马原成为了蜀匈骑兵交战的舞台,万马奔腾,气吞如虎,场面之浩大,令人震撼。

    虎骑军自常山南下,一路狂飙奔进,大有直捣信都之势。负责外围防线的匈奴大将古坚当然不可能让蜀军的进攻得逞,立刻是倾尽兵力,在青马原与蜀军骑兵展开大战。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遭遇战,双方都尽遣精锐,全力厮杀,苍茫无际的青马原铁蹄铮铮,风雷攒动。

    根据刘胤的要求,虎骑军这一次担负的任务并非是攻击作战,而是诱敌深入,但傅著并没有把这个任务简单化,遇敌即溃,那一看就是假的,匈奴人也不蠢,又怎么会轻易的上钩呢?

    所以想要达到诱敌的目的,那就是真打,只有把敌人给打疼了,他们才会产生报复的念头,那个时候再撤退,敌人就会穷追不舍了。

    同样的,也只有在真正大战之后,这样的败退才让敌人认为是真正的打了败仗,那些望风而逃,一触即溃的把戏,是不可能起到真正的诱敌作用的。

    于是傅著在青马原排出了骑兵阵势,不遗余力地和匈奴骑兵进行作战,大有一股不灭匈奴誓不罢休的气势。

    蜀军的凶猛打法也确实给了古坚很大的压力,虽然他的人马在数量上是占据着优势的,但从骑战开始之后,反倒被蜀军一路压制,形势吃紧。

    不过好在古坚很快就得到了增援,匈奴大将马飞率一万骑兵赶了过来。

    由于援军的到来,战场上的形势陡然地发生了变化,匈奴人明显地占据了上风。

    这个时候,傅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趁着势穷之际,傅著下令虎骑军全线撤退,向大陆泽方向退去。

    古坚和马飞兵合一处,自然是不肯罢休,一路尾随蜀军,狂追猛赶,誓将这支蜀军给全歼掉。

    之前蜀军打得很拼,完全就是一付决战的状态,这种拼命式的打法不会让古坚产生任何的怀疑,如果没有援军到来,古坚还不知道是谁会先败退。不过随着匈奴援兵的到来,战场上的形势瞬间逆转,这时候蜀军的败退自然很正常,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任何指挥的将领都会做出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现在蜀军败退,也在情理之中。

    但古坚和马飞的追击也没有任何的疑问,方才的激战,匈奴人的损失也不小,这回有机会报复了,打一打落水狗,这样的美差古坚肯定不会轻易地放弃。

    蜀军在前面逃,匈奴军在后面追,一场激烈的对抗战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追逐战。

    傅著掌握着虎骑军退却的速度,如果虎骑军全力狂奔的话,匈奴人恐怕是连屁也闻不上,不过这个时候虎骑军却不能逃得太快,否则匈奴人追赶不上,很可能就会放弃掉了。傅著不急不徐地逃着,时不时地还扔下一小部分的骑兵与匈奴纠缠一下,给匈奴人一点希望和盼头。

    古坚当然不知是计,看到蜀军的速度稍缓,他便兴奋地大叫道:“蜀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儿郎们,快追,追上重重有赏!”

    重赏之下,也必有勇夫,匈奴兵一听有重赏,立刻便兴奋了起来,鞭子狠狠地抽着马屁股,打马如飞,拼了命地向前追击着。

    渐渐地,虎骑军距离大陆泽越来越近。

    大陆泽和昭余泽一样,是古九泽之一,黄河数次改道,都曾流经大陆泽,所以在冀中的低洼地带,形成了这么一个广袤百里,烟波浩渺的大湖。大陆泽水系众多,漳河、滹沱河、滏阳河众水环绕,在大陆泽周围形成一个比较密集的水网,堪比江南水乡。

    刘胤之所以选择在大陆泽的湖区设伏,就是因为大陆泽的周围除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之外,还有众多的沼泽和湿地,而这样的地形,简直就是骑兵的坟墓。

    马飞对大陆泽附近的地形还是知晓的,他有些担忧地对古坚道:“前方就是大陆泽了,多是沼泽泥潭,如果陷入其中,恐怕难以自拨,蜀人逃往大陆泽,莫非有诈不成?”

    古坚哈哈一笑道:“蜀人初来乍到,又岂知前面是大陆泽,依我看蜀人不过是荒不择路,正好逃到此处,前方已无路,只要我们一路追下去,蜀人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此乃天助我们。”

    古坚立功心切,眼看着煮熟的鸭子又岂能让它飞了,更何况蜀人刚刚从并州来,对冀州的地形又不是很熟,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前方大陆泽之中暗藏凶险,他们逃到这里,就无路可以再逃了,这一件天大的功劳,那肯定是跑不了的了。

    所以古坚对马飞的提醒充耳不闻,执意地要率军追赶,马飞也是无奈,只好随他一同进入了大陆泽的沼泽地带。马飞也仅仅只是怀疑,他并拿不出任何的真凭实据来,如果只是因为谨慎而丢掉这一件大功劳,那也是不划算的,马飞也只是暗暗地提防着,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行动。

    进入到大陆泽的湖区之后,道路变得泥泞起来,而且能纵马驰骋的路段也越来越少了,周围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个别骑兵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到其中,那些沼泽大多都是没过马腿的泥潭,战马一旦陷入其中,几乎是寸步难行,其中更有一些吃人的沼泽,一旦掉进去,就会有灭顶之灾。

    虎骑军的逃跑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了,毕竟可选择的道路越来越少,古坚见状大喜,认为蜀军已经是插翅难逃了,他喝令匈奴骑兵加快追击的速度,务必将这支蜀军全部消灭在大陆泽。

    地上留有蜀军的记号,傅著很轻易地就来到了指定的地点,前方就是汪洋浩荡的大陆泽了,虎骑军走到这儿,已经是无路可走了,傅著立令虎骑军调转马头,面朝向了追击而来的匈奴骑兵。

    “无路可逃了,蜀人这是要准备拼命了?”古坚讪笑着,同时也下达了攻击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898章 匈奴骑兵的坟场

    蜀军也确实是摆出一付决死一战的样子,箭在弦,枪在手,尽管这儿的地形已经不再适合骑兵列出锥形或者是纺锤形的阵势,但蜀军骑兵的队列严整,还是明显地要强过乌合之众一般的匈奴骑兵。

    战阵自然不是匈奴骑兵所善长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地形地势之下,古坚早就下过悬赏令了,谁第一个追到蜀军谁就是头功,眼看着成群的牛羊就在眼前(匈奴的赏赐多是牛羊之类的),那个不拼命,那个不争先?

    不用古坚同再下令,匈奴骑兵已经是一窝蜂似地冲了上去,都想着把头功揽入怀中。

    就在此时,听得左右两边忽然是号炮连天,早已埋伏在此的蜀军无当飞军和阳安军分别从左右杀出,用偏厢车将匈奴人的来路去路给封了个死死的。

    上当了!

    古坚的脸色,陡然间变成了猪肝色,方才马飞提醒之时,古坚还浑然不以为然,认为蜀军初来乍到,恐怕连这儿的地形都没有摸熟,又岂会在这儿设下埋伏。

    现在看来,确实间古坚低估了蜀军统帅的智商,刘胤虽然没有来过大陆泽,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大陆泽周边地形地势的了解。其实也很简单,刘胤只需要找一个熟悉地形的当地人问询一下,就完全可以知晓大陆泽附近的状况。

    事实上,刘胤就是这么做的,虽然他从地图上看的时候已经料定这种古大泽的周围,肯定是存在大量的沼泽和湿地的,不过为了慎重起见,刘胤还是特意地召来几名熟悉大陆泽情况的当地人进行了详细的问询,在了解了详情之后,才谋划着大陆泽附近的伏击计划。

    虎骑军在青马原对匈奴人发起进攻的时候,无当飞军和阳安军已经是悄然地进入到了大陆泽湖区设下了天罗地网,张乐和赵卓在道路上暗暗地给傅著留了一些只有蜀军才能看得懂的记号,这样傅著在撤离时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傅著也不负众望地将三万匈奴骑兵引入到了伏击圈之内。

    无当飞军和阳安营现在都是三个营的编制,也是三万人,如果说在平原地带,三万步兵要去打三万骑兵的伏击,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三万骑兵轻易地一个冲击,就可以让三万步兵阵型崩溃掉。

    但在沼泽湿地,情况却又是大大的不同,已经退到大陆泽湖边的虎骑军都作壁上观,把战场留给了无当飞军和阳安军。

    事实上,虎骑军在这儿也是无所作为的,它的作用就是把匈奴人引到这里,剩下的,就无须傅著再操心了。

    匈奴人发现中了埋伏,第一个念头自然是逃,如果换一个地形,很可能匈奴骑兵就会发动反攻击,将对手的伏击圈给撕个粉碎,但在这里,却是明显的不行,匈奴兵人人都清楚,这种沼泽地形对骑兵而言,就是噩梦。

    许多的匈奴骑兵不等古坚下令,就已经调头逃了,但狭隘的道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匈奴人的队形,慌乱之中,许多的骑兵自撞一气,有人从马上掉落下来,很快地被马蹄踩到了泥坑里,再没有机会爬起来。

    但那些已经调转马头的匈奴骑兵此刻也找不到逃路的路径了,蜀军早有准备地在匈奴人的必经之路排出了偏厢车,将那些道路封了个严严实实的,匈奴骑兵就算是插翅也难以飞得过去,还没等他们接近到偏厢车的近前,从后面射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