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莫槐最终还是没有逃得过一死,他的脑袋,被砍了下来,悬挂在拓跋大营的营门之上,不过宇文莫槐至死也没有闭上眼睛,很显然,他临死也还牵挂着他的部落,不知道他的部落能不能逃得过这一劫。

    ┄┄┄┄┄┄┄┄┄┄┄┄┄┄┄┄┄┄┄┄┄┄┄┄┄┄┄┄┄┄┄┄

    在身陷包围之后,宇文莫槐的弟弟宇文普拨成为了宇文部新的首领,他很快就和段部的首领段乞珍达成了和解。这种情况下,如果宇文部和段部依然不死休的话,那就真的是作死了。

    突围行动进行的很是成功,毕竟宇文部和段部虽然折损了不少的人马,但现在两部加起来,还是有三四万人,拓跋部十万大军想要围住他们,确实也比较困难。

    更何况宇文部和段部的人马现在都杀红了眼,突出去就有活路,突不出去就是死路一条,置之死地,背水一战,这些侥幸活下来的士兵不遗余力玩命冲击,拓跋悉鹿死活是挡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破网而去。

    逃到了医巫闾山,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来,便又撞见了另一支人马,正是从大棘城逃出来的慕容吐谷浑和慕容。拓跋鲜卑在对付宇文部和段部之时,同时也派兵强攻大棘城,慕容鲜卑抵挡不住,只得撤城而逃,拓跋大军是穷追不舍。幸得大将乌海拼死力战,才使得慕容兄弟逃了出来,而乌海则死于了乱军之中。

    慕容兄弟率领残兵三万余人,一路望东而逃,正巧遇到了宇文普拨和段乞珍,本来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场面,但此时此刻,却因为拓跋鲜卑的追杀而变得同病相怜。

    几人商议了一下,认为辽西已无容身之地,不如到辽东去投高句丽,于是三部人马望东而行。

    拓跋鲜卑为了斩草除根,也派出追兵一路东去。

第1239章 新的思路

    此次三路进军,汉军则是将编制全部打乱,六个骑军平均分派到了三路人马之中,罗宪指挥进攻平城的部队包括青龙军和玄武军两个骑军和三个步军,而攻击鲜卑人,最主要的还是依靠骑军。骑兵在前面追击,步兵在后面善后,协同配合。

    刘胤这一次向鲜卑人进军,决心是极大的,他不光要打败鲜卑人,而且要彻底地铲除蒙古大草原上的这个毒瘤顽疾。

    因为刘胤知道,就算是鲜卑匈奴人被灭掉了,这片草原上将来还会滋生出其他的胡族来,鲜卑之后是突厥回纥,再往后还有契丹女真,其后还有更强大到没边的蒙古,他们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一次比一次大,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五胡之乱对于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不过是一道餐前的开胃菜而已。在刘胤的有生之年,灭掉五胡或许不是难事,但五胡之后呢,刘胤能保证不会再出六胡七胡吗?

    苍茫的蒙古大草原,在这里诞生和崛起了一代又一代太多的强者,一个部落的兴起,往往只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部中国历史,几乎就是长城以南中原王朝与漠北草原游牧帝国的战争史,历史上,西汉、东汉、曹魏、隋朝、唐朝、明朝多次进入漠北犁庭扫穴,封狼居胥;而漠北民族也多次直捣中原,定鼎河朔,蒙古民族最终还完成了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历代民族一统中国,饮马长江的夙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大一统王朝。

    想要消灭可以象野草那般肆意滋生的游牧民族,难度可谓是极大的,整个蒙古大草原地域广袤,人烟稀少,中原王朝想要将其斩尽杀绝,几乎是很不可能的事,而且后勤保障也相当地困难,很难维持长期的占领,想要根除北方的边患,一直是历朝统治者最为头疼的事。

    可以说,这是一个历经数千年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次进入漠北,刘胤也在不断地思考着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

    不过想要从整个中华历史上寻求答案,那完全是一种徒劳的行为,刘胤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美洲大陆。

    美州大陆也有游牧民族,那就是印地安人,在欧州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就是这一片广袤土地的主人,但在短短的一两百年时间内,印地安人几乎被屠杀一空,几近灭族。而印地安人之后,美州大陆再也没有诞生别的游牧民族来威胁到美国国家政权。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在立国之初已经是拥有了近代文明,拿火枪大炮对付只有弓箭弯刀的印地安人,本身就是不对待的战争。但不要忘记,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在任何时候都是要比北方的游牧文明更加地先进,明朝的军队一样拥有火枪大炮,还不照旧被满人给吊打吗?

    其实印地安人和北方游牧民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马,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强大之处,就是拥有马匹,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无疑是骑兵驰骋的最好舞台,就算火枪大炮,照旧无法撼得动机动能力超强的骑兵,只有在机枪诞生之后,才成为了骑兵的终结者。

    北美大陆只有野牛和被诌称为***的羊驼,这些动物都不适合骑乘,所以缺乏机动能力的印地安人只能是一步步地被殖民者逼上了亡种灭种的道路。

    这无疑给刘胤提出了一种解决北方边患的思路,即不通过种族灭绝的方式也可以彻底地消除游牧民族的威胁。

    在西南也有少数民族,但历朝历代的中央王朝,却从来没有视其为大患,因为他们栖息于山林,缺乏机动作战能力,只能是固守领土,很难威胁到中原来。而北方游牧民族则不同,他们依仗着强悍的骑兵,一次次地呼啸南下,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尚有抵抗之力,一旦国力中衰,只能依靠长城和边塞进行被动防御,甚至是国破山河碎。

    也就是说想要扼制住北方的游牧民族,关键的根源在马,一个没有马的游牧民族,就会完全丧失进攻中原的能力,也不会再对中原王朝产生任何的威胁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刘胤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也许几千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难题真的可以迎刃而解。

    有了思路,但不一定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蒙古大草原万里疆域,地域广袤,想要在这片大草原上禁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势必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刘胤必须要打败所有的鲜卑部落,完成一统草原的目标,这样才可以在草原上执行禁马令。其次草原上有着大量的野马群,北方游牧民族的马都是捕获这和驯化这些野马得来的,想从根源上解决马的问题,就必须要灭绝掉这些野马群。

    三路大军的进展十分的顺利,尤其是在攻克盛乐之后,拓跋鲜卑政权是土崩瓦解,星流云散。

    本身鲜卑族内部的政权就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性质,更象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在一个领袖人物强大的时候,诸部臣服,但往往领袖人物去世之后,联盟瓦解,强如檀石槐、轲比能,他们在世之时,也是要统诸部,强盛无比,一旦去世,顷刻间瓦解冰消,强大的帝国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拓跋力微苦心经营了一辈子,才有如今的地位,眼看着草原一统的梦想就要实现,却突遭如此沉重的打击,确实让拓跋力微是悲愤不已。

    现在拓跋鲜卑的主力大军进入辽东追击乐部鲜卑的残余人马,整个大本营一片空虚,这才让汉军是如入无人之境,直捣黄龙,这样的惨败,让拓跋力微是始料未及。

    现在鲜卑诸部是纷纷叛出拓跋部,向汉军臣服,本身草原上奉行的就是弱肉强食的原则,那些弱小的部落,往往是谁的拳头硬就会倒向谁,此刻拓跋部大势已去,众部叛出也在常理之中。

第1240章 被迫回师

    拓跋力微赶紧召进入辽东的拓跋悉鹿回师,拓跋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再也无瑕去顾及追击东部鲜卑的残余了。

    不过此去辽东,怎么也有上千里之遥,这一来一回,至少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等到拓跋悉鹿知道鲜卑部危在旦夕之时,已经是夏五月之时了。

    拓跋悉鹿进入辽东之后,一路紧追不舍,尽管慕容部、宇文部和段部的人马抱成了一团,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只有拓跋军的一半左右,士气上就更没法说了,有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根本就没有胆量和拓跋军交手,只能是狼狈地一路逃窜。

    “看来拓跋力微这次是铁了心要灭咱们,这么一路逃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尽头啊?”宇文普拨哀叹道。

    连着逃了一个多月,三族的人马早已是疲惫不堪,偶尔的接战也是三族全败,光是非战斗减员也至少损了两成以上的人马,再加上天气炎热,水土不服,食物匮乏,这条看不到尽头的逃亡之路着实令人绝望。

    慕容脸色苍白,他贵为慕容部的世子,哪里吃过这么多苦,这一个月来抽遭的罪,比他一生恐怕还多,可不跑又能怎样,如果落到拓跋人的手中,恐怕死得会更惨。

    “我们得想想办法,再这么逃下去,终归是死路一条。”

    段乞珍这时候道:“我以前在辽东之时,有幸结识过高句丽的美川王,美川王为人豪爽大度,乐施慷慨,不如我们率部投之,以图东山再起。”

    慕容吐谷浑有些疑惑地道:“不是说高句丽已经在三十年前被魏国打败,连都城丸都都被攻破毁灭了吗?就算现在高句丽尚有残部余存,恐怕亦不知逃往何处了,如何才能寻得?”

    段乞珍哈哈一笑道:“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当年魏**队确实是打败了高句丽攻破了丸都城,但国主东川王却率部逃到了白山黑水,魏人奈何不得,最后只能是退了兵。美川王即位之后,高句丽便卷土重来,不仅重建了丸都城,而且还频繁袭击辽东、玄菟、乐浪等地,现在的高句丽,可是辽东一霸。”

    慕容鲜卑等部一直活动于幽州辽西一带,别看辽西辽东地缘相近,但实则相隔较远,那时候通信不便,消息闭塞,他们自然无法得到辽东的消息,倒是段部鲜卑的活动区域相对而言比较大,有时候也会涉足到辽东的玄菟一带,所以对高句丽的情况还是要比慕容部宇文部知道的多。

    现在他们所缺的就是一个落脚点,一直被拓跋部这样撵着跑,迟早是死路一条,一听有高句丽可以投靠,慕容兄弟和宇文普拨顿时眼前便是一亮,皆道:“有这么一个好去处,段兄你怎么不早说?”

    当下,他们便收拾兵马,望丸都方向而去。

    东部三族的动向,自然是瞒不过一直追得很紧的拓跋悉鹿,听到他们奔丸都而去的消息,拓跋悉鹿嗤笑道:“他们竟然想去投靠高句丽?哼哼,也好,高句丽倘若敢收留他们,一起灭了便是。”

    拓跋悉鹿此次奉拓跋力微之命进入辽东,不光是为了追歼东部鲜卑的残余人马,更主要的目的就是吞并辽东,晋亡之后,辽东便成为无主之地,高句丽趁势崛起,进犯辽东,拓跋力微也当然不肯让辽东尽归高句丽,此次命拓跋悉鹿进军辽东,显然就有和高句丽一争长短的意思。

    拓跋悉鹿更是踌躇满志,欲一举荡平辽东,完成拓跋鲜卑对北疆的真正大一统。

    听闻到东部鲜卑三族投奔高句丽的消息,拓跋悉鹿不怒反喜,认为这一次可是彻底铲灭高句丽和东部鲜卑残余的最好机会了。

    可正当拓跋悉鹿准备挥师东进之际,来自漠北的告急文书传到了辽东,拓跋悉鹿看到了父亲的亲笔书信,不禁是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自己只离开漠北草原一个多月,那边竟然会发生惊天的变故。

    汉军的这次突然袭击,完全是打乱了拓跋鲜卑的战略布署,拓跋力微采用一贯对付中原王朝的作法,对外是虚以委蛇地交好,对内则是铁血手腕镇压,他一度以为现在的季汉王朝,会和其他的中原王朝一个尿性,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既然拓跋鲜卑没有招惹到季汉,想必季汉的军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兵攻击他。

    但这一次想错了,完完全全地想错了,刘胤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拓跋鲜卑没有进犯过中原不假,但这并不能成为刘胤不去讨伐他的理由。

    以前的中原王朝都是巴不得的和北方游牧民族议和交好,甚至不惜用皇室公主来和亲以换取边境的安然,北方游牧民族不来进犯,他们就已经是烧高香了,那里还会主动地去进攻人家。

    至于这些胡人之间的争斗,中原王朝更是乐见其成,拍手称快,巴不得他们拼个你死我活,那里还会去阻止他们之间的战争。

    可刘胤不一样,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完全是他蓄谋已久的,包括鲜卑诸部的内斗,也完全是在刘胤计划之内的事,到了该出手的时候,刘胤可不会犹豫半点。

    谁规定中原王朝只有被打疼了才会想着反击的?刘胤此次主动地出击,就是要改变这种挨了打才会想到还手的做法,他就要先下手为强,趁着这一次鲜卑人内乱的机会,一举将五胡之中的最后一胡彻底给一锅烩了,真真正正地解决到威胁大汉王朝的势力。

    辽东是呆不成了,高句丽也打不成了,什么事情也比不上老窝被人端了重要,拓跋悉鹿在接到书信的当天,就下令大军拨营起寨,回奔辽西了。

    拓跋悉鹿走得非常地匆忙,一路之上几乎都在疾驰,日行三百余里,当他踏上医巫闾山时,这才算是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但拓跋悉鹿没有想到,他注定是回不去的了。

第1241章 全军尽没(上)

    医巫闾山历史悠久,相传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

    医巫闾山南北走向,雄奇险峻,是辽河平原和辽西山地的分界线,医巫闾山向东,是一片苍茫广阔无垠的辽河平原,往西则是山峦起伏的辽西山地,无疑这里便成为阻击鲜卑骑兵的最为理想的战场。

    刘胤兵分三路,自己亲率的东路人马,就是为了对付进入到辽东的拓跋鲜卑军的,不过刘胤并没有跟随他们进入到辽东,相比于劳师远征,以逸待劳则是要轻松的多,而且获胜的把握性也更大。

    汉军的这次全线全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取得了大捷,除了攻克拓跋人的都城盛乐之外,中线大军在蒋斌的率领下,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拿下了白山,掐断了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之间的通道,将其一分为二。

    这无疑也是沉重地打击了拓跋鲜卑,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被分断之后,占据着大棘城的拓跋力微便成为了孤军,而刘胤率东路军适时的北进医巫闾山,更是掐断了拓跋力微和拓跋悉鹿之间的通道,并且对大棘城形成了合围之势,这无疑让拓跋力微的处境愈发地困难起来。

    吃过的盐比别人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别人的路多,活过百岁之龄的拓跋力微一生的经历波澜曲折,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也经历过了,曾经拓跋部面临过灭族的危机,都没有让拓跋力微灰心过沮丧过,他一次次地力挽狂澜,起死回生,重新将拓跋部带上了草原的巅峰王座。

    然而,这一次的危机却让拓跋力微深深地感到了压抑,也许是年老力衰的缘故,拓跋力微已经确实很难再现当年血气方刚的神勇之力了,面对汉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拓跋力微也深感力不从心了。

    现在他唯一所能指望的,就是次子拓跋悉鹿能回师救援,只有将拓跋悉鹿率领的十万大军重新召集到了他的麾下,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此刻,拓跋悉鹿也日夜兼程地赶往返回辽西的路程之上。

    辽河平原虽然平坦如坻,但蛮荒苦寒之地,人烟稀少,开发程度较低,往往几十里地之内也很难觅得到人烟,虽然有一些并不太宽的官道可以通行,但为了抄近路,拓跋悉鹿还是选择穿越一些荒原。

    在这片荒原之上,到处都是没过人的野草,肆意滋生着,乔木灌木成林成片,拓跋悉鹿想抄近路,但却应了那句欲速则不则的话,反倒是浪费了好几天的时间,当他走出这片荒原,看到高耸的医巫闾山时,这才略略地松了一口气。

    越过医巫闾山及辽西的几条山脉,就可以到达大棘城,手下的人一路行军已经是疲惫不堪了,纷纷劝拓跋悉鹿歇歇马再走。

    拓跋悉鹿不知父汗情况如何,归心似箭,自然不愿耽搁,看看头顶之上的太阳才刚刚西斜,于是下令先翻越过医巫闾山再宿营休息。

    众军无奈,也只得听从了拓跋悉鹿的号令,从山谷之间穿行而过。

    有部下提醒拓跋悉鹿:“二王子,此地山势险要,或许汉人会设下埋伏,我们不得不察。”

    拓跋悉鹿想想也对,行军打败那有不派斥侯侦察的,万一中了敌人的埋伏可就不妙了,于是拓跋悉鹿派出斥侯哨骑,在周围查探了一下。

    但医巫闾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