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宴罢,众臣都喝得有些醉醺醺的,纷纷向司马炎辞行。

    司马炎也喝高了,难得今天高兴,他也就多喝了几杯,见众臣退去,司马炎依然兴致很高,决定今夜继续坐羊车去临幸宫妃。

    后宫佳丽三千,司马炎很难做到雨露共沾,司马炎本人也患了选择强迫症,每天晚上留宿何处,也确实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

    后来司马炎干脆不想了,坐着羊车,羊车走到那儿停下,他就夜宿那个宫妃那儿,让天意来选择。

    只是司马炎不清楚,后宫的那些嫔妃为了得到皇帝宠幸,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为了引诱羊车停在她们门口,手段是层出不穷,明争暗斗不止,却只瞒得司马炎一人。

    司马炎打了个哈欠,正准备起身之时,司马骏上前行礼:“拜见陛下。”

    司马炎道:“皇叔免礼。今日乃普天同庆之日,为何朕看皇叔却是郁郁寡欢,莫非是嫌朕的酒不好喝?”

    司马骏道:“岂敢岂敢,陛下所赐乃是琼浆玉液,世间难得的美酒,臣岂敢嫌弃。”

    “那朕就奇怪了,何事能惹皇叔如此不快?”司马炎奇道

    “臣扰了陛下的兴致,还乞恕罪,臣所忧者,乃是社稷之患也。”司马骏拱手道。

    司马炎大惑不解地道:“皇叔何出此言,今匈奴平定,四海升平,正是社稷之福了,何来忧患?”

    司马骏恭恭敬敬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今日匈奴虽平,但大晋的江山社稷,却是遭受前所未有之危机,非臣之危言耸听,大晋的亡国之祸,绝非是空穴来风,而且就近在眼前!”(未完待续。。)

第916章 君命不可违

    司马炎的酒顿时醒了一大半,司马炎并不煳涂,司马骏所指之意,他自然是清楚的很,此番平定匈奴的叛乱,也并不能掩盖蜀国势力扩张的事实。

    蜀国占据关中,已经是让司马炎如芒刺在背了,这回蜀国更是将触手伸到了并州和冀州,要知道,这些地方可是晋国的腹里要地,一旦被蜀国所占据,晋国的疆土就会陷入到敌人的三面包围之中,司马骏所提到了社稷之患,确实也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当时为了对付强大的匈奴,同马炎也不得不默许了蜀军入境并州的事实,当初蜀军初来之时,司马炎一度认为他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而且极有可能和匈奴人拼个两败俱伤,这样的好事,司马炎自然不想错过。

    但让司马炎始料未及的是,蜀军在与匈奴人相争的时候,完全没有处于下风,反而是越打越强,人马越打越多,占据的地盘也是越来越多,就在匈奴灭亡之前,司马炎也已经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危机的存在。

    灭掉匈奴人的胜利或许可以暂时地冲昏司马炎的头脑,在群臣的一片恭维声中,司马炎也确实有些飘飘然了。

    快乐的时候人往往会忘掉不快的事,司马炎也不例外,但司马骏提及到这件事的进程时,却又触动到了司马炎脆弱的神经。

    “哦,皇叔缘何会如此之说?”司马炎内心之中波澜起伏,但表面上却是很平淡地道。

    司马骏显然没有猜得透他这位侄儿的心思,他上前一步道:“陛下,臣认为蜀国之祸,更胜匈奴,如今匈奴虽灭,但蜀患未除,实乃是江山社稷之危也。”

    司马炎淡然地一笑道:“皇叔多虑了,区区一个蜀国,还不在朕的眼中,之前朕之所以容忍他们留在并州,不过是想借他们之手除掉匈奴而已,如今匈奴已灭,朕自然不会再容忍他们留在并冀二地。”

    “只怕羊太傅不会做如此之想吧?”司马骏如愿以偿地说出了他想说的话。

    原先的太傅司马孚病逝于今年春天,羊祜立下了惊天之功,原先的职位已经是位列三公了,此次为了表彰其功,司马炎晋封他为太傅,所以司马骏才会称羊祜为羊太傅。

    司马炎微微地一怔,司马骏和羊祜不睦,此事朝野皆知,以前司马骏还因为羊祜与蜀人相通参过一本,这时司马骏提及羊祜,让司马炎第一时间便会联想到二人之间的恩怨。

    司马炎略皱眉头地道:“皇叔,你这又是何意?”

    司马骏躬身道:“陛下,臣与羊祜,虽有旧怨,但事关朝廷社稷大事,臣绝不敢因私废公。如今蜀国刘胤占据大半个的并州和一小半的冀州,气势之盛,也远非当年可比,羊祜姑息养奸,蜀国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臣以为,匈奴之患,不过是流寇之患,癣疥之忧,而蜀人之患,乃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如果不能将其彻底铲除,那么大晋的江山社稷,势必将有倾覆之危。”

    司马骏说这话,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和羊祜有旧仇,如果此时中伤诋毁羊祜,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嫌私报复,所以司马骏首先声明表态,这纯粹是为国着想,不关乎私人恩怨,将自己撇了个一干二净。

    而且司马炎的为人,司马骏也是清楚的很,毕竟从小看着他长大,他对司马炎的性格很了解,司马炎为人极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外人很难从司马炎的表情上判断出他内心的想法来。

    但司马骏却很清楚,司马炎外宽内忌,虽然表面上他对羊祜很尊崇,但内心之中却是很忌惮,羊祜功高震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司马骏所要做的,只是在司马炎燃起的心火之上,给它加点料而已。

    果然司马炎不再淡定了,羊祜和刘胤的关系,他也早已是有所耳闻,只是鉴于匈奴未灭,只得隐忍一二,将前线的指挥权全权交给羊祜,自己从来没有干涉过,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如果羊祜继续地和刘胤有勾结的话,那么这恐怕将会是一种灾难。

    “皇叔所虑,朕亦有同感,这样吧,朕将会传诏给羊太傅,要他驱逐蜀人,必须在年内,完成这一目标。”司马炎当即表态道。

    司马骏有些失望,在他看来,羊祜和蜀人关系暧昧,如果司马炎有些戒心的话,就不会让羊祜继续统领大军,毕竟继续让羊祜执掌大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但司马炎已经做了决定,司马骏也就无法再说了,不过他的心底,还是升起了一丝的邪火,暗暗地道:“君命不可违,羊祜啊羊祜,我倒也看看你这回还有什么推托之辞?”

    ┄┄┄┄┄┄┄┄┄┄┄┄┄┄┄┄┄┄┄┄┄┄┄┄┄┄┄┄┄┄┄┄

    晋军在南宫打完最后一仗,接下来,就是蜀军的表演时间了,蜀军一举地击败了来援的慕容鲜卑并趁势灭掉刘渊,羊祜都没有再出兵,他认为,光是蜀军的力量,就足以应对苟延残喘的刘渊了。

    晋军当然不会一无所获,光是在南宫迫降匈奴的五万大军,就已经让羊祜赚了个盆满钵满,现在晋军在冀州控制着魏郡、赵国、阳平、广平、巨鹿、清河、平原、乐陵等郡,而蜀国则控制着常山、中山、渤海、河间等四个郡,而做为冀州之中心的安平郡,则南北分治,蜀军控制了信都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晋军则控制着信都以南的大片区域,双方隐然地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羊祜很清楚,随着匈奴的被灭,晋蜀两国的关系,将会重新地回到冰点的状态,晋蜀两国之间,也不可避免地要用一场大战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胜者王侯败者寇,这场较量将会彻底地改变冀州乃至天下格局。

    这个时候,洛阳派出的使者,也已经快马加鞭飞驰而至。(未完待续。。)

第917章 抗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着都督河北诸军事、平侯、太傅羊祜即日起兴师讨伐蜀逆,敕封讨逆大都督,节制诸路军马,收复冀并二州,不得有误。钦此。”

    皇帝派来的钦差在上面高声地宣读皇帝的诏书,羊祜文鸯等一干官员在下面跪听着,司马炎的诏令很简单,就是加封羊祜为讨逆大都督,即刻对蜀开战,收复冀并二州。

    司马炎的命令虽然简单,但在羊祜听来,却是大皱眉头,刚刚经了灭匈奴之战,晋军现在的军力很是疲惫,急需休整,粮草、辎重、军械、车马都严重地匮乏,换而言之,这个时候晋军的状况,根本就无力发动与蜀国的战争,司马炎急欲收复故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打仗不是儿戏,没有充足的准备,又怎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按着正常的程序,钦差宣读完圣旨,就该是羊祜接旨谢恩了,但钦差等了半天,却没有一点动静,钦差便有些着急了,这羊祜难道想抗旨不遵?钦差也只好大声地咳了一声,道:“羊太傅,接旨啊。”

    羊祜方才确实有些走神,才会出现如此的冷场,这时他回过神来,赶紧地领旨谢恩,又设宴款待钦差。

    送走了钦差之后,羊祜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司马炎的一道诏令,将本来已经缓和的冀州局势迅速到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诸位,陛下已下旨对蜀开战,召诸位前来,我就是想听听诸位有什么意见,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众将首先是一通沉默,周旨率先地道:“大都督,我军自年初进军晋阳之后,就一直是连续作战,未曾休整,军力已是极度疲惫,如果此时再与蜀军开战的话,恐难有胜算。”

    陈元亦道:“我军连续作战,军需给养也是严重匮乏,粮草不足,军械铠甲也多有损坏,急待修缮,若此时开战的话,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困难重重。”

    诸将大多也是随声附和,总的意见是现在晋军准备不足,不宜开战。

    羊祜看向文鸯,道:“文刺史,你看如何?”

    文鸯沉吟了一下,道:“陛下有命,恐怕不好违抗吧?我军虽然疲惫,但蜀军同样是连续作战,比我军更疲惫,我军军需补给匮乏,但好歹补给线短,随时可以得到洛阳方面的支持,蜀军从关中运粮,长达千里,只能是比我们更困难。末将认为,或许现在正是消灭蜀军的最佳期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等蜀人在冀州站稳脚跟,羽翼丰满,只怕将来更难剿灭。”

    羊祜轻叹了一声,道:“自匈奴叛乱以来,河北诸地之黎民百姓,深陷战乱之苦,流离失所,饥号遍野,被胡人所杀戮的,贫病交加倒毙于路的,因为无果腹之粮活活饿死的,难以计数,昔日繁华富庶的冀州之地,如今却是白骨累累,千里难闻鸡鸣犬吠。今战乱初平,天下百姓翘首以盼,就是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如果战端再起,又不知道有多少黎庶横遭劫难,我等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又于心何忍?”

    文鸯道:“大都督爱民如子,心系百姓,此为天下黎庶之福也。只是陛下诏令如山,讨蜀之心甚至是坚决,如果抗命不从的话,势必会遭朝中小人构陷,大都督仕途堪忧。”

    羊祜淡然地一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冀州百姓急需休养生息,陛下只是不知冀州的军情民心,故而才会有此命令,如果陛下了解冀州之实情之后,定然会有不同的想法。至于与蜀开战,那也是必然之事,只是现在时机尚未成熟,若能暂缓个一两年,等我军兵精粮足,战备完善之时,再征讨未迟。”

    “只怕陛下及朝中那些重臣未必能等得及。”文鸯略带忧虑地道。

    羊祜从容地道:“无妨,我自会上表向陛下陈情,与陛下说清利害关系,陛下乃圣明之主,必然也不会不恤民情。”

    “可是……”文鸯本欲再言,羊祜挥手打断了他,很是坚决地道:“我意已决,诸位就无复再言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羊祜自问无愧于朝廷,无愧于天下百姓,至于结果如何,自有天子圣断。”

    于是羊祜连夜写好奏章,差人用六百里加急快马送往了洛阳。

    ┄┄┄┄┄┄┄┄┄┄┄┄┄┄┄┄┄┄┄┈┈┈┈┈┈┈┈┈┈┈┈┈┈┈┈┈┈┈

    “嘶拉!”

    司马炎难掩愤怒之色,将羊祜刚刚呈上来的奏章给一撕两半,扔到台阶下。

    “大胆羊祜,恃功自傲,竟敢公然地违抗朕的旨意,要朕体察民情,体恤百姓,难道朕这个皇帝,还需要他来教朕如何做不成?”

    立在阶下的贾充慢吞吞地拾起已经成为两半的奏章,道:“陛下休怒,为这点小事气坏了龙体不值当。”

    今日并非是大朝之日,所以司马炎也就没有上殿,只是在后宫的朝阳殿上接见了贾充、陈骞、杨骏等尚书台的几位录尚书事以及司马骏等人,而此次后殿的议事,便是围绕着羊祜刚刚递上来的奏章进行的。

    原本司马炎的心情很好,那知看完了奏章之后,竟然是勃然大怒,直接就将羊祜的奏章给撕成了两半。

    诸臣皆是大吃一惊,司马炎很少如此失态,想必羊祜的奏章很是触怒了司马炎,才会让司马炎如此的愤怒。

    众人没看到奏章的内容,自然是一头雾水,只有贾充最先拾起奏章,瞄了几眼,虽然说羊祜的奏章写得比较长,但大概的内容贾充看了几眼就明白了,也难怪司马炎会如此的愤怒了,羊祜不但拒绝接受司马炎的旨意对蜀开战,反而是劝司马炎要体恤民情,休养生息,暂缓对蜀用兵。

    贾充暗想,看来这个羊祜可是真的触怒了司马炎,就算有天大的功劳,这回也没人能保得了他了,自己要不要落井下石呢?(未完待续。。)

第918章 召回

    贾充和羊祜的关系谈不上有深交,最主要的原因是羊祜为人清廉正直,从来不趋附势,而贾充则擅长于投机钻营,阿谀奉承,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羊祜自然瞧不上贾充,那怕贾充深得司马炎的宠幸,在朝中如日中天,羊祜也是敬而远之,这让贾充一直对羊祜是怀恨在心。

    更让贾充为之忌恨的,是羊祜的功绩,原本同为三公之一,贾充是司徒,羊祜是司空,两人的位次相当,但此番羊祜籍着功劳,晋位为太傅,这岂不就是压了贾充一头,让贾充暗地里极为地不爽。

    不过他再不爽也没办法,贾充玩弄点政治手腕的话,在朝中是罕逢敌手,但说到行军打仗,贾充可算不上什么内行,史上秃发树机能叛乱之后,连斩晋国的四位封疆大吏,朝廷无可奈何,只得派贾充前去督军,但贾充怕死的要紧,找来了一个借口,那就是把自己的丑八怪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炎的白痴儿子司马衷,总算才让自己免于战死边疆。

    贾充的奸诈巧滑大抵如此,也难怪同为朝中大臣的羊祜对其很是不屑,不齿与之为伍,而贾充对羊祜的忌恨,便是在这一刻种下了。

    此次有机会扳倒羊祜,贾充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不过贾充并没有表现的太积极,因为他知道,某些人比他更为地殷切羊祜的倒下。

    这个人,自然是皇叔汝阴王司马骏。

    司马骏和羊祜的仇怨别人或许不清楚,但贾充耳聪目明,清楚的很,司马骏对羊祜是恨之入骨,只要有机会,司马骏绝对不介意置羊祜于死地。

    贾充不动声色地拾起奏章来,一面好言宽劝着司马炎,一面暗暗地将羊祜的奏章递给司马骏。

    司马骏先前没有扳倒羊祜,正在郁闷之时,此番看了羊祜的奏章和司马炎的态度,司马骏暗暗地大喜,这回终于让他逮住机会了,这次就让他羊祜就算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陛下,羊祜恃才傲物,拥兵自重,抗旨不遵,大逆不道,而且奏章之中,对陛下颇有嘲讽之意,如此悖逆之臣,陛下又何须对他客气,应当立刻遣使者前往冀州,削夺其兵权,打入天牢,以治其大不敬之罪。”司马骏上前道。

    司马炎脸色如罩寒霜,怒火未息,羊祜的奏章,也确实是惹火了司马炎,这几年来羊祜在前线与蜀人如何勾勾搭搭司马炎看在眼里,却一直是隐忍未发,毕竟一切都得以大局为重,小不忍则乱大谋。

    司马炎以为灭掉匈奴之后,羊祜会有所收敛,但没想到羊祜非但没有收敛,而且变本加厉,公然地抗旨不说,反而对蜀人是网开一面,居心不良,这显然是让司马炎无法接受的。

    在司马炎的心中,一直将蜀汉视做头等大敌,就算是在匈奴人最猖狂的时候,都没有动摇司马炎的想法,此番匈奴平定,司马炎当然没有理由让刘胤在冀州逍遥自在,以他的想法,就是要趁热打铁,一举拿下并冀二州,将刘胤驱逐出hb但羊祜此举却让司马炎大失所望,更加地火冒三丈,羊祜的抗旨不遵,分明是对司马炎无上皇权的挑战,如果人人效仿的话,司马炎的皇帝宝座就甭坐了,这绝对不是司马炎可以容忍的。

    “来人,传旨,羊祜大逆不道,抗旨不遵,削夺一切官职,押回洛阳,交由大理寺审理。”司马炎立刻下令,要治羊祜的罪。

    司马骏面露得色,这回他终于可以报一箭之仇了。贾充不动声色的背后,更多的是诈奸的笑容,司马炎欲治羊祜的罪,正好符合自己的预期,而羊祜一旦倒了的话,朝中更将是无人可以和他羊祜相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