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10章 迎头痛击(下)

    ps:稍后更正……………………………………………………………………………………………………………………………………………………………………只不过信都的千顷洼地及其他洼地上的积水汇聚成湖,短时间内是不会消失的。

    刘渊逃到了南皮,聚拢残部,也只剩下了两三万人马,经历了信都大败,匈奴人已经完全地被打残了,丧师失地,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份。

    遥想当初起事之时,匈奴地跨三州之地,拥兵数十万,是何等的风光无限,屈指算来,也才不过三年有余的时间,如今却落花流水,风光不在,曾经的踌躇满志化为了如今的无尽唏嘘,刘渊也直叹物是人非,世事沧桑。

    如果慕容鲜卑的援兵再来得早上几天,或许就不会是今日的局面了,可惜援兵来了,匈奴人却已经再没有反击的力量了,刘渊大叹:“天不与我,徒之奈何!”

    不过慕容耐显然对蜀军是不屑一顾的,就算蜀军打败了匈奴人,那又如何,不过是巧借天之手偷机取巧罢了,如果论真正的战力,汉人的军队那就差得太远了。

    慕容鲜卑纵横塞外,罕逢敌手,这自然铸就了他们狂妄自傲目中无人的性格,这慕容耐倚仗着他是大酋长慕容涉归的弟弟,在鲜卑人的领地内是横行无忌,骄狂恣意,从来也没有把匈奴人、乌桓人、夫余人这些胡族放在眼里,至于汉人,在他的眼中,更是如蝼蚁一般的存在。

    如果不是刘渊这次开出了不菲的价钱,割让诸多的领土给慕容鲜卑,而且慕容鲜卑也有进军中原的想法,那么慕容鲜卑根本就不会理睬匈奴人的死活。既然来了,慕容耐也就没有回去的打算了,至于匈奴人折戟沉沙一败涂地,再没有多少兵力利用,慕容耐倒是不放在心上。

    匈奴人吃了败仗,对慕容鲜卑来说也是好事,最起码打败了汉人的军队之后,这冀州之地可就是慕容鲜卑说了算,鲜卑人的胃口,可比刘渊想象的要大。

    所以崔游虽然竭力地劝说慕容耐慎重进军,但慕容耐丝毫不听,打探到蜀军已经移师下博,立刻点起鲜卑骑兵,浩浩荡荡地向下博杀去。

    崔游无奈,也只得回南皮去见刘渊,具述详情。

    刘渊闻之,冷笑一声,道:“慕容耐狂妄自大,此战必败无疑。”

    崔游面带忧色地道:“我军初败,原本指望此次慕容鲜卑出兵可以助上一臂之力,如今看来,也是镜花水月,我们大赵之社稷,恐怕难以为继了。”

    刘渊默然而立,久久无语。

    ┄┄┄┄┄┄┄┄┄┄┄┄┄┄┄┄┄┄┄┄┄┄┄┄┄┄┄┄┄┄┄┄

    乐成距离下博并不太远,鲜卑人全是骑兵,进军速度极快,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已经杀到了漳河北岸。

    原本慕容耐还想着如何才能渡过漳河,在下博与蜀军进行决战,可赶到漳河北岸一看,慕容耐便乐了,原来蜀军早已在漳河北岸排出了步兵的方阵,严阵以待。

    慕容耐哈哈大笑道:“蜀人居然想学韩信的背水而战,真是可笑之至,我慕容骑兵乃天下雄师,蜀人这点土鸡瓦狗也配拿出来丢人现眼,少顷就会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儿郎们,他们既然找死,那就不用客气,一个不留,全部杀光!”

    慕容耐居然知道韩信,居然知道背水一战,证明这家伙也不是不学无术的,不过初次和蜀军交手,慕容耐根本就不知道蜀军偏厢车阵的厉害,只以为蜀军是背水列阵,自寻死路。

    鲜卑骑兵嗷嗷叫着,用马鞭抽打着马屁股,挥舞着手中的兵刃,开始向蜀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胡人骑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兵作战能力强,整体协同能力差,这一点匈奴人也罢,羌人、氐人也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鲜卑人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比起匈奴人来,鲜卑人长年生活在塞外,更加地野蛮和粗犷。

    刘渊久居中原,尤其是在洛阳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深受汉人文化的熏陶,这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匈奴人的作战方式。但鲜卑人不同,他们一直生活在塞外,受汉人文化影响较小,同时,他们骨子里也是看不起汉人的,所以,和蜀军对战,鲜卑人万马齐奔,却是杂乱无章,人人都想去抢头功,冲锋起来跟不要命似的。

    在漳河北岸列阵的是虎步军、永安军和阳安军三个步兵军,由傅佥来统一指挥,蜀军阵型齐整,早早地就布好偏厢车阵,单等鲜卑人来进攻。

    蜀军的偏厢车阵在界休之战后,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在机动性和多重防护上面,已经较之前大大的提高了,就算是再经受敌方投石车的破坏,也足以抵挡了。

    傅佥看到鲜卑人山呼海啸一般地冲了过来,不禁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容,看来鲜卑人比匈奴人更加的不堪,好歹刘渊还苦心设计如何来破袭偏厢车阵,而这些鲜卑人却丝毫不清楚偏厢车阵的厉害,试图拿骑兵就想要冲垮蜀军的防线,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偏厢车就是为步兵抵御骑兵的冲击而量身打造的,对付骑兵堪称是一绝,就算再凶猛再强大的骑兵也不可能逾越这道屏障,慕容鲜卑自以为是,地不知前面正有苦头等着他们,不撞个头破血流,他们肯定是不会回头的。

    进入到了弓箭兵的射程之内,蜀军毫不犹豫地就发射出如雨的箭矢,如此密集的箭矢对正在兴头上的鲜卑骑兵来说,无异于是当头一棒,中箭者无数,纷纷地从马上倒了下去,被后面隆隆而至的骑兵给碾压成了肉泥。

    不过,这似乎阻挡不了鲜卑骑兵进攻的势头,他们无视袍泽的阵亡,丝毫也没有减速的迹象,一往无前地继续向前冲,冒着箭雨,一口气就冲到了蜀军的阵前。(未完待续。)

第911章 自作自受

    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慕容鲜卑倒是恰如其分,这无疑也暴露出了胡人顺境时气势如虹逆境时一败涂地的共同特点。

    无论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都善长打顺风战,形势占优的时候,往往可以激发胡兵们好勇斗狠野蛮凶悍的性格,这个时候的胡兵骁勇非凡,战无不胜。

    可一旦战事失利或受挫,胡人的气势顿时就会萎靡不振,一溃千里。

    现在慕容鲜卑就是典型的这种特点,刚一接战时,气势汹汹,带着一种横扫千军的架式,可刚遭到迎头痛击,鲜卑人就已经是溃不成军了,完全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腩,从天堂到地狱,仅仅也只是一步之遥。

    慕容耐更是一个色厉内荏的家伙,身为大酋长慕容涉归的胞弟,在慕容鲜卑部落中地位尊崇,养尊处优惯了,疏于弓马,论及冲锋陷阵的本领,尚不及鲜卑一小校,慕容耐趾高气扬的本钱,全部来自于麾下这支能征善战骁勇无双的鲜卑骑兵,现如今鲜卑骑兵如一盘散沙似的四散而逃,早把他这个主将忘到了脑后,慕容耐顿时便慌了神,手足无措,脸色苍白,先前那颐气指使的风范此刻早已是荡然无存,在亲兵的护卫之下,是抱头鼠窜。

    战场上的形势已经是完全呈一边倒的态势,鲜卑骑兵是溃不成军,仓皇鼠窜,蜀军骑兵则是乘势掩杀,一路紧追不舍。

    慕容耐是慌不择路,一路突出重围,沿着漳河向东而逃。

    尽管洪水已经消退,但漳河两岸由于洪水泛滥道路变得极为泥泞,坎坷难行,慕容耐率残兵败将沿河而走,人困马乏,寸步难行。

    慕容耐大怒,用鞭梢抽打前面士兵的后背,怒骂道:“蜀人追兵就在身后,你等还不快快赶路,莫不是等蜀人来捉不成?”

    鲜卑兵讨饶道:“头人恕罪,非是我等不努力,实在是前面道路泥泞不堪,人马难行,故而迟缓。”

    慕容耐却丝毫不理会,一面用马鞭狂抽着士兵一边怒骂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便是尔等职责,否则的话要你们何用?快快开路,如有迟误,今日定斩尔等的项上人头。”

    众军士苦不堪言,一面忍受着慕容耐的鞭挞,一面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水路上蹒跚而行。

    慕容耐平时骄横惯了,此时自然也不会顾及士卒的死活,一场血战下来,侥幸逃生的鲜卑兵大多也是挂着彩,身上皆有不同程度的伤,有腿脚负伤的,在这种坎坷的路段上,更是难行。

    有的人一个咧咀,直接就栽倒在了水坑中,旁边的的士兵伸手去扶,慕容耐却纵马而过,用马蹄狠狠地将那名倒地的士兵踩入泥塘中。

    “传我命令,凡是倒地的废物,谁都不许去扶,让他们自生自灭!”

    鲜卑人虽然是蛮族,但蛮族之人也有兄弟亲人,也有朋友旧识,身边的袍泽有难,自然都要去伸手相助,但慕容耐如此冷酷无情的命令却让人心寒,尤其是一个队伍之中,不乏有至亲之人,真要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落难却无法相扶,该是怎样的痛苦。

    但慕容耐身为主将,自然手握生死大权,众军士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一路逶迤而行,前面出现一大片的沼泽,拦住去路,人马皆不敢渡,众军士只得禀报给慕容耐。

    慕容耐一路之上火气就没有消,前面探路的队伍行动迟缓,他早就是火冒三丈,此时又踟蹰不行,更是火上浇油,慕容纵马便冲了上去,正欲好好地教训那些偷懒的士兵一顿。

    那知前面是一潭烂泥,慕容耐的战马跑得太急,一下子就陷入了泥潭之中,马失前蹄,直接就慕容耐从马头上扔了出去。

    慕容耐被摔到了泥潭之中,满身是泥,狼狈不堪,他正欲破口大骂,但却发现双腿已经是不听使唤了,他不禁大骇,想竭力地拨出腿来,但那个泥潭似乎有着无穷的吸力,死死地扯着他的双腿,将他拖向泥潭的深处。

    很快地,就没到了慕容耐的膝盖处,他挣扎地越厉害,下沉的便越快,转眼工夫,他的大半个屁股也陷入到了泥潭之中。

    慕容耐亡魂大冒,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自己是陷入了死亡沼泽之中,凭借自身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的,他拼命地朝边上的鲜卑士兵大叫道:“快!快拉我上去!快——”

    但泥潭外面站着的几名士兵却是一脸的冷漠,似乎无动于衷。

    慕容耐有腰也陷入了泥潭之中,他仍旧在继续地下沉着,看到那几名士兵动也不动,慕容耐怒骂道:“你们几个竟然见死不救,等本将军出去了,定然要诛你们九族!”

    那几名士兵脸上露出了讥讽的嘲笑之色,一名士兵高声地道:“头人有令,凡落入泥坑的废物,一律不准相扶,让他们自生自灭。头人之令,我们可不敢违抗。”

    慕容耐顿时傻眼了,没错,这正是他自己下达的命令,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伤病士卒填了泥坑,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回能轮到他自己。

    “求你了,救我出去,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草场、牛羊、金钱、美女,我统统给你们,只求你们救我一命,求你们了……”

    慕容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求着,但换来的,却是鲜卑士兵鄙夷的眼神,许多的士兵都围了过来,但没有一个伸以援手,只是在一旁冷漠地围观着,任由慕容耐在泥潭中一点点地沉没下去。

    慕容耐绝望了,泥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胸口,很快地就淹到了他的脖子,他还想大声地呼救,但黑乎乎地泥浆直接就灌到了他的嘴里,他已经无法再呼吸了,紧接着,他的眼前一黑,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泥潭终于合拢了,看到不到一丝的痕迹,慕容耐彻底地消失地无影无踪了。那些鲜卑士兵相视地对望了一眼,谁都没有吭气,四散而走,各人找各人的出路去了。(未完待续。)

第912章 穷途末路

    “启禀大王,慕容耐在下博战败,七万鲜卑骑兵全军覆灭,只有零星的一些逃了出来,慕容耐下落不知,生死不明。”崔游接到禀报之后,第一时间便通知了刘渊。

    刘渊每日临睡前都有读书的习惯,听到了崔游的禀报,刘渊放下了手中的《礼记》,神色显得有些苍凉,虽然说慕容耐之败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刘渊也没有想到慕容耐竟然是如此地脆败,只是短短几天的光景,七万人马就全军覆灭了。

    慕容耐的死活,刘渊压根儿没有放在心上,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最终也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但慕容鲜卑军的惨败,却也让刘渊刚刚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火又泯灭了,现在刘渊逃到南皮,只剩下了两三万的残兵败旅,别说是晋蜀联军了,现在任何一方灭他,都跟玩似的。原本以为搬来了慕容鲜卑的救兵,可以为他抵挡一二,以便助刘渊可以渡过难关,但没想到慕容耐的速败,连一点喘息余地都没有留给刘渊,现在刘渊所面临的困境更胜以往。

    崔游看到刘渊默然而叹,他的脸色也黯然了许多,道:“孤城不可守,不知大王接下来有何考虑?”

    刘渊轻叹了一声道:“天大地大,恐怕也无我刘渊的容身之所了。”

    南皮只是冀州偏居东隅的一座孤城,匈奴人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根基,就算没有晋蜀两军的逼迫,匈奴人都很难在此立足。

    但是有根基的并州已经被蜀军所占据,整个匈奴部族此刻如丧家之犬一般,颠沛流离,无处容身。

    这时,刘猛大踏步地进到帐中,粗声地道:“大王,蜀军三路人马正向南皮杀来,是战是走,还请大王定夺!”

    刘渊悚然一惊,蜀人真是来得好快,下博之战刚刚结束,刘胤就派出兵马来取南皮,当真是一点机会也不给。

    现在刘渊确实是陷入两难的地境,战的话,现在匈奴人连一点战的资本也没有,就这么点残兵败将,根本就不可能是人家的对手,但如果走的话,刘渊都不知道自己该往那儿走了,这天下虽大,确实也再难觅得他的容身之所。

    刘猛沉声地道:“那就请大王下令,末将愿率军与蜀人决一死战。”

    崔游拦道:“右贤王不可,如今我军式微,与蜀军交战,不过是自取灭亡,是战是走,还得从长计议。”

    刘猛哼了一声道:“还计议个屁,蜀人都快打到门口了,再不下决心,就等人家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了,反正横竖就是一死,杀他一个够本,杀他两个还赚一个!”

    崔游沉吟道:“在下倒是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刘猛不屑地道:“你们这些文人就喜欢故弄玄虚,有话快讲,有屁快放。”

    刘渊扫了刘猛一眼,道:“不得对崔大夫无礼,如今我们局面维艰,须得同心协力才是,如此吵吵闹闹,岂不让蜀人高兴。”

    刘猛这才没了言语,刘渊转头向崔游道:“愿闻其详。”

    崔游倒也神色平静,这刘猛向来粗鲁,崔游倒也不与他计较,从容地道:“南皮孤城,自不可守,与蜀决战,更是败亡之道。这三十六计,自古以来就是走为上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君子报仇,还讲究一个十年不晚,大王只需忍得一时之气,将来方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猛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个所以然来,不禁道:“废话连篇,说这些有什么用,崔大夫你就直接说吧,我们何去何从?”

    崔游道:“唯今之计,只有北朝鲜投慕容鲜卑,方有机会渡过难关。”

    刘渊微微地皱了一下眉,投奔鲜卑他不是没有想过,但好歹他也是一国之君主,这天下有投奔别人的武将,有投奔别人的文臣,从来没有听说过寄人篱下也能当君主的。

    “天下人皆可投鲜卑人,唯我刘渊不能啊!”毕竟匈奴和鲜卑是世仇,双方积怨颇深,就算此番慕容鲜卑出兵,也完全是看在刘胤割地分土的面子上,慕容涉归才勉强同意的,如果刘渊穷途末路一无所有地去投慕容鲜卑,着人待见才怪。

    崔游道:“此番臣出使鲜卑,与慕容涉归相见,慕容涉归就曾盛赞大王,开一代之伟业也,并说若大王有难,只管前来幽州,慕容涉归必亲自扫榻相迎。慕容涉归是否出自真心,臣不敢妄回揣测,但此番慕容耐丧命下博,必然令蜀人和鲜卑人相互仇视,慕容涉归若想报仇,就必须对蜀人有所了解,所以慕容涉归还是有用得上大王之时。大王何不效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将来再图东山再起?”

    刘渊沉吟半响,终于是点点头,同意了崔游的提议,现在可不是刘渊装帅耍酷的时候,尽管匈奴人已经是一败涂地穷途末路,但只要不死,刘渊就还怀有兴复江山的想法,越王句践所能做到的,未必他刘渊做不来。

    “好,就依崔大夫之见,我们北投慕容涉归去。”

    当下,刘渊连夜地集结军队,准备撤退,形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不容许他再做什么仔细的考虑。

    黎明的时候,匈奴人离开了南皮城,走得十分地仓皇,就连许多的粮草辎重都来不及带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