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穷而降,但谁又能保证将来形势变化之后,钟会还会安份守己地做一个顺臣。

    陆抗之所不敢答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但姜维却有另一番的心思,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渐趋明朗,蜀晋吴三家,谁得到襄阳,谁就可以争取到主动权。而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如果姜维答应钟会的要求,不光是可以得到襄阳重镇,而且还可以得到钟会数万大军的加盟,蜀军的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扩张到完全能和羊祜的晋军相抗衡的地步,甚至是略胜一筹。

    姜维的眼光,可不止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上面,他此番东征的目的,也绝不仅仅只是拿到荆州四郡就满足了,姜维的目标,那可是要拿下洛阳问鼎中原的,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钟会就算是再有野心,也不可能骑到姜维的头上,将来蜀汉一统天下,钟会那的鼠肚鸡肠的小心思,那就更不值的一提了。

    姜维并不象东吴那样必须坚持要收回钟会的兵权,最初提出来也仅仅是试探性地,当然如果钟会肯将兵权交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但如果钟会不肯的话,姜维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条件未达成就谈崩了,所以当夏侯咸交待了钟会的底线之后,姜维也立刻便畅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夏侯咸大喜过望,拜谢过姜维,接下来谈判的内容就涉及了钟会归降的细节,敲定了这些内容之后,夏侯咸希望姜维可以尽快地出兵,以解襄阳的燃眉之急。

    这边谈得再妥当,如果襄阳城被羊祜所攻破的,那么到头来就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姜维当然是深知此理,他请夏侯咸尽快地回到襄阳去,向钟会禀明一切,以安襄阳众军之心。

    另一方面,姜维下令蜀军拨营起寨,以蒋斌为先锋,王舍、柳隐在左右两路接应,向山都方向而行。

    羊祜为了阻截蜀军的东进之势,下令杜预率兵两万进驻山都。晋军的主攻目标是襄阳,故而能分给杜预的兵马并不太多,当然羊祜也没有指望杜预就可以打败姜维,更主要的是要杜预拖住蜀军的进攻,只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拿下了襄阳,那么一切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羊祜的目标很明确,首先就是要平息钟会的叛乱,这个是此行的当务之急,其次就是收复荆州四郡,降了襄阳之外,上庸三郡也是在他的计划之内,现在蜀军占据了上庸三郡,羊祜却未敢轻动,也只有在消灭钟会之后,晋军才有可能将矛头再指向上庸三郡。

    不过山都并不是那种地形险要的所在,其实出了上庸三郡之外,整个襄阳都是一马平川了,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如果杜预试图阻止蜀军的东进,困难很是不小。

    蒋斌领命之后,率先锋军直指山都而来。

    杜预深知如果依城据守的话,是无法挡得住蜀军东进的,因为蜀军进攻的目标是襄阳,山都这样的小县城,直接就会无视掉,杜预只能是当道立寨,将大营扎在了前往襄阳的大道之上。

    蒋斌率军一口气杀到了杜预的营前,列阵搦战。

    杜预领兵出战,两阵对圆,蜀军那边杀出一员偏将,名唤郝伟,拍马冲至阵前叫战,杜预回头向诸将道:“何人敢应战?”

    他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一将,道:“末将愿往。”

    杜预一看,是帐前中郎将伍琳,当下点点头,道:“小心应战,不可轻敌!”

    伍琳诺了一声,拍马绰刀,杀出阵去,直到郝伟的面前,二将互通姓名,便厮杀在了一处。

    伍琳身高九尺,膀大腰圆,一口大刀,势大力沉,郝伟与之战不过十合,便是气喘吁吁,知其不敌,便拍马欲走。

    那知伍琳马快,立刻是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将郝伟斩于马下。

    晋军气势大涨,杜预手摇红旗,诸军一齐杀出,多路并进,向着蜀军冲来,蒋斌抵敌不住,只得是引兵向后退去。(未完待续。。)

第974章 姜钟会

    晋军胜了一仗,气势正盛,大军便是一路掩杀。当然杜预也没有狂追下去的意思,看到晋军已经是追出了数里,杜预下令产刻鸣金收兵鸣金收兵,穷寇莫追。

    不过显然为时已晚,晋军刚刚停止了进攻,正准备回营之时,左右两路的王舍和柳隐已经是率兵杀出,对晋军展开了钳形攻势。

    在蒋斌的计划中,就是要引敌出战,再围而歼之,反正蜀军在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三路包抄的话,是很容易取得大胜的。

    蒋斌吩咐郝伟出战,用的正是诱敌深入之计,谁知对手伍琳太过生勐,郝伟尚来不及退下来,就已经被伍琳所斩了。

    不过虽然折了一将,倒让蒋斌的计划得以更好地执行,晋军大举压上,蜀军败退,一切都似乎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王舍的左路人马和柳隐的右路人马俱已到位,就算是杜预为人机敏,看到苗头不对,及时地下令鸣金收兵,却已经为时晚矣,蜀军三路兵马齐出,将晋军团团在困在了核心。

    杜预不敢恋战,引军杀出重围,却也已经是折损了接近一半的人马,杜预也不敢再回山都大营了,径直率军投东而去,与羊祜的大军会合到一处。

    山都一战,蜀军轻易地就击败了杜预,诸军回禀姜维,姜维微微一笑,下令大军继续前进,步步为营,逼向襄阳。

    襄阳以西,集结着晋军十余万的人马,姜维此刻不敢再轻兵冒进了,而且在前敌面前,分兵更是大忌,最易被敌人各个击破,是以姜维倒是不急不徐,采用步步为营地推进法,每日向前推进不过一二十里,每日无论行军还是宿营,戒备森严,不给晋军以任何可趁之机。

    杜预败退回大营之后,向羊祜请罪:“末将未能阻截住蜀军,失大都督所望,请大都督责罚。”

    羊祜淡然地道:“杜将军以两万之众抵敌蜀军八万余人,就算不敌,也在情理之中,何罪之有?现在姜维大军如何?”

    杜预道:“姜维自山都东进,每日所行,不过一二十里,步步为营,谨慎的很,想要破敌,恕为不易。”

    羊祜道:“姜维自夺了上庸,一直在房陵按兵不动,此番突然进击襄阳,很显然是与钟会达成了秘密的协定,如果蜀军不破,我军腹背受敌,恐怕很难再有机会拿下襄阳了。”

    杜预点点头,道:“大都督所言极是,如果姜维与钟会没有勾结的话,姜维肯定不会此刻进军的。可恨那钟会,不光是作乱,这回还要叛国,真是罪不容诛!”

    与杜预咬牙切齿的痛恨不同,羊祜倒是一脸地泰然,钟会既已叛乱造反,又岂会在乎晋国的利益,不管是吴国还是蜀国,捞到一根救命的稻草,就会死死的不放,虽然不清楚姜维答应了钟会什么样的条件,但毫无疑问的是,钟会已经是投靠了蜀国。

    如此一来,形势便是急转直下,如果没有姜维前来搅局,那么羊祜很有自信地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拿下襄阳城,但现在姜维入局,把本来并太复杂的形势给搅浑了,羊祜不得不抽调出军队来对付姜维,而对襄阳城的攻势,则就显得无力了许多。

    尽管处境困难,羊祜还是决定咬牙再坚持一把,他把围城的部队调了下来,只留下少量的军队进行阻击,而将大量的军队调往了襄阳以西。

    攻城暂缓了,羊祜的目的就是襄阳以西的蜀军,如果能将他们彻底地消灭掉或者驱逐出境,襄阳的形势或许就会好一点。

    但姜还是老的辣,姜维浸**场几十年,什么样的仗没打过,如今的这种情形,姜维更是了熟于胸,从容应对。

    尽管总兵力上蜀军是弱于晋军的,但晋军需要两面作战,能抽调过来对付蜀军的,只能是一部分的军队,那么双方的对战,实力大概是相近的,晋军想用同样的兵力,就击破姜维所率的军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越是战场上打得激烈火暴,姜维越是气定神闲,不急不躁,姜维清楚,现在晋军颇有点狗急跳墙的意思,急欲打破蜀军的围攻之势,如果长时间地被蜀军和钟会所夹击的话,战局就会越发地不利。

    现在羊祜有点速战速决的想法,但姜维始终不给他任何的机会,姜维利用最小的伤亡代价,遏制住了晋军的进攻。

    连续地的几个月,襄阳的局势一直未能改观,形势对羊祜来说,确实不太有利,羊祜清楚,姜维就是要利用这种拖延的手段,彻底地将晋军给拖垮掉,随着战局变得不利,晋军的军心士气也陡然地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态,已经远没有当初那般的镇定从容了。

    也许姜维就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待到晋军疲惫之时,给晋军一个有力地攻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羊祜已经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而晋军的士气低迷,等于给了羊祜一个警告,长期以来,一直是晋军在进攻,但却始终无法突破蜀军滴水漏的防守,难道蜀军真的就没有反击之力吗?

    当然不是,羊祜很清楚,姜维这是在蓄集力量,等到晋军精疲力竭之时,他们就会果断出手给晋军一次致命之击。

    如果这一刻真的发生了,那么等待晋军的,或许就是一次灭顶之灾。

    于是羊祜不敢再犹豫了,果断地下令撤退,将汉水之南的军队全部调向汉水以北。

    姜维看到晋军要熘,便立刻发动了全面的总攻,襄阳城内的钟会军队也参与到了这次的行动中来,双方的战事惊天动地,异常激烈,不过羊祜也非泛泛之辈,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最终在付出一定代价的基础上得以全身而退。

    晋军撤走了,襄阳之战也就落下了帷幕,姜维在营中高坐,钟会亲自出城前来,姜钟之会,在众人的期许目光之下,正式启幕……(未完待续。。)

第975章 大仇难报

    “文宣,这是荆州那边刚刚传来的消息。”傅佥将一封刚刚送达的文书递了上来,刘胤此刻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

    刘胤轻哦了一声,漫不经心地打了开了来,他的思絮,还停留在平阳之战的战场上。

    刚刚读了几行,刘胤的眼中掠过了一抹的亮色,他飞快地将这封文书看完,一拳重重地砸在了桌案之上。

    “干的漂亮!”刘胤吼了一声,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没想到在并冀之战胶着之时,荆州那边却传来捷报,大将军姜维率军东出汉中,豪取襄阳上庸四郡之地,开辟了蜀国对晋的第二条战线。

    此役姜维可谓是兵不血刃,趁着羊祜与钟会大战之时,举兵东进,迫降了钟会,一举拿下了荆州四郡,正应了那句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谚语。

    这一战姜维在时机的把握上非常地成功,上庸三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在正常的情况,姜维率八万人马,是很难轻易地攻陷这三个郡的,但正是因为羊祜大军征讨钟会,钟会为保襄阳不失,抽空了上庸三郡的驻防人马,使得姜维在东进的时候,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

    恐怕连羊祜都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竟然是给姜维做了嫁衣,如果不是钟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恐怕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投降蜀国的。

    临机权变,善把良机,老道的姜维在这一轮的搏奕之中,抢得了先手,这对盘活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日薄西山的司马晋王朝一记沉重的打击,可以预见到的,天下的形势将会随着襄阳之役的改变而彻底地发生变化,胜利的天平向着蜀汉王朝倾斜过来,而且是不可逆的。

    钟会自然不可能再当什么魏兴王了,按照汉朝的传统,非刘不王,再功高盖世的外姓臣子都不可能被授予王爵当然曹操是一个例外钟会被后主封为了新城侯,镇西将军,仍旧统领本部人马镇西将军是钟会在魏晋时期的官爵,从魏晋的镇西将军到自封的魏兴王再到蜀汉的镇西将军,仿佛是兜了一圈子又转了回来,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之沧桑变幻莫测。

    先前还是两军对垒不死不休的宿敌冤家,紧跟着却又是同殿为臣比肩而立的僚属,在这皆大欢喜的背后,让刘胤看到了一丝的隐忧。

    钟会归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事,势穷而降,在三国这一段史上那也是屡见不鲜的,黄权降魏,夏侯霸降蜀,东吴投降晋国的,更是不计其数。

    但让人玩味的,却是那统领旧部四个字,或许这就是钟会投降时的附加条件,姜维为了大局,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也许在常人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但却让刘胤闻到了一丝很坏的味道。

    钟会是什么人,玩阴谋诡计的高手,野心大,城府深,如果他降蜀不掌握兵权的话,倒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毕竟钟会在蜀汉朝中没有什么根基,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但如果让其握有兵权的话,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就等于是在蜀汉朝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引爆,但他的存在,却始终是一个威胁。

    另外,让刘胤感到对不起的,还有邓艾,当初邓艾归降的时候,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杀钟会报仇,刘胤当初可是给过他允诺的。十年光阴弹指挥间,邓艾的大仇一直也没有机会来报,不过刘胤始终没有忘记,刘胤相信,只要钟会还尚在人间,报仇的机会总还是有的。

    但现在钟会归降蜀汉,成为蜀汉的新城侯、镇南将军,与刘胤同殿为臣,再想要报仇的话,已经是没有机会了。

    刘胤想了想,决定还是要把这件事告诉一下邓艾。

    邓艾归降之时,已经是六十六,十年时间匆匆而过,邓艾已经是一位耋耄老者,早过了古稀之年,鉴于邓艾年事已高,刘胤曾建议他在关中养老,不必在军旅之中风餐露宿,但邓艾却一直坚持随军而行,东渡黄河以来,在蜀军最为困难的时期,邓艾也一直是随刘胤的中军行动,其间为刘胤出谋划策,恪尽一位幕僚的职守。

    其实刘胤明白,邓艾放不下的,就是那心中的一段仇怨,钟会伤他至深,让邓艾是痛彻心扉,如果不能亲眼看到钟会伏诛,邓艾恐怕至死也不能瞑目。

    刘胤确实感到有些愧疚,邓艾自归降后,隐身做了自己的幕僚,竭心尽力地辅佐自己,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献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尤其是是夺取关陇之时,邓艾动用他的智慧和人脉,为刘胤顺利地拿下雍凉之地立下了大功。

    而邓艾唯一的愿望,却一直也未能帮他实现,如果在以前,刘胤还可以自欺欺人地想,反正钟会是蜀汉的仇敌,将来总会有机会报仇的。

    邓艾之所以留在军中不肯回关中养老,就是他还始终放不下这段仇怨,希望总有一天,能够了却心愿。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希望也变得越来渺茫,如今荆州那边传来的消息,更是彻底地断了这份念想。

    刘胤用略带愧疚的声音对邓艾述说了钟会之事,邓艾没有发怒,也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坐在那儿,久久地未曾移动一下身形。

    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出无比的落寞和寂廖,眉宇之间,是深深的忧郁和无尽的苍凉。

    “艾先生,对不起,我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先前或许还抱有一丝的希望,但现在看来,机会渺茫了。”刘胤满含歉意地道。

    邓艾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缓缓地道:“十年了,时间或许让人可以淡忘掉一切,也许老夫也太执着了,执着于这段仇恨中不可自拨。这样,其实也好……主公抱歉,我想静一静……”

    刘胤明白此刻邓艾的心情,他也就不好再多做打扰了,拱手道别,退了出去。(未完待续。。)

第976章 平阳告急

    邓艾的心情,刘胤完全可以理解,当你多年执着于一件事的时候,到头来却了发现不过是一场空时,其中的郁闷可想而知。尤其是象邓艾这般,只为仇恨而活着,时时刻刻只想着报仇雪恨,而如今却发现大仇再也无法报的时候,心中肯定是空落落的。

    邓艾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了,当心中的期冀崩塌的时候,刘胤都怀颖他心理上能否承受得了,希望他可以挺过心理的这一关吧。

    “文宣,见到艾先生了?”傅佥看到刘胤一脸惆怅地返了回来,问道。

    刘胤默默地点点头,道:“是我对不住艾先生啊,当年约法三章,其实艾先生最看重的,就是这一条,希望可以假我之手,为他报仇雪恨。可惜,我辜负了他的期望,看着他失望的眼神,我简直就是无地自容啊。”

    傅佥道:“这种事情,讲一个机缘,除非是机缘巧合,否则很难了却这段恩仇的,艾先生是聪明人,又怎会不知其中的道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想他也不会怪罪于你的。”

    刘胤轻轻地摇摇头,道:“受人之托,却未能忠人之事,确实是惭愧呀。”

    傅佥道:“虽然钟会降汉,但未必没有机会,钟会其人,野心勃勃,如今还让他手握兵权,依我看来,伯约将来必是养虎为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